实验流体力学的发展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7139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67 大小:14.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流体力学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实验流体力学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实验流体力学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实验流体力学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实验流体力学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流体力学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流体力学的发展(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流体力学实验室 郭明旻 编写 办公室电话:65642748 电子邮件:mmguo 流体力学实验I (http:/202.120.227.42,用户名:gmm) 实验流体力学的发展 实验流体力学的发展 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原型实验和模型实验 17世纪中叶以前:现场原型实验为主 20世纪初叶以后:实验室模型实验为主 第一时期17世纪中叶以前 主要依靠仔细的观察,粗略的测量与效益的比较 等相当原始的实验方法去了解各种流动现象,认 识各种运动规律,并通过不断实践,有意识地去 运用这些结果以改造世界。 主要成就 v完整地建立了流体静力学理论; v提

2、出了流体与物体运动之间的相对性原理; v定性地研究了管流与某些无压流动; v发展了各种流体机械。 第二时期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叶 除了继续利用现场原型实验解决生产问题以外, 还开始发展实验室实验所需的设备,仪器和技术 ,并逐步开展实验室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现象和 原理。 主要成就 v发展基本实验设备与仪器,和显示与测量技术; v发现伯努利与达西等定理和湍流与空化等现象; v研究了流体中运动物体(包括圆球、平板、船舶、炮弹 、翼型等)所受的力,特别是阻力; v详细和系统地研究了圆管层流流动; v提出了流体的动力相似理论。 第三时期20世纪初叶以后 除了继续围绕航海,航空,航天,系统地开展实验研

3、究和发展实验设备,仪 器与技术以外,还发现了一批新现象,提出了许多新概念,特别是有关湍流 与边界层的概念,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流体实验。 主要成就 v 进一步发展实验设备、仪器及显示与测量技术; v 发现更多的流动新现象; v 提出边界层概念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v 研究典型物体(如圆球、圆柱、平板、流线型物体等)的绕流问题和圆管、渠槽流动 ; v 围绕空、航天的需要研究翼型,机翼,迴转体与组合体的空气动力性能; v 研究流动过渡和湍流现象; v 验证理论(如NS方程,边界层概念,积分关系式等); v 在实验中大量应用计算机技术。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流体力学

4、实验室 郭明旻 编写 办公室电话:65642748 电子邮件:mmguo 流体力学实验I (http:/202.120.227.42,用户名:gmm) 流体力学基础知识 内容提要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本课程涉及的流体流动的基础知识 1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 流体 v液体和气体具有易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v“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流体不能承受切向力,因而没有 固定形状。 流体力学 v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流体和相邻 固体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v流体力学的广泛应用 凡有流体处,皆有流体力学; 没有流体处,也有流体力学。 2

5、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v分析方法 l优点:明确给出流动参量变化规律,普适性好; l缺点:数学上困难大,能解决的问题极其有限。 v数值方法 l优点:计算分析法无法求解的问题; l缺点:对复杂而缺乏完善数学模型的问题无能为力。 v实验方法 l优点:直接解决生产中的复杂问题,发现新现象,验 证分析和计算的结果; l缺点:普适性差,成本高。 3-1 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流体由大量流体质点(具有一定性质的流体微 团)组成; 每个流体质点无间隙、连续地分布在所占据的 体积中,每一时刻都有确定的物理参量如压力 、速度、密度、温度等。 描述流体运动的宏观流动参量p、v、等可 表示为流体质点

6、空间位置x、y、z和时间t的连 续函数。 流动参量在空间的分布称为流场,通过分析、 计算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其分布规律。 3-2 流体的性质 可压缩性流体随压力或温度改变密度或体积的性质 v 不可压缩流体(=常数)与可压缩流体(常数); v 液体通常近似认为不可压缩 v 气体可压缩性的度量:马赫数 M=v/a ,M 40时,流动非定常、出现流动分离,流动上、下游 前后不对称; 粘性流体绕流圆柱理想流体绕流圆柱 时均压力系数 关于 =90平 面不对称,形 成压差阻力; 总阻力0。 14-158 2.2 阻力曲线 曲线左端属于小Re数情况(Stokes流动),阻力全来自于摩擦阻力, 阻力系数与Re数成

7、反比; 当102 Re 2.5105,阻力曲线变化缓慢,阻力主要来自于压差阻力 ; 在Rec2 105,阻力系数由1.2突然下降到0.3,出现“阻力危机”。阻 力下降的原因是由层流分离转变为湍流分离。 14-159 2.3 两种流态 发生“阻力微机”前后的两种典型流态 亚临界(Re Rec): CD0.3,湍流附面层分离,分离点约130 。 14-160 2.4 压力分布曲线 两条典型的实验曲线仅在30区域内与理想流体理论曲线一致; 其它区域内压力分布的形态取决于绕流Re数,亚临界绕流实验曲线3 与理论曲线1的偏离比超临界绕流实验曲线2的偏离更大; 亚临界绕流实验曲线3对应于发生“阻力危机”之

8、前的层流附面层分 离(CD1.2,分离点约78);超临界绕流实验曲线2对应于发生“阻力 危机”之后的湍流附面层分离(CD0.3,分离点约130)。 14-161 3.1 压力分布的测量 压力分布测试是实验流体力学的基本实验方法, 在基础性和工程性实验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v检验假设的理论模型是否正确; v了解绕流物体流动的物理图案; v提供强度设计所需载荷分布数据。 14-162 3.2 压力分布的表示方法 将压力化成无量纲的压力系数形式 用向量法或坐标曲线法表示压力分布 其中 分别为来流静压和来流速度 。 14-163 3.3 阻力系数的定义与计算 阻力系数 其中D为阻力,S为圆柱体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对无限长等直 径圆柱,有S1dd,d为圆柱直径。 单位宽度圆柱体所受压差阻力和圆柱的阻力系数分别为: 14-164 3.4 圆柱表面压力分布的测量 14-165 3.4 圆柱表面压力分布测量 数据处理 v 计算来流速度V和实验雷诺数Re; v 作圆柱表面压力分布向量图和Cp 曲线; v 用数值积分方法求圆柱的阻力系数CD。 14-166 4 旋涡脱落频率的测量 14-167 通 知 实验地点:风洞实验室 时间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