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1717082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 表现 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 金中高 目的 n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表现特点 方法 n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腮腺腺淋 巴瘤患者的临床和资料,分析患者临床、 CT表现,CT表现包括病灶部位、形态、大小 、密度、边界及强化程度、强化模式等。 临床资料 n10例均为男性,年龄5579岁,平均63.39.6 岁。全部具多年吸烟史,最多者每天打50支/ 天;1例有慢性腮腺炎病史。临床表现为腮腺 区肿胀而就诊,病程5d11年,1年以上8例。 腮腺内(多位于耳后下)可触及患侧有圆形或 椭圆形、大小不等包块,质地软或中等硬,边界 清楚,可活动,均为无疼痛性包块。体检发现单

2、 侧病灶7例(均为右侧),双侧病灶2例,共检 出12个病灶。无全身其他不适。 检查方法 nCT检查使用16层东芝Aquilion螺旋CT机,轴位 扫描层厚为0.30.5cm。均为平扫+增强检查 ,造影剂采用碘必乐或欧乃派克90ml,速率 3.0ml/S,增强后采用双期扫描,动、静期延迟 时间分别为30s和90s。 结果 病灶数目 nCT检出单侧病灶7例,均为右侧(其中2例各 具2个病灶);双侧病灶3例,其中1例为双侧 发病,右侧并具2个病灶(图1),体检仅发12 个病变,CT检查后新发现3个病灶,共15个病 灶。 病变部位 n病灶位于浅叶 11个, 深浅叶同时受累4 个; 病灶较小、较局限11

3、个,位于腮腺后下象限9 个(图2),位于前下象限2个;病灶较大累及 腮腺多个象限4个(图3) 病灶形状 n呈圆形、椭圆形12个,呈分叶3个。 病灶边界 n病灶边缘清楚13个,可见边缘薄环状影与周围 腮腺分隔3例(图4);病灶边界不清2个,同 时伴有同侧腮腺肿胀,密度增高(图5)。 病灶大小 n病灶大小 0.64.8cm,平均2.61.5cm。 病灶密度变化 n平扫病灶密度较均匀,增强后11个病灶密度较 均匀;4个病灶密度不均,内部可见无强化囊 变区,其中1个病灶增强后见内部大部囊变无 强化(图3)。平扫CT值为58.28.1Hu,动脉 期(延迟30s)CT值平均为89.118.7Hu,其 中病

4、灶轻度强化4个,中度强化6个,明显强化 5个,静脉期(延迟90s)CT值平均为 92.616.8Hu。 血管与淋巴结情况 n5个病灶(35.7%)内可见小血管进入或包绕(图 1c、图6)。 n无颈部淋巴结肿大。 讨论 n腮腺腺淋巴瘤的病理特点 : n多数学者认为此瘤的组织发生来源于腺体内淋 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构内的异位涎腺组织 3,而三大涎腺中以腮腺的淋巴组织最为丰富, 故腺淋巴瘤好发于腮腺。由于腮腺内淋巴结一 般位于浅叶后下方,因此该瘤多见于腮腺浅叶 后下象限4。其病理组织成分为上皮和淋巴样 组织。 腺淋巴瘤为腮腺较为好发的良性肿瘤之一。 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n腺淋巴瘤的发生可能是性

5、别、地区、遗传、年龄、烟 草、感染、免疫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吸烟与腺淋巴瘤的 发生密切相关5。其主要的临床特点如下6:(1)年龄 及性别 腮腺腺淋巴瘤以老年男性好发。本组全部为男 性病例,倾向男性好发趋势更为突出,可能与病例数 不足有关;(2)肿瘤位置 腺淋巴瘤好发于腮腺后下极( 象限),即耳垂下区域,本组中位于后下象限占 60%;(3)质地 腺淋巴瘤由于其组织特性及常含液性成 分,因此通常质中偏软;(4)形态 腺淋巴瘤常具有完整包 膜及均匀膨胀生长,因此表面光滑,瘤体形态较规则。 (5)病变具消长史. (6)腮腺腺淋巴瘤具有多发倾向 。 腮腺腺淋巴瘤的表现特点 n(1)腺淋巴瘤形态规则、境界清

6、晰、生长缓慢且成分较为简单,因此 肿瘤呈均匀地膨胀性生长,CT表现瘤体呈较为规则的类圆形或椭圆 形。(2)病理显示腺淋巴瘤具有完整而规则的纤维组织包膜结构,因 此CT可较为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境界,可与正常腮腺清晰区分。(3) 由于瘤组织中上皮和淋巴样组织成份的比例不同,当许多淋巴细 胞密集成大小不等的团块,或形成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易 发生囊性变,据文献报道8病灶大于cm时密度多不均匀,因此 CT上具两种表现,一种为完全实性,一种为具不同程度囊变,完 全实性并在在平扫及增强时均为均匀密度,伴不同程度囊变时, 病灶内可见不同大小、范围之无强化区,囊变明显时可呈囊肿样 改变,但仍可见肿瘤实性成分

7、,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4)肿瘤 强化可有轻、中、重不同强化程度,这可能与瘤组织中上皮和淋 巴样组织成份的比例不同有关,但强化程度以中、重度强化为多 (约占73.3%) 。 n(4)在肿瘤强化程度及强化模式上,Choi等10发现腺 淋巴瘤为早期强化,晚期(120s)密度下降者占89%,没 有肿瘤延时强化的特点。本组研究中发现, 肿瘤平扫 CT值约为58.28.1Hu,动脉期(延迟30s) 89.118.7Hu,静脉期(延迟90s)92.616.8Hu,可 以认为肿瘤早期多为明显强化,由于静脉期延迟时间 与Choi等10采用的延迟时间不同,等到的结果也不 相同,肿瘤在延迟90s仍为明显强化,今后

8、可在调整 延迟时间后收集病例再与Choi等研究做比较。当肿 瘤直径1.0cm时,病理切片可显示病灶内血管数目明 显增多,呈纡曲、扩张改变特点,相当部分病灶内CT可 见小血管进入或包绕,提示了肿瘤的富血供性。 腮腺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n腮腺腺淋巴瘤主要需与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 恶性肿瘤、腮腺感染性病变、先天性囊肿相鉴 别, (1) 腮腺多形性腺瘤是腮腺最常见的肿瘤, 常在40岁左右发病,女性比男性多见,肿瘤有多 种组织成分,密度不均,分叶较腺淋巴瘤常见, 并可伴有钙化,CT延时扫描为延迟、逐步强化 。(2) 腮腺恶性肿瘤 较为少见,表现为边缘模 糊不清、 形态不规则、 混杂密度、 向周围侵 犯、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消失,并可引起淋巴结 转移。 结论 n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表现各具备一定特 点,仔细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多数能在术 前做出正确的诊断,CT尚能发现少数较小、 深在的、体检易漏检的病灶,检出率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