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文化与生活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6841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文化与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学案文化与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学案文化与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学案文化与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学案文化与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文化与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文化与生活(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案 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一种 现象,是相对于经济、政 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及其产品。 (2)特点:文化是 特有的现象;文化 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 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 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 载体。 精神 精神活动 人类社会 物质 物质 2.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经济、政治 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 有 , 、 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 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具有相对 。 (2)相互

2、交融:文化与 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 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 相 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反对 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精神力量 物质力量 决定 反作用先进的 健康的 独立性 经济 政治 文化 霸权主义 4.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 化越来越成为民族 和 的重要源泉,越 来越成为 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激发全 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 。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 ,来自 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 和 。 凝聚力创造力 综合国力 软

3、实力 文化环境 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 、 和 。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 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形成,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 定和行为的选择。 3.特点 (1) 的影响。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 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但潜移默化不等于 、无目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参加 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 认识活动 实践活动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 消极被动 健康有益 (2) 的影响。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 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一经形成,便具有确定的

4、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 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对人生的塑造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 。参加健康 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能够丰富人 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 。优秀文化 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 撼、力量倍增,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深远持久 精神世界 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 。人的全面 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一个逐步 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 影响,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对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

5、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 响。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健 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 阻碍社会的发展。 全面发展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对经济、政 治有反作用,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对人的 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 够塑造人生。正是因为文化对人和社会有重要影响, 因此结合本学案内容来看,可联系文化生活第七课中 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体现了文化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从一个侧面看,正是要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在促 进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联 系文化生活第八课,要在文化生活中进行正确的文化 选择,提高

6、鉴别力,拒绝污染,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克服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影响,积极建设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 设者。同时,还可联系哲学中意识的反作用更有利于 对问题的理解。 联系文化生活第十课我们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中心 环节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不断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 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努力成为“四有”新人。 易错点1 不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典例1 】北宋名相文彦博自幼聪慧过人,其“数豆” 的故事传为美谈。相传,年幼时的文彦博为了修身 ,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好事就在其中一个罐子中 放一粒红豆,做了坏事就在另一个罐子中放

7、一粒黑 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红豆 越来越多。就是这种天生的聪慧,再加上后天的勤 奋好学,使得文彦博终成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 们的启示是 ( ) A.要虚心向古人学习,学会“数豆” B.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教育出来的,和周围的 环境没有关系 C.文化素养是在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起来的 D.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答案 C 错因分析 错选A是因为没有学会利用文化生活的 相关知识分析问题;错选B是忽视了文化环境对 人的影响;错选D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材料所包 含的道理。选C。 纠错心得: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 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 与文化活动、接受

8、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 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国家要大力发展科学、 文化和教育事业,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和 文化环境。公民个人也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 汲取文化营养来发展自己。 易错点2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促进 【典例2 】(2009江苏)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 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错因分析 该题考生易错选A。“原生态文化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属文化范畴,“促进了当地

9、旅游经 济的发展”,正说明文化对经济的重要影响,D 项符合题意。 D 文化有优秀和庸俗之分,其对于经济的作用也有推动 和阻碍之别,A项说法片面;文化由经济决定,又有 自身的相对独立性,B项说法错误;经济是基础,文 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C项逻辑颠倒。 纠错心得: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把握其“相互 影响”的关系要注意: (1)既要看到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 反映,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要看到文化对经济、 政治具有反作用。 (2)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经济 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 始终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10、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和相对的独立性。 (3)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 用也不同。 易错点3 处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 文化素养 【典例3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召开,青岛上万名中 小学生开展了“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文 明传递大行动”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增强了中小 学生的文明意识。这说明 ( ) A.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 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B.文明传递活动是提高学生文明意识的主要途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自发产生的 D.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自己的文化印记 A 错因分析 错选B

11、是没有认真审题,文明传递活动 只是提高学生文明意识的一个途径,而非主要途 径;错选C、D是没有真正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表现和特点的不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 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 全人格,A正确。 纠错心得: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 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 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 想和行为。因此,处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 一定的文化素养。但是,文化影响即便是通过潜移默 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 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

12、学习 、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 的文化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如果不积极 主动地学习,处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也不一定就能形 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易错点4 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 【典例4】2008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 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这 个展览是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放 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展览自9月20日开幕以来,已接 待参观群众约30万人次。参观者们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 神而感动,并受到了教育和激励。这说明( )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

13、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只 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 文化对人的 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优 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A. B. C. D. C 错因分析 错选是没有正确区分文化的不同性质 ,误认为所有的文化都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起促进 作用。参观者们通过参观展览而受到了教育和激励, 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具有一定 的氛围,正确;抗震救灾精神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 突出表现,而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一种 优秀的文化,对人的塑造起积极的作用,正确;选 C。 纠错心得:不同性质的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 优秀文化总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14、,使人深受震撼 ,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 的旗帜,因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但不能说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 ,因为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优秀和腐朽之分。只有参 加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活动,才能使人的精神健康向 上,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活动会腐蚀人的精神,参加 此类活动会使人精神空虚、迷茫甚至堕落。 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审查题干中 的设问。若设问中“这”“它们”等词的前面是句号 ,一般来说“这”“它们”指的是整个材料的主题或 中心;若“这”“它们”前面是逗号,则“这”“它 们”一般仅指材料的最后一句话。 预测:文化与社会 本部分考查的重点是文化与经

15、济 、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尤其是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重中之重,高考可或以选择 题或以主观题的形式,突出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 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 【典例1】(2009山东文综)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 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 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 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 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 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解析 只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从而限定了答题范围,可从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

16、 作用等方面回答。分析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材料,防止出现材 料观点“两张皮”现象。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某市 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 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 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 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3)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 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原因类主观题常用的设问方式主要有“运用所 学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原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依据”等。此类问题,答题的方向非常明确,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