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6840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96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综述(1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五节第五节 层析分离层析分离 层析法也称色谱法,是1903年俄国植 物学家Michael Tswett发现并命名的。 将植物色素溶液通过装有CaCO3吸附剂的 柱子,然后用石油醚淋洗,各种色素以 不同的速率流动后形成不同的色带而被 分开。 2 一、吸附层析(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 1、原理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力不同进行 分离。 3 1、原理 吸附作用的强弱主要与吸附剂和被 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 吸附层析的关键:吸附剂和洗脱剂 的选择。 一、吸附层析 4 2 2、洗脱方法、洗脱方法 l溶剂洗脱法 l置换洗脱法 l前缘洗脱法 一、吸附层析 5 3.吸附

2、剂 吸附剂通过范德华力、静电引力、疏水作用等与待 分离物质的极性官能团作用。 1)吸附剂的选择: 根据吸附能力强弱分为: 弱吸附剂:蔗糖、淀粉 中等吸附剂:碳酸钙、磷酸钙、硅胶等 强吸附剂:氧化铝、活性炭 一、吸附层析 6 吸附剂的选择根据相似相溶原则: 极性强的吸附剂易吸附极性强的物质 非极性的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的物质。 但为了便于解吸附,对于极性强的物 质通常选用极性弱的吸附剂进行吸附。 一、吸附层析 3、吸附剂 7 4、洗脱剂 要求: 粘度小,纯度高,稳定性好,完全洗脱下 所要分离的成分,易与目标分子分离。 选择: 具有较高洗脱能力的洗脱剂作为流动相。 生物大分子一般选择中性盐溶液为洗脱

3、剂。 一、吸附层析 羟基磷灰石 羟基磷灰石Ca5(PO4)3OH2,简称HA的吸附容量高,稳 定性好(在T85,pH5.5-10.0均可使用),因此在制备及纯 化蛋白质、酶、核酸、病毒和其它生命物质方面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有时有些样品如RNA、双链DNA、单链DNA和杂合型双 链DNA-RNA等,经过一次HA柱层析,就能达到有效的分离。 HA的Ca2+基团和生物分子表面的负电荷基团的相互反应 ,在用HA分离生物分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HA的PO43-基 团与生物分子表面的正电荷基团的相互反应,则仅起着次要 的作用。 使用HA作为固定相基质的注意事项: (1) HA系干粉时,要先在蒸馏水中浸泡

4、,使其膨胀度(水 化后所占有的体积)达到2-3mL/克后,再按16体积加入缓冲 液悬浮,以除去细小颗粒; (2) HA悬浮液须用旋涡振荡器混合,若用磁棒或玻棒搅 拌时,HA的晶体结构会被破坏; (3) 忌用柠檬酸缓冲液和pH5.5的缓冲液。当用过的HA 层析柱再生时,要先挖去顶部的一层HA,然后用一倍床体积 的1mol/L NaCl溶液洗涤,接着用4倍床体积的平衡液洗涤平 衡,如此处理后即可使用; (4) 就操作容量来说,一般细颗粒HA比粗的大。而从分 辨率比较,粗颗粒HA也没有细的好。 用细颗粒HA层析时,柱 子直径应大些才能达到满意的流速。 10 5、应用 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 一、吸附层析

5、 11 二、二、分配层析 l分配层析是利用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 系数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的方法。 l分配系数是指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 的溶剂中溶解达到平衡时,该溶质在两 项溶剂中的浓度的比值。在层析条件确 定后,分配系数是一常数,用K表示。 12 在分配层析中,通常采用一种多孔性固体支持物( 如滤纸、硅藻土、纤维素等)吸着一种溶剂为固定 相,这种溶剂在层析过程中始终固定在多孔支持物 上。 另一种与固定相溶剂互不相溶的溶剂可沿着固定相 流动,称为流动相。 当某溶质在流动相的带动流经固定相时,该溶质在 两相之间进行连续的动态分配。 二、分配层析 13 1 1、纸上层析、纸上层析 l固定相:滤纸纤

6、维的结合水 l流动相:与水不相混溶或部分混溶的有 机溶剂 二、分配层析 14 1 1、纸上层析、纸上层析 二、分配层析 15 三、离子交换层析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 原理:根据待分离物质带电性质不同的分离 纯化方法。 16 1、离子交换剂: 离子交换剂由载体、电荷基团和反离子构成。 如羧甲基纤维素离子交换剂组成 纤维素OCH2COO-Na+ 载体 电荷基团 反离子 三、离子交换层析 17 化学原料合成 :树脂类物质 载体 天然材料制成: cellulose sephadex sepharose 阳离子交换剂: 电荷基团(), 反离子() 电荷基团

7、阴离子交换剂: 电荷基团(), 反离子() 如:DEAE-纤维素, CM-Sepharose 三、离子交换层析 18 离子交换剂 -带有电荷基团的不溶性载体 -O-CH2CH2N-H CH2CH3 CH2CH3 Cl- 载体 Diethylaminoethyl (DEAE) 阴离子交换剂 (可吸附带负电的蛋白质) 阳离子交换剂 (可吸附带正电的蛋白质) 19 两种离子交换剂两种离子交换剂 l阴离子交换剂: l常用二乙氨基乙基,二乙氨基乙基2-羟丙基 l阳离子交换剂: l常用羧甲基 CM CH2COO l磺丙基 SP C3H6SO3 DEAE C2H4N+(C2H5)2H QAE C2H4N+(

8、C2H5)2CH2CH(OH)CH3 三、离子交换层析 20 类型说明功能基反离子 DEAE-Sephadex A-25 ,A-50 弱碱性阴离 子交换剂 二乙氨基己基氯 QAE-Sephadex A-25 ,A-50 强碱性阴离 子交换剂 二乙氨基己基 2-羟丙基 氯 CM-Sephadex C-25 ,C-50 弱酸性阳离 子交换剂 羧甲基钠 SP-Sephadex C-25 ,C-50 强酸性阳离 子交换剂 磺丙基钠 离子交换葡聚糖离子交换葡聚糖 21 离子交换剂的选择 a. 强、弱离子交换剂的选择: 强型:适用的pH范围广,制备无离子水 弱型:适用的pH范围窄,分离生物大分子物质 b.

9、 阴、阳离子交换剂的选择:蛋白质的稳定性 若pI稳定,蛋白质带负电荷,用阴离子交换剂 三、离子交换层析 22 2、蛋白质的电荷性质 三、离子交换层析 23 pH 值如何影响蛋白质的电荷数 2468101214 0 系统 pH + 蛋白质带正电荷 蛋白质带负电荷 等电点 - 24 3、实验设计原理 利用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所带电 荷不同,因而与离子交换剂有不同吸附力而 分离。 pH6.0 pI 6.0 蛋白质带正电pI 50 ) 2.蛋白质的浓度 (恰到好处) 浓度越高越易结晶,控制在饱和区以上, 过饱和区以下的介稳区内。 3. 结晶温度 4. 溶液pH 5.离子强度 6. 晶核 7.结晶时

10、间 172 (二)结晶的方法 1. 除去一部分溶剂,如蒸发浓缩使溶液达 到过饱和状态而析出晶体 ; 2. 不除去溶剂,而在溶液中加入沉淀剂, 如中性盐、有机溶剂等。 盐析法 如,前述的 有机溶剂法 均可用于结晶 等电点 173 常用的结晶方法:透析平衡结晶法 将蛋白质溶液装进透析袋,对一定浓度 的盐溶液进行透析,使酶液逐步达到过饱和 状态而析出结晶的过程。 前提:蛋白质溶液要达到一定纯度(经过纯 化)。 蛋白质溶液要浓缩到一定浓度。 第八节:蛋白质的分析鉴定 一、蛋白质理化性质测定 (一)蛋白质含量测定 (二)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及等电点测定 (三)蛋白质纯度测定 二、蛋白质鉴定 (一)蛋白质免疫

11、印迹(Western- Blotting) (二)蛋白质序列分析 在蛋白质分离纯化过程中,需要对蛋 白质的含量和纯度不断进行检测,通过优 化纯化方法获得高含量、高纯度的蛋白质 产品,为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分析及产品 开发提供材料。 为了鉴定某种微量蛋白质在样品中的存 在,常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的方法,利用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来鉴定。 此外,还可测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等。 一、蛋白质理化性质测定 (一)蛋白质含量测定 (1)凯氏定氮:是最经典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氮素含量除16,或乘6.25即为蛋白质含量。适于较纯 ,粗蛋白值偏高。 此法操作比较复杂,目前已不常用。 (2)

12、双缩脲法:快速不需十分精确。 原理:两分子双缩脲与碱性硫酸铜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540nm波 长最大吸收,值大小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肽键的化合物,能发生同样的反应,肽键的反应,肽键越多颜色 越深 特点:受蛋白质特异性影响小 应用:蛋白质定量测定;测定蛋白质水解程度,测定范围在mg/mL作用 一、蛋白质理化性质测定 (一)蛋白质含量测定 (3)福林-酚法(Lowry):多年被选为蛋白质标准 测定方法。 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形成络合物后,蛋白质中的酪氨 酸,色氨酸及半胱氨酸会使磷钼酸一磷钨酸还原生产蓝 色物质,在650nm最大吸收,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特点:灵敏度比

13、双缩脲法提高10倍左右,缺点是试剂的配制 较为困难,费时间较长,很多物质对此法有干扰,比较 适合于较纯蛋白的含量测定。 (一)蛋白质含量测定 (4)紫外吸收法:此法简便快速。 通过测定样品的紫外吸收值,根据经验公式 或标准曲线也可以测定蛋白质含量。 此法测定简单,而且不破坏样品,样品测定后 可以再利用,缺点是样品中的核酸,高浓度缓 冲液等具有紫外吸收的物质会干扰测定,引起 实验误差。 (一)蛋白质含量测定 (5)考马斯亮蓝染色法(Bradford):目前 应用最广。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在酸 性溶液中为棕红色,最大光吸收在488nm ,当它与蛋白质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后,变 为蓝色,在595n

14、m有最大吸收,大小与蛋 白质浓度成正比。特点:此法测定简单, 只要将蛋白质样品加到染料试剂中,即可 进行比色测定。其灵敏度与福林-酚法相 当,测定浓度范围在0.011.0mg/mL。高 浓度缓冲液、尿素、甘油、蔗糖、硫酸铵 等对测定有干扰。应用:该方法是目前应 用最广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之一。 (6)胶体金测定法:是灵敏度最高的蛋白质 测定方法。 测定浓度范围为ng/mL水平。胶体金本身 呈洋红色,与蛋白质结合后转变为蓝色, 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缺点是成 本较高。 (一)蛋白质含量测定 (6)胶体金测定法:是灵敏度最高的蛋白质测定 方法。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

15、坏血 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 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 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 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 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 ,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 物特性。测定浓度范围为ng/mL水平。胶体金本身呈洋 红色,与蛋白质结合后转变为蓝色,颜色深浅与蛋白 质浓度成正比,缺点是成本较高。 (二)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及等电点测定 分子量目前常用: 1、分子筛层析法:可以测定活性多亚基蛋白质的相 对分子量。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也可测定活性多亚基蛋白 的相对分子

16、量,但由于蛋白质的迁移率还受到分 子形状、所带电荷等的影响,因此测定的分子量 不够准确。 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变性蛋白质中单 亚基相对分子量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4、此外,还可以根据蛋白质特殊元素组成计算法、 氨基酸序列推导法、渗透压法、沉降法、质谱法 等。 (二)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及等电点测定 蛋白质等电点: 等电聚焦电泳法主要方法,通过等电点沉淀 可以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大致范围,通过蛋白质 氨基酸序列以可直接预测蛋白质的等电点。 (三)蛋白质纯度测定 1、色谱法:如HPLC 如果制备蛋白酶,需要利用的是蛋白酶的 活性,只要其中的杂质不影响酶的活性即 可,此时可以利用柱层析表示其纯度,在 特定条件下,层析图谱只有一个或少数几 个洗脱峰,也就是达到了色谱纯,可以满 足常规的酶活分析等。如果通过结晶与再 结晶的方法纯化蛋白质,则得到的蛋白质 则为结晶纯,获得的晶体可用于蛋白质三 维结构分析。 。 (三)蛋白质纯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