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泄漏及直流耐压试验(ppt 2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6745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流泄漏及直流耐压试验(ppt 2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直流泄漏及直流耐压试验(ppt 2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直流泄漏及直流耐压试验(ppt 22).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直流泄漏及直流耐压试验(ppt 22).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直流泄漏及直流耐压试验(ppt 22).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流泄漏及直流耐压试验(ppt 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流泄漏及直流耐压试验(ppt 2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直流泄漏及直流耐压试验 第三章 直流泄漏及直流耐压试验 概述: 1.直流泄漏电流试验 直流泄露电流试验与绝缘电阻测量原理基本相同。 直流泄露电流试验电压较高,并可任意调节,因此,它比兆欧 表发现绝缘缺陷的灵敏度和有效性高。 直流泄露电流试验可灵敏地反映瓷质绝缘的裂纹、夹层绝缘的 内部受潮和局部松散断裂、绝缘油劣化、绝缘的沿面炭化等缺 陷。 2.直流耐压试验 直流耐压试验与直流泄露电流试验方法相同,但作用不同,前 者电压高考验绝缘强度,后者电压相对低检查绝缘状 况。 3.直流耐压试验的特点 a.试验设备轻小 I=CXU b.能同时测量泄漏电流:通过测 量泄漏电流,更有效地反 映绝缘内部的集中性

2、缺陷 。 曲线1:良好的绝缘泄漏电 流随电压直线上升,且电 流值小; 曲线2:如果绝缘受潮,电 流大; 曲线3:绝缘中有集中性缺 陷存在,如泄漏电流超标 ,应查找原因; 曲线4:如0.5倍试验电压 附近泄漏电流迅速增长( 电子活动增加),说明绝 缘损坏严重,有击穿的危 险。 1 2 3 4 电压U( kV)0.5UT 泄漏电流I(A) c.对绝缘损伤小:直流电压作用下,气隙中发生局部放电,气隙中 产 生反电场,抑制局放过程。 4.直流耐压试验的缺点: 直流耐压对绝缘的考验不如交流更接近实际。 第一节 试 验 方 法 一、直流高电压的产生 1.对试验电压的要求 高压试验用直流电压为单极性持续电压

3、,用极性、平均值 和脉动因数表示。要求使用负极性直流电压,脉动因数小于 3%。同时应具有充足的电源容量。 GB311.3高电压试验技术规定,在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 压的脉动因数S应按式计算: 脉动电压波形 Umax:直流电压的最大值 Umin直流电压的最小值 Ud:直流电压的平均值 U:脉动幅值或脉振。 2.产生直流高电压的回路 a.半波整流: 直流电压Ud(平均值): Um:整流电压峰值 半波整流 Id:被试品电流(平均值) C:滤波电容 f:电源频率 R:保护电阻 b.倍压整流: c:串级整流: n: 串接级数 脉动系数和脉动电压与级数的平方成正比。 电压降与级数的三次方成正比。 d.中频

4、串接直流发生器 采用高频率开关脉冲宽度调制方式调节电 压,节能;电压调节线性度好;由于频率提 高(几kHz几十kHz),直流电压波纹非 常小。 杂散 体积小。U=w接线简单,操作方便。 3.直流试验的极性效应 为提高外绝缘闪络电压,直流输出电压采用负极性。 如采用正极性输出,相当于正极性棒-板电极,在强电场作用 下 ,棒极附近产生电子崩,因中和作用,电子崩中的电子迅速进入 棒 电极,正离子向板极的运动速度慢而暂留在棒电极附近,使棒-板 电 极间场强提高,击穿电压降低。平均击穿场强7.5千伏/厘米。 负极性输出时,相当于负极性棒-板电极,电子崩中的电子迅 速 向板极运动,同样,因暂留原因,棒极附

5、近正电荷浓度很大,相 当 于产生反向电场,使棒-板电极间场强削弱,提高放电电压。平均 击 穿场强20千伏/厘米。 两种极性平均击穿场强相差2.7倍左右。由于负极性输出直流 电 压的极性效应,提高了外绝缘闪络电压,而加强了对绝缘的考核 。 4.各主要元件选择: a.保护电阻:为限制放电电流,保护硅碓、微安表及试验变压 器, 保护电阻值R=(0.001-0.01)Ud/Id 60kV以下R=0.3- 05M 电阻表面长度不小于200mm。 b.滤波电容器:试验小电容量的试品并要求准确读取电流值时 例 如测量带并联电阻的阀型避雷器电导电流时应加滤波电容器。滤 波 电容器一般取0.01-0.1F。对于

6、电容量较大的试品如电缆、发电 机 、变压器等通常不用滤波电容器。对泄漏电流很小并仅作粗略检 查 性的试验如测量断路器支持瓷套及拉杆的泄漏电流也可不用。 c.高压硅堆:使用电压为22UT的反峰电压,并有 20%的裕度。多个硅堆串联时,应并联均压电阻, 阻 值可选1000M。 二、.试验接线: a.微安表接在高压侧: 微安表接在高压侧, 不受高压对地杂散电 容的影响,测量结果 准确。微安表和高压 引线采用屏蔽线。 b. 微安表接在低压侧:微 安表接在低压侧,高压对 地杂散电容的影响较大, 测量结果偏大。 c.微安表的保护: R1=UF/IA UF:放电管放电电压 IA:微安表满刻度电流值 L:电感

7、(约10Hm) C:旁路电容(0.5F) R2:扩大微安表量程 R1L PA S A C F R2 三、直流高压的测量 1.直流电压平均值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3%。测量表计应不低于1.5%, 分 压器不应低于2.5%。 2.脉动幅值的测量误差不大于实际脉动幅值的10%及其直流电压算术平 均 值的1%,二者数值中较大者。 用高电阻串联微安表测量 U:R/I I:100微安-500微安 R:10M/kV 用高电阻串联微安表测量 用分压器与低压电压表测 量 用分压器与低压电压表测量 R PAAFV R1 R2 U U1 用高压静电电压表测量 静电电压表可以直接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脉动 系数小于2%时

8、,有效值等于平均值。 在试验变压器低压侧测量 当试品泄漏电流很小时可以采用此方法。 在脉动系数很小时: U:试验变压器低压侧有效值电压(v) K:试验变压器变比 四、泄漏电流的测量 当直流电压加至被试品的瞬间流经试品的电流有电容电流 、吸收电流和泄漏电流。 电容电流是瞬时电流,吸收电流也在较长时间内衰减完毕 ,最后逐渐稳定为泄漏电流。 试验时,先把微安表短路1分钟,然后打开进行读数。对 具有大电容的设备,可取3-10分钟。 不管取那个时间,在对前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时必须是相 同的时刻。 良好绝缘内部泄漏电流很小,绝缘表面的泄漏和高压引线 的杂散电流将造成测量误差。因此,高压微安表和引线应加屏

9、蔽。 试品表面泄漏电流较大时加屏蔽环。 因接线方式的影响,先记录未接入试品时的电流,然后从 试验结果中减去此电流。 五、试验条件和程序 1.试验条件: 试验宜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进行 试品表面应抹拭干净试验场地应保持清洁 试品和周围的物体必须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因为试品的残余电荷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试验前要将试品对地直接放电5分钟以上 2.试验程序 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试验一般都结合起来进行 即在直流耐压的过程中随着电压的升高,分段读取 泄漏电流值而在最后进行直流耐压试验。 对试品施加电压时,应从足够低的数值开始然后缓 慢地升高电压,但也不必太慢,以免造成在接近试 验电压时试品上的耐

10、压时间过长。从试验电压值的 75%开始,以每秒2%的速度上升通常能满足上述要求 。 六、注意事项 1.限流电阻:100kV/0.5-1M Id Uj 击穿时 0.02S断电 2.二极管电压:半波时,工作电压为二极管工作电压 一半 3.高压微安表固定牢靠 4.试验设备布置紧凑,对地距离足够大,接地牢靠。 5.注意表面影响。屏蔽 6.对分相设备应分相试验,非试验相接地。 7.对小电容设备加滤波电容。 8.试验后充分放电。对大容量设备放电要加放电电阻 ,注意容量。R=200-500/kV 放电棒绝缘部分 应符合安规要求。10 kV 大于0.7m, 35 kV 大于 0.9m. 七、异常情况分析 1.

11、指针来回摆动(抖动):有交流分量,加大 C。 2.指针周期性摆动:周期性放电。 3.指针突然摆动:减小,电源回路。增大,试 品闪络或内部持续性放电。 4.指针数值随时间变化。下降,充电电流减小 或被试品表面电阻上升。上升,可能被试品 绝缘老化引起。 第二节 影响因素和试验结果的分析 1.高压连接导线对地电流的影响 在电场作用下,导线周围的空气发生游离,产生对地的泄 漏电流。高压导线屏蔽。 2.空气湿度对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 当湿度大时,表面泄漏电流远大于体积泄露电流,表面脏 污吸潮后,泄漏电流增加较大。 3.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直流试验结果的影响很大,测量的电流应换算到相同温度 进行比较。 最好温度在30-80时试验,在此温度范围内泄漏电流变化较 明显。 4.残余电荷的影响 试品 中的残余电荷直接影响泄漏电流的数值,试前应对 试品充分放电。 5.测量结果的判断 将试验电压保持规定时间后,试品无破坏性放电,微安表 针没有向增大方向突然摆动,则认为直流耐压试验通过。 温度对泄漏电流影响较大, 将测量结果换算到同一温度下 与历次试验比较,同一设备相间比较,同类设备互相比较。 必要时可作 I= f(t) I=f (u)曲线 按规程要求和比较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