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2022年,林业科学院)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16642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2022年,林业科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2022年,林业科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2022年,林业科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2022年,林业科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2022年,林业科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2022年,林业科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2022年,林业科学院)(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1 页共 116 页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l.1 项目背景 森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加速了对水资源更高的需求,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地处某某某源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游水资源质量。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相互和谐,根据*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赣林护局字201111 号) 关于在五大系水源头区做好划建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从 2011 年开始对某某某源头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

2、初步确定了区划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某某某源头,发挥其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效益,*县林业局会同*省林业科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等研究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由*省林科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承担并完成了*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1.2 规划依据1.2.1 国家法规国家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2 页共 116 页3、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5、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6、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7、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8、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

3、然保护区管理办法9、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10、 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11、 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1.2.2 地方法规地方法规1、 *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2、 *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3、 *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4、 *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条例5、 *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6、 *省森林防火条例1.2.3 有关文献有关文献1、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3 页共 116 页5、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4、6、 *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赣林护局字201023 号) 关于尽快报送我省主要江河源头地区划建保护区等有关材料的通知 。7、 *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赣林护局字201111 号) 关于在五大水系源头做好划建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通知 。8、*市林业局(抚林资字201151 号)转发*省林业厅(赣林护字2011241 号关于加快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的意见 。1.2.4 有关技术标准和资料有关技术标准和资料1、国家林业局计财规字(2008)64 号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2、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3、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标准自然保护

5、区总体设计标准4、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5、 中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工作大纲 6、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3 保护区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1.3.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条例,以保护本区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拯救濒危珍稀物种、维持生态平衡为目标,以保护具有林区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河源区*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4 页共 116 页为中心,做到全面规划、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河源区的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子孙后代造福。1.3.2 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的基本原则

6、根据保护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保护河源区的森林生态环境和各类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物种多样性,特别重视濒危物种及林间湿地保护。2、根据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余脉北坡某某某源区的特点,加强保护区及其周围森林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以保护核心区多种类型生态系统为重点,兼顾缓冲区生态管理和实验区的多种经营。3、科学管理,全面规划。在科学研究和科学考察基础上,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根据保护对象及其生态环境的差异,全面规划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和管理工作。4、全面保护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在全面规划基础上,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在工程项目安排上,根据工程的轻重缓急,突出以

7、保护工程、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建设为重点,分布实施、逐步完善、讲求实效。5、以保护为主,与资源持续利用相结合。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保护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为目的,合理利用实验区的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考虑自然保护与经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6、正确处理好保护区与社区关系。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确定保护*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5 页共 116 页区及周边群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开展适于该区经济发展的多种经营和生态旅游,尽早提高社区群众的生活水平,稳定社区的生活状态,提高保护区的经济收入,增强保护区的自养能力。7、坚持前瞻性和先进性结合的原则。规划项目既要考虑

8、保护区当前工作的重点和实际需求,同时要兼顾保护区的长远发展,并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先进的规划思路和经验,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使保护区规划最大限度的适应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8、多渠道筹措保护和建设资金的原则。某某某源头地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建设坚持以上级部门投资为主,地方政府配套为附,并广泛争取社会资金和国际投资,多渠道、多形式地筹措资金。1.4 规划期限*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期限自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期限自 2013 年年2020 年止,共年止,共 10年。其中,年。其中,20132015 年为近期,年为近期,2016 年年2018 年为中期,年为中期,2019 年年20

9、22年为远期。年为远期。*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6 页共 116 页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概况与现状评价基本概况与现状评价2.1 基本情况2.1.1 地理位置与范围地理位置与范围2.1.2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2.1.2.1 地质地貌地质地貌保护区属华南地层区,所处的灵华仙及其周围是新构造运动抬升而形成的中低山地。由于地质结构的控制,地貌分布较有规律,境内峰峦起伏,层峦叠嶂,形成由西向东倾斜的地势。保护区内总体上属于低山丘陵地貌,最高峰灵华仙,海拔 991m,最低海拔 290m,一般相对高度 600800m,山地坡度多在 3045之间。由于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地质小单元多且差异极大,构造具多方向,

10、由此控制差区内微地貌小单元的多样性和地貌形态上的差异性。地层地层 某某某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古老岩系震旦系、寒武系及白垩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及四系等,缺失奥陶系及侏罗系地层。地貌的形成及特征地貌的形成及特征早、晚白垩世之间的燕山期构造变动,使*地域成为湖泊,堆积了红层。之后,在晚第三纪的喜马拉雅运动中,随着盆地西侧山地的抬升,形成现在的红层盆地的大致轮廓。而红层盆地外转的高丘、低山地貌,则是寒武纪以*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7 页共 116 页前沉积的东西经变质成为浅变质的古老岩系,又一直经受风化剥蚀而成。花岗岩地貌是由于岩浆活动后形成的花岗岩,经风化剥蚀而成的。红层低丘陵地貌,由红色砾岩、

11、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砂质、夹有淡水灰岩、石膏等交互组成,主要岩层是红色砂岩、粉砂岩,厚达 1000m 以上。红层盆地为一凹陷的内陆盆地,常见岩系为非红色的暗色砂岩、泥岩,属还原环境下的湖泊相堆积。同时腐殖质的碳化作用,出现灰绿色、灰白色的岩系。红色岩岩层倾向不大,岩性软弱,故丘陵起伏平缓,相对高度较小,谷地变较开阔,这一点在甘竹一带反映明显。分割红层丘陵的河谷淘谷地带被子水流冲刷强烈,沿途又多水,暴雨来临,沟床不断下切,沟床逐渐扩展,沟头节节上溯,水土流失严重,盱江河床淤高。红色盆地外围高丘陵、低山地貌,海拔一般为 400800m,处于红层盆地外围。风化壳下面的岩层主要为板岩、

12、砂岩等浅变质混合岩系,它一直处于强烈的风化剥蚀之中。山地与红层丘陵之间往往有断层分隔,有时出现成列的断层三角面。在断层隐而不现的地方。山地的夷平面与红层夷平面互相边接,形成和缓的斜面,在驿前乡血木岭发育了盱江。 河流地貌,河流以盱江为主,其他河流大都汇入其中,这些河流的河谷分割着丘陵。盱江源头为非红层低山区,河床处较坚硬的古老岩系中,故不太宽阔。进入红层地区后,因红层岩性较软弱,使得河床淤高。内有泥质、砂质沉积物。2.1.2.2 气候气候本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受季风控制的大陆性湿润气候为主要*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8 页共 116 页特征,兼具有受夏季季风影响的海洋性特征。气候四

13、季明显,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春季气候多变,冷热无常。气温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在 16.5,1、2、12 月常年的月平均气温均在 10以下,以 1 月 6.3为最低;3、4、10、11 月在 1020之间;59 月都在 20以上,其中 7 月 28.8为最高。历年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分别为 1988 年 7 月的30.6和 1977 年 1 月的 2.3。春、夏、秋、冬季的常年季节性平均气温各为18.8、27.1、17.7、8。各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在 36以上,大多数出现在 78 月,个别年份出现在 9 月、10 月里;极端最高气温达 40,年极端最低气温低于-2,大多出现在隆

14、冬的 12 月和 1 月间,少数年偶而出现在 2 月,以 1955 年 1 月 11 日的-9.8为最低。光照光照年平均日照时数仅 1778.2h,占全年可照时数的 40%,其中 1963 年2294.5h 和 1982 年 1408.5h 分别为全日照时数的最多、最少年份,各占该年可照时数的 52%、33%。各月间的日照时数差别很大,全年以 7 月最多,2 月最少。2、3 月间又因多阴雨天气,使该两月常年的月平均日照时数及其日照百分率不足 100h 和低于 25%。其余月均在 100h 和 25%以上,其中盛夏的7、8 月超过 200h 和 60%,为最多最强日照时期;其次 9、10 月在

15、150200h之间和 50%左右。历年最多、最少月日照时数分别出现在 1956 年 7 月,为323.4h 和 1959 年 2 月,仅 17.6h,各占该月可照时数的 77.8%和 6%。霜雪、风霜雪、风*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9 页共 116 页初雪 12 月下旬,终雪 2 中旬-3 月,初、终雪间隔一般 50 d 左右。9 月至来年 3 月的半年内,为大陆冷高压控制,以偏北风为主。5-8 月受海洋暖湿气流制约,多偏南风。4 月为风向转换(过渡)月,偏北风多于偏南风。大风日数少,风速达到或超过 17 m/s 的天数,多出现在 4-8 月。降水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达 1717.5 mm

16、,其中 2000 mm 以上的有 7 年占 19%,不足 1500 mm 的有 10 年占 27%。历年最多最少降水量分别出现在 1975 年2336.1 mm 和 1971 年 140.2 mm。第一(13 月) 、第二(46 月) 、第三(79 月) 、第四(1012 月)季度的常年平均卫降水量各为 367.3、858.0、309.8、182.5 mm。以第二季度降水量最为集中,占平均年降水量的 50%,其中 1962 年 46 月降水量1556.4 mm 为特多,占该年降水量的 72%;第四季度雨量最为稀少,仅占平均年降水量的 11%。其中 1979 年 1012 月降水量 16.3 m

17、m 为特少,只占该年降水量的 1%。2.1.2.3 水文水文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属盱江流域,是长江支流某某某(盱江河)的发源地,区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流域范围广,属长江流域重点治理范畴。盱江系河流总长 879.85km;主河道发源于驿前镇姚西村李木庄,总长78.95km,一级支流 26 条,总长 407.6km,二级支流 47 条,总长 356.7km,三级支流 8 条,总长 36.6km。保护区内主要有姚西河坪背河、招禾河、河东河、麻坑河、桐斜河、横*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10 页共 116 页路河等汇集形成某某某发源地及源头汇水区。以上各河水质清彻透明,没有污染。2.1.2.4 土

18、壤土壤 *县境内具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 6个土类。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的岩性,主要是由侏罗纪地层组成,主要是砂岩、砂砾岩,成土母质以残积母质为主。在高海拔地区,由于常年雾大,气温较低,相对湿度大,有利于土壤黄化作用的进行,因而出现了黄壤,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成土作用趋向红壤化。从低海拔至高海拔,出现明显的土壤类型渐变现象,即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主要以红壤为主,局部分布暗红壤、水化红壤。2.1.2.5 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植物资源概况植物资源概况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 171 科 618 属 1197 种。其中蕨类植物 23 科

19、 53属 102 种;裸子植物 7 科 9 属 11 种;被子植物 141 科 556 属 1083 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 118 科 444 属 898 种,单子叶植物 23 科 112 属 186 种。有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物种共 120 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 2 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有 13 种,野生兰科植物 23 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 31 种。从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地理成分看,各类热带成分计有 202 属,占本区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属)的 37.75%,其中泛热带成分有 124 属,占本区总属数的 21.95%,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成分有 14 属,占本区总属数的 2.48%

20、,旧大陆热带成分有 32 属,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 5.66%,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11 页共 116 页洲分布有 19 属,占本区总属数的 3.08%,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有 13 属,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 2.11%;各类温带成分计有 223 属,占本区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属)的 39.5%,其中北温带成分有 99 属,占种子植总属数 17.5%,东亚(喜马拉雅-日本)成分有 95 属,占本区总属数 16.81%,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成分有 27 属,占本区总属数 4.38%,温带亚洲分布仅有 3 属,占种子植物总属数 0.53%,中国特有分布的有 21 属,占本

21、区总属数 3.72%。*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有许多可供食用与药用,是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的重要资源,有些是丰富的遗传资源,有的则可提供松香、松节油、各种芳香油、活性炭、笋干、香菇、木耳等各类林副产品,有的可以用于生态恢复。调查结果表明,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有食用植物 90 种、药用植物 568 种、材用植物几十种。保护区内有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其中国家级保护的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银杏 2 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香榧、樟树、闽楠、莲、绞股蓝、花榈木、红豆树、半枫荷、榉树、毛红椿、喜树、香果树等 13 种。省级重点保护的有沉水樟、刨花润楠、红楠等 23 种。动物资源概况动物资源概

22、况*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 31 目 80 科 231 种。鱼类有 5 目 9 科 22 种(包括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鱼、南方马口鱼、鲤、唇鱼骨、鲶、胡子鲶、黄鳝等。两栖类有 2 目 6 科 18 种。其中,东方蝾螈、崇安髭蟾 (刘氏髭蟾)、沼蛙、日本林蛙、花臭蛙等属于中国特有种,大鲵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12 页共 116 页虎纹蛙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09)附录,且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88)的级保护动物,东方蝾螈、肥螈和崇安髭蟾 (刘氏髭蟾)属于*省重点保护动物,两栖类动物在控制虫害、维持生态平衡上,具有重要的生态价

23、值。爬行类有 2 目 10 科 27 种。其中,平胸龟、蟒蛇、滑鼠蛇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09)附录,蟒蛇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高度濒危类群,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88)的级保护动物,此外,鳖、平胸龟、滑鼠蛇、王锦蛇、黑眉锦蛇、灰鼠蛇、乌梢蛇、滑鼠蛇、银环蛇、眼镜蛇、尖吻蝮 10 种爬行动物属于*省重点保护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害鼠、害虫上,它们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鸟类有 15 目 39 科 128 种。其中,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09)附录的有白颈长尾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88)1 种(白颈长尾角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88)22

24、 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物种 1 种(白颈长尾雉)。*省重点保护动物 30 种。此外,白颈长尾雉、灰胸竹鸡等属于中国的特有种,灰胸竹鸡、黑(短脚)鹎等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重大科学价值类群,绿翅鸭、斑嘴鸭、鸳鸯、鹧鸪、鹌鹑、褐翅鸦鹃、小鸦鹃、小云雀、八哥、画眉、红嘴相思鸟、暗绿绣眼鸟等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经济类群。鸟类在控制害鼠、害虫和维持生态平衡上,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哺乳类有 7 目 16 科 36 种。列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1996)名单中的濒危物种(EN)1 种(华南虎,历史记录),易危种(VU)3 种(豺、云豹和鬣羚)。*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13 页共

25、 116 页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09)附录的有 3 种(云豹、食蟹蠓和鬣羚)。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哺乳动物(1988) 云豹 1 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7 种(穿山甲、鬣羚河麂、小灵猫等)。*省重点保护动物 14 种赤狐、黄腹鼬、黄鼬、豹猫、毛冠鹿等。在保护区的哺乳类中,云豹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高度濒危类群,为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类群,是研究生态学、人类学、医学、生物学、行为学和心理学的重要动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经济类群有水獭、黄鼬、豹猫、小灵猫等。2.1.3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2.1.3.1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保护区地跨保护区地跨 1 个乡镇、个乡镇、1 个国营林场、

26、个国营林场、8 个村委会个村委会, 包括国营高虎脑林场包括国营高虎脑林场大部分山场,驿前镇姚西、船坳、南坊、坪背、田西、招禾、赤岭、石芨等大部分山场,驿前镇姚西、船坳、南坊、坪背、田西、招禾、赤岭、石芨等村委会部分山场。村委会部分山场。 2.1.3.2 居住和民族组成居住和民族组成保护区内总人口 1752 人其中核心区无居民,缓冲区内缓冲区内 634 人,实验区人,实验区内内 1033 人村庄分散,人村庄分散,其余 85 人分别居住在保护区以外的林场、经营所等。保护区民族组成均为汉族人口,未发现有其他少数民族居住。2.1.3.3 交通、通讯交通、通讯保护区所在地距*县 45km、交通不很顺畅。

27、保护区内各村交通均较差,至今仍有部分村不通公路,其余各村公路均属当地村民自行修建,公路崎岖,路面狭窄、坑洼不平、弯度坡度比较大,大多数村民组未通公路。车辆通行难度大,有的村公路根本无法通行。*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14 页共 116 页驿前镇所在地均通程控电话并有移动网络覆盖。保护区至今仍有部分村民未通电,电视普及率仅 40%,全为村民自行安装卫星电视,能接收 812个电视频道,仅保护区周边几个村落通有线电话,其余各村通无绳电话。 2.1.3.4 土地及资源的权属土地及资源的权属某某某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系国有森林林地,隶属于*县林业局,为国家所有,保护区具有对林地及其森林资源进行经营管理的

28、权力,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保护区边界清楚,无土地使用权纠纷。保护区规划总面积8187.7hm2,有活立木蓄积量 59.3 万 m3,毛竹总蓄量 210 万根。区内山地面积 65属国有,集体所有山地面积占 35。 据调查统计,保护区总面积中,陆地 8109.7 hm2,占 99.0,内陆水域面积 78hm2,占1.0。在陆地面积中:林地面积7838.7 hm2,占96.7,其中国家公益林 49228.2 亩,占区内林地总面积的 40%,省级公益林 18332.5 亩,占区内林地总面积的 15%,其它全为地方公益林,占林地总面积的 45%。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 7736.7 hm2,占98.6%

29、,疏林地面积73 hm2,占0.9%,灌木林地29 hm2,占0.5%,在森林面积中,针叶林1395.7 hm2,占18.0%,阔叶林3344 hm2,占43.2%,针阔混交林2594 hm2,占33.5%,竹林403 hm2,占5.3%,农地244hm2,占 30.0,农地面积中水面 185 hm2,占 75.8%,旱地 59 hm2,占24.2 %,其他用地 27hm2,占 0.3。2.1.3.5 地方经济地方经济保护区内 80%以上居民以种植业为主,辅以林果业及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种植业以白莲、烟叶、泽泻为主,*县三大农特产,以驿前最为著名,*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15 页共 1

30、16 页保护区内农民人均年收入 1368 元。2.1.3.6 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在保护区 8 个自然村中,至今仍有 2 个村无学校,村办学校房舍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据调查保护区仅两个村有文化室,仅个别村落有卫生所。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周边农村人口较多,各村都设有教学点,但除各别村教学条件较好外,多数教学点条件较差。学龄儿童入学率为 98%。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保护区内人口文化程度很低,在劳动力中,中学以下文化程度者在 70%以上,文盲和半文盲约占 10%(绝大部分是年纪较大的妇女)。2.1.4 历史与法律地位历史与法律地位2.1.4.1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根据省、地有关文件精神,*县 1999 年就批

31、准成立了以高虎脑为主的自然保护小区,面积 1000hm2。1990 年成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2010年成立了“*某某某源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属事业单位。将高虎脑林场的大部分国有山林面积划入自然保护区内,同时将驿前镇、杨溪乡的 15 个行政村集体山地大部分划入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使保护区的总面积达 8077 hm2。2.1.4.2 法律地位法律地位即将划为保护区的国营高虎脑林场大部分山场、驿前镇姚西、船坳、南坊等地域,现归*省*县林业局管辖。土地所有权为国家所有,林权和经营权为*县林业局所有。权益归属清晰,无任何纷争。其法律依据为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

32、保护区管理*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16 页共 116 页条例 。2.2 现状评价2.2.1 自然生态质量评价自然生态质量评价本区未受第四世纪冰川直接影响,地形复杂,居民稀少。保存有较大面积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为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提供了繁衍场所。对维持某某某乃至长江水系稳定,促进某某某源头乃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保护区以其区位特殊性、物种多样性、独有性,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保存有较完整的原生性较强的亚热带物种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水源保护价值,急需要得到更好更为有效的保护。2.2.2 保护区管理水平评价保护区管理水平评价保护

33、区自建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对自然保护区有关管理要求,搞好资源的保护,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抓好资源的管护,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资源破坏和森林火灾案件。1998 年建立保护区管理站后,从组织机构到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水平都有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得到了林业主管部门的表彰。从人口素质来看,林场职工和家属均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保护其生存环境的意义和重要性。由于经常性的宣传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林政防火等法律法规和定期业务培训,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普遍加强,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质强、业务素质高、懂法守法的干*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17 页共 116 页部职工队伍,为保

34、护区依法管理、依法保护提供了组织保证。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具备一定的基础建设设施,有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先进的办公设备和比较完备的交通、防火及科研设施。在科学研究和管理措施方面,也开展了不少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方面,成绩显著,另外,保护区具有一定的多种经营能力,如药材种植、经济动物养殖和生态旅游都有所开展。2.2.3 保护区经济评价保护区经济评价某某某是长江重要的一级支流,是*境内第二大的河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某某某源头位于武夷山脉和雩山山脉交界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护某某某和长江大动脉的水系稳定,发挥某某某源

35、头的各种功能, “饮水思源”的理念及源头的地位特殊性容易引起社会对保护区建设的关注和参与,自然保护区建成后,通过进一步加强保护管理,进行生态建设,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2.3.1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生长着不同生活型的植被,给各种生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一个以水环境为主体的良好生物圈。茂密的植被,有利于鸟类觅食、栖息,鱼类和软体动物是候鸟动物性食物来源,鸟粪、鱼粪肥土,促使水生生物生长,形成了有利于鸟类栖息繁殖的食物链,为鸟类的生存创造更适宜的环境,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逐步*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

36、划第 18 页共 116 页形成一个结构更为稳定的生态系统。保护区良好的水体和植被,不仅可以净化空气,降解环境污染,调节温度,同时还有吸附尘埃、降低噪音、制造氧气、抵抗杂菌,还在涵养水源、补充增加地表有效水量、降解污染物,改善水质、蓄洪防涝防旱,减少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作用,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将为该地区及长江、赣江中下游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水质,可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2.2.3.2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作为*省较独特的源头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研究生态、动物、植物、水文、地质、土壤、气候等学科的理想基地,而且是进行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科研、候鸟迁徙规律研究、益鸟招引、鸟类环志

37、、珍稀濒危物种生态学监测、水产养殖、教学、普及、宣传等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而其独特风景是开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场所,能较大程度上激发游客及周边社区居民的审美情趣和爱国热情,陶冶性情和情操,促进身心健康。2.2.3.3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可以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通过严格论证和详细规划,在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在实验区开展经济植物种植和珍稀野生动物养殖业,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河流、瀑布、森林、青山等应有尽有,风光秀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景观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影响价值,是生态旅游、拍摄电影和电视、摄影、绘

38、画的理想场所,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可以获得直接经济效益。保护区还拥有丰富的生*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19 页共 116 页物物种资源,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它将为人类未来的开发利用提供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也可为保护区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某某某源保护区自然资源丰富,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这样不仅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2.4 保护价值保护价值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余脉北坡与雩山山脉西南坡,是长江主要支流某某某的发源地,区内保存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东南部天然林保护较完好的地区之一。保护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39、有大量的针阔叶混交林。良好的森林植被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场所。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野生动物 1137 种,其中哺乳类 36 种,鸟类 128 种,两栖爬行动物 45 种,鱼类 22 种,昆虫 906 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2 种,其中哺乳类有云豹,鸟类有白颈长尾雉;国家级保护动物 31 种,其中哺乳类有 7 种,鸟类有 22 种,两栖动物 2 种,共计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达 33 种。此外,高等植物 1197 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红豆杉、银杏等 15 种。可见,该保护区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更重要的是,该保护区是世界濒危物种华南虎的原始分布地和现在的潜在分布区。因此,该保护区在保护世界濒

40、危物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区孕育了我国独特的水资源,因此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改善区域气候,蓄洪防旱,保护生物多样性,维系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等重要作用。另外保护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地和天然实验室,是*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20 页共 116 页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和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并且区内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将给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价值。2.2.5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在*县人民政府和*县林业局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保护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保

41、护区的基础设施差,资金短缺。保护区成立以来,上级领导部门未给予资金投入,仅靠林业局垫支和自筹资金维持管理站的工作。目前,保护区管理站借用林业局办公,尚无独立办公地点,保护设施和科研监测设施不建全,设置于保护区边界交通要道和城镇交界处的界桩、界碑,仅采用木制临时性的,未建立永久性的界碑、界桩和宣传牌。巡护交通工具不足。目前,仅有 5 辆摩托车进行巡护。保护区地处山区,道路难行,尤其沼泽地难以通行,不仅交通工具不足,巡护道路十分艰难,有些必要的巡护道路和森林防火道路应尽早维修,便于保护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2、组织机构薄弱、科技人员不足保护区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稳定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本区

42、位于偏远山区,生活条件艰苦,资金困难条件下,难以吸收人才,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由于资金不足,保护区除管护站外,其余的组织机构无法建立并行使职责,给保护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不便。*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21 页共 116 页3、执法机构不够健全,执法力度不够大。保护区虽有森林公安派出所和护林队伍,但在执法过程中,因人力、交通、设备等原因,打击违法犯罪力度不够,急需设立保护站、检查站,增强执法力量。*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22 页共 116 页第三章第三章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3.1 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对象3.1.1 保护区性质保护区性质根据*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某某

43、某源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同时保护珍稀、濒危、有经济价值和特殊意义的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生境。达到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开展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的目的。使森林资源持续发展,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利用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建成自然保护、科学与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多功能自然保护区。3.1.2 保护对象保护对象主要以保护源头水域为目的,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水源区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林及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多样性。1)中亚热带水源区常绿阔叶林

44、森林生态系统2)某某某发源地,*省水系的重要水源涵养地3)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生物多样性*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23 页共 116 页3.1.3 保护区类型保护区类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的标准,*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3.2 规划目标3.2.1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根据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现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要求,结合保护区管理范围、资源分布、区域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确定该保护区建设发展的总目标为:用 10 年的时间,在保护区现有建

45、设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和重点建设,通过采取科学而系统的保护、管理、科研、宣教等措施,使保护区内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通过不断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更好地保护好森林及林间湿地,发挥河源区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 将保护区建设成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示范基地,使之成为自然资源丰富、保护对象独特、管理措施先进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某某某原自然保护区的具体情况和未来发展,总体规划目标分为近期、中期、远期 3 个阶段目标。*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24 页共 116 页3.2.2 近

46、期目标(近期目标(2013 年年2015 年)年)根据当前国家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高度重视,省、市对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要求,结合本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规划优先性的原则,近期目标是围绕确保区内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加快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完整的野外保护网络,确保某某某源核心区生态系统的绝对保护。 近期建设目标任务是: (1)完善功能区划。勘定保护区范围,划定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边界,建立永久界牌、界桩、标牌、宣传牌等。 (2)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有利时机,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土地权属确权发证工作,完善保护区面积调整的有关法律程序。 (3)搞好保护区基础设施

47、建设。 (4)加强保护站建设,新建保护站 1 处,检查站 2 处,并添置必要的配套设施。 (5)改造贯桥至赤岭 10 公里,南坊至姚西 8 公里林区公路。 (6)加强防火设施建设,新设瞭望台 2 座。 (7)加快毛竹资源培育步伐,提高保护区经济自给能力和社区经济收入。 (8)加强保护区防火林带建设,确保保护区防火安全。 (9)改建和完善保护区管理设备建设。(10)完善保护区必需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25 页共 116 页3.2.3 中期目标(中期目标(2016 年年2018 年)年)通过完善保护区巡护和防火设施建设,完善后勤保障服务及生活设施,建设、交通、通讯设备

48、的更新。进一步完善科研机构,资源档案管理系统,生态旅游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执法体系,开展人员培训,发展多种经营,帮助社区群众脱贪致富。使保护区基本步入保护、科研、科普、资源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的轨道。使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发展。 中期建设任务主要有: (1)进一步完善保护站的观测、监测、通讯网络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2)建立宣传基地和图片展览室。 (3)加强保护区科研小道、步道、社区道路建设。 (4)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社区经济,多种经营建设。 (5)改造保护区管理站至各保护站林区公路为水泥硬化公路。(6)迁移保护区核心区船坳村现有居民,实行封闭式管理。3.2

49、.4 远期目标(远期目标(2019 年年2020 年)年)根据规划的总体目标。确定远期建设目标为:在资源保护和发展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增强保护区自身发展能力,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保护和管护手段,使保护区真正成为保护、科研、宣教、资源合理利用于一体的省级、国家级标准的自然保护区。 建设任务主要有:*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26 页共 116 页 (1)更新和完善保护区内必要的基础设施。 (2)应用高科技优化森林火灾的监测手段,利用现代化防火技术。 (3)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科学预测和妥善处理资源保护,发展和利用的矛盾。 (4)做好长远规划,进一步做好人员稳定,人才交流,

50、信息资源共享工作。3.3 保护区功能区划3.3.1 区划原则区划原则1、完整性与自然性原则:根据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植物的生活环境、动物的栖息、繁衍足够的空间与条件,同时考虑地形、地势或水域的自然界限,便于有效保护与管理。2、差异性原则:根据不同物种对环境条件适应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3、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对重点保护对象的区域及其外围过渡区域,根据资源特点,予以不同区域划分,便于科学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3.3.2 区划依据区划依据根据保护区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条件与自然资源状况和主要保护对象森林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情况,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

51、然保*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27 页共 116 页护区管理条例及有关自然保护区的区划原则与方法,将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同时核心区的区划满足以下6 个条件: 被保护的物种丰富、集中、地域连片; 生态系统较完整、未遭受人为破坏; 保护对象有适宜的生长、栖息环境和条件; 保护区内无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在单位面积上保护对象种群有适宜的容纳量; 核心区外围有较好的缓冲条件。3.3.3 功能区功能区某某某源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 8187.7hm2,根据自然资源状况和保护对象的分布情况,按其存活的位置、范围及其功能和目的进行了区域划分,将保护区划为核

52、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并分别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和管理目的。 (详见功能区划图)。 1、核心区自西港下 404m 峰 池家地 江坝场 石马栋 大宝山 狗屎坑 罗家地 港背 王家平 536m 峰 366m 峰 西港大。该区面积为 2842.3 hm2,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其主要功能是严格保护赣江、长江上游中亚热带自然生态系统和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针叶林、及中山矮林等树种资源,该区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28 页共 116 页保存最好的地段,同时还是珍稀动物的集中分布区。确保赣江乃至长江大动脉的水系稳定。除经批准的科学研究生态监测、调查活动

53、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2、缓冲区面积为 1658.4 hm2,位于二个核心区外围,自赵家岭 桃林 岳坑 竹子排 雪竹坑 刘秀峰 雷公坑 690m 峰 矮岭背 横坑 冬瓜咀 狗屎坑 里木庄 石及 堰岭 杨地 土家 赵家岭。对核心区起着屏障与缓冲的作用。区内有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呈块状分布的森林沼泽、林间草丛。在该区只能从事科学研究,禁止一切生产性活动。3、实验区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该区的是保护区的实验、科学考察和生态旅游地段,内圈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 3687.0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45.0%。实验区的外区边界自金峰山(607m) 338m 峰 西坑 313m 峰 赖禾嵊

54、374m 峰 458m 峰 566m 峰 506m 峰 排脑 里田西 蛇田脑 黄金股 樟树下 池源 597m 峰 士天井 394m 峰 铁路排 中华山 乌坉坑 546m 峰 石狮峰 大溪源 960m 峰 灵华仙 918m 峰 862m 峰 千僧寺 草屋背岭上 黑头尖 698m 峰 陈地 金峰山。实验区内植被子主要有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低山丘陵针叶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灌丛、藓类与河流湿地相间。实验区包括核心区的部分植物群系。此外,实验区内有*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29 页共 116 页保护局居民区、国有林生产及保护区多种经营生产试验基地。 在实验区开展生物资源利用研究与多

55、种经营、生态旅游等经营性活动项目,探索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有效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对自然资源进行适度利用,以便促进保护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3.4 总体布局*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布局以保护为主,自然保护与经营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从整体布局上,核心区和缓冲区作为管理区,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核心区除进行适当的定位监测与科学考察外,不安排任何其它建设和生产经营项目;缓冲区内安排科学研究、实验观察、监测项目、必要的野外巡护与保护设施;实验区作为经营区域,集中建设和安排生物保护、资源恢复、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社区发展项目,以及必要的办公

56、、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和道路、通讯、给排水、供电等配套工程项目。为了进一步加强各功能区的管理,做好区内动植物资源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区应把保护管理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在积极拯救濒危物种、保护研究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了方便管理和保护,从保护区实际出发,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将保护区划分为保护区域和经营区域两个管理区,以便实行分类管理。*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30 页共 116 页3.4.1 保护区管理站设置与建筑工程保护区管理站设置与建筑工程3.4.1.1 管理机构布局管理机构布局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地址的选定原则为:有利于资源保护管理、科研、宣传教育活动的开

57、展,便于宏观调控的实施;交通方便,有较好的内外衔接条件;场地适宜,靠近城镇,便于安排职工及其家属生活;有充足的水源,靠近电源,不受周期性自然灾害的威胁。根据上述要求,保护区管理站设在*县林业局局址所在地*县城。管理委员会下设保护管理站,保护管理站是生物资源保护的前沿阵地,设在保护区内及周边村屯。根据保护建设需要,新修驿前保护管理站。下设2 个检查站。3.4.1.2 保护工程布局保护工程布局范围包括核心区和缓冲区,重点保护区内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持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动植物种群繁衍的自然状态,以及发挥河源区的生态效益。核心区:实行严格保护,无居民住户,除科研

58、生态监测、防火瞭望工作等设施建设外,不得设置和从事对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设施与活动。核心区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持其自然状态,维持各类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及其自然演替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种群的繁衍,保证保护区的完整和安全。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外围,以保护核心区为主。其作用是缓解外界压力,*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31 页共 116 页防止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影响,在区内可以从事有组织的科研监测、科学研究和教学与考察工作。3.4.1.3 科研与临测工程布局科研与临测工程布局在缓冲区和实验区的不同生境类型区域设立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鸟

59、类环志站,并根据具体情况在保护区内不同的生境类型区域建固定生态监测样线(共 30km)和 30 个固定样地,以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并开展常规性的科学研究活动。3.4.1.4 经营区域布局经营区域布局经营区域严格控制在实验区内,以维持恢复各种湿地资源、物种繁育,改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为目的。以增强保护区的科研能力、经济实力和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与社区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本区可开展培育经济植物、综合利用、生态旅游、科普宣传教育等活动。实验区在缓冲区的外围,可以从事实验,参观考察、生态旅游及引种繁育野生动植物及实验等活动。经营区域建设经营区域建设宣传教育宣传教育设立科普宣教点

60、,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以标本、图片、文字、多媒体、会议讲演和录象放映器材等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在保护区及外围因地制宜建立宣传性标牌,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在实验区有计划的开展生态旅游,逐步开发区内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32 页共 116 页并根据其景观的旅游价值建设 2 个生态旅游景区。主要建设游道、观景亭台等,景点建设以自然为主,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多种经营选择适于本地种植、养殖、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开发中草药、绿色食品、保健食品项目,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1)利用山间沟溪,开展蛙类养殖。(2)利用林间空地,投放袋式木耳菌,培育木耳和栽培药

61、用植物。(3)利用林地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4)建设野生动物繁育基地。*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33 页共 116 页第四章 规划内容4.1 保护管理规划4.1.1 保护原则和目标保护原则和目标生物资源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保护本区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为达到有效地保护目的,应遵循以下规定:1、保护原则(1)全面保护、重点突出的原则:限于目前的价值观、保护经费和技术力量,在强调整体性与全面性的前提下,根据重

62、要性次序、经费、技术等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对重点保护对象和重点保护区域实行重点保护。在此基础上,做好整个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宣传工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违反保护区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必须追究法律责任。(2)综合保护的原则:采取隔离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人工培育、驯养繁殖等工程保护措施与保护管理、宣传教育、社区共建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性保护。(3)分区保护、科学管理的原则:按功能分区的划分原则、作用及其保护对象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保护对象的特点,*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34 页共 116 页予以不同的管护。(4)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63、相结合: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适当开发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活动,增强保护区自身发展能力,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5)保护与恢复相结合原则。既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存保护区现有的物种资源和生态环境,又要积极创造条件,进行野生动植物及森林生态恢复,并对一些珍稀动植物进行人工繁殖培育,以增加种群数量。2、保护目标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区内自然环境、自然景观,使其免遭破坏,维护本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整体性,保护生物资源,以此达到保护某某某源头水质的最佳目标。具体:(1)保护各类生态系统的生境、物种,特别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物种。(2)保护河流湿地、河源区的湿地和森林,发挥湿地

64、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的功能。(3)保护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维护系统的稳定。4.1.2 保护措施保护措施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自然保护管理各岗位的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或承包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或任务,做到严格规章制度办事。建立入山检查登记制度和护林员巡山制度,制定入山守则,严格执行入山通行登记手续。2、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和保护设施*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35 页共 116 页自然保护区实行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保护管理站检查站三级保护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保护管理站建设,完善护林防火设施,建立保护管理点和护林哨卡,充实保护管理队伍,配备并完善自然保护方面的设施与设备

65、,提高保护管理效率。3、发动社区群众参与自然保护事业自然保护区要与当地政府、社区群众共同制定保护公约,成立联防联护组织,发动群众自觉加入自然保护队伍,建立以保护区管理人员为骨干,广大社区群众积极参与的自然保护网络,形成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共同保护、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等良好的自然保护局面。4、加强执法力度、依法进行自然保护建立森林公安处和森林公安派出所,履行森林公安的职责,坚决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活动,维护自然保护区的正常秩序。5、实行禁猎自然保护区内有完善的食物链,食物链中某一环节中断,则将直接影响其它环节种群的生存与繁衍。保护区内实行禁猎既能直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又能

66、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必须的食物资源。6、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在与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加强与国际、国内一些自然与环境保护组织间的合作,积极开展对外保护交流活动,推动和促进保护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展,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36 页共 116 页4.1.3 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茂密,面积广阔,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极具保护价值。同时,该保护区优良的生境条件和充足的食物是野生动植物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特别是候鸟南北迁徙过境停歇地。因此加强对

67、区内森林和湿地资源以及野生动物的保护是保护区的首要工作。保护区应根据区森林、湿地资源类型,分布状况,人为干扰程度,动植物资源丰富度等采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保护措施有:1、定期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建立档案,补充已编制的动植物名录,掌握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变化情况,为制定保护计划、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定期对森林、各类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和种群变化进行定位研究,掌握群落的发展与演替的动态。3、定期特别是春秋鸟类迁徙季节,观测候鸟的迁徙动态、繁殖候鸟的迁入、迁出的时间以及种群数量,过境旅鸟的种类、数量和过境停歇时间,掌握候鸟迁徙规律。并建鸟类环志站。4、建立野

68、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为了有效地保护和繁育濒危物种,及时救治伤残动物和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濒危野生动物的引种、驯化和回归自然,在驿前建设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包括兽医诊室和工作用房 150m2,动物笼舍 600m2,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37 页共 116 页5、整顿野生动植物市场,在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配合下,整顿经营市场,禁止出售、收购、运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禁止乱砍滥伐,坚持依法打击非法猎捕、收购、运输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6、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形式如法律板报、宣传画、电视、录像、标语、组织观鸟团等活动宣传国家保护野生动

69、植、法规和政策。形成“保护野生动植物人人有责”、 “保护野生动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自觉的生态保护意识。7、发挥管护站和检查站人员的保护管理作用,加强日常巡护,减少打鱼、开荒等破坏资源的行为。4.1.4 防火规划防火规划森林防火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扑灭”及“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重点提高预防和扑救综合能力,建立先进的林火预测预报、通讯指挥、快速扑救体系。在社区内各行政村设立防火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形成林火预防预测网络。1、建立健全林火扑救队伍为了充分发挥社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各管理站要与周边镇政府共同组建灭火队伍,同时要对专职和兼职护林防火人员进行防火和灭火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努力实现扑

70、火队伍专业化和扑火设备现代化。规划新建 2 支专业扑火队伍,每支 20 人,共 40 人,增补相应的防火设*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38 页共 116 页备。同时新建 2 支资源保护管理的业余扑救队伍,每支扑救队伍为 30 人,共60 人,并为已建扑火队伍增补相应的防火设备。2、建设瞭望塔目前,为扩大瞭望范围,规划设计新建 2 座瞭望塔,以使保护区全部处于瞭望控制范围,便于及时发现火源、动态监测火场位置和火情,为扑救指挥决策机构提供扑救决策依据。为方便瞭望塔工作人员,修建瞭望塔至最近车道的摩托车道两条总计 30km。3、设置防火标志在保护区各主要出入口、区内易发生火灾地段以及区内居民点设防

71、火警示牌、警示旗和防火标语。4、完善防火隔离带现有防火隔离带(包括人工生物防火林带,天然防火隔离带、林火隔离道等)50km,主要分布于原保护区界和实验区内,人为活动较频繁和火情危险地段。规划继续完善现有防火林带,并在保护区扩大后新的保护区界、新的实验区和缓冲区利用天然的水沟、公路、峡谷和修建防火线营造 100 km 长,1530m 宽的生物防火林带。5、建立林火监测系统在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 ,实现自然保护管理决策科学化、现代化,使保护区部门对自然保护管理信息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建立林火监测系统,以实现林火预测预报、辅助扑救决策及损失评估等的自动化。规划的防火设施设备。

72、为提高防火补救能力,每个保护站配备风力灭*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39 页共 116 页火机及其他灭火设备、防火车辆等。 6 防火通信网络建设:保护区内部应建立无线与有线相结合通讯网,各保护站、检查站、瞭望塔配备对讲机和程控电话。7 设置护林防火宣传牌:在保护区内主要公路上,每隔 5km 左右设立一块用水泥制作的永久性防火宣传牌,警示社区居民时刻牢记防火安全意识。表表 4- 保护区防火设备规划保护区防火设备规划名称单位数量备注防火指挥车辆1设于管理委员会防火林带Km100瞭望塔座2防火警示牌块100设于易发生火灾地段风力灭火机台50新灭火水枪支50红外火险探测仪套2扑火组合工具套29野外生

73、活工具套104.1.5 病虫害防治规划病虫害防治规划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充分利用保护区的生态优势,坚持生物防治为主的原则,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从以下几方面规划: (1)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工作,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的*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40 页共 116 页研究,加大科技防治,监测设备的资金投入,各保护站明确防治责任人,定期汇报本辖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时间、数量、危害面积和发展趋势,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传播。 (2)严把病虫害检疫关。保护区内禁止引进物种。因科学研究确需引种,应避免在动植物引种时带来新的病虫害侵入。除常规设备外,还需配备专门

74、灭虫的设备。(3)采取保护、移放措施,增加林内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4)配置病虫害防治检查车和喷药机具等必要的设备。4.2 科研与监测规划4.2.1 任务与目标任务与目标1、开展定位监测,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和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与规律。探索和提示典型植被类型的过渡特征及演变规律,为森林资源、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查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价值、生态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种群及其生物学特性和繁殖习性。3、摸清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方式、栖息地状况和适应环境能力及其活动规律、生活习性,为野生动物资源尤其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群的重建及其栖息地恢复提供

75、依据。通过科研与监测,确定保护区动植物本底资源,为自然保护区制订科学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事半功倍的保护管理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提供*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41 页共 116 页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4.2.2 开展科研的原则开展科研的原则1、 以具有本区域典型特征、有代表性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为开展科研活动的主要对象。2、 积极进行科技成果推广、示范,鼓励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3、 有助于保护区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特别是提高科研人员素质。4、积极开展对外科研合作与协作,特别争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对外科研项目的合作,引进资金、培训科研队伍、

76、积累研究经验。5、 非保护区科研机构或人员在保护区进行科学研究、科学考察时,要遵守保护区的有关规定。因科研或监测、考察等而需要进入保护区缓冲区或核心区时,需经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6、非保护区科研机构或人员在保护区进行科学研究、科学考察后所获得的各种标本、观测数据、监测结果、研究成果(包括中间成果和数据)以及成果报告,均应给保护区备份。4.2.3 科研和监测项目规划科研和监测项目规划4.2.3.1 科学研究项目1、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2、研究、探索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繁殖方法、繁殖材料的贮藏技术、苗木*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42 页共 116 页培育技术、造林技术等。

77、3、 经济植物繁殖技术的研究4、 研究、探索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的繁殖和栽培技术。4.2.3.2 自然保护管理研究通过对自然保护管理方面的研究、探索,寻找最佳自然保护管理模式,提高自然保护的效率。4.2.3.3 经济动植物综合利用研究研究、探索有开发有价值的经济动植物的加工、利用技术,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加保护区和社区的“造血”功能。4.2.3.4 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当地自然、社会环境下,在小范围内,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群体,研究最佳的社区共管方式,以达到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的协调统一。4.2.3.5 科学考察、监测项目1、野生动物种群监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集群形式、种群结构

78、等情况。2、野生动物习性监测野生动物昼夜活动规律、夜宿地或取食地的范围或植被类型、主要食物类型和种类、觅食方式、食物量等情况。3、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监测种群分布与生态因子、植被类型、海拔高度、气候变化、水质、社会环*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43 页共 116 页境的关系以及上述环境因素的变化。4、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查清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栖息地状况、活动范围、生活方式等;查清野生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贮量等。5、珍稀、濒危物种监测监测区内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为保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建立固

79、定调查线 10 条,计 100km。6、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水循环定位观测 通过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分析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森林群落的生产力和生物量、物质与能量循环及森林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演替等,建立有代表性的生态定位监测点,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立水源监测站,强化对源头区域水质的持续监测,设立监测点 8个。7、生态环境因素监测为分析生态环境的主导因子提供基础数据,也为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有必要对保护区内的森林水文、森林气候、森林土壤等进行监测。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动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化,保护区内动植物季节物候相观察。8、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根据

80、自然保护区的区位条件、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科学研究价值,规*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44 页共 116 页划建立生态定位监测站,纳入生态环境监测网。4.2.4 科研队伍建设科研队伍建设4.2.4.1 稳定现有队伍,引进专业人才通过改善现有科研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以及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现有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稳定现有科技队伍。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把有一定基础、爱岗敬业、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通过在职培训、到科研院校学习深造等途径培养适合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才。积极引进大专以上毕业生和经验丰富的中、高级科研人才,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到保护区传授经验,试验和推

81、广科研成果,以建立广泛的科研合作关系。4.2.4.2 建立激励机制在科研人员中建立激励机制,把个人的工作业绩与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把科研成果与职称、职务的升迁以及专业技术培训挂钩。对作出重大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给予重奖。1、科研组织管理科研中心负责制定保护区的科研发展规划和制定年度计划、选择科研课题和进行科研工作的管理。研究内容需要与保护区的科研方向和任务相结合,从基本情况调查与基本资料收集入手,摸清各类资源,绘制各种资源分布图。对保护区一般性的科研工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由中心负责人牵头,组成临时课题组,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攻关。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时,采用目前国内*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45

82、 页共 116 页国外比较通用的课题项目组织管理形式。无论独立研究还是合作研究,都要确定相应的课题项目负责人,并以协议形式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项目研究的具体操作。2、科研课题管理保护区科研课题的立题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保护区管理站向有关科研管理机构申报拟选课题;保护区的科研中心向保护区管理处或局提出本年度需进行的课题。科研课题计划下达后,由课题组负责课题的实施,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计划执行。课题计划完成后,需要认真组织评审鉴定,严格归档,并将科研成果尽快应用推广,为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服务。4.2.5 科研档案科研档案科研档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研计划

83、、规划、报告、总结;各种科研论文、专著;各种科研记录和原始材料;科研合同及协议;科研人员的个人工作总结材料。科研档案管理要求:1、确定专人负责,建立岗位责任制。2、建立科研人员每年编写科研报告制度,将科研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取得的成绩定期报告,以便尽快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管理实践。3、建立档案收集及借阅制度,坚持按章办事,既要加强档案服务,又要确保科研档案不被遗失或损坏。4、实行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统一规格,统一形式,统一装订,统一编号;对以往缺漏档案应尽量收集补齐。档案管理要将使用微机管理和人工*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46 页共 116 页建档相结合。4.3 宣传教育规划自然保护区是开展自

84、然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公民的自然保护意识。4.3.1 对参观者的宣传教育对参观者的宣传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在游人参观时,积极地向他们介绍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让人们了解当前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关保护的条文规定,促进更多的人知法懂法、文明守法。自然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对游人宣传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意义,让游人了解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理解建立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增强自然保护和爱护生态环境意识。区内资源的

85、重要性:通过对区内典型生态环境、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资源景观、水资源景观等的介绍,使参观者了解这些物种和种群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保护、科研价值,丰富景观资源的重要性,从而理解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科普知识:通过举办夏令营等活动向中小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机会,普及野生动植物及其保护方面的知识,使他们热爱自然、提高探索大自然奥*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47 页共 116 页妙的兴趣。4.3.2 对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对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保护区要积极向社区群众宣传有关自然保护区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定期地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使社区群众充分理解珍稀濒危野生

86、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自觉地配合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工作。要协助地方政府引导社区群众转变观念,开拓市场,利用国家、地方各种优惠政策及当地可利用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增进与外界交流,接受新观点,吸收资金、新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大力发展社区经济。4.3.3 宣传教育方式宣传教育方式设立一个 200m2的宣传点,以电影、广播、电视、录象、幻灯片或导游介绍等视听方式;图片、标本展览,科研成果展,以及宣传画、旅游纪念品等直观的文字、图片或实物方式;设置标桩、标牌、宣传标语等实地警示性设施;向社区群众发放有关保护区管理的通知、注意事项、保护手册等提示方式。(详见下表)表表某某某源头保护区宣传教

87、育培训项目规划某某某源头保护区宣传教育培训项目规划数量数量项目项目单位单位小计小计 近期近期 中期中期远期远期永久性宣传栏处10442宣传、指示牌块50202010*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48 页共 116 页宣教点m2200200管理人员培训人次 1515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人次 40201010制作电视专题宣传片部11印刷保护宣传材料万份554.3.4 职工培训职工培训为适应保护区当前的建设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对现有职工的职业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通过不定期轮训、集训等方式,结合日常考核,选拔一批有一定基础、爱岗敬业、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职工到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深造,以促进保护区职工

88、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协助地方政府搞好社区群众的文化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使每个农民都能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为社区群众提供、推广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使社区群众尽快富起来。4.3.5 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保护区不仅要积极对外宣传,还要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条件,开办夏令营等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有关自然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积极接收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到保护区搞科研、做论文及进行形式多样的实习活动,从而使保护区成为中小学生热爱自然、接受科普教育,大中专学生进行实习的教学实习基地。*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49 页共 116 页规划在驿前镇等保护站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基

89、地用房可以利用管理站的站房。主要配备住宿用品和适当的教学设备。4.3.6 宣传教育及培训设施规划宣传教育及培训设施规划1、宣传教育资料科学考察中拍摄的录像带、VCD 光盘等专题宣传电视片;专门印制出版的保护区专题画册;印有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和珍稀动植物图案的旅游纪念品。2、宣传和培训设施在保护区管理站所在地建集宣传、教育和培训于一体的宣教点。配备宣传、教育和培训设施。4.4 基础设施规划4.4.1 局、站址建设规划局、站址建设规划 保护区管理站设在*县林业局所在地*县城。根据*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地理条件、交通、区域范围、现有的基础设施等情况在保护区内新建 1 个保护站,4 个检

90、查站,2 个瞭望塔。4.4.1.1 保护站规划保护站规划保护站位于驿前,所保护的区域,功能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下辖姚西和下岳坑 2 个检查站。管护范围自金峰山(607m) 338m 峰 西坑 313m 峰 赖禾嵊 374m 峰 458m 峰 566m 峰 506m 峰 *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50 页共 116 页 排脑 里田西 蛇田脑 黄金股 樟树下 池源 597m峰 士天井 394m 峰 铁路排 中华山 乌坉坑 546m 峰 石狮峰 大溪源 960m 峰 灵华仙 918m 峰 862m 峰 千僧寺 草屋背岭上 黑头尖 698m 峰 陈地 金峰山以内的区域。4.4.1.2 检

91、查站规划检查站规划 检查站均设在保护区的重要通道入口处,主要负责检查进入保护区的人员和车辆。杜绝无关人员进入核心区与缓冲区,检查进入该区的区内的车辆。4.4.1.3 瞭望塔规划瞭望塔规划 根据区划,在保护区内视野开阔、重点保护区域,新建 2 座防火瞭望塔,分别设在石马栋(830m)和金峰山(607m),可监测保护区的整个核心区、缓冲区、大部分实验区的火情。4.4.2 界碑规划界碑规划为了明确土地权属,严格区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等,有效保护的生态旅游资源,支持科研与监测建设,促进保护区的健康发展,应设置必要的界牌、界桩和指示牌等 1、界碑:在地形图上标示需要埋设界碑的地方,设立界碑,界碑用砖

92、混结构,规格 120cm80cm25cm,数量 30 块。界碑两面均应标以管辖单位。 2、界桩:在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等入口处新设水泥混凝土界桩。规格 15cml5cml30cm,数量 50 面,并标明功能区的名称。*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51 页共 116 页 3、宣传牌、指示牌:在保护区管理站机关、公路边、旅游景点处,设置宣传牌、指示牌,材料用不锈钢制作,牌面上应有提示性、解说性、限制性的文字,达到宣传、教育、警示的作用。规格 250cm150cm,数量 20 块。4.4.3 道路建设规划道路建设规划4.4.3.1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自然保护区的道路,主要是沟通管理站与保护站,检查

93、站等相互之间及与外部联系的主要通道,以加强资源保护,积极开展经营管理为目的。道路布设尽量少,但要满足自然保护管理、护林防火和社区群众生产与生活等基本需要;区内道路采用多种规格,与外部交通衔接,沟通内外部联系,尽量利用保护区内现有道路,少占或不占林地、耕地;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规划新建机动车道,对于已有道路进行维修;道路标准应根据使用性质确定,道路线形应顺应自然,一般不进行大填大挖,尽量不破坏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4.4.3.2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将保护区原有的道路根据需要进行维护,修建小路,步道,主要是便于科学考察,参观学习人员,旅游人员进入相应区域之用。小路、步道按 100cm 宽在保护区的实验区

94、依据地势呈“s”型建设,沟通休闲区,各旅游景观,景点。新修从驿前站到昌下公路道路 10km,改造贯桥至赤岭 10 km,南坊至龙井电站 8 km,姚西至南坊 8 km。*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52 页共 116 页4.4.4 供电与通讯规划供电与通讯规划1、新建管理站、宣教点、科研楼等需铺设地下电缆可直接并入原有电网,各管理站需相应的电线从附近接入。 2、检查站:供电设施依托当地已有线路解决,只需添置少量设备。 3、瞭望塔:购买太阳能小型发电机,添置一些照明设施。根据工作需要和管理高效的原则,各保护站、检查站,应安装程控电话各一部,瞭望塔配备对讲机各一部。4.5 社区共管规划4.5.1

95、社区共管的原则和目标社区共管的原则和目标社区发展的目标是在不破坏保护区资源的前提下,开展非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培育毛竹、茶叶、森林蔬菜、药用植物等方式发展当地经济,减少当地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进而减少对保护区资源保护的压力,同时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使社区积极参与资源的保护与共管。因此,社区共管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 (1)选择建设项目要与保护目标建立直接联系,以保护为中心,大力推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项目。 (2)社区发展项目应立足于建立良好的区社关系、体现保护区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3)社区共管要重视和尊重当地民俗和传统文化,选择建设项目有利于资源保护,又符合社区特点和经济

96、状况,适应市场经济,使社区摆脱贫困,支*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53 页共 116 页持保护区资源保护。(4)因地制宜的扶持社区发展种、养植业和以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原则。鼓励发展非资源消耗性产业。4.5.2 社区共管规划社区共管规划保护区与周围社区山水相连、社区群众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区内各项工作与社区发展紧密相连,保护区的发展必须把社区的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以促进保护区事业的发展。社区共管规划如下: (1)在保护区内及周围的社区群众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制定有关保护公约,从思想上提高居民对保护区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2)对核心区内的居民采取集中移民,解除他们的生产生活上

97、的后顾之忧。 (3)居民的生活用火必须严加管理,要采取有效的用火措施,防止火灾发生。(4)保护区内不得开展对环境有污染的工业项目。表表2 某某某源头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项目规划某某某源头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项目规划数量数量项目项目单位单位小计小计 近期近期 中期中期远期远期毛竹林低改hm2400100100200森林蔬菜种植hm210244解决社区饮用水人500150150200*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54 页共 116 页架设闭路电视线km1046社区道路改建公里1055建设社区教育示范中心座11药用植物种植hm210284.5.3 社区建设项目社区建设项目1、毛竹丰产林培育:社区毛竹资源

98、较丰富,帮助中罗、平背等地改造毛竹低产林 400hm2,引导村民深加工,提高毛竹利用率。2、药用植物种植:选择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的药用植物,帮助引导农民种植,规划面积 10hm2。3、种植森林蔬菜:选择对适应本地区气候、土壤、湿度条件的森林蔬菜发展绿色食品,规划 10hm2用于培育森林蔬菜。 4、改造贯桥至赤岭 10 km,南坊至龙井电站 8 km,姚西至南坊 8 km。4.5.4 人口控制和社区建设人口控制和社区建设 保护区内现有人口 1752 人,人口密度 25 人/km2,但随着保护区的一些加工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保护难度将会增大,保护区必须严格控制移民进入,同时采取激励机制,引

99、导当地居民向保护区外围发展。*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55 页共 116 页4.6 生态旅游规划4.6.1 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和原则4.6.1.1 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的指导思想遵照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和自然保护区内关于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要求,突出以生态科普性旅游为目的,尽可能挖掘本区域自然景观,以旅游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的方针,进一步增强保护区的经济实力,提高保护区的综合水平,促进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4.6.1.2 生态旅游的原则生态旅游的原则1、保护第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崇尚自然、防止污染;2、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发挥特色、讲求实效,在自然保护和景观保护的前

100、提下,开展生态旅游建设;3、根据可利用的环境容量,确定生态旅游规模;4、坚持生态旅游活动严格限制在实验区范围,确保核心区不受未经批准的外来人为活动的干扰。 5、景点开发,设施建设要与自然景观协调,充分体现本地特色,挖掘自然景观的美学、文化艺术价值。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游人,不同的游览心理要求。4.6.2 旅游资源状况及评价旅游资源状况及评价保护区内沟壑纵横,溪流瀑布随处可见,鸟语花香四季不断,山峰层次*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56 页共 116 页错落有致,是一幅天然的画;保护区内某某某发源地,泉眼清晰可见,水质清澈透明;保护区内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一般在 16.5,稳定超过 10的年活动积

101、温在 5271以上,全年无霜期为 246 天,是人们休闲避暑的好地方。4.6.2.2 山地景观山地景观保护区属华南地层区,所处的灵华仙及其周围是新构造运动抬升而形成的中低山地。由于地质结构的控制,地貌分布较有规律,境内峰峦起伏,层峦叠嶂,形成由西向东倾斜的地势。保护区内总体上属于中低山地貌。该区山体挺拔、高耸,河水清清,周边森林茂密,景色秀丽,为*省著名旅游景点。4.6.2.3 水域景观水域景观 保护区内河流、小溪密布,区内主要有姚西河坪背河、招禾河、河东河、麻坑河、桐斜河、横路河等汇集形成某某某发源地及源头汇水区。其河水清澈透明,鱼类资源丰富。优美的水生环境不仅为水禽创造了生存空间,同时也形

102、成了区内一道亮丽的景观。4.6.2.4 生物景观生物景观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区,生长着不同生活型的植被,给各种生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一个以水环境为主体的良好生物圈。茂密的植被,有利于鸟类觅食、栖息,鱼类和软体动物是候鸟动物性食物来源,鸟粪、鱼粪肥土,促使水生生物生长,形成了有利于鸟类栖息繁殖的食物链,为鸟类的生存创造更适宜的环境,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逐*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57 页共 116 页步形成一个结构更为稳定的生态系统。飞鸟起落其间,极具自然情趣。4.6.3 旅游发展前景预测旅游发展前景预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生活水平

103、逐渐提高,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寻找一片蓝色的天空,呼吸一口清洁的空气,尽情享受大自然所赋予的一切境界为人们所向往,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保护区往东南与福建宁化天鹅洞,大金湖,往西与宁都的翠薇峰等并入旅游网络体系;加上本区独特人文景观,旅游开发潜力巨大。4.6.4 环境质量控制环境质量控制 旅游与环境的共生关系要求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旅游发展是人类的普遍需求,既不能为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旅游业,也不能为发展旅游业而牺牲环境。只有对环境质量的控制,才能实现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协调旅游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制定以下环境质量控制措施: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

104、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已建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为避免使某某某的水质受污染,禁止建设对水质有污染的各类项目及向其各支流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保护区各类建筑、设施要按照规划进行布局,按要求设计,按设计施工。*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58 页共 116 页同时,要与周围环境协调,避免破坏景观,引起视觉污染。出入保护区的机动车辆,噪音和尾气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否则不得进入保护区。教育游人不要乱扔垃圾。在每个主要景区(景点)选择适当位置设 1 个防渗漏公共厕所。在开放的旅游景点、景区及道路旁,每隔 500m

105、设置 1 个垃圾筒或果皮箱等设备。绿化美化包括景点、景区和旅游步道绿化美化。对需要绿化的景点、景区、绿化要突出地方特色,以栽植花灌木为主,并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可适当种植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树种。配置采用自然、不规则方式,以与周围环境协调。旅游干道两旁应结合地形,配置自然式风景林带,丰富游客沿途美感,增加游人游览乐趣。旅游步道两侧采用花灌木,既美化游览环境,也不遮挡视线。在游览区域,隔一定距离设置垃圾箱,存放垃圾,并集中后运到垃圾站统一处理。根据景点特征、景区规模和游客潜力,确定公共厕所位置,修建无渗漏公共厕所。对排出的生活污水,经集中净化处理后,方能排放。4.6.5 三废处理三废处理生活废水

106、: 生活废水须经过生物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排入水体。旅游区宜使用免水冲环保型的分散公厕。 废弃物:在游览区内设立宣传牌,加强文明卫生宣传。在保护区入口处*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59 页共 116 页向入区游人发放垃圾袋,要求游人将废弃物装入垃圾袋后就近投入垃圾箱。同时,配备专职环卫人员即时清扫和清理垃圾箱,并将固体废弃物集中进行电气焚烧、灰化处理。 废气: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机动车辆须经环保部门检验,符合尾气排放标准后,持环保部门颁发的尾气排放合格证方可进入保护区。4.6.6 生态旅游项目规划生态旅游项目规划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山势雄壮,林相秀丽,林木茂盛奇特,随着大众旅游的日益普

107、及。总体规划将以保护区现有的景点为基础,不断增加新的人文景观,让游客饱览了保护区的景观后,达到一种流连忘返的境界。4.6.7 旅游效益分析旅游效益分析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一方面可提高保护区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带动社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使社区认识到保护资源和经济收入的提高是相互促进的,另一方面又可壮大保护区经济实力,加快保护区各项事业发展。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区建成后,经客源分析,预计年游客量可达到 5000 人左右,按人均消费 100 元,则每年旅游业产值可达到 50 万元以上,按国内旅游平均利润率 18计算,则每年利润可达 12 万元左右。更为重要的是,由此而带动的其它诸如交通、通信、餐饮

108、、娱乐、工艺品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保护区整体经济的发展。*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60 页共 116 页4.7 多种经营规划4.7.1 原则原则根据社会市场经济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体制。在有利于自然保护、不破坏自然景观和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在实验区内开展合理、适度的经营活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根据社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保护区技术、资源的比较优势,安排多种经营项目,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使保护区开展的多种经营活动,既可增加保护区的自我造血功能,还能为社区群众作示范,带领社区群众逐步提高生活水平。 避免与社区产生竞争的,保护区多种经营活动涉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容易形成

109、与社区竞争资源的局面,从而造成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因此,在多种经营项目的选择上应尽量避免那些可能损害社区利益的项目。4.7.2 经营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经营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以实验区为经营基地,建立收购、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形式。养殖蛙类:利用山间溪谷自然水体和植被进行繁殖,加以人工雌性化快速养殖技术和科学管理。在驿前镇设收购、加工、销售、贮藏厂房。培育食用菌木耳和山野菜、山药材:在林间空地,以投放菌袋方式培植木耳和培育种植山野菜和山药材,在驿前镇进收购、加工和销售。组织形式*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61 页共 116 页以保护区管理站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必须在管理站指定多种经营计划

110、下,提出项目申请报告,作出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请管理站,经核实批准后,方可进入实施阶段。保护区管理站局负责监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实现生产规模化管理。集体经营也必须在报请保护区管理站批准后,由多种经营科组织,采用承包责任制,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自负盈亏。4.7.3 多种经营项目和生产规模多种经营项目和生产规模一切多种经营项目,都必须经管理站多种经营科领导下,并与*县林业局多种经营项目规划协调,统一实施。所有的项目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多种经营的项目,根据本区资源和自然条件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下列项目: 1、兴建一个 50hm2的大棚,开发利用森林蔬菜。 2

111、、在实验区林中空地和林冠下套种 15 hm2草珊瑚等中药材资源。 3、利用保护区的技术优势,驯养经济效益好的野生动物, 面积1000m2。4、培植食用菌木耳,年种植规模 15 万袋,合 1000kg。4.7.4 多种经营项目效益分析多种经营项目效益分析保护区所规划的多种经营项目是立足于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做了一定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经过了广大职工和群众的充分讨论。因此,多种经营项目是可行的,组织有保证,市场潜力比较看好。据测算,上述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创产值 100 万元左右,可获利润 15-20 万元以上。项目效益显著,且可*某某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第 62 页共 116 页解决社区大量富余劳力

112、。*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48 页共 79 页第五章 重点建设工程本着保护为主、积极恢复生态系统、适度开发利用、以开发促保护的建设方针,结合本区的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管理建设现状,确定如下重点建设工程。5.1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5.1.1 保护局址和站址建设工程保护局址和站址建设工程(2013-2015)5.1.1.1 局址工程局址工程管理站办公楼:包括管理站办公室、防火办公室、森林派出所、会议室、多种经营办公室; 宣教点:多媒体演播室、工作室、标本室等。 后勤总务:油库、仓库、消防站、变电所、街道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维修、改建和扩建。5.1.1.2 站址工程站址工程保护区管理站下设

113、驿前保护站。在保护站,建职工宿舍、食堂和基本娱乐设施。5.1.1.3 保护站、检查站保护站、检查站建保护站 1 个,管护用房总面积共 400m2;建 2 个检查站,各检查站的建筑面积均为 100m2,适当配备生活和娱乐设施。*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49 页共 79 页5.1.2 保护设施建设工程保护设施建设工程(2013-2015)5.1.2.1 界碑、界桩设置界碑、界桩设置界桩:界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0 个,规格为 1515130cm,桩基用C15 混凝土浇注,界桩上书写中、英两种文字。界碑:主要设于进入保护区的交通要道、重要分界点、人们活动频繁处的边界醒目位置上。上书“保护区界

114、”和“核心保护区界”等。界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0 个,规格为 1208025cm,桩基用 C15 混凝土浇注,界桩上书写中、英两种文字。5.1.2.2 解说和限制性指示标牌解说和限制性指示标牌指示性标牌:主要设置在保护区周边的交通路口,人们活动频繁处的区域,如景区的名称。标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 250cm,宽 150cm。桩基用C15 混凝土浇注,界桩上书写中、英两种文字。5.1.2.3 防护隔离栏建设防护隔离栏建设隔离防护栏修建在实验区人为活动较多地带与缓冲区、核心区的功能区界的实验区一侧,隔离防护栏距缓冲区界 30m 以上,在隔离防护栏与缓冲区界间保留或营造 30m 宽的缓冲隔离带,隔

115、离防护栏为原木栅栏。5.1.3 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工程(工程(2013-2019)1)野生动物救护站:在保护局局址建立珍稀野生动物抢救中心,对所有野生动物进行积极抢救与治疗。建 150 m2饲养房舍维修后作为野生动物救护站;并配备必要的温控、救护、化验、治疗等设施设备;*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50 页共 79 页2)苗圃建设工程:整合扩大珍稀植物苗圃,规模为 10hm2,建立组培室,并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3)数量清查与监测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特别是以白颈长尾雉、白鹇、苏门羚、云豹等为主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数量与生态习性的清查与调查,建立基础的本

116、底资料库。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监测计划,通过长期定点监测,科学掌握其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与完善科学保护措施提供依据。4)栖息地的保护对划定为核心区的部分要逐步停止人类的生产活动。5)严格管理保护区内的标本采集活动对进入保护区进行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保护区应给予热烈欢迎和提供各方面支持,但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对入区采集生物标本者,必须经保护区管理部门和上级职能部门批准,并在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下进行。所采集的标本都要有副份留存保护区,同时在采集时尽量减少对该物种及其种群的伤害程度。5.1.4 巡护监测网建设巡护监测网建设(1)瞭望塔建设:新建 2 座防火瞭望塔,分别在某某某源自然保护的石马

117、栋和金峰山各设一座,建筑面积 30m2。(2)防火林带建设:*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51 页共 79 页防火隔离带:100km防火设施:检查车 1 辆,防火指挥车 1 辆,摩托车 10 辆(3)巡护道路建设:改造现有公路 10 公里;维修巡护道路 20 公里;新建巡护道路 10 公里。5.2 科研监测的基础工程5.2.1 生生态监测态监测工程(工程(2013-2019) )5.2.1.1 生生态环态环境境监测监测站建站建设设规划在下岳坑附近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站,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各项生态因子进行监测。配备必要的、便于携带的野外生态环境观测仪器设备。每个站配备

118、监测用的摄像机、望远镜、照相机、显微镜、测容器、捕虫网、毒瓶等仪器设备。5.2.1.2 气象物候气象物候观测观测站建站建设设规划在石马栋新建 1 座气象物候观测站,配备气象观测仪器和专职观测人员,常年观测记载气象因子,分析气候与生物资源、人为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提供基础素材。建筑面积 40,砖混结构。 6.2.1.3 水文水文观测观测站建站建设设规划在罗家地新建水文观测站,观测通过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后,这两个完整小流域的水文变化,为保护区动植物生存、研究水资源状况,以及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6.2.2 科研工程(科研工程(2013-2015) )*某某某源自然保

119、护区总体规划 第 52 页共 79 页建立和健全科研体系,加强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聘请有关专业人才到保护区工作增强保护区的科研实力。同时抓好保护区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如科学实验大楼。促进保护区的发展,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为了使保护区内科研监测活动的正常进行,配备计算机、复印机、摄像机、投影机、传真机、照像机、显微镜、天平、玻璃器皿等仪器设备以及标本制作用的药物、资料与标本存放柜、实验工作台和办公用具等。5.3 宣传教育和培训工程 (2013-2019)重点建设一个 200m2 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点,向社会和周边群众宣传建设保护区的意义和科普知识,增加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保护区

120、周边交通要道,建立永久性宣传牌。1、宣传牌宣传牌 20 块,金属牌,设置在保护区周边乡村、交通路口以及游人活动集中地区。规格为 13090cm,支柱直径 4cm,长 330cm,支柱间距 100cm。2、宣传与培训设备办公用具以及计算机、放映机、投影机、电视机、录象机等。5.4 生态旅游建设工程(2015-2021)根据保护区内旅游资源的分布现状和保护区功能区划的保护管理原则,重点建设以水库为中心的生态旅游景点,建保护区标志性大门 1 座。根据保护区的旅游规划开通六条生态旅游线路,并为各条线路配备相应的设施,既*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53 页共 79 页不能破坏区内的自然环境又要给游

121、客提供比较舒适的旅游环境;服务设施:护区大门附近开设集接待处、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服务中心,建筑面积 550m2,设 6 名服务人员。医疗救护站:建立保护区医务所,满足游客的医疗救护基本处理需要。垃圾处理场:配备相应数量的垃圾箱、垃圾桶及一辆垃圾车,由专人负责定期清运。生态厕所:50 个,采用天然石材、木材建成,外形简单优美,建筑有垂直绿化覆盖,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5.1.5 其它工程其它工程(2015-2021)5.1.5.1 植被恢复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在驿前进行封山育林,面积 500hm2,外设围栏保护。5.1.5.2 自然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自然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自然信息系统科研实现对保护

122、区内自然资源数据的处理、存储、综合分析、科学管理以及输出功能,为保护区的资源保护、管理、开发、利用、协调发展及制定保护管理对策提供完整而全面的信息和系统分析数据。其建设包括购置计算机、资料管理设施、配备专业人员等。5.1.5.4 森林病虫害防治建设工程森林病虫害防治建设工程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保护区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人工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生物防治为主,尽量不使用化学药物防治,以免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并制定防治及时、行之有效*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54 页共 79 页的防治措施。第六章 投资概算6.1 投资概算6.1.1 概算依据概算依据1、总

123、体规划建设工程及工程量;2、建筑工程价格按照当地建筑工程价格水平估算;3、设备与材料按现行市场价格进行计算;4、其它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和不可预见费,分别按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计算。5、原林业部颁发林业部建设工程概算编制方法6、原林业部颁发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7、交通部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方法和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基价表8、主要技术设备参照当地市场价测算。*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55 页共 79 页6.1.2 概算原则概算原则1、坚持“全面规划,分期实施,重点投放,积极合理”的原则。2、坚持事权划分的原则,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承担建设资金,保护

124、区管理站自筹经营性项目资金。投资概算分为三期。第一期 20132015 年;第二期 20162018 年;第三期 20192021 年。6.1.3 概算范围概算范围1、保护区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保护区管理站、管护站点建设投资;2、缓冲区所有工程项目投资;3、实验区内直接用于保护区管理、科研、宣教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生态恢复、社区发展、多种经营、科学研究等示范性工程项目投资。6.2 投资概算根据总体规划的工程建设投资概算,保护区规划期内需建设资金 1491.1万元。按规划期分,近、中期投资 1251.7 万元,占总投资的 84;远期投资239.3 万元,占 16。按建设项目分:保护

125、设施费 166.4 万元,占总投资 11.3;宣传与培训费 85.0 万元,占 5.7;基础设施费 168 万元,占 11.2;旅游项目费 81.5万元,占 5.5;多种经营项目费 43.5 万元,占 2.9;科研与监测费 159 万元,占 10.6;局、站址工程费 720 万元,占 48.2;不可预见费 67.6 万*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56 页共 79 页元,占 11.1。6.2.1 资金筹措资金筹措本规划项目总投资由国家投资、地方财政配套、自筹三个渠道解决。总规划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投资(166.4 万元),科研设施和监测工程投资(159.0 万元),宣传教育和培训工程投资

126、(85.0 万元),局、站址工程 (720 万元), 基础设施工程投资(168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7.6 万元),总计 1369 万元, 占总投资的 91.6%。上级部门投入 80%, 即 1095.2 万元; 地方投入20%,即 273.8 万元。生态旅游工程、多种经营工程,总计 125 万元, 占总投资的 8.4%,属于经营性质的建设项目主要由自筹解决,自筹方式可以有招商引资、申请银行贷款、群众投工投资等。表表 6-1 投资估算汇总投资估算汇总投资估算值投资期限工程投资小计建安设备其它近、中期远期合计1491820.1438.85232.051254.7239.3生物多样性保护工

127、程166.42779.463148.661.5科研监测工程159.0131.0527.95136.532.9宣传教育工程85.060101565070局、站址工程720484.718649.341.540生态旅游工程81.541.22020.32553.8多种经营工程43.543.525.016.4*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57 页共 79 页基础设施工程168168168其 它*67.642.212.41347.6206.2.2 投资计划安排投资计划安排结合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实际需要和项目实施情况,基本建设投资安排如下:20132018 年 1042.8 万元,占总投资的 70%;2

128、0192021 年 448.2 万元,占总投资的 30%。*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58 页共 79 页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自然保护区的组织机构是指行政管理机构。在国家法律和政策范围内,通过组织、人事、计划、协调、监督、财务等行政手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程序,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7.1 组织设置原则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组织机构设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精简、统一、高效、协调、 ”的原则。精简机构、收减开支、协调运转、提高效率、效益显著、组织机构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2、 “因事设岗、因职设员、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原则。机构的人员要精干、年龄结构、专业

129、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要合理配套。*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59 页共 79 页3、有利于“保护、科研、教育、生产、旅游”相结合的高效管理原则。为适应保护区开发建设的需要,组织机构要成为融保护、科研、经营、服务、行政于一体,综合协调运转的管理体系。7.2 组织机构 保护区管理机构为管理站,下设 3 科(室)、2 所、3 保护站和 1 公司,即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管理站;3 科(室)为办公室、资源保护科、管理科;2 所为科学研究所、林业派出所;3 站为驿前保护站、姚西检查站、上岳坑检查站。7.3 人员编制为保证总体规划的顺利进行,拟向县编委申请将编制增加到 36 人。人员根据因事设岗,因

130、岗设人的原则分配,其中,管理站领导 4 名,3 科(室)和 2所 20 名,1 个保护站 6 人,2 个检查站 6 名,经营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除经理和财务会计人员由管理站负责,其他人员根据需要,向社会招聘。目前暂定员 10 名,其中管理人员 4 名,工人 6 名。表表 7-1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编制表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编制表部门 人员构成管理站领导站长 1 人,副站长 2 人 专职党委书记 1 人办公室主任 1 人 文秘 1 人 工作人员 4 人保护科科长 1 人 工作人员 2 人*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60 页共 79 页派出所所长 1 人 干警 4 人 研究所科

131、长 1 人 科研人员 2 人管理科科长 1 人 工作人员 2 人驿前保护站站长 1 人、 工作人员 5 人检查站(2 个)站长各 1 人 工作人员各 2 人合计 36 人7.4 组织机构的任务、职责和职能7.4.1 任务任务局领导应根据总体规划的近、中、远期建设任务在确保资源保护这个核心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加强协调,周密部署,强化管理,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制定和编写保护的总体设计,作业设计及各年度计划任务,各年度计划的制定必须服从于总体规划。各部门均应在管理站领导之下,结合本部门的特点,进行人员调整,组合到位,起草本部门的管理目标和任务,报管理站审批后执行,制定任务应具体,目标要明

132、确,要有操作性。7.4.2 职责职责 1、管理站:其职责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决定保护区的管理计划和建设安排,制定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决定内部管理机构领导的设置,对外具有法人代表资格。 2、办公室:其职责是协调各职能机构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负责做好政工、*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61 页共 79 页文件、人事、财务、基建以及后勤工作。 3、资源保护科:负责保护区资源的日常管护工作,制定保护管理计划,开展保护宣传教育,护林防火,并直接管理保护站、检查督促其开展资源日常管护工作。 4、社区管理科:负责协调社区政府,群众和保护区之间的各项工作;

133、扶持社区发展种植业和第三产业;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社区群众对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5、林业派出所:其职责是负责保护区的治安,消防以及配合资源保护科和指导检查站进行资源的日常管护和法制宣传,对各种违法活动侦破,查处工作。 6、科学研究所:其职责是负责保护区的常规性科学研究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管理标本,收集,整理各种自然资源资料,进行课题研究,接待和配合外来专家,学者的考察,负责新技术的开发、引进与推广工作;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科研档案、科研仪器设备,图纸等资料的管理以及科普宣传教育等。 7、保护站:负责本辖区内自然资源的日常管护工作,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资源监测,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等

134、工作。管理下辖资源检查站。 8、资源检查站: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内自然资源的巡护和流通管理工作,认真做到巡护有度,资源情况有记录,执行资源出境检查,协助林业派出所查处森林资源的贩运、贩卖、走私等不法行为。 9、某某某源生态发展公司:负责按市场经济规律,利用资源开展多方位*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62 页共 79 页生态旅游及其他经营活动,积极组织经营创收,为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职工福利提供必要的资金,并争取成为带动社区经济发展的能力。7.4.3 职能职能 1、管理站:是保护区的执行机构,在县林业局和上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对林业局负责并报告工作。 2、办公室:隶属保护区管理站

135、直接领导,是执行保护区行政管理事务的职能机构。 3、保护科:隶属保护区管理站直接领导,是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职能机构。 4、管理科:隶属保护区管理站直接领导,是落实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对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和示范教育职能机构。 5、林业派出所:隶属保护区管理站直接领导,业务上受当地公安部门指导,是保护区执法机构。 6、科学研究所:隶属保护区管理站直接领导,是执行保护区科研、监测及技术引进、推广的职能机构。 7、保护站:业务是归属资源保护科直接领导,接受社区管理科和林业派出所的业务指导,是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手段的直接执行机构。 8、检查站,隶属保护站直接领导,是保护区资源巡护管理的直接执

136、行机构。9、某某某源生态发展公司:业务上接受保护区管理站的指导,是以市场*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63 页共 79 页机制运作的经济实体,担负着可利用资源的开发。*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64 页共 79 页第八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8.1 政策保证8.1.1 国家与地方政策保证国家与地方政策保证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与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 、 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

137、规以及*省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保护区的特点,重点保护对象、保护管理机制、管理办法等。使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法制化。2、以多种方式,经常对周边社区群众进行有关国家和地方有关保护区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学法、懂法和守法。3、制定本保护区的自然保护的管理条例、规章和制度。8.1.2 优惠政策优惠政策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目前我国对自然保护区建设非常重视,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以支持。我国各级政府给予自然保护区事业足够的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被确定为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并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计划纲要 。在实施其

138、它五项林业工程时,自然保护区建设也要作为工程的*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65 页共 79 页重点加以落实。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局有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划出配套资金支持保护区事业,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也向自然保护区建设倾斜。对保护区具体的优惠政策除国家及地方制定相关的政策外,保护区自身也应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主要有:1、科研经费重点倾斜政策。保护区的工作多属基础性科学研究。基础性科研工作开展地好坏直接决定保护区保护与管理的效果。因此,保护管理站在国家和地方下拨的资金使用上,应当在科研立项的经费上给予必要的倾斜。2、改善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自然保护区位于偏远林区,交

139、通不便,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有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改善其生活条件。对保护区管理和科研上有特殊贡献者,给予优惠待遇。3、扶持保护区发展政策。各级政府和保护区主管部门应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对保护区大力扶持,逐步提高保护区的自我发展能力。8.1.3 引进资金和人才政策引进资金和人才政策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程建设、科研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还相当落后。为加快建设步伐,不但需要国家政策和财力的支持,还必须在保护区产权和管理权不变的情况下,制定引进资金的具体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带资金、带技术来保护区开展科研与保护合作。同时,争取社会各界以及国际组织对保护区自然保护事业的支持和信

140、息、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援助。*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66 页共 79 页搞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迫切需要自然保护相关专业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保护区必须把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能否搞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本规划期内,招收保护区职工应尽量招收与自然保护相关专业的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提高在职职工的科技知识和素质;还可向社会招聘有丰富自然保护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来保护区工作,充实保护区的科研技术力量。为能引进人才,稳得住人才,保护区应在工资待遇、解决家属就业、安排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措施。8.2 组织保证 为促进保护区保护、科研、

141、教育、生产和旅游全面协调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上下结合、职责分明、高效运转、联系密切的组织管理机构。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的行政管理机构为的事业单位,下设办公室、财务科、管理科、科研科和派出所。*县林业局对某某某自然保护区实行直接管理,保护区管理处对*县林业局负责。同时,协同当地政府和相关单位做好保护区周边的保护管理工作,进行联营管理。保护区组织联营各方,围绕自然保护、资源利用、生产活动、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区共管关系。保护区管理处的人员编制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尽量压缩非保护管理人员,因事设岗,因岗设人,定岗定责,明确保护区各职能科所、保护站点和科研人员的职责,做到责、权、利相结

142、合,奖罚分明。多种经营和旅游开发*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67 页共 79 页项目采取承包责任制,可进行承包经营或联营生产。根据保护区各科室职能分工和工作性质,将保护区机构分为四大体系:即保护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社区事务与经营体系、管理及后勤保障体系不同的体系采用不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1、保护体系:包括资源保护科、公安派出所、管护站、检查站等主要负责保护、巡护、防火、执法、治安、联防等工作。对其实行目标和责任制管理,即各科室在年初制定量化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人,年末进行考核,并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对干部进行严格的监督。完成任务好的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对不能胜任的要及时撤换。2、

143、科研监测体系:包括科研科、信息管理、监测站等,主要负责开展科研、实施监测计划、组织科普宣传、为保护体系和管理决策部门及时提供信息。其运行机制采用项目管理制,即各部门提出项目计划,经科研中心认可后向局领导报批,年终按项目进度考核和检查。3、社区事务和多种经营体系:包括多种经营科,以及下属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制及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机制的各实体。对于社区事务,由专人负责,重大问题及时反馈到局领导决定。对社区共建项目要实施招标制度和监督制度。4、管理及后勤保障体系:包括综合办公室、计财科,主要负责人事、财务、后勤、党务、对外联络等工作。其运行机制主要采用岗位责任制,根据任务量定编定岗,实行层层考核制度。

144、*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68 页共 79 页8.3 资金保证8.3.1 资金使用规定及报账制度资金使用规定及报账制度 保护区的资金主要用于保护区职工和雇请群众护林员的工资、福利,以及用于本总体规划的工程建设项目和管理费用开支等。如保护站点建设、防火林带建设、通讯设施和设备购置、保护区公路改造、供电、给排水、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宣传教育等管理经费的开支。社会各界和国外资助资金等应根椐资助项目单独建立帐户,专款专用,不准挪作它用,森林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收入可用于扩大再生产、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职工福利待遇等。 保护区经费要单独立帐,每年由管理处作出经费使用计划,报*省林业厅批准后,按计划

145、和财务管理制度开支使用,建立资金报账制度,报*省林业厅审查。8.3.2 资金审计和监督资金审计和监督保护区经费要独立核算,资金使用受审计、财务部门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并对保护区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包括投资结构、投资重点、收支预测等作出宏观指导和调控,确保资金用到实处,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对违反资金使用规定者追究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责任。8.4 制度保证8.4.1 完善制度和强化依法行政管理完善制度和强化依法行政管理 1、保护区管理站的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指导、监督和检*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69 页共 79 页查。对自然保护区的主要领导干部要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146、制定考核评定标准和办法,并把完成目标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考核。对有突出贡献者重奖,对考核不合格者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2、加强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制度建设,如建立目标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落实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做到以目标激励人,以制度管理人,以效果评定人,逐步实现保护区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3、管护站的管护人员,资源保护科的行政执法人员和公安派出所的干警,保护区的其他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国家和省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在执法中要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要以理服人,以法治人,要时刻维护保护区的形象,维护

147、国家法律的尊严。 4、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区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共同组织保护区联合管理委员会,制定保护公约,开展自然保护区联防联保工作,加强社区共管,形成县、乡、村级管理网络。保护区管理站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对干部指定考核评定标准和方法,定期进行考核。对保护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和预测报告。8.4.2 科学决策科学决策保护区要重视编制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本总体规划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后,将为保护区制订保护、科研、教育、生产与旅游的蓝皮书,为宏观指*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70 页共 79 页导保护区的

148、开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要发挥规划对各项工作的指导作用。要时刻研究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发展变化,要及时掌握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管理前沿的发展水平,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手段,适时调整,科学决策,实施对保护区科学、有效地管理。8.4.3 鼓励引进先进管理措施鼓励引进先进管理措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自然保护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购买现代化办公设备,逐步实现办公现代化、信息系统化、管理科学化。建立健全劳动人事、生物资源、科技情报资料档案,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系统、森林生态环境、生物种群监测系统和生物地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实物、标本、影像、照片等,加强

149、对广大群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认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他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宣传工具,做到“报刊上有版面,广播里有声音,电视里有画面,网络里有信息”,逐步实现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管理工作现代化。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科学管理学术交流活动,总结和积累国内外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接轨国际管理体系,以改善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工作,使科学管理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71 页共 79 页*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72 页共 79 页第九章 效益评价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实施融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为一体

150、,保护区效益评估重点是评价总体规划目标期预期将产生的效益状况,包括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和发展趋势、状况、普及科文化知识、促进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生态旅游、社区发展、多种经营等方面产生的效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促进保护区在可持续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健康有效的道路。9.1 生态效益某某某源保护区的效益是综合性的在保护生物物种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水位及改善水质等方面的生态效益非常显著。9.1.1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151、本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有地带性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灌丛、草丛和河流湿地,物种丰富,尚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它的存在不仅保护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也保护了武夷山脉及赣江和长江生态系统的平衡。*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73 页共 79 页9.1.2 涵养水源涵养水源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属盱江流域,是长江支流某某某(盱江河)的发源地,区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流域范围广,属长江流域重点治理范畴。保护区内主要有姚西河坪背河、招禾河、河东河、麻坑河、桐斜河、横路河等汇集形成某某某发源地及源头汇水区。各种林间湿地和森林的存在,具有蓄水、保水、净化、补充地下水

152、、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可以对降水进行再分配,并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非毛管空隙度,进而储存降水。同时,林冠截流也起到降地面径流,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作用。9.1.3 净化水质效益净化水质效益保护区森林、湿地流域内河流、水溪众多。经有关部门检测,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水质良好,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保护区的林木和湿地对降水起到自然过滤和离子交换作用,使水质达到净化的效果。此外,某某某源保护区对现有水源涵养,可使赣江和长江有大量的补水,是 “绿色天然水库”,对维护长江的水质、流量均起到积极保护作用。 9.2 社会效益1成为高等院校和各级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科研基地随着保护区的建设,各项政策进一

153、步完善,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社会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将会吸引国内外学者、专家来保护区进行考察、科研、交流和教学活动。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教学实习活动、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活动还能不断提高保护区的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扩大保护区社会影响,发挥*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74 页共 79 页科研工作的巨大社会效益。2成为生态旅游胜地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既有巍巍山峦、幽深峡谷、涓涓溪流等地貌景观,也有物种丰富、种类多样、色彩随季节变化的森林景象和常常出没于林间、形态各异的野生动物资源,再加上优越的区位环境,构成了具有相当开发潜力的生态旅游资源。3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为当地社区发展提

154、供许多新的就业机会,替代或降低当地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程度,使居民能自觉的保护自然资源,有利于保护区生态工程顺利进行,也会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保护区多种经营活动的开展,将给本地区带来较大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社区就业,保持社区稳定,提高保护区内和周边地区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4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护区通过广播、标语、图片、录象、电视等宣传形式,向周边社区宣传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增强社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社区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调动社区群众自觉参与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激发广大群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

155、热情,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传授科学技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周边社区的参与,周边社区经济的发展与保*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75 页共 79 页护区的管理和发展密切相关。将保护区管理、保护与利用和周边社区群众的生活和福利有机结合起来,尊重和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实行社区与保护区携手共管。保护区通过优先安排周边社区居民就业,向周边社区传授科学技术,帮助周边社区开展经营项目,解决周边社区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等,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9.3 经济效益本规划实施,将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随着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植被得到更好的保护,其发挥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

156、能将为某某某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外,开展生态旅游 5 年后,预期进入保护区游客可达 13 万人次年,如以每人次消费 l00 元,旅游预期每年收入可达 100300 万元。另外,多种经营收入,实施完成 5 年后,这部分年收入可达 3050 万元。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实施的间接经济价值主要是野生动植物数量、种类的增多,森林保护环境能力的增强。据测算,森林环境价值十倍于林木自身价值,按此计算保护区森林环境价值将无法估量。此外,生态旅游是牵动力很强的黄金产业,旅游业赚 1 元,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赚 7-8 元,以此计算,生态旅游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可达到 1000 万元以

157、上。由此可以看出,该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社区居民都是较大的。9.4 总体评价和展望 *源某某某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有典型、完整、复杂且原生较强*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76 页共 79 页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山顶草甸等。尤其是植物物种的古老性、特有性、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其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及时加强保护区建设,既是增强保护区保护、科研和宣教能力,提高保护区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保护区的外在要求,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兼顾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总体布局合理、科学、投资适宜,建设进度安排妥当,生态效益和

158、社会效益明显。同时兼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提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将其总体规划建设作为新世纪的生态建设工程来开展,有其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符合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建设是一项综合效益巨大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改善,更有利于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是一项集保护、拯救、科研、宣教于一身,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一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荫及子孙的伟大事业。*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77 页共 79 页*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现状统计表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现状统计表

159、附表 1项目单位数量林地面积hm27878.2天然林面积hm2 6604.4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96.8高等植物种171 科 618 属 1197 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2植物资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12鸟 类种15 目 39 科 128 种哺乳 类种7 目 16 科 36 种爬行类种2 目 10 科 27 种两栖类种2 目 6 科 18 种鱼 类种5 目 9 科 22 种昆 虫种18 目 180 科 906 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4动物资源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31编 制名30职工实际人数名30社区经济行政区划乡镇数1*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78 页共 79 页人 口人1752人均收入元13

160、68业务用房m2440职工生活用房m2300程控电话部2台式对讲机台3巡护摩托车辆6电 脑台2打印机台1复印机台1GPS部1数码照相机台1望远镜架1电视机台2设施设备DVD台2某某某源头自然保护区土地现状统计表某某某源头自然保护区土地现状统计表*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79 页共 79 页附表 2陆地林地农地森林灌木林地陆地面积合计林地合计合计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竹林疏林地合计乔内乔外合计水田旱地其它难利用地其它土地内陆水域森林覆盖率%8109.77838.7 7736.71395.7334425944037329 29244 18559277896.8*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161、 80 页共 79 页*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表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表附表 3区名面积(hm2)辖区范围局、站等设置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珍稀植物珍稀动物核心区2842.3自西港大 404m峰 池家地 江坝场 石马栋 大宝山 狗屎坑 罗家地 港背 王家平 536m 峰 366m 峰 西港大。临测点、巡护道路国家国家国家国家*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81 页共 79 页区名面积(hm2)辖区范围局、站等设置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银 杏 南方红豆杉香 榧 樟 树闽 楠 莲绞股蓝花榈木红豆树 榉 树毛红椿喜 树香果树白颈长尾雉 云豹 蟒蛇(历史记录) 大鲵、虎纹蛙 、鸳鸯、鸢、鹊鹞、黑鸢、

162、栗鸢、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鵟、灰背隼、红隼、游隼、燕隼、红脚隼、小鸦鹃、草鸮、领角鸮、短耳鸮、斑头鸺鹠、穿山甲、豺、水鹿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82 页共 79 页区名面积(hm2)辖区范围局、站等设置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缓冲区1658.4自赵家岭 桃林 岳坑 竹子排 雪竹坑 刘秀峰 雷公坑 690m 峰 矮岭背 横坑 冬瓜咀 狗屎坑 里木庄 石及 堰岭 杨地 土家 赵家岭。巡护道路南方红豆杉樟 树闽 楠 莲喜 树白颈长尾雉鬣羚、大灵猫、白鹇 、勺鸡、河麂、小灵猫、普通鵟、豺、褐翅鸦鹃、灰背隼 、红隼实验区3687.0自金峰山(607m) 338m 峰 西坑 313m 峰

163、 赖禾嵊 374m 峰 458m 峰 566m 峰 506m峰 排脑 里田西 蛇田脑 检查站、防米林带、气象临测点、野生动物救护站、巡护道路南方红豆杉樟 树闽 楠 莲长耳鸮、褐翅鸦鹃、白鹇、普通鵟、灰背隼、红隼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83 页共 79 页区名面积(hm2)辖区范围局、站等设置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黄金股 樟树下 池源 597m 峰 士天井 394m 峰 铁路排 中华山 乌坉坑 546m 峰 石狮峰 大溪源 960m 峰 灵华仙 918m 峰 862m 峰 千僧寺 草屋背岭上 黑头尖 698m 峰 陈地 金峰山以里。*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84 页共 79 页

164、*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主要建设工程规划表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主要建设工程规划表附表 4规划内容主要建设工程建设内容保护管理工程封山育林500hm2防火工程建设防火线 100km、防火瞭望塔 2 座、摩托车科研监测站200m2科研监测工程定位监测森林气象观测、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森林水文、水质监测、生态定位监测点 各 1 处*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85 页共 79 页规划内容主要建设工程建设内容信息管理决策系统建设和维护宣教点200m2生态环境教育小径5km宣传标牌建立信息宣传牌(栏)20 块宣教工程人员培训职工培训、社区培训管理站办公大楼建设管理站办公室、防火办(含办公用房、多种经营办会

165、室、宣传点)保护管理站建设工程新建 400 m2检查站建设工程新建 200m2基础设施工程界牌、界桩和标牌界牌 30 座、界桩 20 座、指示牌 50 块生态旅游工程房屋及道路建设生态旅游服务部、医疗所、观景亭、公厕 50 座、维修巡护道路 20 公里;新建巡护道路 20 公里社区共管工程节能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和固体废物处理场森林蔬菜基地建设50 hm2中草药基地15 hm2动物驯养繁殖基地400 m2多种经营工程种苗基地2 hm2*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86 页共 79 页*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建设主要设备清单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建设主要设备清单附表 5工程设备单位数量近中期远期防火指挥

166、车辆1山地摩托车辆10病防检查车辆1高倍望远镜台10公安装备套2扑火组合工具套29野外生活工具套10红外火险探测仪套2风力灭火机台50灭火水枪支50野生动物救护设备套1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程野生动物繁育设备套1实验室设备(含显微镜等)套1标本采集保存设备套2*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87 页共 79 页标本制作设备套2水文监测设备套1气象观测设备套3科研档案设备套1标本室设备(含冰箱等)套1资料室设备套1无线电跟踪仪套2GPS个3数码照相机架2摄像机架1双筒望远镜个6黑光灯个5罗盘仪个5虫鼠害监测设备套2科研监测工程生态监测设备套2续上表工程设备单位数量近、中期远期野外调查工具套30扫

167、描仪台2研究基地设备套1实习基地住宿用品套60*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88 页共 79 页实习基地教学设备套2电话教室桌椅套30多功能报告厅桌椅套5计算机台6彩色扫描仪台2电视机台10音响台2数码照相机架1复印机台2打印机台2DVD 机台2扩音喇叭个5幻灯机台2摄像机台2多媒体教学设备套1投影仪台1宣传教育工程宣传车台1办公家具套30计算机台20基础设施工程复印机台4*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89 页共 79 页传真机台4激光打印机台5电视机台10DVD 机台10有线电话部10对讲机部20续上表工程设备单位数量近、中期远期公务用车辆2山地摩托车辆10中型面包车辆2活动帐篷顶5

168、生态旅游工程接待设备套1、*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90 页共 79 页*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91 页共 79 页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投资估算 附表 6单位:万元投资估算值工程建设项目单位数量单价投资小计建安设备其它合计合计合计1491.18201438.85232.05小计小计169.42779.463瞭望台座236摩托车道km300.72121防火林带km1000.151590防火警示牌块500.0212.00林火信息系统套110101人工造林hm2500野生动物救护与繁殖中心m21500.0699病虫害防治中心m21500.

169、0699动物笼舍m26000.021212动物围栏m24000.0144.00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防火指挥车辆1101010*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92 页共 79 页工程建设项目单位数量单价投资估算值投资小计建安设备其它山地摩托车辆1011010高倍望远镜台100.222公安装备套251010扑火组合工具套290.102.92.9风力灭火机台500.21010灭火水枪支500.031.51.5野生动物救护设备套1141414野生动物繁育设备套1191919小计小计159.0131.0527.95定位监测点个2012020标本采集与保存设备套20.20.40.4标本制作设备7.957.

170、95实验室设备(含显微镜等)套2204040水文监测设备套1888科研设施监测工程气象观测设备套3399*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93 页共 79 页工程建设项目单位数量单价投资估算值投资小计建安设备其它标本室设备(含冰箱等)套1252525无线电跟踪仪套212.52525GPS个30.30.90.9数码照相机架2122摄像机架1111双筒望远镜个60.63.63.6罗盘仪个50.030.150.15生态监测设备套1666小计小计85.0601015宣教点hm210000.066060永久性宣传栏个100.555宣传橱窗份100.555多功能报告厅桌椅套500.155实习基地教学设备套

171、1222复印机台1111宣传教育工程打印机台10.30.30.3*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94 页共 79 页工程建设项目单位数量单价投资估算值投资小计建安设备其它彩色扫描仪台10.300.300.3计算机台50.52.52.5电视机台60.100.60.6数码照相机部11.001.001.00DVD 机台20.200.40.4扩音喇叭个50.020.100.10幻灯机台20.351.401.40摄像机台20.351.41.4小计小计72041.22020.3综合办公楼m210000.1665166.5166.5界碑块300.399界桩块500.155标牌块200.122隔离缓冲带km

172、500.21010新修公路(沙石)km107.27272维修林道km3026060办公家具套3013030会计室家具套1557575基础设施工程计算机台201.53030*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95 页共 79 页工程建设项目单位数量单价投资估算值投资小计建安设备其它复印机台431212小计小计281.5161.280.439.5生态旅游接待中心m25500.105555防渗漏环保公厕个5015050游步道km300.3099观景亭座721214景点标志牌个200.061.21.2流动小卖部座102.0020.0020.00活动帐篷顶100.408.008.00垂钓工具套200.02

173、81.00垃圾筒个400.020.800.80生态旅游工程旅游接待中心设备套18.008.008.00小计小计43.543.5药材种植hm2300.3099蛙养殖hm25000.0155山野菜种植地hm21222种苗基地hm21022020多种经营工程经济动物养殖基地m2150.57.57.5小计小计368368*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 96 页共 79 页工程建设项目单位数量单价投资估算值投资小计建安设备其它职工住宅m210000.10100100局址通讯电缆km1723434配套工程局址供电系统km1723434小计267.642.212.413建设单位管理费28.615.26.4

174、7工程监理费2323其它费用不可预见费16466*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名录 第 1 页共 2 页*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附录 1科序号种 名拉丁名国家保护级别银杏科1银 杏Ginkgo biloba红豆杉科2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3香 榧Torreya grandis樟 科4樟 树Cinnamomum camphora5闽 楠Phoebe bournei莲 科6莲Nelumbo nucifera葫芦科7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蝶形花科8花榈木Ormosia henryi9

175、红豆树O. hosiei Hemsl.枫香科10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榆 科11榉 树Zelkova schneideriana楝 科12毛红椿Toona ciliata紫树科13喜 树Camptotheca acuminata茜草科14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附录 2目、科序号种名学名国家保护级别*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名录 第 2 页共 2 页目、科序号种名学名国家保护级别哺乳纲鳞甲目鳞鲤科1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食肉目犬 科2豺

176、Cuou alpinus灵猫科3大灵猫Viverra zibetha4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猫 科5云 豹Neofelis nebulosa偶蹄目6水 鹿Cervus unicolor7河 麂Hydropotes inermis牛 科8鬣 羚Capricomis sumatraensis鸟纲雁形目鸭 科9鸳 鸯Aix galericulata隼形目鹰 科10鸢Milvus Rorschun11鹊 鹞Circus melanoleucos12黑 鸢Milvus migrans*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名录 第 3 页共 2 页目、科序号种名学名国家保护级别13栗 鸢Hal

177、iastur indus14苍 鹰Accipiter gentilis15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16雀 鹰Accipiter nisus17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18普通鵟Buteo buteo隼科19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20游 隼Falco peregrinus 21红脚隼Falco amurensis鸡形目雉科22白 鹇Lophura nycthemera23勺 鸡Pucrasia macrolopha24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鹃形目杜鹃科25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26小鸦鹃Cent

178、ropus bengalensis鸮形目草鸮科27草 鸮Tyto capensis鸱鸮科28领角鸮Otus bakkamoena29长耳鸮Asio otus*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名录 第 4 页共 2 页目、科序号种名学名国家保护级别30短耳鸮Asio flammeus31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两栖动物有尾目隐鳃鲵科32大 鲵Andrias davitianus无尾目蛙科33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a爬行动物有鳞目蟒科34蟒蛇(历史分布)Python molurus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1 1L.1 项目背景 .11

179、.2 规划依据.11.3 保护区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31.4 规划期限.5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概况与现状评价基本概况与现状评价 .6 62.1 基本情况.62.2 现状评价.15第三章第三章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 .21213.1 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对象.213.2 规划目标.223.3 保护区功能区划.253.4 总体布局.27第四章第四章 规划内容规划内容 .31314.1 保护管理规划.314.2 科研与监测规划.384.3 宣传教育规划.444.4 基础设施规划.474.5 社区共管规划.504.6 生态旅游规划.524.7 多种经营规划.57第五章第五章 重点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工程 .484

180、85.1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485.2 科研监测的基础工程.515.3 宣传教育和培训工程 (2013-2019) .525.4 生态旅游建设工程(2015-2021).52第六章第六章 投资概算投资概算 .54546.1 投资概算.546.2 投资概算.55第七章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58587.1 组织设置原则.587.2 组织机构.597.3 人员编制.597.4 组织机构的任务、职责和职能.60第八章第八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63638.1 政策保证.638.2 组织保证.658.3 资金保证.668.4 制度保证.67第九章第九章 实

181、施规划的保障措施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63639.1 生态效益.719.2 社会效益.729.3 经济效益.749.4 总体评价和展望.74附表:附表:附表 1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现状统计表附表 2 某某某源头自然保护区土地现状统计表附表 3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表附表 4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主要建设工程规划表附表 5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建设主要设备清单附表 6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投资估算附录:附录:附录 1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附录 2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附件:附件:附件 1 关于建立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的请示附件 2 关于同意建立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的批复附件 3 关于同意设立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批复附件 4 关于成立某某某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附件 5 土地权属证明文件(另行附本)附件 6 关于要求将*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附图:附图:附图 1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位置、地形、水文图附图 2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附图 3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图附图 4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分布图附图 5 *某某某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