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本行动研究中培养反思学习型教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6599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校本行动研究中培养反思学习型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在校本行动研究中培养反思学习型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在校本行动研究中培养反思学习型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在校本行动研究中培养反思学习型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在校本行动研究中培养反思学习型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校本行动研究中培养反思学习型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校本行动研究中培养反思学习型教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校本行动研究中培养 反思学习型教师 深圳大学 康武(博士) 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 现代社会的基本特性一知识社会(knowledge- based society) n知识经济:知识(的生产、积聚、应用,知识 的进步与更新能力)在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 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n知识社会:知识不仅与经济密切相关,而且与 社会权力间的关系愈发清晰。知识的再生产、 知识的解释性需要使“以知识为基础的职业”发 达,掌握了知识符号的人不但人力资本的升值 能力强,而且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力大。 知识社会与终身学习 n知识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及自身认识的 积累和提练,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知 识的迅速更新是现代社会的特征

2、之一。 n终身学习是现代人必备的生活态度,更 是教师(从事“以知识为基础的职业”的 人)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 n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问题:教师终身学习 的有效组织和方式。 终身学习社会中的教师学习 教师学习的主要源泉: n从小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教师; n在专门的教师培养机构中; n在自己的工作经历中; 教师自己的工作经历是教师学习和职业 发展中很有价值的资源,但这一资源的 价值还有待被认识和开发。 我的故事 研究问题从亲身经历中来 请认真回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你感觉 最困难、最脆弱、最烦恼的日子。用一 段话来描述这一天(或几天)所发生的 事情。请注明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 涉及的人员和这一事件让人感

3、到痛苦的 原因。然后,你把这个事件用一个“问 题”的形式表达出来。 案例一:一位小学教师的困惑 暑假参加了中英项目培训以后,我新学期开始 在上课的时候使用参与式方法。我要花许多时 间备课、做教具,比过去上课累多了。但一些 好的想法还是因为条件不具备实现不了。开始 ,同学们很喜欢参与式上课,都很积极。但是 上了一段时间后,我感觉同学们的积极性下降 了,一些同学不参与了。还有的同学上课参与 挺积极,但课下作业完成得并不好。马上就要 考试了,这些学生的成绩很让我担忧。这几天 我很烦,不知是我自己的上课有问题,还是学 生的学习有问题? 我们看到的现象 n教师接受培训后,开始尝试参与式方法 教学; n参

4、与式教学备课费时,教师感觉疲劳; n开始时学生喜欢,参与积极,后来学生 积极性下降。一些学生不参与了,一些 学生参与积极,但课下作业完成不好。 我们看到的情绪 “我很担忧.(一些同学的学习成绩)” “这几天我很烦(不知是我自己的上课 有问题,还是学生的学习有问题)” 个人的情绪受外在事物的影响,与其有密切联 系。要理清两者的关系。 情绪化的表达与理性思考之间的关系。用情绪 化的眼光去看待客观现象,容易使现象被扭曲 ,把困难夸大,而且容易产生矛盾心理。这样 无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遇到的矛盾 教师劳 动增加 一些学生 参与下降 学习成绩 不好 使用参与式方法 遇到的 矛盾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5、n如何在参与式教学中提 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步骤 n在教学实景中发现和了解问题:观察、访谈等 ; n对问题进行分解,使问题清晰并可把握: 我要花许多时间(多少时间)备课(如何备课)、做教具(做了 什么教具),比过去上课累多了。 一些好的想法还是因为条件不具备实现不了(什么条件不具备? 什么好的想法?)。 上了一段时间后,我感觉同学们的积极性下降了,一些同学不参 与了(什么样的学生不参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参与) 。 还有的同学上课参与挺积极,但课下作业完成得并不好(什么样 的学生如此,学生在什么科目或学习中如此?)。 n针对具体问题,发展解决策略: 小结:从经历中发现和研究

6、问题 n第一步:准确描述经历。 n第二步:归纳感性现象。 n第三步:反思现实矛盾。 n第四步:提炼研究问题。 n第五步:制定解决方案。 n 引发的思考(1):认识到自己实践和经历 的价值 n每一个人都拥有经历,人自身的经验和 经历是自我学习与提高的最方便、最独 特、最真实、最新鲜的源泉之一。每个 人应对自己生活、工作困难的一个有益 的出发点就是他们自己的经历。 n行动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他们所做的 事情”,从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中学习。 引发的思考(2):反思、分析自身经历是 自我学习的有效方式 n自身经历、经验或实践并不会自发转变成人成 长和发展的资源。有意识地反思、分析是不可 缺少的中介。人

7、要学会反思,学会对自已经历 与经验的分析。 n反思既是一种内省,也是一种批判和挑战自我 的能力。这是一种较高境界的能力,不仅要有 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求较高道德水平和人格 素质。 引发的思考(3):分享经验和换位体验( 思考)是自我反思的重要补充 对经历和经验的反思并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有经验的组 织者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n“放大式”:要善于将“我的”变成“我们的”。(分享) 找出各自不同经验中共性的东西。 n“换位式”:通过别人的眼睛,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如果我是当事人,我会怎样? n“散点聚焦式”:让不同的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就共 同的主题谈自己的看法。 “说说你心

8、目中的好教师(学生、校长、教师、家长等 )” n“迁移式”:把其他人的案例作为反思自我的材料。 引发的思考(4): 了解现代社会成人学习 的特点,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 现代教育的理念: n“平等”意识,人人都拥 有知识,都拥有改变、 提高自己的愿望和内在 资源, n培养反思学习型教师, 善于从自身(他人)的 经验和经历中学习, n真正的改变、可持续的 发展是内源、自主型的 。 成人学习特点: n自我主导型学习 n人格化经验参与性的 学习 n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n资源共享性学习 n知识与情感平衡的学 习 n以提高效绩为目的学 习 校本行动研究:培训教师的新型方式 n校本(School-

9、based):立足学校工作的实际 ,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结合学校发展与改进 的需要,解决教师专业提高与发展的具体问题 。 关键:以教师的需要和发展为根本,以学校的 需要和发展为目标。 n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在行动中研 究,对行动进行研究,把行动与研究合为一体 。 关键:以教与学的主体教师、学生为研究 者;以教与学的动态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教与 学的行为改变为特征;以教与学的质量和水平 提高为目标。 倾听教育对象的声音 尝试教育对象的学习方式 案例二:一位参与科研的中学骨干教 师的困惑 一位中学老师参加一个由大学和中学合作进行的“教师成为研究者” 的项目已经三年,被课题组

10、认为是非常努力,而且提高很快的组 员,是课题组的骨干之一。下面是她在课题结题会上的一段话: “参加这一课题让我感觉收获很大。但真让我写课题总 结,我却有些害怕。我害怕那个者字,我不知道自己 是不是个研究者。前一段因为非典,我没见宁老师( 大学教授、课题组负责人),我觉得自己那一段什么 研究的事也没做。这让我感觉很惭愧,我常问自己是 不是我偷懒了?现在我不这样想了。我觉得不是自己 偷懒了不做,而是自己还不清楚我做什么研究,或者 说我自己做的是不是研究?我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当中 学老师的一定要让人领着才能做研究吗?我们要做什 么样的研究?” 思考的问题(1) n各位从自己的角度(教师、校长、教研 员

11、、研究人员等)去解释一下,这位老 师为什么害怕“研究者”的“者”字? n设想你是课题主持人(大学知名教授) ,你怎样看待和回应这位中学教师的这 段话? n设想你是项目的评价者,你怎么看待教 师的这段话? 思考的问题(2) n你是教师行动研究组的成员,要访谈这 位老师,了解其三年来的变化,并与其 共同讨论今后在专业上的持续发展问题 ,请你设计出访谈提纲,和下一段工作 方案。 n你是教师培训效果组的成员,要访谈这 位老师,了解其接受培训情况,以及培 训在她身上表现出的效果,请设计出访 谈提纲,及持续评价效果的工作计划。 活动三:面对新要求、新挑战 n请大家用自己不习惯用的那支手在白纸的上端 整齐地

12、写下你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 n談谈你刚听到这一要求时,你的感觉。 n谈谈你按要求做(写)的时候的感觉。 n如果要求你从现在起就改用不习惯的手写作了 ,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n作为老师,如果你接到通知,从今以后,你班 里的所有人都要改用不习惯的手写字,而且要 检查,评比,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引发的思考(1): 接受对变化的不同反应 n人们对任何新的要求、变化都会本能地 产生反应。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要求或变 化产生的反应是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是 不同的。对人们反应的差异性应有足够 的准备。 引发的思考(2) 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对变化的不同反应 n人们面对新要求和变化的最初反应往往是情绪 上的,

13、如感觉别扭、心烦、泄气、生气等,然 而,这常常是他们对自己在新要求面前缺乏信 心的表现,而并非对新要求和变化不满。换个 角度看,这种不自信可能正是再学习和提高的 基础和动力。 信任、鼓励、乐观、积极创造再学习的条件。 引发的思考(3): 让大家交流对变化的不同反应 n人们内心的情绪型反应如能通过正当的 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向理性思考的转 化。如相互之间能展开讨论,有助于形 成共识,共同促成行为上的改变。 开朗、大度、善于与人沟通,积极创造 让大家一起讨论交流的环境。 变化曲线图(人的内在心理状况) 1.冲突 2.淡化 3.迷惑 4.放弃 5.尝试 6.建构意义 7.整合 作为行动研究者,你应该

14、怎样做 ? n回忆你自己或单位人员的经历,在 面对新的要求和变化时的心理反应 和状况。 n针对人们面对变化的不同心理状况 ,你应该怎样做? n请有针对性地具体设计出活动。 变化曲线图(机构组织的外在表现) 引发的思考(1):面对变化的差异性 机构、组织是由不同的人组成,人们对于变化的态度, 适应变化的能力,改变自己的程度都是不同的,作为 管理者,怎样看待和处理这种差异性? n事实层面: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变化?”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适应变化?” n工作层面: “我们能使所有的人都喜欢变化吗?” n理性层面: “我们需要所有的人都喜欢变化吗?” 引发的思考(2):变化的临界量 “临界量”

15、的观点:临界量源于物理学,意指能产 生核反应的最起码的放射物质量。一旦达到临 界量,整个变化过程就自然生成了。社会学所 说的临界量是回答:需要多少人(临界量)率 先采用一种新方法(产品)、新思想或信念, 才能引起连锁反应,引导大家跟进?罗杰斯在 其名著创新之扩散里曾证明:如果有13% 的人接受了一种新观念,迟早至少会有80%以 上的人接受它。在社会层面,变化的临界量大 约是5%20%左右。 引发的思考(3): 让理性思考和反思参与变化行动 n清楚行动的目标,并将其内化为自主行 动的追求; n明白行动的意义,并将其内化为自主行 动的动力; n掌握行动的计划,并能根据变化自主调 整计划; n具备自主行动的能力。 教育:充满思想与智慧的活动 最后,我想用在北京二中看到的一条标 语作为结束语: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