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基本概念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6469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基本概念教材(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 力 系 统 1 教材及参考资料 陈珩,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中国电力出 版社,1995.1 华智明,电力系统稳态计算,重庆大学 出版社,1995.11 何仰赞等,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 社,1994.5 2 第一章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基本内容: 近代电力系统的定义、基本参量和结线图 1)电力系统2)电力网络3)配电系统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1)优质2)可靠3) 经济 各种结线方式的特点和各种电压等级的适用范围 中性点,电力元件的额定电压 电力系统工程学科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内涵 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难点: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3 第一节 电力系统概

2、述 一、电力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1)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在此基础 上,很快出现了原始的交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 动机。 2) 1882年第一次出现了高压输电(15002000V)。 3) 1885年在制成变压器的基础上,实现了单相交 流输电。 4) 1891年在制成三相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 基础上,实现了三相交流输电。 4 5) 1891年在法兰克福的国际电工技术展览会上, 在德国人奥斯卡冯密勒主持下展出的输电系统,奠定 了近代输电技术的基础。该系统包括发电机组(水轮机 )、升压变压器、输电线路、降压变压器、负荷(异步 电动机和白炽灯),规模为25kV、230kVA、

3、178km 。后来运用三相交流制的发电厂迅速发展,而直流制不 久便被淘汰。汽轮发电机组又取代了以蒸汽机为原动机 的发电机组,发电厂之间出现了并列运行,输电电压、 输送距离和输送功率不断增大,更大规模的电力系统不 断涌现。 电力系统的发展经历了: 直流交流 单相三相 低压高压 5 二、近代电力系统 1) 近代电力系统现状 与100余年前电力系统的雏形相比,近代电力 系统不仅在输电电压、输送距离、输送功率等方 面有了千百倍的增长,而且在电源构成、负荷成 分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同时近代电力系统在 运行管理上实现了高度自动化。 当前世界上交流输电线路的输电电压已超过 1000kV,输送距离已超过10

4、00km,输送功率 已超过5000MW。而个别跨国电力系统中发电设 备的总容量则已超过400GW。 6 2)电力系统的定义 广义的电力系统应该是由锅炉、反应堆、汽 轮机、水轮机、发电机等生产电能的设备,变压 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的设备, 电动机、电热电炉、电灯等各种消耗电能的设备 ,以及未示于图1-1中的测量、保护、控制装置乃 至能量管理系统所组成 的统一整体,是一个十分 庞大而复杂的研究对象。(一般的电力系统不含 动力设备。) 电力系统中,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 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部分常称电力网络 ,即图1-1中虚线所框出的部分。 7 图1-1 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络示

5、意图 8 三、电力系统的基本参量和结线图 1)总装机容量:指该系统中实际安装的发电机额定有 功功率的总和,以千瓦(kW)、兆瓦(MW)、吉瓦( GW)计。 2)年发电量:指该系统中所有发电机组全年实际发出 电能的总和,以兆瓦时(MWh)、吉瓦时(GWh) 、太瓦时(TWh)计。 3)最大负荷:指规定时间,如一天、一月或一年内, 电力系统总有功功率负荷的最大值,以千瓦(kW)、 兆瓦(MW)、吉瓦(GW)计。 4)额定频率:国家标准规定,我国所有交流电力系统 的额定频率均为50Hz。国外则有额定频率为60Hz或 25Hz的电力系统。 9 5)最高电压等级:指该系统中最高电压等级 电力线路的额定电

6、压,以千伏(kV)计。 6)地理结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厂、 变电所的地理位置,电力线路的路径,以及它 们相互间的联结。地理结线图可获得对该系统 的宏观印象。但是由于地理结线图很难表示各 主要电机、电器间的联系,对该系统的进一步 了解,还需阅读电气结线图。 7)电气结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机、变 压器、母线、断路器、电力线路等主要电机、 电器、线路之间的电气结线。 10 第二节 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系统简介 一、我国电力工业概况 1882年:上海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厂 1949年到目前:电力建设步伐加快,总装机容量 和年发电量都有很大增长。 目前:每年增长超过10%,但仍大面积缺电, 能源强

7、度高(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高,能源利用率 低) 11 12 今后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方针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发展燃煤火电厂,并提高这类电厂的效 率。(环保问题)。淘汰小容量机组,建设大机组 。 2)加速水力资源的勘察和水电厂建设。(生态问 题) 3)加紧建设高压输电线路和电力系统。(资金,占 地问题) 4)及早掌握原子能发电技术,以创造条件建设 更多原子能发电厂。(安全问题)(必由之路) 5)因地制宜,利用其它再生能源发电。(补充,依 赖技术进步) 13 二、我国主要电力系统 14 我国电网组成: 1)国家电网公司 东北电网公司,华北电网公司,华东电网公司,华中电 网公司,西北电网公司 2)

8、 南方电网公司 由广东、云南、广西、贵州、海南五个省级电力公 司组成。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前景 1) 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逐年递增,但滞后于国民经济的 发展,缺电问题严重 2) 全国性联合电力系统的出现。能源格局:原煤资源主 要在华北地区,分布在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约占总量 2/3,90%以上的水源在西部地区,电力发展策略:“西 电东送,北电南送”,将建设大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和直 流输电线路。 3) 三峡电厂全面建成,促成全国联网形成。26台机组 ,单台额定容量700MW。其规模,居世界水电厂之最 。 23 第三节 电力系统运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9、 一、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特点 1电能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都很密切 2电能不能大量储藏,必须时刻保持平衡 3生产、输送、消费电能各环节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不 可分割 4电能生产、输送、消费工况的改变十分迅, 毫秒,纳秒级,要求高度自动化。 5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颇为严格 电能质量指标:电压,频率,波形(无谐波) 24 二、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1)保证可靠地持续供电 按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将负荷分为三级: 第一级负荷。对这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 身事故、 设备损坏、将产生废品,使生成秩序长 期不能恢复,人民生活发生混乱等。 第二级负荷。对这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大 量减产,将使人民生

10、活受到影响等。 第三级负荷。所有不属于第一、二级的负荷,如 工厂的附属车间、小城镇等。 25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 允许电压偏移为额定值的5%。 允许频率偏移为 0.20.5Hz。 波形质量则以畸变率是否超过给定值来衡 量。 畸变率(或正弦波形畸变率):是指 各次谐波有效值平方和的方根值与基波有效 值的百分比。给定的允许畸变率常因供电电 压等级而异,例如,以380、220V供电时为 5%,以10kV供电时为4%,等等。 26 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火力发电:煤耗率=每发一度电所消耗的标 准煤重 水力发电:(减少用水等) 输电:线损率或网损率=电力网络中损耗的 电能与向电力 网络供应电能的

11、百分比。 经济性:降低上述值 27 三、电力系统的四个技术指标 1)发电设备利用率(或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 发电设备全年所发电能与发电设备容量之比。 2)负荷率 全年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的百分比。 3)电压合格率 系统中所有电压监视点定时测得的合格电压次数与全 部测量次数的百分比。 4)频率合格率 系统频率合格的时间长度与全年时间长度的百分比。 提高技术指标的途径:建立联合电网 28 四、单一电力系统的联合 将单一系统联合,组成联合电力系统的优点有: 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为防止设备事故引起供电中断而 设置的备用容量; 可更合理地调配用电,降低联合系统的最大负荷,提高发电设 备的利用率,

12、减少联合系统中发电设备的总容量; 可更合理地利用系统中各种类型的发电厂,从而提高运行的经 济性; 由于个别负荷在系统总负荷中所占比重的减小,其波动对系统 电能质量的影响也将减小; 联合电力系统容量很大,个别机组的开停甚至故障,对系统的 影响将减小从而可采用大容量、高效率的机组。 29 第四节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一、几种典型结线方式的特点 电力系统的结线可分为:无备用和有备用两类 无备用结线包括单回路放射式、干线式和链式网络; 无备用结线的主要优点在于简单、经济、运行方便, 主要缺点是供电可靠性差; 有备用结线包括双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以及环 式和两端供电网络。有备用结线的优点在

13、于供电可靠 性和电压质量高,缺点是可能不够经济。 30 图1-2 无备用结线方式 (b) (a) 放射式 (b) 干线式 (c)链式 31 图1-3 有备用结线方式 (a) 放射式; (b) 干线式; (c)链式; (d)环式; (e)两端供电式32 二、不同电压等级的适用范围 1)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 近代电力系统中,各部分电压等级之所以不同,是 因三相功率S和线电压U、线电流I之间的关系为 当输送功率一定时,输电电压愈高,电流愈小,导线等 载流部分的截面积愈小,投资愈小;但电压愈高,对绝 缘的要求愈高,杆塔、变压器、断路器等绝缘的投资也 愈大。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应于一定的输送功率和输

14、送距离应有一最合理的线路电压。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电压(又称额定电压)见 课本表1-6所示Page-22。选择电力线路时,只能选用国 家规定的电压等级。 33 三、额定电压 线路的额定电压 线路的额定电压UN就是线路的平均电压(Ua+Ub)/2, 而各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则取与线路额定电压相等,使所有 用电设备能在接近它们的额定电压下运行。由于用电设备的 容许电压偏移一般为5%,而沿线路的电压降落一般为10% ,这就要求线路始端电压为额定值的 105%,以使其末端电压不低于额定值的95%。 2) 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发电机往往接在线路始端,因此,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为线路额定电压的 105%。

15、34 3) 变压器额定电压 变压器一次侧接电源,相当于用电设备,二次侧向负荷 供电,又相当于发电机。因此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应等 于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直接和发电机相联的变压器一次侧 额定电压应等于发电机额定电压),二次侧电压应较线路 额定电压高5%。但又因变压器二次侧电压规定为空载时的 电压,而额定负荷下变压器内部的电压降落约为5%。为使 正常运行时变压器二次侧电压较线路额定电压高5%,变压 器二次侧额定电压应较线路额定电压高10%。只有漏抗很小 的、二次侧直接与用电设备相联的和电压特别高的变压器 ,其二次侧额定电压才可能较线路额 定电压仅高5%。 35 四、不同电压等级的适用范围 1) 11

16、0kV以下的电压级差应超过三倍,如110、35、10kV; 110 kV以上的电压级差则以两倍左右为宜,如110,220 ,500 kV。500、330、220 kV多半用于大电力系统的主 干线;110 kV既用于中小电力系统的主干线,也用于大 电力系统的二次网络;35 kV既用于大城市或大工业企业 内部网络,也广泛用于农村网络;10 kV则是最常用的更 低一级配电电压;只有负荷中高压电动机的比重很大时 ,才考虑以6 kV配电的方案。显然,这种划分不是绝对 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2) 额定电压与输送功率,输送距离的关系。总趋势是输送 功率越大,输送距离越远,电压等级越高。 36 五、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中性点:采用星形连接时,三相的直接连接点。电力系 统的中性点:星形联结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 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分两类,即直接接地和不直接接 地。 1) 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低 因这种系统中一相接地时,出现了除中性点外的另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