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高三三次联考高考复习资料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6133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六校高三三次联考高考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天津市六校高三三次联考高考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天津市六校高三三次联考高考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天津市六校高三三次联考高考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天津市六校高三三次联考高考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六校高三三次联考高考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六校高三三次联考高考复习资料(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届天津市六校 高三第三次联考 D 1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他规定:“ 戮(lu,四声。并、合)力本业,耕织致 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本身的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nu,二 声。举家没为官役婢)。”下列对这段材料 的认识,正确的是 本业指的是农耕业和家庭纺织业 末业指的是商业和手工业 其目的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稳定 AB C D C 2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 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 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 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 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

2、助皇帝处 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 3“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 :从“魏武王”谥号的真伪,到曹操墓女骨 是不是卞夫人的疑问,再到曹操墓DNA鉴 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 看,判断“曹操墓真伪”的基本依据应该是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情况相结合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A 4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 :“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 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 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 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最早是通过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

3、曰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5“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 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 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 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对此理解错误的 是 A三种目的指的是三民主义 B至完美的国家指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C这话很有可能就是孙中山先生说的 D革命的任务指的是完成反帝反封建 C 61937年7月8日,在莫斯科生产的一粒 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列宁 格勒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 海参巍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 现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新经济体制 B 7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

4、击及中国文明的 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 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鞋只不过剪断 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 树吹断了。”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 将这棵大树吹断了”指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B辛亥革命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C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的击败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B 8“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 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 ,他从上世 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 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 与凯恩 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 济学奖。费里德曼理论的提出及被普遍

5、认可的背 景不包括 A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B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政策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D 9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 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 ,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 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 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 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 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 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 ) 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 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一战中重

6、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 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A B C D C 10上图反映的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 面积的比例(%)变化,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段进行殖民扩张的的国家主要是西班牙、 葡萄牙 B第段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 积累,掠夺财富 C第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荷兰 D第段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11“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 苏联(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 个重大的突破。”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A十月革命 B余粮征集制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D 12“(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 方国家留下的

7、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 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 ,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 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 计划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13.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 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自来 备边驭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 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 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 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1)李鸿章认识到派遣驻外使节哪些

8、必要性?(3分) 必要性;李鸿章认为派遣对外使节可以加强对外 交往,了解各国情况,办理对外交涉。 你如何评价李鸿章的认识? 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有利于改变闭关自守的状况 ,推动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 材料二 :1896年,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 常困难,他说:“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 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 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 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杜(杜绝)洋商之挟持”。 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 业逐渐发展起来。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 景和作用。(5分) 背 景:铁路等大型工程建

9、设的筹集资金需要。 作 用:可以集中资金;促进民间资金的流通; 避免外国银行的盘剥(或控制); 促进近代金融业的发展。 材料三:1901年,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 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 ,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 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3)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 料三,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3分) 矛 盾:肯定西方的议会制度,但又不想使人民真正获 得民主权利。(或不愿真正实行民主政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4分) 背 景:西方社会政治理论传入中国;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君主专制制度难以维持 (或清朝的统治陷于严重的危机)。 14.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 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 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 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 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 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2分) 过 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方面 的基本特征。(4分) 基本特征: 政治上,君主专制日

11、益强化达到顶峰,封建统治渐趋衰 落;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萌芽; 材料二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 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 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 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 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3)“1500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 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概括其主 要表现。(6分) 经济: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 经济结构,亚非拉地区沦为西方经济附

12、庸。 政治: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亚非拉国家主权和 领土完整。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在亚非拉地区传播,冲击 了传统思想观念。 材料三 :1500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 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后来,欧 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 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 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 主政体。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1763年间欧洲经济迅速 增长的因素有哪些?(4分)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 始积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

13、想,打 击了封建势力 依据材料指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 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由民主政体形成; 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扩展。 15阅读以下材料: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 ”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 ”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 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 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 样一段话:十月革命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 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 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 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 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钱乘旦现代化与中

14、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各采取 怎样的“现代化执行方式”的?(4分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各采取 怎样的“现代化执行方式”的?(4分) 苏联: 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和货 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采取国家资本 主义),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斯大林先后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实 行计划经济体制,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基本建成 工业国。 美国: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罗斯福采 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整顿金融、调整工业和 农业、实行社会救济),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先河,使

15、资本主义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2)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苏联和美国为 代表的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的历史。 苏联内 部变化: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因没有 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收效甚微; 戈尔巴乔夫从突破斯大林经济体制,但 放弃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解体。 美国内部变化: 战后大力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 福利制度; 90年代发展知识经济,积极参与区域集 团化,推动全球化 六十一年来,虽然历经风雨,但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正从一个农业大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国迈进。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 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 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 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 们”,“资本主 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 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