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原理课程论文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16106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学原理课程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行政学原理课程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行政学原理课程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行政学原理课程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行政学原理课程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学原理课程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学原理课程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学原理课程论文题目: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 院: 经济贸易学院 姓 名: 胡霞 学 号: 20082777 专 业:劳动与社会保障081年 级: 08级 指导教师: 何植民 二一 年 十二 月 目 录一、公务员激励机制1(一)概念界定1(1)激励机制1(2)公务员激励机制1(二)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内容1二、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2(一)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2(1)薪酬制度方面2(2)晋升制度方面2(3)考核制度方面2(4)监督体制方面2(5)培训制度方面3(二)其他方面的问题3(1)忽视了不同层级公务员的需求3(2)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3(3)缺乏负的激励以及负激励操作不规

2、范3(4)缺乏风险激励机制4(5)精神激励只是形式4(6)道德激励作用弱化4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5(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5(二)中国传统行政理念的影响,“以人为本”的思想薄弱5(三)公务员激励机制构建中的不完善之处5(四)监督机制不健全6(五)沟通反馈渠道不通畅6(六)尚未建立健全优秀的行政文化6四、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措施7(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7(二)健全公务员晋升制度7(三)健全公务员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8(1)制定一个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考核制度。8(2)确立合理科学的评估标准,建立量化的指标体系。8(3)健全、完善评估方法。8(四)加强行政文化建设,为激

3、励机制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8(五)建立政府与公务员的“心理契约”,树立共同发展愿景8(六)引导公务员正确处理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的关系9(七)鼓励公务员参与管理9(八)完善负的激励10参考文献:1010【摘要】我国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以法律的形势确定下来,公务员激励机制也步入法制轨道。作为公务员制度核心的激励机制在激发公务员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激励机制在运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公务员 激励机制 问题 一、公务员激

4、励机制(一)概念界定(1)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指的是激励主体为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综合了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制度化,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运行规则与工作方式的总和。它主要由动力机制(奖励)和约束机制(惩罚)两部分组成,两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激励机制。激励以人本理论为基础,追求管理活动的人性化,强调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的感性层面。机制是以制度为导向,追求管理活动的制度化,强调人的行为的理性层面,因此激励机制则是以制度化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2)公务员激励机制根据上述激励机制的定义,可以认为公务员激励机制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国家公

5、务员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其行为方式符合政府和社会的行为期望,以实现国家行政目标的运行规则与工作方式的总和。公务员激励机制中的主要激励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其激励的客体是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在行政机关中,激励因素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形式既表现为一系列相互配合的激励和约束公务员行为的集合,又表现为对公务员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以及激励或约束公务员的目标、诱导或约束公务行为的这些因素等,这就构成了一整套激励公务员的完整的机制。(二)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内容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激励机制包括了公务员的考核、晋升、培训、工资福利等内容,公务员的激励机制也就是通过奖惩、考核、职务升降、在

6、职培训、工资、聘用、辞退等环节来实现的。二、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一)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1)薪酬制度方面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工资由级别工资和基本工资两个部门组成,而且对每项工资的标准也有具体的规定和说明,公务员工资的相对稳定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公务员考试,但是公务员的薪酬制度很大程度上缺乏激励作用,表现为:薪酬设计过于死板,业绩性的薪酬在总薪酬中比重较低;公务员工资稳定但不高,不同级别的公务员之间薪酬差异小,平均色彩重;工资提升的速度慢。根据双因素理论,工资制度僵化,薪酬成为了保健因素。(2)晋升制度方面公务员的晋升制度包括了“职务晋升”与“职级晋升”并重,即使公务员的职务没有得到晋升,也

7、可以通过职级晋升来提高自己的待遇,同时也开拓了公务员的晋升渠道,减小了职务晋升所带来的压力。在轻视物质激励的年代,晋升激励机制作为精神激励的主要方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传统的亲缘、血缘关系成为了晋升激励机制的最大障碍,其破坏性主要表现在权力交接的集团垄断性导致权力配置中的近亲繁殖现象,影响公共管理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子袭父职、裙带关系、帮派之分古已有之,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晋升都是添加了人为的因素。(3)考核制度方面公务员考核制度主要是指国家公共部门对公务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等进行考察,并最终以量化的形式做出评价。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考核包含了考核公务员的具体项目、考核

8、的原则、考核的标准、考核的方法、考核的程序等各项的规定与说明。这些考核结果有参考价值,对公务员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绩效评估机制本身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设计科学的考核体系与方式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考核结果没有可比性;各级行政机关没有正确对待,使得绩效评估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4)监督体制方面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比较健全,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主要体现在:监督主体督意识淡薄、监督动力缺乏、各监督机构职责交叉、专门的监督机关难以发挥监督职能和法、检两院的监督职权不能真正独立行使等导致监督不力。(5)培训制度方面 培训主要是为了让公务员熟悉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增加新知识

9、以提升公务员修养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从根本目的上看,对公务员进行培训也是一种激励方法,但是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的内容很多时候可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首先,培训内容单一,培训缺乏针对性。我国目前对公务员的培训,基本上还是由国家直接控制和管理,这种控制和管理有时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公务员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造成培训内容僵化、单一,并且正规系统化培训多,联系政府工作和公务员实际问题培训少,造成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培训与管理实践分离,知识与能力脱节,挫伤了公务员的积极性,使培训成为应付差事,公务员培训失去了内在动力。其次,公务员培训与晋升之间存在“断裂带”,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虽

10、把培训结果作为公务员考核和晋升的依据之一,但把关不严,放松了培训成效、结果在公务员管理中的运用,出现了“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培训成绩好坏一个样”的现象,使得公务员培训应有的激励作用减弱。(二)其他方面的问题(1)忽视了不同层级公务员的需求我国的行政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层级越高,人数越少,因此绝大多数公务员都在级别较低的基层。不同层级公务员的发展空间不一样,使得各层级公务员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同一公务员在不同层级阶段的需求也不相同。公务员法侧重于职位的性质特点将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并未强调按层级进行管理,更不用谈按层级实施激励了,公务员法是从公务员的整体性进行设

11、计,忽视了不同层级公务员群体的不同需求,没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因此,此类激励机制对不同层级特别是层级的公务员并没有实质性的激励作用。(2)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我国公务员的职业一方面稳定性高,采用终身雇佣制,无外界劳动力市场的压力,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就无异于进了保险箱;另一方面公务员的竞争上岗却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基本上没有打破部门、区域界限,民主评议也只是形势,执行不力,存在人为因素干扰,缺乏相对公平的机制与标准。竞争过程暗箱操作,人才选拔上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缺乏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并且鉴于公共部门的特殊性,对公务员的激励必须按国家的统一条文执行,激励方式缺乏灵活性等,诸多因素都削弱了竞争

12、激励机制的有效性。(3)缺乏负的激励以及负激励操作不规范激励作为一种手段,本身含有双重含义,正向的和负向的,正向的激励即用物质或精神奖励和发扬好的行为,负向的激励即用监督和惩罚等手段对不好的行为进行改造。长期以来,政府较多的使用正激励,而较少的运用负激励的手段,负激励比较缺乏。同时也存在着标准不一致,操作不规范的问题。腐败行为层出不穷,但针对腐败的惩罚却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贪污多少、受贿多少应该判处何种刑罚,没有统一规定,见诸报端的往往是“民愤极大”,“不杀不得以平民愤”,标准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随意性强,也难以起到挽救作用,不能使一些初犯、偶犯的公务员悬崖勒马、改过自新。类似的各种惩罚,也是因

13、时因地因人而大有不同,公务员整天提心吊胆,出了什么事情也捂着藏着,深怕出事撞在风头上,因为没有一个标准来判断自己应该受到的惩罚,往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小事变大事,终究酿成大祸。(4)缺乏风险激励机制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公务员职业保障太强,即公务员职业风险性相对缺乏。首先,我国对公务员虽己普遍实施“逢进必考”,严格控制“进口”,但对公务员“出口”的管理除非重大违法犯罪情节或自动辞职,否则执行力度不大或根本没有执行。并且对有问题的公务员的处理手段也是相当疲软,甚至使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公务员工作、生活各方面“安逸”有余,没有危机感。其次,我国公务员收入稳定、有保障。因而,随着

14、我国公务员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很多人认为,一旦进了公务员队伍,就一辈子是国家干部,一生就吃“皇粮”,又有地位又有保障。(5)精神激励只是形式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公务员的精神激励,公务员被置于公仆地位,不能明确地追求个人利益,而只能多讲奉献、少谈利益。这种不科学的人性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公务员首先是一个独立的物质存在,由此产生的政治宣传和教育脱离了实际,千辛万苦树立的模范代表却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完人,时间一久,公务员对此产生怀疑,即使是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也往往会被认为“又是吹捧出来的”,精神激励失去作用。三天两头的政治学习、精神传达成为公务员的一种负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难以达到精神激励

15、的目的。表面化、形式化的精神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公务员对精神激励的认识,产生了负面影响,公务员队伍的精神面貌难以有较大改观。另一方面,在从传统的“官本位”体制向“官商二元”体制转变过程中,公务员的职业地位和经济地位有所下降,这种下降必然使得传统的精神激励机制失去其原有的强大激励作用。(6)道德激励作用弱化随着我国从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这个巨大的转变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受到极大冲击,物质需求对传统道德提出强有力的挑战,新道德的建立还有待时日。在这种情况下,在公务员激励中曾经起过巨大作用的道德激励因为缺乏物质基础而越来越失去其昔日的强大威力。传统的泛道德化开始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开始多元化,道德的评价权威受到挑战,公务员本身对自己的评价标准也多元化,所追求的价值观念也不一样,道德的约束作用也就自然被弱化了;另外新的道德标准还未建立,人们的行为缺乏科学完善的道德准则的指导,针对公务员的道德评价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