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营养成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5391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的营养成分.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植物的营养成分.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植物的营养成分.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植物的营养成分.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植物的营养成分.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的营养成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的营养成分.(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的营养成分 LOREM IPSUM DOLOR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 植物体内的大量营养元素 2 植物体内的微量营养元素 4 目录 植物体内的中量营养元素 3 1. 植物必需的营养成分 一、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判断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三条标准: (1)对所有植物完成生活周期是必不可少的。 (2)其功能不能由其他元素代替,缺乏时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 。 (3)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 2、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 ;镁Mg;硫S;铁Fe;硼B;锰 Mn;铜Cu;锌 Zn;钼Mo;氯Cl。 大量元素:占干重千分之几以上 C、H、O、N、P、K

2、微量元素:万分之几以下 Fe、B、Mn、Cu、Zn、Mo、Cl 中量元素:Ca、Mg、S 各元素对植物营养和生理功能都是同等重要的,不可相互代替。 3、肥料三要素 在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中,植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的需要量多,而土壤 中一般含量都很低,常通过施肥补充才能满足植物营养的需要,故称为肥料 三要素。 1.1 植物矿质营养的吸收 1、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 离子态:阳离子、阴离子 分子态:二氧化碳、尿素 2、植物根部营养 (1)土壤养分向根表迁移的途径: 土壤中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一般有三种途径:截获、质流、扩散 (2)根系吸收养分的形式:被动吸收:不消耗能量 主动吸收:消耗能量,有选择性

3、3、根外营养: 植物不仅通过根系吸收养分,还可通过茎、叶来吸收养分,主要是通过叶面吸收, 因此根外营养又称作叶部营养。 根外营养的特点: (1)直接供应养分,减少土壤养分固定 (2)吸收速率快,能及时满足植物的营养需要 (3)能影响植物代谢活动 (4)是经济有效施用微肥和补施大量元素肥料的手段 4、植物养分离子间的相互关系 拮抗作用: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植物对另一种养分的吸收。如:Ca与Mg 、K与Fe、P与Zn、P与N、P与Cl。 协同作用:一种离子的存在帮助和促进植物对其他离子的吸收或相互促进 吸收的作用。如:P与K、N与P、N与K 1.2 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 1、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在植

4、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 (1)构成植物体的结构物质、贮藏物质和生活物质 (2)在植物新陈代谢中起催化作用 (3)参与植物体物质的转化与运输 2、Fe影响叶绿素的形成,促进根瘤菌形成;Cu是叶绿体蛋白质体蓝素 的成分;Zn参与生长素合成;Mo是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B促进 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Cl对植物气孔有调节作用。各元素对植物营养和生 理功能都是同等重要的,不可相互代替。 1.3 植物营养元素缺乏与过剩症及其诊断: 1、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 缺B棉花蕾而不花,甜菜、萝卜心腐病,苹果缩果病 缺Zn玉米白苗病、水稻矮缩病,果树小叶病 缺Mo柑橘黄斑病 缺Mn烟草花叶病、燕麦灰斑病、甜菜黄斑

5、病。 缺Fe果树梢枯、失绿病 缺Cu果树顶枯病、开垦病 2、植物营养元素过剩 氮叶色浓绿,叶片大而柔软,少花,徒长 磷易引起锌及铜缺乏症状,易引起铁缺乏症状,下部叶出现红斑 钾易造成钙及镁缺乏症状,叶尖焦枯: 钙土壤易成中性或碱性,引起微量元素不足(铁,锰,锌),叶肉颜色变淡,叶尖红 色斑点或条纹斑出现 镁叶尖萎凋,叶片组织色泽叶尖处淡色,叶基部色泽正常 硫盐害,叶缘焦枯 铁易引起缺锰症 硼先叶尖,叶缘黄化后,全叶黄化,并落叶,由成熟叶开始产生病症 锌叶尖及叶缘色泽较淡随后坏疽,叶尖有水浸状小点 锰异常性落叶 铜叶肉组织色泽较淡呈条纹状 3、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的诊断 (1)形态诊断:新生部位:

6、 Fe、Mn、 B、Mo、Cu、Ca、S 老叶:N、P、K、Mg、Zn 缺Zn叶片叶脉间失绿,出现棕褐色斑点 缺Fe叶脉间失绿,但叶片呈黄白色 (2)根外喷施诊断:0.1%0.2% (3)化学诊断:土壤化学诊断和植株化学诊断 2、植物体内的大量营养元素 氮(N) (1)生理功能: 氮是蛋白质、核酸、磷脂的主要成分,而这三者又是原生质、细胞核和生物膜 等细胞结构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氮素,就不会有蛋白质,也就没有生命 ; 氮是酶、ATP(腺苷三磷酸)、多种辅酶和辅基如NAD+(辅酶)、NADP+ (辅酶)、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等的成分,它们在物质和能量代谢中起 重要作用; 氮还是某

7、些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维生素如B1、B2、B6、PP等的 成分,它们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氮是叶绿素的成分,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 (2)缺氮症状: 植株瘦小。缺氮时,蛋白质、核酸、磷脂等物质的合成受阻,影响细胞的分裂 与生长,植物生长矮小,分枝、分蘖很少,叶片小而薄,花果少且易脱落; 黄化失绿。缺氮时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枝叶变黄,叶片早衰,甚至干枯,从 而导致产量降低; 老叶先表现病症。因为植物体内氮的移动性大,老叶中的氮化物分解后可运到 幼嫩的组织中去重复利用,所以缺氮时叶片发黄,并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 (3)氮素过多的症状: 营养体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

8、茎杆软弱,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 根系发育不良,根短而少,早衰。 磷(P) (1)生理功能: 磷是核酸、核蛋白和磷脂的主要成分,并与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有密切关系,在作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与遗传变异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磷是许多辅酶如NAD+(辅酶)、NADP+(辅酶)等的成分,也是ATP( 腺苷三磷酸)和ADP(腺苷二磷酸)的成分,对能量的贮藏和供应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磷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输,如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糖的合 成、转化、降解大多是在磷酸化后才起反应的; 磷对氮代谢有重要作用,如硝酸还原有NAD和FAD(黄素腺嘌呤二核 苷酸)的参与,而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9、则参与氨基酸的转化; 磷与脂肪转化有关,脂肪代谢需要NAD+、NADPH、ATP、CoA(辅 酶A)的参与; 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和耐酸碱的能力; 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花芽分化和缩短花芽分化的时间,促进作物 提早开花,提前成熟; 提高细胞结构的水化度和胶体束缚水的能力,减少细胞水分损失。 (2)缺磷症状: 细胞分裂受阻,生长停滞,植株瘦小,分蘖分枝减少,幼芽、幼叶生长 停滞,茎、根纤细,植株矮小,花果脱落,成熟延迟; 叶呈暗绿色或紫红色,无光泽。缺磷时,蛋白质合成下降,糖的运输受 阻,从而使营养器官中糖的含量相对提高,这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故缺磷 时叶子呈现不正常的暗绿色或紫

10、红色; 老叶先表现病症。磷在体内易移动,能重复利用,缺磷时老叶中的磷能 大部分转移到正在生长的幼嫩组织中去。因此,缺磷的症状首先在下部老叶 出现,并逐渐向上发展。 (3)磷素过多的症状: 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茎叶生长受到抑制,引起植株早 衰; 叶片肥厚而密集,繁殖器官过早发育; 阻碍硅的吸收,水稻易生“稻瘟病”; 由于水溶性磷酸盐可与土壤中锌、铁、镁等形成溶解度低的化合物,降 低这些元素的有效性,所以,磷素过多引发的症状,常以缺锌、缺铁、缺镁 等失绿症表现出来。 钾(K) (1)生理功能 酶的活化剂。钾在细胞内可作为60多种酶的活化剂,如丙酮酸激酶、果 糖激酶、苹果酸脱氢酶、淀粉

11、合成酶、琥珀酰CoA合成酶、谷胱甘肽合成酶 等。因此钾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呼吸作用以及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促进蛋白质与糖的合成,并能促进糖类向贮藏器官运输; 促进光合作用。有资料表明含钾高的叶片比含钾低的叶片多转化光能50- 70%,因而在光照不好的条件下,钾肥的效果就更显着 是构成细胞渗透势的重要成分,对气孔的开放有着直接的作用,使植物 经济有效地利用水分和提高植物的抗性; 提高植物对干旱、低温、盐害等不良环境的忍受能力和对病虫、倒伏的 抵抗能力:由于钾能够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因而使植物茎杆粗壮, 抗倒伏能力增强,由于合成过程加强,使淀粉、蛋白质含量增加,而降低单 糖,游离氨基酸等

12、的含量,减少了病原生物的养分。因此,钾充足时,植物 的抗病能力大为增强。 钾常被认为是“品质元素”: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中糖、维生素含量 ,改善糖酸比,提升果实风味。 (2)缺钾病症: 抗性下降。缺钾时植株茎杆柔弱,易倒伏,抗旱、抗寒性降低; 先从老叶的尖端和边缘开始发黄,并渐次枯萎,叶面出现小斑点,进而干枯或 呈焦枯状,最后叶脉之间的叶肉也干枯,并在叶面出现褐色斑点和斑块,生长缓慢 ,但由于叶中部生长仍较快,所以整个叶子会形成杯状弯曲,或发生皱缩; 有的作物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卷曲,叶表面叶肉组织凸起,叶脉下陷; 老叶先表现病症。钾也是易移动而可被重复利用的元素,故缺素病症首先出现 在下部老

13、叶。 (3)钾素过多的症状 一般不会出现钾过剩,钾过剩主要是过量施用钾肥所致。钾过量阻碍植 株对镁、锰、锌的吸收而出现缺镁、缺锰、缺锌症状。 3.植物体内的中量营养元素 钙(Ca) (1)生理功能 稳定细胞膜结构,调节膜的渗透性,维持细胞膜的功能:钙在磷脂分子 之间形成结构桥,将磷脂分子联结起来,使膜结构稳定,维持膜的渗透性; 在作物体内以果胶酸钙的形态存在,是构成细胞壁的中胶层的组成成分 ,增强细胞间的粘结作用,是细胞分裂所必需的成分; 形成钙调素(CaM:由14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调节酶的活性: 植物体内许多酶均以Ca-CaM-酶的复合体方式被激活; 钙能中和作物代谢过程中形成的有机

14、酸,有调节作物体内pH的功效, 能减低原生质胶体的分散度,有利于作物的正常代谢; 钙还能与某些离子(如:NH4、H+、Al+3、Na+ )产生拮抗作用,以 消除某些离子的毒害作用; 降低果实的呼吸作用,增加果实硬度,提高耐贮藏性。 (2)缺钙症状: 植株生长受阻,节间缩短,植株矮小; 植株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容易腐烂死亡,幼叶卷曲畸形; 果实生长发育不良(由于果实的蒸腾量较小,缺钙时较易在果实上出现 症状),如:番茄、辣椒脐腐病,苹果苦陷病、水心病,葡萄缩果、裂果; (3)钙素过多的症状 钙素过多时土壤易呈中性或碱性,引起铁、锌、锰等微量元素缺乏。叶 肉颜色变淡,叶尖红色斑点或条纹斑出现

15、; 镁(Mg) (1)生理功能 是叶绿素和植素的组成成分,缺镁时,叶绿素不能形成,光合作用无法 进行: 镁是多种酶的活化剂,能加速酶促反应,能促进糖类的转化及其代谢过 程,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作物体内的呼吸作用均有重要作用; 镁能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能使磷酸转移酶活化,还能促进维生素 A和C的形成,提高蔬菜和果品的品质。 (2)缺镁症状: 植株矮小,生长缓慢;果实小或不能发育; 先在叶脉间失绿,叶脉仍保持绿色,还会出现褐色或紫红色斑点或条纹 ; 症状先在老叶、特别是老叶尖先出现 (3)镁过剩症状 叶尖凋萎、色淡,叶基部色泽正常。镁过量不会对植物或其它生物产生 毒害作用,过量的镁存贮在植物细

16、胞的液泡中。 过高的镁会减少其它阳离子 如钾离子的吸收; 硫(S) (1)生理功能 是构成蛋白质和酶不可缺少的成分。是多种酶和辅酶及许多生理活性物质的重 要成分。 参与作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影响呼吸作用、脂肪代谢、氮代谢、光合作用 以及淀粉的合成; 是固氮酶的组成分,参与固实小或不能发育。化合物的代谢、作物体内的呼吸 作用均有重要作用。参与者111参参与者根瘤菌的形成与固氮,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 (2)缺硫症状: 与缺氮症状有些相似,但作物体内硫不易移动,故缺硫症状首先在幼叶 出现; 植株生长受阻,植株矮小,茎细、僵直,叶片退绿或黄化。; (3)硫过剩症状 硫的过量主要是二氧化硫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受害后首先叶色变为暗黄 色或暗红色,继而叶片中部或叶缘受害,在叶片产生水渍区,最后发展成白 色的坏死斑点。菜豆、甜菜和四季萝卜在一定生长阶段,对含硫气体非常敏 感,凡受工业SO2影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