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高洪深)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15289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高洪深)(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经济学 第二版 高洪深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2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 欧洲联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旨与政策框架 APEC的创新及其特点 重点问题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3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第二节 欧洲联盟的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区域经济 第四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特点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4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1.定义: 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 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

2、逐 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 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 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2.目的: 通过区域经济组织,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分工协作,更有效 地利用成员国的资源,获取国际分工的利益,促进成员国经济 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5 3.资源效率问题:生产产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 (1)消极一体化:贸易自由化过程所带来的歧视性做法等。 (2)积极一体化:为使市场有效率而对现存的措施和制度进行修正, 以及实现更为广泛的政策目标所带来的效果。 国家内部的一体化 4.经济联合过程 国际经济一体化 全球一体化 二、区域经济

3、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与特点 1.类型: (1)特惠关税区:只课征远低于对第三国所课征的关税。 e.g. 非洲木材组织、美加汽车产品协定等行业税收特惠政策 (2)自由贸易区:取消了各国之间的贸易限制。 e.g. 区域间: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 亚太经合组织(APEC)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10年1月1日签订(东盟10+1) 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 (1)美国推动打造的跨太平洋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 (2)增加了“战略合作”的内容,涵括了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 、环境标准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还涉及金融监管、竞争政策 、经济立法、市场透明、反贪等多个新领域;

4、(3)现有成员国:新加坡、文莱、智利、新西兰、美国、澳大利 亚、秘鲁、马来西亚、越南、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 (4)TPP将形成约八亿人口的市场和占全球经济约四成,规模比 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还要大; (5)TPP更加关注贸易规则的制定,并试图为国际贸易制定新标 准。从国际贸易角度看,TPP提出的“战略合作”内容更有助于 美国推行有利于自己的贸易标准。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6 区域内:上海自贸区 区域范围: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 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区、 功能定位:进出口贸易、保税仓储、转口、离岸贸易 、混合加工 任务目标:加入全球自贸区,推动全方位开放战略 实现贸易、

5、金融、投融资、航运、港口、关税、负面 清单管理、离岸市场等领域的改革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7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8 (3)关税同盟:统一的外贸税率和实行共同的外贸政 策。 “拥有共同对外关税的自由贸易区” e.g. 比荷卢三国关税同盟(侧重知识产权合作) (4)共同市场: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 。 e.g.南锥共同市场;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 ;欧洲共同市场;两岸共同市场;白种人共同市场 。 (5)经济同盟:货币、财政等政策实行一定程度的协 调。 e.g.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的前身) (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在贸易、货币、财政等政策 上完全一致。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

6、济 9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10 2. 特点 第一,具有较大影响力组织较少。 第二,覆盖面趋于重叠(大组织包含小组织)。 第三,建立的时间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给区域一体化 外国家带来压力。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作用 1. 积极作用 第一,有利于内部贸易发展。 第二,有利于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第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2. 消极作用 形成对外壁垒,导 致国际竞争加剧 形成区域化组 织间竞争加剧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11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趋势 1.发展轨迹 第一,现存的区域经济组织的深化:如卫生、环境标准。 第二,现存的区域经济组织的扩展。 第三

7、,订立新的区域贸易协定。 2.发展较快的原因 (1)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2)美国立场的转变 (3)加拿大在区域一体化上的活跃 (4)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改变 3.其他发展 1990年6月,美国提出“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 1994年,欧洲提出欧洲经济区计划的倡议 1995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吸收越南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12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同时并存的两种世界 经济发展趋势 。 对立:区域经济 一体化组织经济利益的 独享性和排他性 统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内部的经济自由度的增强, 意味着世界经济整体变得更 为自由与开放 前景 ? 只要设法减少

8、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 增加其开放性,区域经济一体化就会促进前者 的发展,自身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13 第二节 欧洲联盟的区域经济发展 一、欧洲联盟简介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14 二、欧洲联合的深化 1.从关税同盟到共同市场 首先,成员国之间取消相互进口和出口商品的关税; 其次,取消数量限制以及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 成员国之间消除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 1969年,提出建立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动议 1971年1月1日,启动经济和货币联盟的第一个阶段 1974年2月,进入实现其经济和货币联盟的第二个阶段 1979年,提出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设想 2

9、.从共同市场到经济与货币联盟 (1)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第一次尝试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15 (2)通往经济和货币联盟之路 1988年6月,启动新一轮推进经济和货币联盟的行动 1989年4月,完成了德洛尔报告并予以公布 1995年12月,欧盟决定实行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计划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 3.欧洲政治联盟 有三大支柱:欧洲共同体、共同对外的安全政策、司法 和国内事务方面的合作。 4.欧盟走向政治联盟 1991年12月 ,草签了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条约和政 治联盟条约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16 (1)目标 促进平衡和持久的经济与社会进步 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 加强对联

10、盟成员国国民权利与利益的保护 在国内事务和司法领域内发展密切的合作关系 将联盟建立在“欧共体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之上 (2)条件: 第一,共同的外交政策。 第二,共同的防务政策。 第三,共同的社会政策。 第四,进一步扩大欧共体超国家机构的权力。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17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区域经济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概况 1992年12月17日,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1月1日,该协定开始生效实施 协定规定:15年内分三个阶段取消进口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 ,实现商品、劳务的自由流通。 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宗旨与政策框架 1.宗旨: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

11、机会, 对知识产权提供适当的保护,建立执行协定、解决争端的有 效程序,以及促进三边的、地区的和多边合作 2.商品贸易 (1)国民待遇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18 (2)市场准入 (3)取消关税 (4)对进口和出口的限制 (5)退税 (6)海关手续费 3.原产地规则:确保自由贸易协定的优惠只给予北美地区生产 的商品;确定明确的规则,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减少对在协定 范围内进行贸易活动的出口商、进口商和生产者管理上的障 碍。 4.纺织品和服装 (1)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2)保护 (3)原产地规则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19 (4)贴标签的条件 5.汽车产品 6.能源和基本化工产品 7.农业

12、(1)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2)墨西哥和美国将逐步放开糖的双边贸易 (3)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贸易 (4)特别保护 (5)国内扶持 (6)出口补贴 (7)关于农牧产品商品化的标准 (8)贸易争端的解决 (9)农牧产品贸易委员会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20 8.投资 (1)范围 :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所有权和以有形资产或无形 资产的参与,以及通过合同产生的所有权。 (2)非歧视待遇和最低待遇 (3)经营条件 (4)转移 (5)征用 (6)争端解决 (7)各国的承诺和特殊的例外 (8)例外 (9)投资和环境 9.金融服务 10.服务 11.知识产权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21 12.政府采购 (1)

13、包含建筑和其他服务 (2)承诺公平和开放的采购竞争 13.争端解决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制定了解决争端的几种程序 (1)快速有效的争端解决 (2)提供双边或三边争端解决机制 三、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示范作用 对拉美国家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并促进美国与拉美国家的 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的谈判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22 第四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区域经济特点 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概况 一个协商与合作机构,不具有指令职能,不搞机制化。 组织成员差异性极大,既有发达成员,又有发展中成员 内部围绕这一区域经济组织的性质,展开了一系列斗争。 二、APEC的创新及其特点 1.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 (1)大多数成员普

14、遍实行了加工贸易立国或出口导向的经济发 展战略。 (2)APEC特殊的成员构成和经济政策和经济利益的多样性, 不允许其实行封闭的政策。 (3)任何一个地区内部运行法则都必须与WTO的原则相协调。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23 2.APEC的制度创新 (1)APEC原则框架创新 其中“全面性”、“维持现状”、“同时启动”、“持续进程与不同 的时间表”、“灵活性”等体现了APEC适应各成员的差异性 。 (2)APEC协商机制创新 第一层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第二层次,APEC部长级会议。 第三层次,APEC高官会,为APEC的常设机构。 第四层次,各委员会和工作组,负责具体领域工作。 (

15、3)APEC推进方式创新 开放性、灵活性和渐进性,在自愿与协调的基础上推进APEC 进程。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24 (4)APEC运作机制创新 协调的时间框架已经机制化 。 每年的部长级会议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由成员轮流担任东道 主。 APEC东道主对APEC部长级会议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内容 影响较大。 (5)APEC活动内容创新 包括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6)APEC自由化体系创新 加强各成员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信、能源和交通 3.目标: 与WTO是一致的,都为了推动全球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 但:封闭性区域经济集团对内实行自由化,对外却加强了 保护主义,其作用与WTO的宗旨

16、有较大差别。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25 三、APEC发展的特点 (1)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的形势下成立; (2)发展中制定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明确目的; (3)采取了特殊的合作方式,即“APEC模式”。 四、APEC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 问题:部门提前自由化失败、经济技术合作进展缓慢、对亚 洲金融危机反应迟缓、其政治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等。 原因: 1.原则的约束性与非约束性问题上的矛盾 2.自由化速度问题上的矛盾 3. 经济技术合作定位问题上的分歧 4. APEC性质认识上的争论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26 促进了亚太地区成员 间的相互沟通,对亚 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 APEC的作用?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 27 关键术语 国际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一体化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思考题 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几种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2.欧盟要走向政治联盟需要哪些条件? 3.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