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12章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5206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第12章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货币银行学第12章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货币银行学第12章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货币银行学第12章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货币银行学第12章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第12章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第12章综述(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 第一节第一节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 一、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相互关系 按照业务活动的目标不同:管理性、商业性和政策性三 类。 管理性存款类金融机构是指中央银行。 商业性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信贷协会、专 业银行、信用社、财务公司等。 政策性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指政策银行。 按照投资者的国别或业务的地理范围不同:国际性、 全国性和地方性三类。 国际性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是指跨国银行,此外,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区域性的开发银行也 可归为此类。 全国性存款类金融机构指其主要投资者和业务范围属 于本国的存款性金融机构,比如我国的工农中建

2、四大 银行。 地方性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指社区银行、城市、农村 信用社和小额信贷机构。 第一节第一节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 各种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既有区别也有交叉,关系主 要体现在三方面: 通过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形成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的有机体系。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规模不同、所服务的区域、对象 不同,需要其依据市场需求进行不同的市场定位,需要 各自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满足各种客户的不同 需求。 存款类金融机构间相互竞争,在优胜劣汰中不断发 展。 第一节第一节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 二、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运作原理

3、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是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作 为一种高杠杆企业,其自有资本低,所需的资金来源主 要依靠外部负债获得,而负债业务的主要形式是各类存 款和借入资金。 在开展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存款类金融机构还承担着 提供金融便利的表外业务,这类业务大都属于收取手续 费、服务费的项目。 第一节第一节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 原理12.1 存款类金融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和借入资金形成资金来源,再通过各 类贷款与证券投资运用资金, 成为资金供求者之间的信用中。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运作特点: 公众性。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吸收广大公众存款和发行 货币性金融工具获得,负债往

4、往多是短期的、被动的、 波动性大 ,自身必须讲究信用,对公众负责,才能获 得公众的信任,保持存款类金融机构正常运营的基础。 风险性。它与客户之间并非是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 而是一种以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关系,存在信用风险、经 营风险、公信力风险、竞争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等诸多风险。 服务性。不仅表现在资产负债业务中的中介服务,还 通过开展表外业务提供各种服务便利。 第一节第一节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职能与作用 : 充当信用中介,实现对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充当支付中介,对经济稳定和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创造信用与存款货币,在宏观经济调控中

5、扮演重要 角色。 转移与管理风险,实现金融、经济的安全运行。 提供各种服务便利,满足经济发展的各种金融服务 需求。 第一节第一节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运作可能存在的负面作用亦不 可忽视: 其发挥信用中介的积极作用是建立在市场化条件的 基础上,倘若其对资金运用缺乏有效的市场选择, 不仅自身出现不良资产,而且导致社会资源配置失 当。 因其自有资本低、负债经营,业务的开展遵循信用 原则,在实现转移与管理风险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 较大的风险。 第一节第一节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 存款类金融机构业务运作的

6、内在要求 : 具有公信力。公信力使者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只有 公众对存款类金融机构有信心,存款类金融机构才能 正常开展业务。 具有流动性。存款类金融机构需要保持足够的可用资 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以及支付的需要。 具有信息收集、辨识、筛选的能力。存款类金融机构 通过收集、筛选潜在借款人的信息来确定他们偿还贷 款的能力。 第一节第一节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种类与运作原理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的演进 (一)商业银行的起源 货币经营业 货币经营业向银行业的转变 (二)现代商业银行形成:两种途径 从旧式的高利贷银行和机构转变而来; 直接组建股份

7、制的商业银行。1694年,英国建立 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可分为总分行制、单一银行 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等数种。 总分行制是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各地普遍设立 分支行并形成庞大银行网络的制度。 单一制商业银行(unit banks),也叫单元制,是不设任 何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主要在美国采用。 控股公司制是指由一家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家银行 的股份,或者是控股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的组织形式。 连锁银行制是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 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三、商业

8、银行业务经营 (一)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 商业银行的业务按是否进入资产负债表可分为表内 业务和表外业务。 表内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表外业务包括服务性的中间业务和创新性的表外 业务。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 资产业务(assets business)是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 项目,包括现金资产、信贷资产、证券投资等业务, 反映出银行资金的存在形态及其拥有的对外债权。商 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其取得收入的基本途径。 负债业务(liability business)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 金来源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有三种形式 :被动负债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来筹集资

9、金;主 动负债指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各种金融工具主动吸收资 金的业务;其他负债包括借入款和临时占用两类。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从原理12.2和一张简化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可以清 晰地了解商业银行表内业务的主要种类和相互关系。 表12-1 简化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原理12.2 依据会计规则,商业银行的资产=商业银行负债+ 银行资本。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和资本 现金存款 贷款借款 投资其他负债 其他资产银行资本 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 银行资本(Bank Capital)即自由资本,其数量的多少 能够反映银行自身经营实力以及御险能力大小。 银行资本有两项基本功能:一是商

10、业银行开展各项业 务的基础,二是发生意外损失时一定的弥补和保障。 银行资本按来源可分为两类:一是核心资本(一级资 本),是银行真正意义上的自有资金;二是附属资本 。 巴塞尔协议 BASEL III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off balance sheet business)是指不直接 进入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主要有以下两类: 中间业务包括兑换、保管、汇兑等种类,现代发展为各 种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信用卡业务、理财 业务、信息咨询业务等。 创新的表外业务是指不直接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同表 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又可称为或 有资产业

11、务与或有负债业务,如贷款承诺、担保、回购 协议、票据发行便利和衍生性的互换、期货、期权、远 期合约等。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1995年2月26日,具有230多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布倒闭, 在国际金融界引起强烈震动。巴林银行成立于1763年,其创 始人是一位名叫汉杰的德国人。巴林银行在英国的历史上有 过辉煌的业绩,1818年是欧洲的第六大银行。在1994年7月英 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1994年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中 ,巴林银行的核心资本为4.32亿美元,全球排名列第489位; 拥有资产87.96亿美元,全球排名列第466位。 巴林银行倒闭是由于该行在新加坡的期

12、货公司交易员里森越权 违规交易形成巨额亏损引发的。里森不仅是期货公司在交易 所的前台首席交易员,而且是后台结算主管。他一方面瞒着 巴林银行总部开立了一个叫88888的错误帐户,另一方面对新 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声称该帐户是巴林银行集团的一个交易 帐户。通过假帐调整,里森反映在总行其它交易帐户上的交 易始终是盈利的,而亏损则掩盖在88888帐户上。最后亏损额 高达22.1亿新元,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破产。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趋势: 在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下发展业务 业务创新 业务电子化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三)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 安全性原则(safety)。安全性指商业银行在经

13、营中要 尽量减少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安全性是商业银 行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流动性原则(liquidity)。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 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转账支付及贷款需求的能力。流 动性能力既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好坏,也体现商业 银行管理能力的高低。 盈利性原则(earnings)。盈利性是指追求利润最大化 ,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 原理12.3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兼顾的原则 。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三性”原则的内在关系: “三性”原则既是相互统一的,又有一定的矛盾。 流动性与安全性是相辅相成的,流动性强则安全性高 ;而盈利性与流动性、安全

14、性存在冲突,一般而言,流 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盈利性低,而高盈利性往往伴随 高风险性。 由于“三性”原则之间的矛盾,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 须统筹考虑三者的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 。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 最大化。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一)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变迁和发展 资产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理论 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英国的商业银行管理,该理论 注重资产运用的管理,重点关注流动性管

15、理。该理论认 为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难以主动控制的,银行 主要应通过资产项目的调整与组合来实现“三性”原则 和经营目标。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是真实实票据理论论(real bills doctrine) 二是可转换转换 理论论(shift ability theory) 三是预预期收入理论论(anticipated yield theory)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负债管理(Liability Management)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负债项目实现 “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该理论提出的背景是20世纪 60年代初西方各国实施严格的利率管制,大量资金脱离 银行

16、进入到金融市场。迫使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创新 ,主动吸引客户资金,扩大资金来源,并根据资产业务 的需要调整或组织负债,通过金融市场增强主动性负债 的比重,让负债去适应和支持资产业务。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该理论强调将资产和负债综合考虑,通过统筹安 排,实现三性的统一。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重点是主 动利用对利率变化敏感的的业务,协调和控制业务配 置状态,保证银行获得正的利差和资本净值。最普遍 采用的方法是缺口分析(gap analysis)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资产负债表外管理 全方位满意管理 价值管理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二)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流动性风险 操作风险 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二)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