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课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4629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赏析课①.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诗词赏析课①.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诗词赏析课①.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古诗词赏析课①.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古诗词赏析课①.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赏析课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赏析课①.(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 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 ,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 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 ,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 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 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早期 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 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 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 孤苦。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满地

2、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 背景 v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 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 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v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 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 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 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 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 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 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

3、流亡中的朝廷由 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 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 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v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 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v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v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v还(xun) 新说法:还通假字,通 “旋”,一会暖一会冷 v还(hun) v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v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

4、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 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v“还”有两个读音:一是读hun,另一个是读hi 。读作 hi ,是个副词。作“再或又”讲.很多人说古代没有hi 的读音,但是辛弃疾所写“山才好处行还倦”的词句。词 中的“还”就读为hi 。另外,“还”还可以读:hun。多 是作动词或形容词用。“还”字的读音最早出现的可能是 “还”(hun),是个实词,后来由于应用的需要,人 们就将这个字逐渐虚化,也就有了作副词用的义项,为 了表示“再或又”的意思。也就出现了另一个读音:hi ,以示二者的区分。再就是关于古代诗词中的有些字是 不是读古音的问题。现在规定都用普通话的

5、读法。因为 在我国的古代没有汉语拼音,所以,到底当时读什么音 ,现在人只能去推测,而且我国地域广阔,方言甚多, 究竟读什么音常常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 ,要现代人完全按古音来读是十分困难的事。 v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 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著:亦写作“着”。 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 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 尽呢?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 让人凄惨悲戚。乍暖

6、还寒的时节,最难保 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 夜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 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 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 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 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 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v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 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 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 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 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 ,如徐虹亭语: “

7、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也。” 分 析 v“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 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 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 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 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 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 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 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 ,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 v“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 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 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 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 “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 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

8、景更生 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 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 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v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即这情形 ,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 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 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 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 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 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 ,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风 住尘香花已尽中所写: “只恐双溪舴艋 舟,载不动许多愁。” v 全词 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 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 ,心中极愁,景景

9、含愁,通篇是愁,然 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 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 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 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 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 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 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 v 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 苦哀愁。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 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 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 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 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 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李清照一剪梅 v红藕香残玉簟din秋,轻解罗裳,独 上兰舟。云中谁寄

10、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v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di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v玉簟(di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 席已嫌清冷。 v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 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 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 指睡眠的床榻。 v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这种用锦织成 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全文翻译 v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 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 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 雁

11、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 ,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v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 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 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 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v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 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 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 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 来的心情。 v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 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 剪梅词以送之。” v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 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

12、素淡 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 东西。 赏析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这一 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 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 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 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 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v“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 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 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 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 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 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 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

13、回应 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 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 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 不教她愁情满怀。 v “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 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 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 ,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 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 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 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 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 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 v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语霖铃终不断。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v纳兰容若即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容若是 他的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