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二)-机械系统设计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4499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8.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二)-机械系统设计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二)-机械系统设计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二)-机械系统设计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二)-机械系统设计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二)-机械系统设计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二)-机械系统设计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二)-机械系统设计讲解(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机械系统设计技术 n2.1 机械系统建模及分析 n2.2 机械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n2.3 机电系统中常用机构 n2.4 典型机电产品机械结构 n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n驱动力/力矩 n工作阻力/力矩 机械系统建模目的: 分析系统力学参量和 运动学参量之间的联系 。 2.1 机械系统建模及分析 例2.1 图为组合机床动力滑台铣平面时的情况,当切削力f (t)变化时,滑台可能产生振动,从而降低被加工工件的 表面质量和精度。试建立切削力与滑台质量块位移之间的 动力学模型。 2.1.1 机械系统移动系统 4 建立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力学模型 2.1.1 机械系统移动系统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方程

2、两边进行拉氏变换: 写成系统的传递函数形式: 例2-2 图2-2(a)表示一个汽车悬浮系统。当汽车沿着道路 行驶时,轮胎的垂直位移作为一种激励作用在汽车的悬浮系统 上。该悬浮隔振系统可简化为图2-3(b)的简化模型。假设P点 上的运动xi作为系统的输入量,车体的垂直运动xo为输出量, 位移xo从无输入量xi作用时的平衡位置开始测量,求系统的传 递函数。 图2-2 ab 解:图2-2(b)所示系统的运动方程为: 即 对上式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式变换: 整理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7 2.1.2 机械系统转动系统 例2.3 图所示为扭摆的物理模型,J表示扭摆的转动惯量 ,B表示扭摆与空气的粘性阻尼,

3、K 表示扭簧的刚度,假设 力矩M(t)直接作用扭摆轴上,试建立该系统的动态数学模 型。 例2.4 单臂机械手 (摆动),臂长 9 2.1.3 机械系统传动系统 例2.4图为一齿轮传 动机构,假设齿轮传 动无间歇,试求该系 统输入力矩M(t)与输 出转角2(t)之间的动 态数学模型。 M、M1-输入轴及齿轮1上的驱动力矩和负载力矩 M2、Mfz -输出轴及齿轮2上的驱动力矩和负载力矩 1、2 -主动轮1、从动轮2的转角 J1 、J2 -主动轮1、从动轮2的转动惯量 c1、c2 -主动轮1、从动轮2的粘滞阻尼系数 10 忽略两轴及齿轮的扭转弹性变形,分别对输入轴和 输出轴列写旋转运动方程: 简化到

4、轴上 : 简化到轴上 : 输入轴1: 输出轴2: 设齿轮传动比为 并假设齿轮1、2间无传动功率损耗,于是有: 2.1.2 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n等效动力学建模原理: n动能不变原则:等效构件的质量或转动惯量 所具有的动能等于整个系统的动能之和。 n功(功率)不变原则:作用在等效构件的等效 力、等效力矩所作的功(或功率)等于整个系 统的所有力、力矩所做功(或功率)之和。 等效动力学模型 等效力矩(力) 等效阻尼系数等效弹簧系数 等效质量/转动惯量 外力作功不变 系统动能不变 1) 等效转动惯量 无论机械传动或变换元件是直线运动还是回转 运动,应用总动能不变的原理,可进行等效转动 惯量的计算

5、。 (1) 直线移动工作台折算到转动部件的转动惯量 丝杠螺母机构(导程L) 齿轮齿条机构 带传动 (2) 相邻两轴,2轴向1轴转动惯量的折算 ni齿轮啮合的传动比 机床传动机构示意图 1 、2、3、4齿轮 5丝杠 6工作台 等效转动惯量 练习: 2) 负载转矩的折算 n求等效力矩遵循的原则:作用在各构件上的外力和外力矩所 作功(功率)之和等于作用在等效构件上的等效力矩(或力)所 作功(功率)。 机床传动机构示意图 1 、2、3、4齿轮 5丝杠 6工作台 若已知工作台的质量为m,工作台与导轨间的摩擦系数f,负 载力为FW1000N,丝杠导程为L,试求折算到电机轴上的 负载力矩 练习: 解: 3)

6、刚度系数的折算 机械系统中各元件在工作时受到力/力矩的作用,将产生伸长 、压缩,或者扭转等弹性变形,这些变形将影响整个系统的精度和 动态特性。 在机械系统建模中,需要根据运动形式,将其折算成相应的等 效扭转刚度系数或线性刚度系数。 扭转刚度系数的折算 轴向刚度系数的折算 3)刚度系数的折算 机械系统中各元件在工作时受到力/力矩的作用,将产生伸长 、压缩,或者扭转等弹性变形,这些变形将影响整个系统的精度和 动态特性。 在机械系统建模中,需要根据运动形式,将其折算成相应的等 效扭转刚度系数或线性刚度系数。 扭转刚度系数的折算 轴向刚度系数的折算 3)传动刚度的计算 扭转刚度的归算:k1 、 k2分

7、别为轴和轴的扭转刚度系数。当 轴的输入转矩为T1时, 轴扭角为1时, 轴 扭角为2:,在轴上有: 略去摩擦损失在轴上有: 传动刚度的示意图 从轴输入端看,施加T1转矩后由于、轴扭转变形造成 轴的总扭转角为 式中KI传动链归算到轴的扭转刚度系数 传动链中轴向刚度的归算。图所示机床进给系统在承担负载后, 丝杠螺母副和螺母座都会产生轴向弹性变形。图是它的等效作用图 ,k是上述弹性变形的等效轴向刚度系数。 机床工作台进给传动系统 弹性变形等效作用图 轴向刚度的归算 丝杠和工作台之间的弹性变形为, 对应于的丝杠转角为 设丝杠输入力矩为T 归算到丝杠上的等效 扭转刚度系数: 机床传动机构示意图 1 、2、

8、3、4齿轮 5丝杠 6工作台 若各部分扭转刚度已知,丝杠导程L,试求折算到电机轴上 的扭转刚度。 练习: 4)速度阻尼负载的计算 轴上的动力学方程是: I轴输入力矩为T1,动力学方程是: 归算到I轴上的等效速度 阻尼系数: 例: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建模 n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 C为工作台导轨粘性阻尼系数 机械参数: 2.2 机械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负载: 质量、转动惯量 刚度 阻尼 谐振频率 摩擦 传动系统的间隙 传动比 希望:转动惯量小,摩擦小,阻尼合适,刚度大, 抗振性能好,间隙小 ,机电动态特性相匹配。 2.2 机械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其中: 自然频频率(或无阻尼振荡频荡频 率) 阻尼比

9、(相对对阻尼系数 )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为: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就可以用n和这两 个参数的形式描述。如果01时, 系统叫做过阻尼系统。临界阻尼和过阻尼系统 的瞬态响应都不振荡。如果=0 ,瞬态响应将 变成等幅振荡。 2.2 机械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u1. 惯性对系统性能影响 转动惯量大会对系统造成 机械负载增大; 惯量增加,系统幅频特性 曲线左移,响应速度变慢 ; 相频特性曲线下移,响应 滞后增大,系统稳定性变 差。 系统固有频率下降,容易 产生谐振, 使电气驱动部 分的谐振频率变低。 2.2 机械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u2. 刚度对响应特性的影响 刚度越低,传动部件的 变形越大,

10、系统的失动 量就越大; 刚度增加,系统幅频特 性曲线右移,谐振频率 增大,响应速度变快; 相频特性曲线上移,相 位滞后减小,系统稳定 性变好。 2.2 机械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由n和决 定,一定, n越大,系统响应快 速性越好, tr、tp、ts越小。 增加可以降低振荡,减小超调量 ,但系统快速性降低,稳态误差增 大,精度降低; 通常根据允许的最大超调量来确 定。一般选择在0.40.8之间,然 后再调整n以获得合适的瞬态响应 时间。一般=0.7时,被称其为最佳 阻尼比。 3、阻尼(B )合适 u阻尼对系统性能影响 阻尼增大,系统幅频特性 曲线的谐振峰值减小,振 荡减轻; 相

11、频特性曲线下移,相位 滞后增大,系统响应速度 变慢。 阻尼不利:功耗增大,磨 损增加; 有利:改善响 应特性,减小振幅。 4. 谐振频率/共振频率 电气驱动部件是位于位置调节环之内的速度调节环。 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转矩反馈对电动机动态特性的 影响,机械部件的谐振频率必须大于电气驱动部件的 谐振频率。 5. 摩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 对摩擦力的重新认识 互相接触的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存在 摩擦,在接触面间产生的切向运动阻力,即为摩擦力。摩擦力 的大小和形式取决于两物体结构、压力、相对速度、润滑情况 及其他一些因素。因此,准确用数学描述是困难的。 阻尼是由于机械系统的传动件

12、之间的摩擦力而产生的,系统 的阻尼可划分为3类:静摩擦阻尼、库仑摩擦阻尼和粘性摩擦 阻尼(粘滞摩擦阻尼)。 在应用上分为: 粘滞摩擦 库仑摩擦 静摩擦 2.2 机械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粘滞摩擦力: 大小与速度成正比,方向相反。 库仑摩擦力: 是物体运动时接触面对运动物体所呈现的阻 力,又 称动摩擦力,大小为一常数F=mg 。 静摩擦力: 是物体有运动倾向但仍处于静止时所呈现的阻力。 最大值发生在开始运动的瞬间,所以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 力。 (a)粘滞摩擦情况 (b)库仑摩擦情况 (c)实际摩擦情况 5. 摩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接近非线性区,即低速时产生爬行现象 当丝杠1作极低的匀速运动时,

13、工作台2可能会出现快一 慢或跳跃式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爬行。 产生爬行的原因和过程 匀速运动的主动件1,通过压缩弹簧推动静止的运动件3,当 运动件3受到的逐渐增大的弹簧力小于静摩擦力F时,3不动。直 到弹簧力刚刚大于F时,3才开始运动,动摩擦力随着动摩擦系 数的降低而变小,3的速度相应增大,同时弹簧相应伸长,作用 在3上的弹簧力逐渐减小,3产生负加速度,速度逐渐下降,直 到3停止运动,主动件1这时再重新压缩弹簧,爬行现象进入下 一个周期。 低速进给爬行现象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之差,这个差值越大,越 容易产生爬行。 进给传动系统的刚度K越小、越容易产生爬行。 运动速度太

14、低。 消除爬行现象的途径(实际做法) 提高传动系统的刚度 a适当提高各传动件或组件的刚度,减小各传动轴的跨度,合理 布置轴上零件的位置。 b尽量缩短传动链,减小传动件数和弹性变形量。 c合理分配传动比,使多数传动件受力较小,变形也小。 d对于丝杠螺母机构,应采用整体螺母结构,以提高丝杠螺母的 接触刚度和传动刚度。 减少摩擦力的变化 a用滚动摩擦、流体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如采用滚珠丝杠、静压 螺母、滚动导轨和静压导轨等。 b选择适当的摩擦副材料,降低摩擦系数。 c降低作用在导轨面的正压力,如减轻运动部件的重量,采用各 种卸荷装置,以减少摩擦阻力。 d提高导轨的制造与装配质量,采用导轨油等都可以减少

15、摩擦力 的变化。 6间隙 在齿轮系或其它类似的传动链中,两啮合面之间总要 留出一个小的活动量.即”间隙”. 间隙的存在对于可逆运动的传动装置就造成了回程误差,影响 伺服系统中位置环的稳定性。有间隙时,应减小位置环增益。 n为了保证系统良好的动态性能,要尽可能避免间隙的出现。 间隙的影响结果: 输出位移相对输入位移存在动态滞后 影响伺服系统中位置环的稳定性。有间隙时,应减小位置环增益 输出轴与检测元件间的间隙造成测量误差 导致失动量 导致机械构件磨损 6间隙 间隙的物理模型间隙的滞环特性 间隙的影响结果: 输出位移相对输入位移存在动态滞后 影响伺服系统中位置环的稳定性。有间隙时,应减小位置环增益

16、 输出轴与检测元件间的间隙造成测量误差 导致失动量 导致机械构件磨损 6间隙 2.3 机电系统中常用机构 机械设计技术 机械传动机构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 滚珠丝杠传动 无侧隙齿轮传动 谐波齿轮传动 同步齿形带传动 导轨设计 支承装置 主轴组件设计 n滚动丝杠螺母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 无自锁功能,但摩擦阻力小、传动效率高 (92%98%)、传动可逆、传动精度高。 2.1.1 滚珠丝杠螺母机构 滚珠循环的方式 (1)内循环 1.丝杠 2. .螺母 3.滚珠 4. 反向器 滚珠循环的方式 (1)内循环 2)外循环方式 插管式外循环 单螺母滚珠丝杠副单螺母滚珠丝杠副 n以动力传动为主,允许传动存在一定 间隙,且垂直安装。常用在高精度压力设 备上(导向精度由导轨保证)。 n单螺母滚珠丝杠副的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