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熊春玲教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4333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熊春玲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熊春玲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熊春玲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熊春玲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熊春玲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熊春玲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熊春玲教程(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 教学质量教学质量 宜昌市教科院宜昌市教科院 熊春玲熊春玲 20162016年年4 4月月 当前教育界最热门的关键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被称为: 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 新课标的“源头” 中高考评价的“核心” 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当前学校教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问题: 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如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如何考察学生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 1、什么是核心素养? 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 稿)”指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 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2、力 。 有九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人文底蕴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科学精神 审美情趣审美情趣 身心身心健康健康 学会学习学会学习 实践创新实践创新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国家认同 国际理解国际理解 社会参与社会参与 自主发展自主发展 文化修习文化修习 具体内容解读: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 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 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

3、作精 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 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 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 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 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 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 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 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重点

4、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 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 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8.全球视野。重点是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 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 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9.尊重差异。重点是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 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

5、元文 化交流等。 四、人文底蕴。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 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 10.人文积淀。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 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 践方法等。 11.人文情怀。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 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五、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 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 行为规范。 12.崇尚真知。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 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 识等。 13.理性思维。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 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

6、清晰,能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 等。 14.勇于探究。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 证、得出结论等。 六、审美情趣。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 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5.感悟鉴赏。重点是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 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 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 等。 16.创意表达。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 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 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七、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 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

7、控。 17.乐学善学。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 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 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18.勤于反思。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 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 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 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 八、身心健康。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 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0.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 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 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 21.健全人格。重点是能调节和管

8、理自己的情 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 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2.适性发展。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 ;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 、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 续行动力等。 九、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 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23.热爱劳动。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 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 和社会实践;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等。 24.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 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 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25.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

9、和提出问题; 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 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 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2、为什么要研制核心素养?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落实?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是抽象的,它必须通过 各学科课程的学习来落实。因此每个学科都要研究本 学科能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做什么,所以在此基 础上还必须制定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从学科本质出发,对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 体系的要求,明确本学科对学生

10、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 。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但也不是唯有 本学科才具有的。 4、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深化和发展。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化。 一句话,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 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要 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这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素养核心时代”的必然要求 。 二、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的核 心素养? 1、弄清物理学科的本质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从学科本质出发,对照学生 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要求,明确本学科对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的贡献。具有明显的物理学科特

11、点,所以 首先要弄清物理学科的本质。 物理是一门科学学科,而不是工具学科。 物理以感知为基础,需要有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 程、方法和态度。不是简单地给出学生一套逻辑规则 。 它从起始阶段就扎根于活生生的认识过程中。 世界上有音乐神童,数学神童,却没有物理神童。 这与物理需要从丰富的感知中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 有关。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探究活 动。它强调科学知识是暂时性的、主观的、建构性的 ,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 所以科学的本质不在于 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无论科学知识发生 怎样的变化,但这种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始 终如一的,它们才是科学的本质。所以物理教学

12、从本 质上讲,就是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 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能力和科学情感。 2、课堂教学实现由“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 。把培养学生的关健能力放在首位。 课程标准过程方法目标与学生能力的关系: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具有初中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 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有初步的 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初步的信息交 流能力。 5、学习科学家在科学

13、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 用 科学研究方法。 所以学生的能力与过程方法是不可分离的,能力必须通过一 定的科学方法训练才能得到。 (1)注重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突破学生的思维 障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例1:力的概念的形成: 第一步:搜集大量现象 人运动员动员牛 拖拉机夯磁铁铁手 推举举拉 耕砸砸吸引按 车车杠铃铃犁 地地面铁钉铁钉图钉图钉 第二步:分析概括归纳上述现象的共同点:两个物 体,一个动作 第三步:用恰当的物理语言定义: 学生所经历的过程是搜集资料、分析归纳,所用 到的方法是概括归纳法。培养的能力是分析概括能力 。 例2:磁感线的概念建立: 一般都是老师先实验,根据

14、实验 现象给出下面的模型和定义。但 学生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磁感线 ?为什么要建立磁感线这个模型 ?引入磁感线有什么作用? 改进方法:让学生经历磁感线的建立过程: 第一步:把一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铁的周围,小磁针还指向 南北方向吗?为什么? 第二步:在磁铁的不同位置,再放几个小磁针,它们的指向 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第三步:怎样才能了解更多位置的磁场方向呢? 第四步:若要更精细地描述磁场,可以用小铁屑代替小磁针 ,比较小磁针和小铁屑的N极指向和分布有什么规律?如何把这 种规律抽象出一个模型? 从磁场入手,让学生在经历一个、几个、无数个小磁针描述 磁场分布的过程中,才会明白为什么要引入磁感线,学会用

15、磁感 线简洁地表示磁场。 (2)注重实验目的与设计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科 学探究与交流能力 例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探究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两种不同的教学过程:一种是直接 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一种是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并让学 生体会所用的科学方法。 例2: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直接实验, 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一种是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并让学 生体会所用的科学方法。 (3)避免单纯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利用作图解 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作图题,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多的是反映一 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不能为了作图而作图,而应该把其变为解决问题 的一种

16、策略和习惯。 例1:如很多学生会作光的折射图,但不会解释“ 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鱼叉为什么不是正对他看到 的鱼?应该怎样叉鱼?” 这一生活问题需要学生先画折射光路图,然后 按照一定的思维方法来完成或说明。教师应该让学 生学会通过一步一步的光路图来解释,这样就能让 学生深刻认识到光路图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 例2:课后习题: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入装水的杯中, 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的光斑 将会如何移动?要真正弄清这个问题,学生需要通 过作折射光路图才能得到正确答案。所以教师必须 让学生经历利用光路图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久而 久之,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把作图当作解决问题的 基本思维工具。 所以,作图题,不是教会学生如何作图,而是 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作图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力 学问题时先习惯画受力分析图,分析电学问题时先 习惯画电学分析图。分析杠杆问题时先习惯画杠杆 示意图等。 (4)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充分挖掘核心知识的核心价 值。 物理教学不能“为知识而知识”,而应将知识作为育 人的载体,充分挖掘知识建构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和 内在价值。 例1:牛顿第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