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技术:电大第一次授课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4262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猪技术:电大第一次授课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养猪技术:电大第一次授课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养猪技术:电大第一次授课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养猪技术:电大第一次授课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养猪技术:电大第一次授课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猪技术:电大第一次授课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猪技术:电大第一次授课教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要内容: 第一章:猪的生物学特征和行为学特征。 第二章:猪的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 养猪技术一 第一章 猪的生物学特征与行为学特征 一、猪的生物学特征 n(一)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 n 主要表现在:性成熟早、妊娠期短、繁殖力高、 世代间隔短。 n1、性成熟期:4-5月龄,太湖猪3月龄达性成熟。 n2、适配期:中国猪6-8月龄,外国猪8-10月龄。 n3、妊娠期:114天(108-120)。 n预产期的推算: n1)“三三三”法,三个月,三个星期,三天 n2)配种月加3,配种日加24法 4、发情周期:20-22天,平均21天。断奶期至发情期间隔:714天 5、产仔数:经产母猪10-12头/胎,比其

2、它家畜高,中国猪比外国猪 产仔多。太湖猪产仔超过15头,最高记录为42头。 6、年产胎次:一般情况,一年两胎,若缩短哺乳期,提前断奶,可 达2.2-2.5胎/年。 7、世代间隔:若第一胎留种,一年一个世代。 (二)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 猪是杂食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胃是肉食动物的单 室胃和反刍动物的多室胃的中间类型,因而能利用各种动植物和 矿物质饲料。 一、猪的生物学特征 (三)生长期短,周转快 猪的胚胎期和生后生长期在肉畜中是最短的,比马、牛、羊、驴 等都短。 猪由于胚胎期短,同胎仔猪数又多,因此,出生时发育不充分, 头比例大,四肢不健壮,初生体重小(1.01.5kg)仅占成年体

3、重的1%。各器管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初 生仔猪要精心护理。生后两个月内发育特别快。 (四)味觉、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味觉 味觉:猪的平均味蕾数与其它动物的比较: n猪 15000个 n狗 1700个 (猪比狗高89倍) n人 900个 (猪比人高1617倍) 嗅觉:猪对气味的识别能力比狗高1倍,比人高78倍。 一、猪的生物学特征 (五)适应性强、分布广 猪对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适 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 家畜之一。主要表现在对气候 冷热的适应、对饲料多样性的 适应,对饲养方式和方法(自 由采食和限食,舍食和放牧) 的适应。因此,除宗教和社会 习俗原因禁止养猪外,凡

4、是有 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可以养猪。 一、猪的生物学特征 地区:青藏高原 特点:适应高原环境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n行为 是动物对某种刺激和 外界环境适应的反应 。动物的行为习性, 有的取决于先天遗传 内在因素,有的取决 于后天的调教、训练 等外来因素。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一)采食行为 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遗传特性,特别喜爱甜食。颗粒料与 粉料相比,更爱吃颗粒料;干料与湿料比,更爱吃湿料。 猪的采食有竞争性,群饲比单饲的猪吃得多,吃得快,增 重也快。 猪在白天采食68次,比夜间多13次,每次持续时间10 20分钟。 在多数情况下,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猪的饮水量大,仔 猪吃料时,水料比为3:1。吃

5、配合料的小猪,每昼夜饮水 910次,吃湿料的饮水23次,吃干料的猪,采食后立 即饮水。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二)猪的排泄行为 猪不在吃、睡的地方排泄粪尿,一般在食后饮水或起卧时,选择阴 暗潮湿或污浊的角落排粪尿,且受其它猪的影响。在良好的管理条 件下,猪是家畜中最爱清洁的动物。 (三) 性行为 发情母猪主要表现为卧立不安,食欲忽高忽低,发出特有的声音。 管理人员压其背部时,立即出现“呆立反射”,这是母猪发情的关 键行为。 (四)猪的好清洁性 三点定位 (五)群居性保留 会发生争斗现象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 (七)母性行为 包括分娩前后母猪的一系列行为;絮窝、哺乳、抚育幼仔。 母猪临近分娩时,通

6、常表现衔草絮窝,若是水泥地,则用蹄子抓地 ,分娩前24小时,表现神情不安,频频排尿,时起时卧。 分娩时多采用侧卧,选择最安静的时间分娩,一般多在下午4时以 后,特别是夜间产仔多见。 (八)探究行为 通过看、听、闻、尝、啃、拱等感官进行探究。如采 食时,先拱掘,再摄食。 (九)后效行为 有的行为生来就有,如觅食、母猪哺乳和性行为;有 的则后天发生,如听从人民指挥的行为。 第一章猪的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猪的品种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 n 目前世界上猪的品种有300多个,我国地方品 种猪有48个,自己培育的新品种有40多个,先后 引进的外国猪种有8个。 n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要求也发生

7、 了改变,以前吃猪肉时“挑肥嫌瘦”,而今是“ 挑瘦嫌肥”。市场上应用最多的猪是多采用大白 猪、长白猪为母系,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为父系 进行三元或四元双杂交生产优质瘦肉型猪。 第二节 我国的猪品种资源 n一、生产瘦猪肉的品种 从国外引入的外来猪种有巴克夏猪、中约克夏猪、大 约克夏猪、苏联大白猪、克米洛夫猪、长白猪、杜洛 克猪、汉普夏猪和皮特兰猪等。 1、长白猪:又名兰德瑞斯猪,原产于丹麦。是目前 世界分布最广的瘦肉型品种。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 率高,母猪产仔多、泌乳力高,在商品瘦肉猪生长中 既是良好的母本品种,也是良好的父本品种。但抗逆 性差,对营养要求较高。生产性能:母猪初情期6-7 月龄,8

8、月龄体重达110公斤,窝产仔数10-11头。 其被毛白色,耳大且向 前倾覆盖面部,嘴直且 较长,头小肩轻、胸部 窄,体躯长,大腿丰满 ,背平直稍呈弓型,腿 臀部肌肉发达。 2、约克夏猪:原产 于英国约克郡及其 临近地区。约克夏 猪分为大中小三型 。目前在世界分布 最广的是大约克夏 猪,又名大白猪。 成年公猪体重300千克,母猪250千克,有效乳头 7对以上,泌乳性能好。肥育性能: 商品育肥猪 达到100千克的日龄为165天。常作父本。 体型外貌: 大约 克夏猪体型大, 四肢高,毛色全 白,鼻直,头颈 较长,颜面宽而 呈立中等凹陷, 部分品系嘴筒稍 向上翘。 耳薄而大,直立。 体躯较长、胸深广

9、,肋开张。背平直 稍呈弓形,腹线稍 向下弯但不疏松下 垂。后躯宽长,但 大腿欠充实。 n3、杜洛克猪:产于美国东北部,其主要亲本是 纽约州的杜洛克和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故原名 为杜洛克泽西,为世界著名的瘦肉型品种。成 年公猪体重340-45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300- 390千克。100千克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0%以上 ,背膘厚18毫米以下,瘦肉率62%以上。杜洛克 猪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 、胴体品质好、适应性强,性情温顺的优良特 点,饲养条件比其他瘦肉型猪要求低。性成熟 较晚,母猪初情期170200日龄,适宜配种日 龄220240天,体重120千克以上。母性较差, 产仔数少,

10、初产8头以上,经产9头以上。 皮毛棕红色,少数为 浅棕色至深棕色不一 ;头部较小,脸面微 凹,耳中等大小,耳 尖部下垂; 体躯宽深,背部呈 轻度弓形弯曲,四肢 粗壮,蹄壳黑色,腿 臀肌肉发达丰满;有 效乳头7对以上。 二、我国地方良种猪简介 1、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 ”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依产地不同分 为二花脸、梅山、枫泾、嘉兴黑和横泾等类型。太湖猪 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为白色 ,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大下 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背 腰宽而微凹,胸较深,臀宽而倾斜,大腿欠丰满,后躯 皮肤有皱

11、褶,乳头89对,最多12.5对。太湖猪性成熟 早,护仔性强,泌乳力高,起卧谨慎,能减少仔猪被压 。仔猪哺育率及育成率较高。 太湖猪( 二花脸) 地区:太湖流域 特点:高繁殖力 太湖猪( 梅山) 地区:太湖流域 特点:高繁殖力 2、香猪:生长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体 格短小。其被毛黑色,毛细有光泽、头长,额 平,额部皱纹纵横,眼睛周围无毛区明显,耳 薄向两侧平伸,背腰微凹,腹大而圆,下垂, 四脚短细,尾巴细小,尾端毛呈白色。肉嫩味 香,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味带醇香,味道鲜 美,无膻无腥,故名香猪。香猪性成熟早,屠 宰率高。 地区:贵州、广西交界处 特点:小体型 香猪 培育培猪是指将我国具有特点

12、的优良地方猪种通 过与外来猪种杂交选育,经过长时间的培育而形成 的新品种。 培育品种由于掺有国外引入品种的血液,既基本 保持了本地品种猪母性强、发情明显、繁殖力高 、肉质好、适应力强、能利用大量青粗饲料等优 点,又使本地品种体型小,生长速度慢,饲料利 用率差,胴体瘦肉率低的缺点得到很大的改善。 分为瘦肉型品种、肉脂兼用型品种、脂肉兼用型 品种、脂肪型品种。 三、我国培育猪种 1、三江白猪:产于东北三江平原,是由长白猪和 东北猪杂交培育而成的,是我国首次培育成瘦肉 型猪种。三江白猪头轻嘴直,耳下垂。背腰宽平 ,腿臀丰满。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被毛全白, 毛丛稍密。乳头7对,排列整齐。表现出生长迅速

13、 、饲料消耗少、胴体瘦肉多、肉质良好和适于北 方寒冷地区饲养的优点。但群体尚不够大,在类 型上尚欠一致,颈下与腹下肉比例稍大。成年公 猪体重250300公斤,母猪体重200250公斤。 具有瘦肉率高、肉质好、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 优良等特点。 三江白猪 (民猪x长白猪) 产地:黑龙江。产区北靠 黑龙江,东依乌苏里江,松 花江流经中部,为著名的三 江平原地区。 特点:繁殖力高,耐寒, 肉质好 湖北白猪 大白猪x(长白猪x通城猪) ) 产地:湖北 特点:适应性好,耐粗饲 第三节 猪的经济杂交 n一、杂交的概念 n 猪的不同品种或品系之间的交配就叫杂交。 n二、杂交的方法 n1、简单杂交,2、多元杂

14、交,3、轮回杂交 n杂交优势:杂交后代的平均表现与杂交亲本的平均表现之 差。 n杂交优势在 F1 代最高 n用三元或四元杂交体系可在商品猪中获得最高杂交优势。 父系的选择 主要目的:改进商品肉猪 n具备条件: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 ,性成熟早,性欲强,适应当地环境。 n母系的选择 n目的:改进母猪群,改进商品猪(1/2基因) n具体条件:数量多,分布广,适应强,繁殖力强,母性 好,泌乳力高,体格不宜过大。 n三、猪的杂交利用 n不同杂交体系的比较: n二元杂交(两品种):在商品肉猪中获得最大杂交优势 ,但在母猪中无杂交优势(不作种用)。 n三元杂交:获得最大杂交优势 n四元杂交:获得最大杂交优势,但有部分遗传间隔 利用杂交优势和品种互补(三元) 父系母父 母猪群 商品肉猪 杂交体系 第四节 我国猪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n一、保种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n1、重要性:尽量全面、妥善地保护现有的遗传资源,使 之免遭混杂和灭绝,其实质就是保全现有的畜禽基因库中 的基因资源。 n2、基本方法:一是活体原位保种,二是配子或胚胎的超 低温保存,三是DNA保存。 n二、引种 n1、原种猪要纯,符合品种要求。 n2、引种要隔离一个月观察,无异常才能进入猪场。 n3、种猪要有原始记录,系谱卡片,同胞与半同胞生产性 能。 n4、定人管理,预防疾病传入。 n5、按标准饲养,记录生产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