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4249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星变奏曲.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星星变奏曲.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星星变奏曲.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星星变奏曲.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星星变奏曲.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星星变奏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星变奏曲.(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星星变奏曲 江 河 变奏曲: 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 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节奏 、改变音符的进行方向或次序、改 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 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 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 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 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朦胧诗及作者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 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海子、于坚等为 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 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 下文学”。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 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

2、的作品和诗歌宣言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 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 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妙的 探索构成了朦胧诗的核心。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 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 “朦胧诗”。 而意象化,象征化, 立体化和隐喻性,是朦 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 特征。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致橡树 舒 婷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

3、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驱,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脚下的土地。 回答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4、?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远和近 顾 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 一代人 顾 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

5、找光明。 1979年7月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 上欢叫 后来,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不愿再流浪了,我想回家。 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时的画片,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翠绿 的三叶草 而且,我还想打开书橱,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我向她举起这本书,作为我向蓝天发出的,爱情的信 号 这一切,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我的钥匙呀,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不,我又不那样认为,我要顽强地寻找,希望 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你看见我的钥匙了吗,愿你的光芒,为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6、,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 的 我都在认真思考。 江河(1949),是我国当代“朦胧诗”的 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纪念碑祖国啊 ,祖国,诗集从这里开始,组诗太阳和 它的反光。诗歌多蕴含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现 实的思考,创作中多强调主观直觉的感受,是“ 朦胧诗”运动的主将。星星变奏曲表现了经 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年轻人对历史的沉思。这首 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 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 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 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 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 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

7、暗夜如 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 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 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 ,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 现。 诵读诗歌 标示节奏、重音, 体会语气、语调。 仔细阅读全诗,观察第一 节和第二节有什么特点? 第一节: 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 第二节: 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 (否定) (肯定) (否定) (肯定) 再次自由诵读 划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说说这 些意象表示怎样的意境或情境?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 、春天、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 明世界。 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 把握意象 读懂诗歌 如

8、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 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1、由“如果”引领这 一假设句,构成对黑 暗现实强有力的否定 2、由“谁不愿意”开头 的第一次反问,诗人借 助“诗”和“蜜蜂”这两种 象征光明的美好意象, 构成一个富有诗意的理 想世界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第二次反问,构成一个夏夜般柔美的理想世界 第三次反问,构成一个春天般温馨迷人的理想世界 一、诗人对光明的

9、理想世界的向往 学生活动: 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来学习第二节 ,有哪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意象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 夜晚、僵硬的土地 表示现实的寒冷 与苦难、瘦小的星星 微茫的希望 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 暗现实。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 落的星星等。 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反面表达,构成对现实的否定,并由正面表达对 自由的企盼转而从反面加以表达.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

10、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第三次反问,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二、诗人对黑暗冰冷的严酷现实的否定, 表达为追求光明而 献身的决心。 第一,二次反问(八行),写出现实的寒冷和苦难 明确: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 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 望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 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 望? 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n 这首诗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 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 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都相 同或相近,也具有相同的

11、韵律.但上下 两节在情境、意味上发生变化并形成 强烈对照,就像音乐一样既有原来的 轮廓而又以变化的形式出现,使上下 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叫“ 星星变奏曲”。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 ,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 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 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 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 联想与类比,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 和美感,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 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

12、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 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 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 ”之美, “光明”之美。 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 ,一会儿清晰, 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 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 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1、“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 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 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2、“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此处

13、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 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 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 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 “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 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 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 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 情。 主题? n 表达作者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 抒发对理想(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 艺术特点? 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星星变奏曲 n 光明 理想幸福 美好 星星 温馨美好 寒冷严酷 向往光明否定现实 体验与反思: n、即使在厄运中,诗人依然向往 光明、自由和美。你怎样看待自己 所处的环境的呢?你会始终不渝地 自我激励吗? n、你的希望是明晰的还是渺茫的 ?你准备怎么做? 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一个敢 于反思敢于正视自我的民族。朦胧诗潮就 是对过去时代的沉痛反思,有着厚厚的历 史感。民族进步,避免少走弯路,尚且要 如此,何况是我们个人呢?我们应该时刻 反思,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一次踏进同 一条河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