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反思直面问题优化轮次高效推进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4214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性反思直面问题优化轮次高效推进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理性反思直面问题优化轮次高效推进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理性反思直面问题优化轮次高效推进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理性反思直面问题优化轮次高效推进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理性反思直面问题优化轮次高效推进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性反思直面问题优化轮次高效推进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性反思直面问题优化轮次高效推进综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梁宇宏梁宇宏 20142014年年3 3月月3030日日 E-mail:liangyuhong2013 Tel:0931-8874768 QQ:645352407 一、新课程高考第一季反思:一、新课程高考第一季反思: 直面问题直面问题 追求高效追求高效 1.1.必须直面新课程价值取向与高考性质与功能相冲必须直面新课程价值取向与高考性质与功能相冲 突的问题。突的问题。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教材编写上: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教材编写上: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 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在课程评价上:容,不

2、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在课程评价上:把学把学 校内部的评价视为真实描述、记录反映学生发展历程和状况的过程,视为教育过校内部的评价视为真实描述、记录反映学生发展历程和状况的过程,视为教育过 程、学生发展过程,而非高考的预演(高一高二是教育而不是教学);程、学生发展过程,而非高考的预演(高一高二是教育而不是教学);在外部在外部 评价方面,作为高中新课程评价的一部分,大学入学考试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评价方面,作为高中新课程评价的一部分,大学入学考试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把真实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校本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有,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把真实反映学生发展

3、水平的校本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有 机地联系起来(至目前为止只有入学考试而没有校本评价);机地联系起来(至目前为止只有入学考试而没有校本评价);注重评价学习的注重评价学习的 过程,强调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即从过分关注学习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强调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即从过分关注学习结果逐步转向对 学习过程的关注;学习过程的关注;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试教育强调量化评价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试教育强调量化评价 、知识评价。新课程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知识评价。新课程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 oo高考的性质和功能:高考的性质和功能: 高考是选拔性考

4、试,高等学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等学 校根据考生成绩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追求的是较高校根据考生成绩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追求的是较高 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政治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政治 课高考的能力目标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课高考的能力目标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 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oo高考是一种外部评价(就是常说的教考分离原则)高考是一种外部评价(就是常说的教考分离原则) 、终结性评价(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容易操作,标、终结性评价(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容易操作,标 准统一)和量化评价(只有量化结果

5、才能成为选拔准统一)和量化评价(只有量化结果才能成为选拔 依据)。依据)。 2.2.自我审视新课程高考第一季复习中存在的种种问自我审视新课程高考第一季复习中存在的种种问 题,探寻高效复习之路题,探寻高效复习之路 oo问题一:割裂知识和技巧的联系,片面强问题一:割裂知识和技巧的联系,片面强 调技巧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调技巧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oo问题二:将教材理论知识和时政热点材料问题二:将教材理论知识和时政热点材料 的关系本末倒置的关系本末倒置 oo问题三:第二轮复习中以练代讲和光练不问题三:第二轮复习中以练代讲和光练不 讲的问题讲的问题 “ “两不讲两少讲三多讲两不讲两少讲三多讲” ”

6、原则。原则。 不讲:重复题不讲,无疑问不讲;不讲:重复题不讲,无疑问不讲; 少讲:陈旧题少讲,非典型题少讲;少讲:陈旧题少讲,非典型题少讲; 多讲:高考原题比普通训练题多讲;多讲:高考原题比普通训练题多讲; 非选择题比选择题多讲;非选择题比选择题多讲; 有争议有歧义有错误的多讲。有争议有歧义有错误的多讲。 问题四:不注重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四:不注重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 知识体系的构建线索: 横向线索:1.逻辑内涵;2.行动主体. 纵向线索:三w层次。 经济生活横向线索1:生产理论(包括所有制、企业、劳动者) ;分配理论(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国家分配);交换理论(包括商品、 货币、价值规律、

7、市场经济、对外贸易);消费理论(消费与生产、消 费结构、消费水平等。) 经济生活横向线索2:根据三类不同经济活动主体来构建。 整体性主体(社会国家政府) 团体性主体(企业、行业、产业) 个体性主体(劳动者、消费者、储蓄者、纳税人、投资者、经营者) 经济生活纵向线索:可以按每个知识点的纵向三个层次来归纳: 1.是什么(内涵、外延;内容、形式;性质、构成、类型等); 2.为什么(原因、意义、地位、作用、功能、必要性、必然性等); 3.怎么办(态度、方针、政策、途径、举措、建议等)。 政治生活知识体系的构建线索: 横向线索1:国家知识国家的内容(国体)、国家的形式(政体、机 构、结构);公民知识权利

8、与义务、政治参与;政党知识执政党、 政党制度;民族宗教知识民族政策、民族原则、宗教政策;国际政治 国际社会、国际形势、对外政策 横向线索2:三大类不同主体: 整体类主体: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团体类主体:政党(执政党、参政党); 个体类主体(公民、人民、人大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党员干部等) 纵向线索(同前) 生生产产产产理理论论论论分配理分配理论论论论交交换换换换理理论论论论消消费费费费理理论论论论 所有制、企业业、 劳动劳动 者 个人收入分配、 国家财财政分配 商品货币货币 市场经济场经济 消费费作用形式结结构 水平 是什么 为为什么 怎么办办 经济生活知识体系结构 国

9、家知识识公民知识识政党知识识民族与宗教国际际政治 内容、形式 权权利义务义务 参与 执政党、制 度 制度原则则政 策 社会主体外 交 是什么 为为什么 怎么办办 政治生活知识体系结构 文化一般(文化概述)文化特殊(中国文化) 静态态存在动态发动态发 展静态态存在动态发动态发 展 文化的含义义、 形式、作用 文化的继继承、 传传播、发发展、创创新 中华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发发展社会主义义 先进进文化 是什么 为为什么 怎么办办 文化生活知识体系结构 辩证辩证辩证辩证 唯物主唯物主义义义义 (唯物(唯物论论论论) 第二第二单单单单元四、五元四、五课课课课 辩证辩证辩证辩证 唯物主唯物主义认识义认识义

10、认识义认识 论论论论 (认识论认识论认识论认识论 ) 第二第二单单单单元第六元第六课课课课 唯物唯物辩证辩证辩证辩证 法法 (辩证辩证辩证辩证 法)法) 第三第三单单单单元七元七 十十课课课课 历历历历史唯物主史唯物主义义义义 (唯物史(唯物史观观观观) 第四第四单单单单元十一、十二元十一、十二 课课课课 世界世界观观观观(原理)(原理) 方法方法论论论论(启示)(启示) 对对对对立面(正立面(正误误误误) 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结构 我校三轮复习基本计划: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2013年暑假开始至2014年3月兰州市诊断考试前,共历时8个月(240天左右 )。 目标任务:完成全部高考四个模块的

11、第一轮复习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兰州市诊断考试后至五月上旬(50天左右) 目标任务:1.巩固知识;2.专题专攻;3.提升考能 专题内容: 知识专题(高频考点、疑难问题、综合应用) 题型专题(分析题型特点、训练审题过程、归纳答题套路) 热点专题(掌握时代热点、分析命题角度,建立知识联系,组织答案要点) 第三阶段: 时间安排:2014年5月下旬(20天左右) 目标任务:查漏补缺,模拟演练。 问题五:片面追求复习的轮次和遍数 二、二、新课程高考第二季冲刺:新课程高考第二季冲刺: 专题专攻,提升考能专题专攻,提升考能 o1.知识专题复习: o确定依据:(1)针对我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 第二轮专题复

12、习中的知识专题,我们选择经济生 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2)选择疑难程 度高、综合应用性强、考试频率高的那部分知识做 专题强化复习。 o专题内容: o经济生活知识专题:(见复习教案) 政治生活拟定知识专题: o一、公民的政治参与问题 o二、政府相关三大重点专题 o三、人民代表大会专题 o中国共产党执政专题 o民族政策专题 o外交政策专题 o2.题型专题复习: o(1)计算选择题(价值量、汇率、税收、 理财、分配) o(2)坐标类选择题(明确变量、曲线轨迹 、运动方向、幅度比较) o(3)数据图表类(表头看标题,表尾看附 注;宏观看大势,微观重细节;术语表现象 ,理论析本质。) o(4)主观题分类及审题答题要求。 o3.热点专题复习: o(1)确立2014年高考热点依据:十八届三中全 会精神。 o(2)初步确定核心热点: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新型城乡工农关 系、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美丽中国与可持续发展 、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文化强国建设等等。 o(3)复习方式:热点背景及热点词汇介绍;学科 知识视角提示;例题示范和总结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