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13593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8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8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业高新科学技术 农用肥料最新专利国家重点推广项目 21实际换代新产品(绿色无公害环保型肥料)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发明人:*大学生物实验中心 编制二零零六年八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 5第一节 项目名称、构成及承办单位 5第二节 项目概述 5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意义 6第四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第二章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研制技术路线7第五节 目前我国肥料领域存在的技术弊端 7第六节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8第七节 对农药生物降解的作用机理 9第八节 对土壤中有毒元素的转化 10第九节 生态学原理 11第十节 技术原理 12第三章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优越性 13第十一节

2、 性能 13第十二节 作用和特点 13第十三节 用量、增产效果和防治生理病虫害的抵抗能力15第四章 市场预测、发展前景、拟建规模和产品方案17第十四节 市场预测 17第十五节 发展前景 18第十六节 拟建规模和产品方案 20第五章 原材料供应情况 20第十七节 原材料 20第六章 厂址选择 20第十八节 厂址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原则20第七章 设计方案21第十九节 土建部分21第二十节 设备部分 21第二十一节 生产工艺流程 21第八章 环境保护22第二十二节 主要污染物和治理措施22第九章 安全生产、工业卫生、消防22第二十三节 安全生产措施22第二十四节 工业卫生23第二十五节 消防23第十章

3、 劳动定员、工作班制及人员培训 23第二十六节 劳动定员 23第二十七节 工作班制.23第二十八节 23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计划 23第二十九节 项目实施计划 23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4第三十节 投资估算 24第三十一节 资金筹措 24第十三章 经济分析 25第三十二节 销售收入 25三十三节 销售税金及附加 25第三十四节 成本估算 25第三十五节 利润及所得 26第三十六节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计算 27第三十七节 资产负债表的计算 27第三十八节 资金偿还平衡 27第三十九节 盈利性分析 27第四十节 盈利平衡分析 28第四十一节 敏感性分析 30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 30第四十二节

4、 环保作用明显 30第四十三节 高产优质 31第四十四节 拓宽就业门路 31第四十五节 增加财政收入 31第十五章 结论 31 第一章:总 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构成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2、项目构成:年产10万吨复混肥生产厂 3、承办单位:*有机肥有限公司 第二节:项目概述“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是*继1999年12月24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一种无机有机复合肥”发明专利(专利号:ZL95107433.4)之后,经苦心钻研和大面积试验,又成功研制出的一种农业高科技新成果。现已于2005年12月6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为发明专利(受理号:021538

5、93.X)。产品具有先进性、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制定的有机农业及生产加工标准。可用于生产A级、AA级绿色食品。产品无毒、无害、无污染,属绿色无公害环保型肥料。现已得到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和各级政府的认可,并向全国重点推广组织实施。该肥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钙、镁、硫、铜、铁、锌等多种营养元素和丰富的有机质、植物生长促进剂、增效剂,并富含有益微生物菌等多种有效成分,是一种用最新生产工艺和现代高新技术于一体的高效、多功能肥料。配方合理、科学组合,起到了速效、长效、高效的作用;营养平衡、稳定,增产效果显著,可替代多种单质肥、有机肥和复合肥。在对有机营

6、养成分经过热喷、消毒、发酵等特殊处理后,按一定的科学配比,混合制造而成。本产品适用于各类不同土壤和作物,可作种肥、底肥、追肥施用,同时可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的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提出大、中微量元素的适宜比例和用量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从而制造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有机无机专用复混肥料。第三节:项目建设的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施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长期的农业实践表明,肥料是保证农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简单地说,肥料就是农作物的“粮食”,只有科学、合理地施用,才能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和降低环境污染。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就已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随着

7、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推进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有机化的需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施肥意识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类提供大量、优质的农副产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化学肥料的使用不当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地力衰退,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对人畜的危害等等。“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土壤;改善农产品品质;降解土壤中残留农药;转化有毒元素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第四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连年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残留

8、物中普遍含致病致癌物。从而人们意识到了化学农业已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因而,应起了当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避免化学肥料、农药所造成的危害,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提倡发展无化学农业,以求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无污染、无公害并组成了国际有机农业组织(IFSDAM)。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发展“两高”、“一优”的农业方针,全国有800多个市、县建立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始发展500个生态农业市、县,数百种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农业部制定了符合国际要求的中国绿色食品工程试验计划,在肥料方面,关键就是要研制和发展绿色无公害环保型肥料。“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率先获得重

9、大发展,显示了该肥料的先进性和科技性,对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推进生态环保的可持续性将做出巨大贡献。第二章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研制技术路线第五节:目前我国肥料领域存在的技术弊端1、近年来,各种名目繁多的复合肥应运而生,已知它们对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改良土壤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在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上,如何对植物整个生长周期及生殖生长阶段中,保持其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的有效平衡,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植物生理病虫害,不断改善土壤结构,保证农作物持续高产优质,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2、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和施用量的不断增加,不合理施肥不但使化肥利用率低,肥料经济效益下降,也带来生态环

10、境问题。分析表明,田间渗漏水中硝态氮含量与氮素化肥相关,农田磷的排出负荷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一些重金属和微量元素随着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带入土壤和环境中,从而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由于微量元素的缺乏和施用不合理造成食物链节中元素失调而导致动、植物品质下降,甚至使人类出现地方性疾病。3、氮肥通过土壤及灌溉水来污染农产品。氮肥施用不当使土壤性质变劣,促进产生植物毒素的真菌发育。施用单一氮肥可削弱初生根和次生根的生长,又可使土壤中病原菌数目增多和生存能力增强。氮肥引起农产品污染的因子是硝态氮和亚硝态氮。NO3本身对人体无毒害,但在人体中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后,可与食品中二级胺

11、作用合成强致癌物质亚硝酸铵,因此硝酸盐对人蓄的危害较大。4、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垃圾、生活废弃物、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养殖厂及屠宰厂的废弃物等日益增多,排到水中,污染水和大气。因为这些有机肥原料本身含有危害农产品的污染物:致病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菌、蛔虫卵等;人造化学物、工业污染物及无机化学品,主要有:重金属和有毒元素类,如汞、铅、镉、镍、氟等;挥发气体,如NH3、H2S、胺等有害气体,在未能及时处理时,其臭味将成倍增加。有些部门或个人把它们变废为宝,制成商品有机肥料,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商品有机肥料,虽然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有机肥如不加工或加工过

12、程中把关不严,施用后对土壤和环境也将有不利影响。第六节: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二十世纪后期,全世界化学农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使用,对保障农作物的生产和产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化学合成农药的长期使用也带来了有毒物质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化学农药在农田被广泛地、反复地使用,首先受到污染的是土壤。使用农药时,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施药,黏附在作物上的药量一般只有30%左右,其余部分落入土壤。使用浸种、拌种或用除草剂灭草,将农药直接施于土壤中,造成的污染尤为严重。据统计,当今的农药制剂已有10000多种,可归纳为600类化合物。单位面积的用量,依作物、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每公顷为数百至数千克。有些农药性质稳定,持留性长,可能残留在土壤中,被灌溉水或雨水淋洗冲入水域并运转分布到环境的各个领域;也有的被降解或转化成其它物质,并通过食物链而浓缩,造成农药残毒的毒害。其中最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