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俗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13171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民俗文化,提高文化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关注民俗文化,提高文化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关注民俗文化,提高文化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关注民俗文化,提高文化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关注民俗文化,提高文化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民俗文化,提高文化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民俗文化,提高文化素养(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 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 题样式 *1 关注民俗文化 提高文化素养 美景胜境文化 v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壮丽秀 美,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春游“牛首 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 观“石城霁雪”,可见一斑。 v市区游览点以人文景点为主,主要景点有: 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王府、孙中山临时大 总统办公室原址、鼓楼、大钟亭、朝天宫等 。 v栖霞山景区 v雨花台景区 v明孝陵景区 v秦淮风光带 v沿江风景带 v玄武湖景区 v中山陵景区 老街古巷 v 唱经楼 v 三牌楼 v 龙蟠里 v 虎踞关 v 随园 v 扫帚巷 v 长干里 v 杏花村 v 江

2、东门 v 铁心桥 v 赤石矶 v 花神庙 v 晓庄 v 孝陵卫街 v 太平门路 名宅民居 v杨柳村古建筑群 v 糖坊廊河房 v 钞库街河房 v 钓鱼台河房 v 棋峰试馆 v 秦大士故居 v 蒋寿山故居 v 刘芝田故居 v 程先甲故居 v 浦镇车辆厂英式建筑 v 汤山温泉别墅 v 国民政府主席官邸 v 孔祥熙公馆 v 宋子文公馆 v 汪精卫公馆 古桥流韵 v板桥 v新桥 v内桥 v四象桥 v逸仙桥 v半边桥 v雨花桥 v凤台桥 v三汊河桥 v定淮门桥 v月牙湖桥 v新水关桥 v通济门桥 v集庆门桥 v六朝史上第一个皇帝孙权 v定都南京、统一华夏的大明第一帝朱元璋 v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先驱孙

3、中山 历史名人文化 v“山中宰相”陶弘景与茅山 v一代诗仙李白与金陵的故事 v陆游与清凉山 v明经三十载 潦倒雪盈簪文徵明与南京 v吴敬梓南京故居秦淮水亭 v朱自清说南京 v徐悲鸿谈南京 地方饮食文化 v南京菜称为“京苏大菜”,厨师则自称“京苏帮”。南 京的饮食以京苏菜(即金陵菜)和清真菜著名。金 陵菜的四大名菜包括松鼠鱼、蛋烧卖、美人肝、凤 尾虾。制作金陵大菜的知名菜馆有绿柳居菜馆、马 祥兴菜馆等。由于南京人嗜食鸭、鹅,南京最受欢 迎的食物是各种以鸭、鹅制作的食品,包括桂花盐 水鸭、南京板鸭、鸭血粉丝汤、鸭肫干、东山烧鹅 等。南京人饮食的另一特点是喜食各种野菜,包括 芦蒿、菊花脑、马兰头、枸

4、杞头、荠菜、马齿苋、 鹅儿肠、香椿头(又称为旱八鲜)。此外还有所谓 水八鲜,是指鱼、菱、藕、茭瓜、茨菰、鸡头果、 莲蓬、水芹。 南京鸭肴 v南京的制鸭技术久负盛名,早在1400多年前 的南朝时期就有记载。南京的鸭肴是闻名全 国的,除金陵烤鸭外,板鸭、盐水鸭、烧鸭 、金陵酱鸭、香酥鸭、八宝珍珠鸭、咸鸭肫 、金陵片皮鸭、鸭血粉丝汤等也各具特色。 秦淮八绝 v所谓“秦淮八绝”,指南京八家小吃馆的十六道名点 :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永和园的蟹壳黄 烧饼、开洋干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麻油干丝 ;六凤居的葱油饼、豆腐脑儿;奇芳阁的什锦菜包 、鸡丝面;蒋有记的牛肉锅贴、牛肉汤;瞻园面馆 的薄皮包饺、

5、红汤爆鱼面;莲湖糕团店的五色小糕 、桂花夹心小元宵。 特色小吃 v 南京小吃全国闻名。夫子庙的大石坝街和湖南路的 狮子桥为著名的美食街,有很多特色小吃,如回味 鸭血粉丝、狮王府狮子头、尹氏鸡汁汤包、莲湖糕 团店、“忘不了” 酸菜鱼、绿柳居等。此外,散布在 新街口和南大附近的众多美食店也为不少网友所推 荐。刘长兴面馆则是南京著名的面馆。百年老字号 韩复兴是南京著名的盐水鸭和板鸭店。 风味小吃 v 小笼包、煮干丝、鸭血粉丝、如意回卤干、 什锦豆腐涝、状元豆、盐水鸭、蒸饺、旺鸡 蛋、臭豆腐、活珠子、南农烧鸡、糖芋苗等 。 传统节日风俗 v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 南京又是十朝都会,“

6、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 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 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 冲融。”同时南京作为天下文枢所在,文化底 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 春节元旦 v 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南京人过年要洒扫 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 ,放鞭炮。 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 ,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 相长”之意。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 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元宵灯会 v 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 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食品也由食 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 宵,落灯面”之俗。明

7、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 ,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 清明踏青 v 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 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此时正值春光 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 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有谚云“春牛首 ”。 端午游秦淮 v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这一天,南京人 最喜吃粽子、绿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银鱼、虾 米、茭菜、韭菜、黑干杂炒)、苋菜和雄黄豆,饮雄 黄菖蒲酒,以求免灾。用经过曝晒的水洗眼,谓之“ 破火眼”,说可免一年眼疾。还用菖蒲、艾叶蘸水洒 地而后插门楣,用以“禳灾”。近20多年来,秦淮河 又进行了大力整治,定期换水,增添画舫,景色宜 人。入夜,秦淮两岸

8、万家灯火,五光十色,流光溢 彩。游人置身游船中,船在景中过,人在画中行, 自有别样情趣。 中秋月摸秋 v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此夜, 天上月圆,人间圆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赶 回家团聚。南京人喜合家赏月,叫“庆团圆” ,团坐聚饮称“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 有朝月楼,皆为游人赏月之所,而以游玩月 桥为最盛。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为旧 院所在地。清以下,赏月之风仍盛,人们祭 月,陈列鲜果、月饼,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 ,上加纸斗,叫斗香),讲嫦娥奔月故事 ,然后分食月饼。月饼以瓜埠“赖月”,民国 时期以“金陵套饼”为上乘。 重阳登高会 v夏历九

9、月初九日,因月日皆为阳数,故称重 阳。历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这一天都外出登 高,形成“登高会”。此俗源于一个古怪离奇 的避邪传说,南朝梁人吴均写的续齐谐记 中有详述。从魏晋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 重阳风俗犹盛。当时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 登北极阁,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为最 著。 腊八节品粥 v 南京自古是中国的佛教文化中心,中国信 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 ”,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这个起源于佛 教传统的腊八节也随之在南京兴旺起来。腊 八顾名思义,为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最为 著名的就是位于南京市长江路总统府旁的毗 卢寺。 小年迎财神 v按照南京人的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五是

10、一 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放在簸箕里多 日的垃圾可以到处门外了。人们等待着凌晨 12:00的时候(子时),子时到时,各地响 起了震天的鞭炮声,声音有时甚至可以赛过 大年三十。这天,南京俗中,夫子庙就 开始上灯了,大大小小的荷花灯,菠萝灯, 生肖灯等等各式各样的灯都亮起来了。 民风民俗遗产 v南京的民风民俗可谓绚丽多彩。那么,已申 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哪些? 故事传说 v 董永传说 v 项羽与浦口的历史传说 v 长芦民间传说 v 卞和献玉传说 v 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 v 脱尾龙传说 v 伍子胥和浣纱女的故事 特色庙会 v 秦淮灯会 v 妈祖庙会 v 蒋王庙庙会 v 南京祠山庙会 v

11、 泰山庙会 v 狮子岭庙会 民间舞蹈类: v 方山大鼓:源自清同治,南京独有,鼓风威凌雄 健,尚传承; 栖霞龙舞:龙文化在古都之传承,全国享誉; 江浦手狮:南京独有,全国享誉,尚传承; 打社火:先民祭祀文化之“活化石”,濒危; 跳五猖:先氏祭祀之傩面舞,濒危; 东坝马灯:南京独有。 民间音乐类: v 留左大鼓:源远流长,金陵第一大鼓,尚传承; 鲜花调(茉莉花):享誉全球; 古琴:金陵乐派,尚传承; 高淳民歌:吴头楚尾文化之留痕,尚传承; 高淳送眷:吴头楚尾文化之留痕,濒危。 传统戏曲类: v 洪山戏:有称扬剧及白局之源,濒危; 南京白局:源自清中叶,南京独有,全国 享誉,濒危; 高淳阳腔目连戏

12、:先民祭祀之戏曲,濒危 。 传统工技艺类: v 南京云锦:享誉全球 南京鸭制作传统工艺: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秦淮小吃;全国享誊; 宝庆金银饰品工艺:百年老字号,技艺精绝,全国享誉; 传统金线制作工艺: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金陵折扇:全国享誉,濒危; 蝉人工艺: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金属造艺:匠心独具,造诣精绝,濒危; 南京绒花:南京独有; 南京剪纸:全国享誉,濒危; 竹雕:南京独有,濒危; 十竹斋:百年老宇号,技艺精绝,全国享誉,濒危; 仿古牙雕:濒危; 雕花天鹅绒: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民俗活动类: v 雨花石:南京独有; 南京吆喝:留痕南京历史,记录民间生态; 夫子庙花鸟虫市:留痕南京历史,记录民间生态; 南京妈祖文化庙会; 南京食素食野菜习俗; 南京童谣儿艺:留痕南京历史,记录民间生态; 南京岁时节令民俗:全国享誉,记录民间生态;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现代与传统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核雕艺术 葫芦彩绘 绒花工艺 剪纸艺术 捏制糖人 雕塑箍桶匠 卖蒸儿糕 老照片的回忆 v孩童时光 v老街老巷 v乡土风情 永远的记忆永远的记忆 新老文化思考 v老屋拆迁 v梧桐树移 v民俗消失 v关注民俗 v传承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