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12785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山东临邑二中 张振奎 课题位置: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教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实验现象、教材插图的观察与思考和教师的讲解感受“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是真实存在的,不同的微粒构成不同的物质,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一些相同的性质(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相互之间存在间隔、不停的运动、微粒间的间隔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受温度影响的);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基本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本身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原子不能发生变化等。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微粒观,能够从微粒观

2、的角度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出解释。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掌握分子的基本特性(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相互之间存在间隔、不停的运动、微粒间的间隔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受温度影响的),并能以此来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做出解释。3.认识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微粒观,使学生能够从微粒观的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区别,及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合理解释从而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学关键点:建立物质的微

3、粒观,尝试从微粒观的角度透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本质区别。教学手段:实验诱导教学教学流程:1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千姿百态的各种物质之间又存在那些同一性呢?正如无数细小的沙粒可以集合成一望无垠的沙滩一样,物质也都是由无数“细小的沙粒”构成的。2由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加热时会减少的更快。这是为什么呢?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对实验3-2的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都是由一份份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3指导学生阅读P502段的内容,了解到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和原子;通过观察图36.7,感受分子和原子这些构成物质的粒子是真实存在的,且相互之间存在

4、间隔。4指导学生阅读P503段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对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一滴水中所拥有水分子的个数,感受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进而由此感悟到容器中的水以分子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时,我们除观察到容器内水面的下降以外再也不会观察到其它的现象了。5介绍图37中的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按照刻字方法可以在一个普通人的头发丝的横截面上刻下整部的红楼梦,进而使学生感到惊奇的同时,深刻体会原子的体积很小。6.开展P50的活动探究。学生按照教材中的要求进行试验,同时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操作不当之处不要急于纠正,让他们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操作)7.交流实验成果,感受烧杯中酚酞溶液的

5、变红是由于氨分子运动到其中的结果。并由此认识到“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的”。对于实验失败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必要时,要求他们重做该实验。8.学生实验:(1)向一碱式滴定管先加入20mL酒精,然后再小心加入用红墨水染色的水至40mL处。用食指堵住管口,将滴定管竖直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然后观察、记录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2)取10mL的注射器两支,其中一支吸入10mL水,另也将活塞置于10mL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孔,然后用力挤压柱塞,纪录挤压后水的和空气的体积。(这个实验可以有多名同学分别进行尝试)9.交流体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分子之间是存在间隔的,气体物质的分

6、子间隔较大,易于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分子间隔较小,难以压缩。同时结合物质热胀冷缩的特性认识分子之间的间隔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为避免学生形成物体在压缩过程中分子体积变小的错误认识,在这里可以强调分子的体积是不变的!)10.巩固练习。结合P54 习题3中的(2)(3)(4)(6)进行练习。11.讲解归纳。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不同的微粒构成了不同的物质,分子和原子是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分子和原子都具有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相当小(体积和质量)、不停的运动、相互之间有间隔,且它们的运动剧烈程度和相互之间的间隔是与温度有着一定关系的。12.阅读、观察、讨论、分析。阅读P51-3、P52-1教材

7、内容,观察图10、11,结合P51中的讨论内容进行讨论,认识到:分子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原子构成;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而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要发生变化的。13.小结归纳。化学变化是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因而,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微粒的本身是要发生变化的,要变成构成其它物质的粒子。所以,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4.阅读、观察、分析。阅读P522、3、4,观察图311、12、13。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成不能再分的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于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

8、类及个数不会发生改变;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15.观看思考。播放水的电解和氢气燃烧的模拟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此影像资料认识到:几个原子粘结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是要发生改变的,要变成其它的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这种不变表现在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上。16.总结回顾。学生对本课题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17.随堂练习。(1)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不同的微粒构成了不同的物质, 是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2)分子和原子都具有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体积和质量 、 的运动、相互之间有 ,且它们的运动剧烈程度和相互之间的间隔是与 有着一定关系的。(3)当物质发生化学

9、变化时,_变了,变成_,然后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 。可见,在化学反应中,_可分,而_不可分,这就是_和_的本质区别。由此定义:_是化学变化中的_。18.学生之间对练习情况互相交流。若有必要补充性讲解。19.布置作业。教后感: 新课程目标是要通过该课题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再反过来用微观世界的知识去解决宏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对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实验现象和教材插图的思考,结合教材内容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继而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分析与讨论和对教材内容的解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从而形成对分子和原子的科学认识。本资料来源于教师身边的文库-教育文库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