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央本)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12760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33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央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秋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央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秋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央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秋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央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秋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央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央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央本)(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9秋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复习应考指南(央本)巴南电大 吴大放 说明:该复习应考指南是与中央电大本课程责任教师网上交流后,根据责任教师提出的复习考试要点整理形成的,对学员掌握本课程有关知识和复习应考有很大帮助,请未听复习课的学员按该复习应考指南认真复习。一、基本要求1、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办的汉语言文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生。2、考核的依据本课程的考核是根据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课程主教材诗经与楚辞(褚斌杰主编)、唐诗宋词(程郁缀著)是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3、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了解、掌握、重点掌握。

2、一般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有初步的认识;掌握是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外的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论述。 4、计分方式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20,期末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80。5、考核方式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采用平时作业的形式,每学期四次,作业题目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取其中两次作业的平均值按2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考卷的卷面分数为一百分,考试时间为一

3、百五十分钟。试题类型大致包括填空(20分左右)、名词解释(30分左右)和论述题(50分左右)三类。6、考核注意事项:(1)先易后难。既先把自己有把握能独立完成的试题认真做好,再仔细分析自己没有把握的试题,尽力做完,不留空题。(2)填空题。必须准确,无错别字。(3)名词解释。答出时间、人物、作者、著作、内容、影响等要素。例:叠咏体:“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4)简答题

4、。要点齐全,并简略论述。例: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答:毛诗序解释“风”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结实,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这对国风的解释与诗义相去最远。毛诗序解释“雅”说:雅者,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 (5)分析性试题。回答时一定要首先把定义的内容基本描述出来,然后把其概念包含的几个层次的内容进行有效分解,再结合作品详细分析论述。一定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要就理论谈理论,就文

5、章谈文章。例:陶渊明对盛唐田园诗的影响陶渊明高于盛唐诸位诗人的地方就在于,他经历了一次出走(仕)与回归,出走(仕)使他对官场的污浊喧嚣,真正有透彻的认识。事实上古代很多文人都曾经有过这种认识,而陶渊明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有毅然决然弃官归隐的勇气。而且他的回归田园,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田园,他和农民一起劳动,一起喝酒,过着一种真正的躬耕陇亩,自食其力的普通农民的生活。当然,陶渊明与普通的农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他并不是简单地回到田园,可以说陶渊明的回归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回到了原来。而盛唐田园诗人虽然对官场的黑暗污浊也有许多不满,在失意落拓时也会有归隐的想法,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抛弃仕途,回到田园。如王

6、维一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而孟浩然虽然一直没有出仕,但却也一直念念不忘出仕。像“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样的句子,都表明孟浩然身在田园,心在廊庙。而且他们虽然居住在乡村,过得却不是农民的生活。陶渊明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而王维却说“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而王维却是“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我们可以说王孟等一直在观望田园,在远远看着农家的劳动和生活,而他们自己并没有真正融入其中。这是王孟和陶渊明精神实质上的差距。 但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表

7、现方法和艺术风格对盛唐田园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盛唐田园诗主要描写优美清雅的田园风光、古朴温馨的田园生活、古朴真淳的人际关系;表现手法上大多以白描为主,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也清新自然;总体风格淡雅悠远、神韵天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受了陶渊明的影响。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1、平时作业册。平时作业作好后,应交老师检查,更正,确定作业无误,再复印一份,并经常阅读,作为复习考试之用。2、期末复习指导。应熟记期末复习指导上的复习要点,并认真做好复习题,交老师检查,更正,确定无误,并经常阅读,作为复习考试之用。3、中央电大在线资料:网上教学文本;重难点辅导。网上教学文本有一些考试信息,需认真分析领会;重难

8、点辅导有一些答题技巧,可以模仿。三、复习考试重点辅导上编:诗经各章重点内容第一章 诗经的编集、流传 答案:献诗说、采诗说、孔子删诗说 诗经部分的第一章是诗经的编集、流传,在这一章里,请大家重点掌握一下诗经的编集。古代主要有采诗说、献诗说两种说法。 答案:关于献诗说,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对公卿献诗制度的记载,他们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中的一些作品也为这种说法提供了内证。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至于采诗说,先秦古籍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我们根据相关的记载,可以推断采诗制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

9、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中来。 关于诗经的编辑,还有一种重要的说法,就是孔子删诗说。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我们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第二章 诗经的分类 答案: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风者,民俗歌谣之诗;雅,天子之乐曰雅;颂,宗庙之乐歌 重点掌握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诗经本子是依照风、雅、颂的体例来编排的。那么风、雅、颂又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的呢?关于这一点,古来也众说纷纭,今人多认为是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因为在诗经的时代,诗和音乐

10、是融合为一的,按照诗歌的音乐来划分风雅颂是合理的。第三章 周民族史诗 答案:兼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一、记叙周民族产生、发展的历史;二、反映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以周民族的发展历史为中心,以几次大迁徙和大战争为重点,记叙了周民族从产生、发展直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关于当时周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各方面的情况。 周民族史诗的文学价值:一、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二、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三、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四、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状态 周民族史诗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

11、术价值,它代表了公元前11世纪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周民族史诗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为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第四章 农事诗 答案:这一章的重点是诗经中的农业生活诗。农业生活诗是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的诗,豳风七月就是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大约是西周初年的作品,是周朝乐官在豳地农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一首代言体诗。 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价值:一、再现当时的阶级差异;二、反映西周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 农业生活诗的艺术成就:一、充满农业生活气息的表达方式;二、撷趣富有深意生产生活片断,造成含蓄隽永的韵味。 诗经中的农业生活诗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七月中用物候形象地表现季节更替的抽象概念,表

12、达方式独特而生动。农事诗还往往撷取生产生活中富有深意的片断,引发人们的思考,使作品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含蓄隽永的韵味。大田中寡妇拾穗的细节描写就有这样的效果。 第五章 燕飨诗 答案:燕飨诗是直接反映古代嘉礼中飨礼、燕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它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燕飨诗的价值表现为以下几点: 燕飨诗的政治价值:联络情谊、巩固统治 燕飨诗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政权,是要通过诗歌的形式告诫人们要遵循燕飨礼仪,实现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作用。 燕飨诗的历史价值:记载古代燕飨礼的程序仪式 燕飨诗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我们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

13、。如小雅宾之初筵中记载的三爵之礼,就是古代燕飨中必经的程序。 燕飨诗的审美价值:一、和谐欢快的风格;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首先,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其次,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 第六章 战争徭役诗 答案:徭役诗所表现的主要情感:一、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二、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

14、平的感叹 诗经中反映徭役的诗很多,这些诗的内容纷繁复杂,背景也各不相同,但其中所表现的感情却有共同性,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徭役违背了人伦常情,迫使很多人远离家乡,于是出现了许多服役者和家里的亲人互相思念牵挂的作品,鸨羽、君子于役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二是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平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等。 第七章 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 答案:讽喻怨刺诗的内容:一、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 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 讽喻精神的实质: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 讽喻怨刺诗从内容上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如板、桑柔;二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十月

15、之交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两类诗表现情感虽有不同,精神实质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 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一、忧国忧民的情怀,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讽喻怨刺诗的作者被称为讽喻诗人,他们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诗经讽喻怨刺诗所体现的讽喻精神、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对后世的作家、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屈原和杜甫就都继承了这种传统。 第八章 婚姻诗与爱情诗 答案: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是爱情诗、婚嫁诗和弃妇诗。 婚恋诗的内容:一、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静女、鄘风柏舟、蒹葭; 二、婚礼场景的描绘和对新婚的祝贺,如桃夭、硕人; 三、婚姻不幸的哀叹,如氓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反映男女之间互相悦慕、爱恋、思念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多彩。其中有的写男女之间互相的悦慕,如郑风出其东门、叔于田等;有的描写了男女欢会的场景,如郑风溱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