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映像方法讲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2727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映像方法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地震映像方法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地震映像方法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地震映像方法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地震映像方法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映像方法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映像方法讲述(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映像法 地震映像方法及其原理 地震映像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映像方法的应用 地震映像方法及其原理 地震映像法的概念: l地震映像(又称高密度地震勘探和地震多波勘探 ),是基于反射波法中的最佳偏移距技术发展起 来的一种常用浅地层勘探方法。 可利用的信息包括: l折射波、反射波、绕射波,还可以利用有一定规 律的面波、横波和转换波 地震映像方法及其原理 各种波在地震映像波形图上的反映 1、折射波 1、折射波 在实际工作中,如选择折射波为有效波,则 地震映像波形图上的第一个同相轴为折射波 。 l折射波同相轴的变化,反映了折射界面深度和( 或)界面以上介质速度的变化。界面水平时,折 射波到达时间反映

2、激发点下界面深度,也是界面 上各点的深度。而界面起伏时,折射波到达时间 只能表示滑行波传播路径内界面的平均深度。 1、折射波 资料解释: l主要根据同相轴的变化特征 l定量解释时,必须利用其它方法确定界面 倾角、界面速度和上覆介质速度 1、折射波 适用条件: l采用折射波为有效波适用于快速探测基岩 面较浅、覆盖层速度稳定的情况。地质条 件复杂或要求精度较高时,不宜仅采用折 射波为有效波。 2、反射波 2、反射波 资料解释: l主要也是根据反射波同相轴的变化 l反射波的传播时间主要是与界面深度有关 2、反射波 适用条件: l适用于存在波阻抗差异的各种地质条件 l当界面深度发生变化时,反射波的传播

3、时间会发 生变化,如在断层两侧表现为突变;如果是倾斜 界面,反射点的位置会偏离记录点向界面的上倾 方向移动。同样可以可根据反射波同相轴的变化 情况定性推断界面的起伏情况。 3、面波 地震映像方法中利用的面波是在地下一定深度内从 震源传播至接收点的含有多种频率成分的、有多个 相位的面波群。 l面波群的形态受偏移距范围内覆盖层介质密度、泊松比 等因素的影响; l面波群内的相位数与覆盖层的厚度、介质物性和偏移距 有关,面波群振幅的大小与介质的松散情况有关; l面波群的到达时间的变化与地层产状、地层中局部地质 体的位置有关。 3、面波 4、绕射波 在介质中存在局部异常体或断层的断点 、岩性分界面时会产

4、生绕射波 地震映像的野外工作方法 1)测量方法 l共偏移距法 2)记录点的位置 l激发和接收的中点,反映中点两侧射线传播范围 内地下的岩层、岩性的变化 3)最佳偏移距 l不局限于反射波的最佳,而是扩展到全波列而言 地震映像法的应用 1、洞穴的探测 2、岩石中溶洞 3、岩溶塌陷 4、基岩面起伏 5、 管线探测 6、 大型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检测 7、 水上连续探测 8、 断层的探测 1、人工洞穴的探测 人工土洞上的 地震映象图 1、人工洞穴的探测 岩溶作用形成 的土洞 2、岩石中溶洞的探测 以破碎带形式存 在的岩溶通道 较完整的石灰岩 中的岩洞 3、岩溶塌陷 桂林市中心广场 3、岩溶塌陷 黎塘水泥厂

5、试验剖面 3、岩溶塌陷 溶沟 4、基岩面起伏:利用反射波 贵港某办公楼 4、基岩面起伏:利用反射波 贵港某办公楼 4、基岩面起伏:利用折射波 云南楚雄垃圾场试验剖面 4、基岩面起伏:利用折射波 云南楚雄垃圾场地震映像波形图 5、管线探测:非金属管道 6、大型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 混凝土裂缝上的波形记录 6、大型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 混凝土地梁中存在局部异常体的映像波形图 6、大型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 混凝土地梁中有钢管存在的映像波形图 7、水上连续探测 地震映象方法用于水上探测采用特定的 机械震源,约每秒激发一次,用悬挂在 水面的压力检波器接收,这种方法可以 快速、准确地探测水深及水底岩层的地 质情

6、况。 7、水上连续探测 湘江湘潭大桥地震映象波形图 7、水上连续探测 1) 直达波,到达时间约为3.5ms;计算水的速度为1600m/s, 2) 水底反射波,到达时间随江底起伏变化,最深处约为 7.5ms,最浅处水底反射波紧跟在直达波后面; 3)基岩反射波,透过江底的沙层,在基岩面上反射的波, 波到达的时间为6-8ms,基本反映了基岩面的变化。在9ms 之后出现的波为前面所述各种波的2次或3次反射波,2次反 射一般较清晰,3次反射由于能量减少逐渐减弱。多次反射 波掩盖了基岩中的信息。 7、水上连续探测 福建平潭海峡大桥选址的地震映象波形图 8、断层的探测 断层存在时,在岩性突变点或断层的角 点

7、产生绕射波,在地震映像图上,出现 明显的双曲线型同相轴。 8、断层的探测 可以看到明显的绕 射波,绕射波双曲 线的顶点即为断层 在剖面上的端点; 在断层端点两侧的 地震波形特征有明 显的差异,断层端 点左侧有多组反射 波,为泥岩地层中 多个泥岩薄层或含 煤层的反映;右侧 为较厚的砂岩地层 的反映。 小结 前面所举出的实例中,采用地震映象方法探 测时,都采用了1种以上的有效波,这样分析 解释就有更充分的依据,结合地质资料后, 能得到较好的地质效果。但分析地震波的种 类、合理地采集有效波,准确地分析地震映 象图的基础仍然是制作和分析试验剖面。必 要时在一个工地上,需要在地质条件变化处 作多个干扰剖面。 地震映像方法的特点 . 地震映像法数据采集速度较快,但抗干扰能力 弱,勘探深度有限。 2. 地震映像法在资料解释中可以利用多种波的信息 。 3. 在探测目的较单一、只需研究横向地质情况变化 的情况下,地震映像法效果较好,而探测目的层较 多时,不易确定最佳偏移距。 4. 解释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