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运用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2547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4.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成药临床运用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中成药临床运用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中成药临床运用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中成药临床运用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中成药临床运用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成药临床运用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临床运用解读(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成药临床应用 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 1、九味羌活丸(颗粒) 【药物组成】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 白芷、黄芩、地黄、甘草。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用于外感风 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 而痛,肢体痠痛。 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 【方 解】 方中羌活性味辛温,散风寒,祛 风湿,利关节,止痛行痹,为君药。 防风辛甘微温,长于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苍术辛苦温燥,可发汗祛湿,二药共助 君药散寒祛湿止痛,为臣药。 细辛、川芎、白芷散寒祛风通痹,以止头 身疼痛;黄芩、生地清泄里热,生地并可 防辛温燥烈之品伤阴之弊,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第一节 解表

2、剂-辛温解表 【临床应用】 感冒 外感风寒湿邪,恶 寒发热,肌表无汗 ,头痛项强,肢体 痠楚疼痛,口苦而 涩者; 上呼吸道感染见上 述证候者。 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 【药理毒理】 本品有解热、镇痛、抗炎作 用。 【注意事项】 1.本品用于风寒挟湿、内有 郁热证,风热感冒或湿热证慎用。 2.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品 。 【用法用量】 丸剂: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 。 颗粒剂:姜汤或开水冲服。 【剂型规格】 丸剂:每袋装6g;9g。 颗粒剂:每袋装15g。 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 2、感冒清热颗粒 【药物组成】 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 芷、柴胡、薄荷、葛根、芦根、苦地丁、 桔梗、苦杏

3、仁。 【功能主治】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风 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 ,咳嗽,咽干。 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 【方 解】 方中荆芥穗、防风辛温,祛风解 表散寒,为君药。 紫苏叶、白芷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葛 根发表解肌,清散伏热,以上五药加强君 药解表退热之功,共为臣药。 芦根清肺胃之热,生津止渴,苦地丁清热 解毒,桔梗祛痰利咽,杏仁降气止咳,共 为佐药。 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 【临床应用】 感冒 外感风寒或内有郁热所 致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 ,咽干,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第一节 解表剂-辛温解表 【注意事项】 1.风热感冒者

4、,表现为发热 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 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者不宜用。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 【剂型规格】 颗粒剂:每袋装12g;6g( 无蔗糖);3g(含乳糖)。 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 3、柴胡注射液 【药物组成】 柴胡。 【功能主治】 清热解表。用于外感风热所 致的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发热。症见 身热面赤、头痛、周身痠楚、口干而渴。 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 【方 解】 柴胡苦辛微寒,辛散苦泄,微寒 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为治疗外感 发热,疟疾发热的良药。 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

5、【临床应用】 1.感冒 因外感风热所致的发 热,微恶风,头胀痛,汗出,咽干或咽痛 ,鼻塞流浊涕,咳嗽,咯黄粘痰,口渴欲 饮,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2.流行性感冒 因外感时邪所致之高热恶寒 ,头身疼痛,口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脉 浮数。 3.疟疾 因感受疟邪,邪伏少阳,正邪交争 所致寒战高热,头痛,烦渴。 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 【药理毒理】 本品有解热、抗炎、抗病毒 、抗惊厥、抗癫痫、保肝等作用。 【不良反应】 使用本品后有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不良反应报道 。 【禁 忌】 对本药物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 病史者禁用。 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

6、解表 【注意事项】 1.本品为退热解表药,无发 热者不宜用。 2.孕妇慎用。 3.过敏体质者慎用。 4.应避免与其它药物混合使用。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 日12次。 【剂型规格】 注射剂:每支装2ml。 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 4、银翘解毒丸(颗粒、片) 【药物组成】 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 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 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 【方 解】 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透邪,清 热解毒,为君药。 薄荷、荆芥、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 ,为臣药。 牛蒡子、桔

7、梗、甘草宣肺止咳、清利咽喉 ;淡竹叶清热生津止咳,均为佐药。 其中甘草调和诸药而兼使药。 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 【临床应用】 感冒 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微 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无汗、头 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舌苔薄黄、 脉浮数; 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 【药理毒理】 本品有解热、抗菌、抗病毒 、抗炎、镇痛作用。 【不良反应】 服用本品后有发生心慌、胸 闷、憋气,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面色苍 白,眼前发黑,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及致过 敏性休克的报道。 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 【注意事项】 1.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 ,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 喉

8、痒咳嗽者不宜用。 2.孕妇慎用。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4.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第一节 解表剂-辛凉解表 【用法用量】 丸剂:浓缩蜜丸及水蜜丸,用芦根 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浓缩丸 ,口服,一次0.70.8g,一日3次。 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5g或5g(含乳糖),一 日3次;重症者加服1次。 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剂型规格】 丸剂:浓缩蜜丸每丸重3g;水蜜丸 每丸重9g;浓缩丸每10丸重1.5g。 颗粒剂:每袋装(1)15g;(2)2.5g(含乳糖) 。 片剂:薄膜衣片每片重0.52g。 第一节 解表剂-表里双解 5、防风通

9、圣丸(颗粒) 【药物组成】 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 大黄、芒硝、滑石、栀子、石膏、黄芩、连翘 、桔梗、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炒)、甘草 。 第一节 解表剂-表里双解 【功能主治】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 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 、风疹湿疮。 第一节 解表剂-表里双解 【方 解】 麻黄、荆芥穗、防风、薄荷疏风 解表,使外邪从汗而解,共为君药。 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滑石、栀子清热利 湿,使里热从二便分消;石膏、黄芩、连 翘、桔梗清热泻火解毒,共为臣药。 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血;白术健脾燥 湿,为佐药。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第一

10、节 解表剂-表里双解 【临床应用】 1.感冒 外感风寒、内有蕴热 所致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浮紧或弦数; 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2.风疹湿疮 内蕴湿热、复感风邪所致恶寒 发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丹斑隐疹,瘙痒难忍或湿疮;荨麻疹、 湿疹见上述证候者。 3.瘰疬 。 第一节 解表剂-表里双解 【药理毒理】 本品有通便、解热、抗炎、 抑菌等作用。 【注意事项】 1.本品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虚寒证者不宜用。 2.孕妇慎用。 3.不宜久服。 4.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油 腻、鱼虾海鲜类食物。 第一节 解表剂-表里双解 【用法用量】 丸

11、剂:口服。水丸一次6g; 大蜜丸一次1丸;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2次 。 颗粒剂:口服。一次3g,一日2次。 【剂型规格】 丸剂:水丸每20丸重1g;大 蜜丸每丸重9g;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 6g。 颗粒剂:每袋装3g。 第一节 解表剂-扶正解表 6、玉屏风颗粒 【药物组成】 黄芪、白术(炒)、防风。 【功能主治】 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 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晄白,或体虚 易感风邪者。 第一节 解表剂-扶正解表 【方 解】 黄芪重用益气固表,实卫而止汗 ,为君药。 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为臣药 。 防风走表而御风邪,为佐药。 黄芪得防风,固表不留邪;防风得黄芪, 祛邪不伤正。诸

12、药合用,补中有散,散中 有补,共建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第一节 解表剂-扶正解表 【临床应用】 1.自汗 多由气虚卫外不固所 致,症见自汗,恶风,气短,乏力,舌淡 ,脉虚弱。 2.体虚易感冒 由表虚不固所致的神疲乏力 ,自汗恶风,反复感冒,舌淡,脉虚。 【药理毒理】 本品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 抗变态反应等作用。 第一节 解表剂-扶正解表 【注意事项】 1.宜饭前服用。 2.热病汗出不宜服用。 3.阴虚盗汗慎用。 4.服药期间饮食宜选清淡之品,忌油腻食物 。 【用法用量】 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5g ,一日3次。 【剂型规格】 颗粒剂:每袋装5g。 第二节 泻下剂-润下 1、麻仁润肠丸(软胶囊)

13、 【药物组成】 火麻仁、大黄、苦杏仁(去 皮炒)、白芍、陈皮、木香。 【功能主治】 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 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第二节 泻下剂-润下 【方 解】 方中以质润多脂的火麻仁润肠通 便,为君药。 大黄攻积泻下,更取苦杏仁、白芍,一则 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 ;二则甘润可减缓大黄攻伐之力,使泻下 而不伤正,共为臣药。 陈皮、木香调中宣滞,加强降泄通便之力 ,共为佐药。 第二节 泻下剂-润下 【临床应用】 便秘 胃肠积热所致大便秘结 ,胸腹胀满,口苦,尿黄,舌红苔黄或黄 燥,脉滑数;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药理毒理】 本品有通便、促进肠运动等 作用。 【禁 忌】 1

14、.孕妇禁用。 2.严重气质性病变引起的排便困难,如结肠 癌,严重的肠道憩窒,肠梗阻及炎症性肠 病等禁用。 第二节 泻下剂-润下 【注意事项】 1.虚寒性便秘不宜用。 2.月经期慎用。 3.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4.有慢性病史者、小儿及年老体虚者不宜长期服用 。 5.服药后大便次数过多,大便偏稀,可酌情减量或 停服。 【用法用量】 丸剂: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 软胶囊剂:口服。一次8粒,一日2次,年老、体弱 者酌情减量使用。 【剂型规格】 丸剂:大蜜丸每丸重6g。 软胶囊剂:每粒装0.5g。 第三节 祛暑剂祛暑解表 1、保济丸 【药物组成】 广藿香、苍术、白芷、 化橘红、厚朴、菊花

15、、蒺藜、钩藤、薄 荷、茯苓、薏苡仁、神曲茶、稻芽、木 香、葛根、天花粉。 【功能主治】 解表,祛湿,和中。用 于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可用于晕车 晕船。 第三节 祛暑剂祛暑解表 【方 解】 方中广藿香芳香辛散,解表化湿;苍术 、白芷解表散寒,燥湿宽中,三药共为君药。 化橘红、厚朴燥湿除满,下气和中;菊花、蒺藜 、钩藤、薄荷清宣透邪,六药共为臣药。 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神曲茶、稻芽、木香醒 脾开胃,行气和中;葛根升清止泻;天花粉清热 生津,七药共为佐药。 全方配伍,共收解表,祛湿,和中之功。 【临床应用】 1.感冒 外感表邪、胃失和降所致发 热头痛、腹痛腹泻

16、、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 不适、消化不良、舌质淡、苔腻、脉浮;胃肠型 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2.急性胃肠炎 感受时邪、饮食不慎所致吐泻不止 、下利清稀或如米泔水、腹痛或不痛、胸膈满闷 、四肢清冷、舌苔白腻、脉濡弱。 3.晕动症 乘坐交通工具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汗出肢冷。 【药理毒理】 1.本品具有抗炎、镇痛及调节胃肠 平滑肌张力等作用。 2.毒理 本品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为 699.830.11g/kg(相当于临床口服量的5000倍 )。 第三节 祛暑剂祛暑解表 【禁 忌】 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解表,祛湿,外感燥热者不 宜用。 2.急性肠道传染病之剧烈恶心、呕吐、水泻不止 者不宜用。 3.哺乳期妇女慎用。 4.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用量】 口服。水丸:一次1.853.7g,一 日3次。浓缩丸:一次1.2g,一日3次。 【剂型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