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第二章_工作循环与性能.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2249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_工作循环与性能.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_工作循环与性能.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_工作循环与性能.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_工作循环与性能.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_工作循环与性能.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_工作循环与性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原理-第二章_工作循环与性能.(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动机原理 讲授内容:第二章 发动机 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 主 讲 人:邓晓亭 讲师 Email:xiaotingdeng 电 话:13851810258 第二章 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 重点掌握: 1、示功图分析法 、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定义、意义 和单位; 、机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要求掌握: 1、车用发动机的理想循环各是什么; 2、理想循环各由哪些过程组成; 3、影响理想循环热效率的因素; 4、车用发动机理想循环的比较。 为便于分析内燃机的实际工作过程,将内燃机的某 个循环的各个实际过程全部抽象的概括为若干个可逆 过程,这样得到的一个闭合循环,称为理想循环。 1、研

2、究理论循环的目的: 1)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发动机经济 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2)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热力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 3)确定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 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第一节 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2、理想化 第一节 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理想循环所采取的简化假定: 1 假定工质为定比热容的理想气体; 2 不计吸气和排气过程(工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假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 3 压缩、膨胀过程简化为绝热等熵过程; 4 把燃烧过程看作是外界对工质的加热过程,简化 为等容加热过程或等压加热过程; 5 排气中的

3、实际放热过程简化为等容放热过程; 6 忽略过程损失,把循环的每一过程都假定为可逆 过程,即假设循环过程为可逆循环。 3、实际循环及理想化 实际工作过程: 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 第一节 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1)汽油机的理想循环: 汽油机燃烧迅速温度和压力 增长快速 等容加热循环 2)低速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低速柴油机燃烧压力限制压 力一定 等压加热循环 3)高速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高速柴油机先定容再定压 混合加热循环 4、汽油机的理想循环 1-2的压缩过程绝热压缩; 2-3的燃烧过程等容加热; 3-4的膨胀过程绝热膨胀; 4-1的排气过程等容放热。 等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V1/V2-压

4、缩比; k-绝热指数。 -等容加热循环 Q2 Q1 5、低速柴油机的理想循环-等压加热循环 1-2的压缩过程绝热压缩; 2-3的燃烧过程等压加热; 3-4的膨胀过程绝热膨胀; 4-1的排气过程等容放热。 等压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V3/V2 预膨胀比 Q2 Q1 6、车用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混合加热循环 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1-2的压缩过程绝热压缩; 2-3的燃烧过程等容加热; 3-4的燃烧过程等压加热; 4-5的膨胀过程绝热膨胀; 5-1的排气过程等容放热。 =V1/V2-压缩比,=P3/P2 -压力升高比, =V4/V3 -预胀比,k-绝热指数. Q1 Q1 循环名称循环热效率循环特点

5、 等容加 热循环 加热过程在等容条件下很快 完成,热效率仅与压缩比有 关 等压加 热循环 加热过程在等压条件下缓慢 完成,负荷的增加使得热效 率下降 混合加 热循环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三种理论循环的比较 二、影响内燃机理想循环的主要因素 分析循环的主要目的是找出影响循环热 效率的因素,找到提高热效率的途径。 常用的方法有: 1、解析法: 从循环热效率的公式出发进行分析。 2、图示法: 由PV图、TS图入手分析。 1、压缩比的影响 压缩比对上述三种理想循环的影响是相同的。 由热效率的公式: ,提高循环平均吸热温度,降低循环平均放热温度,扩 大了循环温差和膨胀比, t。 当压缩比较小时,热 效率随

6、压缩比的增加 显著增大;当压缩比 较大时,热效率随压 缩比的增加增大较少 。 由试验曲线看出: 2、k的影响 由公式看出, kt(混合气较稀,k较大) k取决于工质的性质,双原子气体为1.4;多原子( 排气成分)为1.33;多原子(混合气)1.32-1.4。 柴油机热效率高的四 个要素: 压缩比高; 混合气绝热指数高 ; 泵气损失小; 燃烧完全 3、的影响 (1) 对定容加热循环,t不变 当一定时,要使,必须增加加热量Q1,由于定容加热和 定容放热两个过程斜率相同, Q2/Q1不变。其对效率没有改善 ,但动力性能改善了,循环平均压力Pt增大了。 (2) 对混合加热循环,t Q1不变,值增大(Q

7、1v)则 相对的减少了Q1p所占的比例,即 ,而Q2减少,使整个循环的热 效率会增大。 但Tz Pz,零件的热 负荷和机械负荷,受零件耐温和 强度限制不能过高。 4、的影响 (1)对等压加热循环,t。( Q2) (2)对混合加热循环, Q2 t 从理论循环的分析可知,提高压缩比和 压力升高比对提高循环热效率T起着有利的 作用,但发动机实际工作条件约束和限制循 环热效率提高。 1) 零件的强度和可靠性的限制; 2) 机械效率的限制; 3) 燃烧方面的限制。 比较图中各循环加热过 程所对应的面积, 得出:Q2p Q2mQ2v 所以:tvtmtp 三、活塞式内燃机理想循环的比较 1、在等压缩比 、等

8、加热量Q1条件下 等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 而等压加热循环的均最低。 欲提高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 率 ,应增加混合加热循环的等 容部分。 2、在等加热量Q1、循环最高压力Pz相等条件下 比较图中各循环加热过 程所对应的面积, 得出:Q2vQ2mQ2p 所以:tptmtv 理论上说明,柴油机的 热效率要高于汽油机的 热效率。 3、在循环的最高温度、最高压力相同的条件下 在T-S图上比较三种循 环的加热量和放热量, 可以看出: 放热量q2都相同,而 加热量为: Q1pQ1mQ1v 所以: tptmtv 实际内燃机中,由 于压缩比选取的不同, 有:tm tptv 第二节 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发动机的实际

9、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 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所组成。实际循环 比理论循环复杂的多。 通常用气缸内的工质压力随气缸工作 容积或曲轴转角而变化的图形(示功图 )来研究。即-示功图和-示功图。 四 冲 程 柴 油 机 图 四 冲 程 汽 油 机 图 四行程发动机示功图 a:进气终点 c:压缩终点 z:燃烧终点 b:膨胀终点 r:排气终点 Va-气缸的总容积 Vc-气缸的压缩容积 Vh-气缸的工作容积 TDC-上止点 BDC-下止点 r 五个工作过程 1、进气过程 2、压缩过程 3、燃烧过程 4、膨胀过程 5、排气过程 r 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1、实际工质的影响 实际工质影响引起的损失:

10、Wk 2、换气损失 泵气损失: Wr 提前排气损失:W 3、燃烧损失 非瞬时燃烧损失 和补燃损失:Wz 不完全燃烧损失 高温热分解损失 4、传热损失 传热、流动损失Wb 5、缸内流动损失 Wk 实际工质影响引起的损失; Wz 非瞬时燃 烧损失和补燃损失; Wr换气损失; Wb 传热 流动损失;W提前排气损失 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1、实际工质的影响 Wk 比热 理论上: 定比热 实际上: 温度T比热C 工质性质 理论上: 理想气体,双原子气体 实际上: 燃烧前: 燃料+空气; 燃烧后: 燃烧产物。 2、换气损失 Wr + W 理论上: 忽略进、排气过程 实际上: 进、排气门提前开启,

11、迟后关 闭,且有流动阻力。 泵气损失:换气损失中逆向循环所包 围的面积。 提前排气损失:排气门在下止点前 提前开启而产生的损失。 3、燃烧损失 补燃损失 理论上: 加热瞬间停止,膨胀过 程无加热。 实际上: 虽大部分(80%以上)燃 料在燃烧过程中燃烧掉,但仍有 小部分燃料会拖到膨胀线上才燃 烧,做功效果变差,热效率下降。 不完全燃烧损失 实际循环中有部分燃料、空气混 合不良,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不 完全燃烧损失。 4、传热损失 Wb 理论上: 压缩、膨胀过程为绝热过程 实际上: 大量热量通过汽缸壁传给冷 却水或空气。 传热损失是发动机中的最大损失, 占总损失量的30%以上。因此,许多 研究者

12、致力于开发绝热发动机。 5、缸内流动损失 理论上: 闭口系统,没有气体流动损 失。 实际上: 进、排气节流沿程损失,缸 内进气、挤压、燃烧涡流损失。 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3、燃烧损失 高温热分解损失 例C+OCO +热量 +OCO2+热量 其中 CO 为中间产物,CO2 为最 终产物。若遇高温,则会发生复分解 反应,即高温分解: CO2CO+O-热量 这部分热量虽然在膨胀过程中还 可能会释放出来,但由于活塞已接近 下止点,做功效果变差,热效率下降 。 减少各项损失,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改善发动机性能 ,是研究发动机循环的目的。结论: 1)汽油机的理论循环热效率低于柴油机的; 2)实

13、际工质比热容变化引起的损失占较大的比例; 3)对于汽油机,不完全燃烧损失主要是由于采用浓混合气 造成的,所以采用稀混合气是汽油机减少损失的途径之一。 对于柴油机,不完全燃烧主要是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组织不完 善引起的,是柴油机应改善之处。 发动机理论循环热效率和实际循环指示热效率值的范围: 理论循环热效率: 0.54-0.58 0.64-0.67 实际循环指示热效率: 0.30-0.40 0.40-0.45 汽油机 柴油机 第二节 内燃机的性能指标 内燃机的性能指标包括: 指示指标:据示功图求得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 它是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所做的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意义:用来评价实际工作循环的

14、好坏,研究发动机的工作 过程。 有效指标:考虑到机械损失的指标。小于指示指标 它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意义:用来评定发动机性能的好坏。 内燃机的指示指标 顺时针 正功-循环指示功,F1 逆时针 负功-泵气功-机械 损失功,F2 示功图上循环曲线所围成的面 积的大小表示功的多少。 在气缸完成一个循环,工质 对活塞所做的功,用Wi(J )表示。 Wi=Pdv (Wi相当于Fi=F1-F2代表的功 ) 一、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 1、指示功(或循环指示功): 1、指示功(或循环指示功): 指示功反映了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获得的有用功 数量,它除了与循环中热功转换的有效程度有关外,还

15、与 气缸容积大小有关。 1)定义: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每循环做的指示功。 pmi=Wi/Vh (kpa) Wi=pmiVh =(pmiD2h)/4 D和h分别为气缸直径和活塞行程。 2)单位:Wi(J),Vh(L),pmi(kpa) 3)pmi,Wi =气缸工作容积的利用程度。 4)作用:评价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动力性。 5)汽油机:pmi=700-1430kpa 柴油机:pmi=600-1100kpa 增压柴油机:pmi=850-2600kpa 2、平均指示压力pmi 二、指示功率Pi i 气缸数; pmi 平均指示压力(kpa); n 转数,r/min; 行程数; Vh(L)汽缸工作容积。 当时: Wi,pmi,Pi,动力性指标 。 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Pi, kW。 kW kW 三、指示燃油消耗率bi 定义:单位指示功所消耗的燃油量,用bi表示。 bi(1000B/Pi)g/(kwh) B每小时的燃油消耗量,kg/h; Pi 指示功率,kW。 bi经济性指标。 四、指示热效率i 定义:实际循环指示功Wi与所用燃油的发热 量Q1之比值,用i表示。 Pi 指示功率kW; Hu 燃料低热值kJ/kg; B 每小时的燃油消耗量kg/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