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十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2220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十公务员交流与回避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公务员十公务员交流与回避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公务员十公务员交流与回避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公务员十公务员交流与回避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公务员十公务员交流与回避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十公务员交流与回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十公务员交流与回避(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十二章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主要内容 公务员交流制度概述 1 公务员交流的方式 2 公务员回避制度概述 3 公务员回避的类型 4 5 第一节 公务员交流制度概述 一,公务员交流制度的概念与含义 v1,公务员交流制度的概念 公务员交流是指机关根据需要或公务员 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 变换公务员的工作职位,从而产生或变更公务 员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 过程。 将这一活动与过程的有关事项以形式确 定下来,并保证贯彻执行,就形成了公务员交 流制度。 v2,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含义 A,交流的法定形式三种:调任、转任、挂职锻炼 。 B,交流是机关对公务员的一种管理活动和

2、手段。 C,交流原因两种:工作需求;照顾公务员个人愿 望。其中工作需求是第一位的。 D,交流的范围:有内部交流,外部交流,也有 混合型交流。 E,交流一般是平级调动,有时也与提拔和降职 结合进行,不过要履行相应升降的程序。 二,交流制度的作用 v1,促进公务员的培养锻炼; (内因,外因) v2,合理配置人才; 年龄结构形成梯次;知识结构相互补充; 能力结构合理搭配;个性结构相互整合。 v3,预防腐败,加强廉政建设; 磨不开面子,硬不起手腕; 相熟后易熟视无睹; 以“老”字号自居,不愿受监督,滋生腐败 v4,解决公务员实际生活困难,排除后顾之忧 三,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原则 v1,依法进行的原则 交

3、流形式、适用对象、交流程序、条件都应明 确规定。 v2,适才适用的原则 交流的出发点和归宿 v3,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 v4,合理的原则 适当照顾公务员个人要求 第二节 公务员交流的方式 v于幼军从深圳市长到任湖南省副省长; v万庆良从广州市长到任广州市委书记; v小张在省教育厅人事处任职,为锻炼其才 能,组织派其到龙门县教育局挂职一年; v小王在紫金县财政局任职,为锻炼其才能 ,组织派其到河源市财政局挂职一年。 三种不同的交流方式 苏树林从中石化老总到任福建省副省长; 李小鹏从华能集团老总到任山西省长; 于幼军从深圳市长到任湖南省副省长; 万庆良从广州市长到任广州市委书记 小张在省教育厅人事处

4、任职,为锻炼其才 能,组织派其到龙门县教育局挂职一年; 小王在紫金县财政局任职,为锻炼其才能 ,组织派其到河源市财政局挂职一年。 v有三种交流方式 调任 转任 挂职锻炼 一,调任 v1,调任的含义 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 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 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v思考1: 为什么调入的职务只限于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 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v思考2: 调任与录用有哪些区别? 对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 人员; 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公民。 适用职务: 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

5、领 导职务; 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 程序: 严格考察,必要时考试; 凡进必考 v2,“调入”与“调出” 1993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既包括“调入” ,也包括“调出”。 2006公务员法中调任只包括“调入”,不包 括“调出”。 v3,调任的特点 外部交流; 通过调入,获得公务员身份和相关职务。 v3,调任的程序 A:提出拟调入人员的要求和资格条件,确定报 名范围; B:在确定的范围内通过考核或考试进行选拔; C:考察、审核,确定资格; D:报任免机关进行任命,培训,任职。 二,转任 v1,转任的含义 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它正当 理由在机关系统内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 者在同一部门

6、内的不同职位之间进行的转换任 职。 v2,转任的特点 内部交流; 只变更职务关系,不变更公务员身份。 v3,转任的基本要求 A,应当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B,应当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 C,转任时需要职务升降的,要严格履行相关程 序。 v4,领导职务转任的范围 省部级正职以下领导成员可跨地区、跨部门的 转任; 内设机构领导职务不跨地区不跨部门。 v5,我国公务员转任需要改进的地方 要扩大转任的范围, 加强转任的计划性, 转任对象的明确性, 减少与政治体制的矛盾 三,挂职锻炼 v1,挂职锻炼的含义 是指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 内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它地区机关以

7、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经受锻炼 ,丰富经验,增长才干。 v2,挂职锻炼的特点 A:不改变公务员身份,不改变公务员的隶属关 系; B:具有时间性:一到三年; C:内外混合型交流形式。 D:挂职方向: 可向上挂职,也可向下挂职; 可在公务员系统内挂职,也可去系统外挂职 可在本地挂职,也可异地挂职。 v3,挂职锻炼的情形、时限和去向 情形对象时限去向 实践锻炼 市(县)以上机关新 录用没有基层工作经 验的公务员 1年 到基层机关或者企 业、事业单位挂职 培养锻炼 有培养前途但缺乏领 导经验的中青年公务 员 1-3年 缺什么,补什么, 去向比较灵活 使用锻炼 拟提拔使用或者拟离 开公务员队伍

8、到企事 业单位任职的公务员 比较灵活,少则 数月,多则数年 直接到拟任职的岗 位或与拟任职相近 的岗位上挂职 v第三节 公务员回避制度概述 一,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v1,回避制度的概念 是指通过对公务员所任职务、执行公务和 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减少因亲属 关系等人为因素对工作的干扰,保证公务员公 正廉洁地执行公务的法律制度。 A:回避目的,保证“公正”; B:回避涉及人员比交流要少得多; C:回避执行,具有强制性,而交流是一种选择 性安排。 二,回避制度的特征 A:有利于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的导向作用; B:有利于公务员健康成长的保护作用; C:有利于发挥全社会对公务员的监督作

9、用。 三,回避的作用 v第四节 回避的类型 v回避的类型 任职回避(回避制度的中心) 公务回避 地域回避 一,任职回避 v1,任职回避的含义 是指对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 关系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 任职回避的主要对象 夫妻关系; 直系血亲;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近姻亲关系。 任职回避的职务关系 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 (或领导班子)的职务或者直接上下级关系 的职务; 不得在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 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v直系血亲: 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 v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

10、、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 子女; v近姻亲关系: 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 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 v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 包括上一级正副职与下一级正副职之间的领导关系 v 拟制血亲呢? v2,任职回避的原则 A:低职回避原则 B:自主权原则 C:综合治理原则 v3,任职回避的例外情况 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 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二,公务回避 v1,公务回避的含义 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遇有涉及本人利害 关系的法定情形时,为避免影响正当履行公务 而进行的回避。 1,涉及本人利害关系; 2,涉及与本人有夫妻、直系血亲、

11、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和近 姻亲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3,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同学、同乡、战友 、老同事、怨仇关系等。 录用、调任、职务升降任免、考核、考察、奖惩、交 流、出国审批;监察、审计、仲裁、案件审理;税费 稽征、项目资金审批、监管; v2,公务回避的特点 A:时限性(随机性); B:范围更广泛;(同学、战友、怨仇、同乡等) C:对象更广泛; D:自律性。 三,地域回避 v1,地域回避的含义 是指担任一定职务的公务员,为了公正履行职 务,不得在亲属比较集中的原籍任职。 v2,地域回避的范围与对象 vA:地域回避的范围 原籍:实践中主要指成长地! vB:地域回避的职务 县乡党委、政府正职 县乡纪检、组织、公、检、法、部门正职 四,继续完善我国回避制度 v1,完善公务员回避理由 同学回避;战友回避;拟 制亲回避;党员回避 v2,增设公务员“卸任回 避”制度 离职审查;再就业任职限 制细则;主动调查摸底; 限制信息使用;明确违反 责任。 蔡英文的涉嫌昌宇案自肥 v3,应该明确违反回避制度的法律责任,加 重惩罚。 “公务员应当主动报告应回避的情形。有需要 回避的情形不及时报告或者有意隐瞒的,应当 予以批评教育” -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 v课后阅读: v公务员法第十一章 v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v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 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