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目录a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12004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目录a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目录a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目录a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目录a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目录a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目录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目录a(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施芝华 主讲孙子兵法是“智慧之书”施芝华孙子兵法问世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它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因此,孙子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人,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之作。千百年来,世人对孙子及孙子兵法的评价多如天空的银星,美如大地的芳草。孙子兵法是兵书,但又是智慧之书。孙子兵法是一部精炼而富深刻性的“智慧之书”孙子兵法的精炼可用字数说明,六千零七十二个字(以孙子校释勘定)几乎都是“箴言”、“格言”、“哲言”和“警句”。冷庐杂识对孙子兵法的简洁精炼作了评说:“易之冠经,论语之冠书,道德经之冠诸子,孙武子之冠兵法,惟其简也”。孙子兵法的深刻性,可用“舍事而言理”来概

2、括。“舍事”,即全书十三篇没有一个事例。“言理”,即只说战争之理。论“兵法”,谈“战事”,竟然可以不讲战例,也不举事例,这在一般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但,这恰恰是孙子的“兵圣”风范。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多若星辰,孔子和孙子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也是被世界认可的“东方圣人”。有一位日本学者说:“孔夫子者,儒圣也。孙夫子者,兵圣也。后世儒者不能外于孔夫子而他求,兵家不得背于孙子而别进矣。是以文武并立,而天地之道始全焉。可谓二人圣功,极大极盛矣!”孔子的论语也不是长篇大论,然而其中充满了思想。欧洲的一些学者认为,人类有三部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奇书,一是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二是孙子兵法,三是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

3、智慧书。这三部书都不是长篇大论,而充满了思想和智慧。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梵文“般若”即“智慧”,指如实了解一件事。孙子兵法深刻地认识、辨析了战争这件自古以来难以认识和辨析的事,对战争有着客观正确的判断处理和前所未有的发明创造,这个水准达到了高度的抽象。换句话说,孙子兵法采用“抽象法”论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达到了“大象无形”。“大象无形”这种境界,事例则显得那样的渺小和不足挂齿。“事”说明、证明“理”,“理”涵盖、渗透“事”。所以,高度抽象的理论比之冗长繁多的事例要深刻得多。如果说事例是一瓶瓶、一听听、一罐罐可口可乐的话,那么,理论则是可口可乐的配方。孙子

4、兵法高度地抽象,又普遍地适用。像“精、气、神”,似“红、黄、蓝”。美国海军上校柏特逊说:“在遥远的中国,有两位将军,他们所有的关于战争的议论,都可以凝集在一本小册子里,不象克劳塞维茨那样写了九大巨册,自足地写下了数量有限的箴言。每则箴言都具体表现了他们关于战争行为的信条和重要教义。这两位军事主宰者孙子和吴子,他们无价的真理,已经长存了两千年。”孙子兵法是一部古老而具生命力的“智慧之书”中国的兵书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体裁之多样,以及数量之大、种类之多,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的兵书萌芽于殷商,产生于西周,成熟于春秋。孙子兵法是中国兵书高度成熟的标志,它要比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色诺芬

5、(前403-前355或354)的号称古希腊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的长征记,要比罗马军事理论家弗龙廷(约35-约103)的谋略例说、韦格蒂乌斯(四世纪末)的军事简述,不仅成书时间要早,学术性要强,而且更有其独特新颖的思想体系。因此,从独立性、完整性的角度,我们可以说孙子兵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兵书”。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孙子兵法的古老么?孙子兵法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自其问世至今的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而且超越了这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时空,跳跃着不息的的生命脉搏,闪耀着不灭的智慧火光。据记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共经历了各种不同规模的战争达一万四千五百五十次之多。如此众多的战争,有胜利,

6、有失败。然而,正如杜牧所评:“自古以兵著书列于后世、可以教于后生者,凡十数家,且百万言。其孙子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不差跌。”笔者以为,纵然考察孙子以前的战争,凡胜凡败,经验教训亦可从孙子兵法中得到验证。即便预测现已拉开帷幕的、未来将可能高科技地展开的人类第七代战争信息战争,笔者仍然相信胜者必得益于孙子兵法。人类第七代战争,是将改变自有人类以来所有的六代战争形态的战争。古今传统的兵书、军事著作,东西众多的军事理论、作战思想,中外一向的战斗条令、操作细则都可能面临着“不合时宜”而被淘汰的境地。但是,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不

7、战而屈人之兵”却一枝独秀地生机盎然。美国教授乔治斯坦在其关于信息战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信息战是实战。在信息战中,要利用信息的敌我之间制造反差,以便做到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美军上校理查德沙夫兰斯在信息战理论简述中认为,“这些行动的目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减少暴力行为。”概而言之,在人类将有可能用鼠标、键盘进行战争的信息战中,在传统的、常规的作战条令、战斗条例黯然失色的时候,孙子兵法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孙子兵法是一部高明而有指导性的“智慧之书”孙子兵法的高明高在高屋建瓴的战略层面。从理论上讲,这个战略层面是哲学。兵家是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源头,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家思想成为后世中国的一种思

8、想传统。兵书中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军事辩证法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来源于春秋时期唯物主义思潮和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具有浓郁的中国哲学的色彩。孙中山说:“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从思想上讲,这个战略层面是超越。即孙子超越了军事研究军事,超越了战争研究战争。孙子兵法的思想饱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底蕴。正如南宋学者郑厚所评论:“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之根本,文士亦当尽心焉。其辞约而缛,易而深,畅而可用,论语易大传之流,孟、荀、扬著书皆不及也。” 南宋另一位学者郑有贤认为:尽管后世注释孙子注家蜂起,但永远也无法穷尽孙子

9、的高深奥妙之道。日本学者金谷治认为:“我们在这里将发现触及中国思想特质的东西。”孙子兵法的指导性体现在无所不及的指导。孙子兵法不仅能指导军事上的制胜,而且能指导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体育、医疗等各个领域,能指导决策管理、为人处世、市场销售、博弈竞技等各个方面。孙子兵法已经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科性的宝库。军事家誉其为“兵学圣典”;文学家评论道“与其说是兵学的书,不如说是文学的书”,是“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政治家赞其为“政治秘诀”、“外交教科书”;哲学家称其为“人生哲学”。日本评论家会田雄次指出:“孙子是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人类生存的竞争社会之本质的兵书。孙子所阐述的战略、战术,是以从深刻洞

10、察人类心理而获得的智慧为基础的。人类的心理从古到今是不变的。因此,孙子的学说,在人与人、人的群体与人的群体之间所竞争的方方面面,是可以超越时代而加以应用的。” 英国皇家空军参谋长斯莱塞说:“孙子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辞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象昨天刚写出来的。”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战术原则,固然是军事谋略,是斗争策略。然而,谋略也好,策略也罢,高屋建瓴地看其实质都是智慧。战争是人类矛盾、冲突和对抗的最高形式,孙子兵法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内在规律和指导战争的规律,不仅被古今中外的战争实践所验证,而且具有超越时空的指导价值,因此它是战争智慧之书。人生也是战场,人生何处无矛盾、无

11、冲突、无对抗?人生既是战场,则何不借鉴战争智慧于人生,而使其衍变成人生智慧呢?金谷治说得好:“孙子蕴含着能够适用于人生整个历程的智慧。”笔者认为,凡是一切有矛盾、冲突和对抗的领域都可以且应当借鉴运用孙子兵法。各行各业都要学习孙子兵法,试想,哪个行业里没有矛盾、冲突和对抗呢?每个人都要学习孙子兵法,试想,哪一个人不是生活在矛盾、冲突和对抗之中呢?孙子兵法是智慧之书。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孙子兵法中汲取人生智慧。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施芝华 著内容提要本书撷取孙子兵法思想内容中的精髓要义、名言警句,以全新的视野开掘了孙子兵法指导人生的智慧,独家提出了两百多个指导人生的观点,佐以大量的事例、故事,辅以亲身的

12、感受、体验,用清新的文笔行文,夹以精警的议论评说,阐述了孙子兵法对人生的指导价值。自 序写了一本学术专著孙子兵法新解,没有想到八个月里印刷了四次,出版社高兴,我自然也高兴。想琢磨一下原因,于是脑子里便出现了名家写的评语、专家写的书评,耳朵里便回响起同学的评说、朋友的议论末了,也觉得这些都是原因。但用我自己的话说,原因很简单七成学术,三成运用。学术专著总是一副严肃严谨的面孔,我历来就不以为然。为什么讲学术问题(包括严肃问题)就一定要扳着脸,让人敬而生畏呢?我过去给学生讲撰写学术论文一课时,曾专题讲过“学术论文的语言”。学术论文的语言也应当像投进池塘的石头,打破沉寂而闻丁冬的悦耳之音,打开布局而见

13、涟漪的悦目之景。语言要生动活泼,往往得与事例相联;事例与实际相联,实际与运用相联。所以,学术专著中谈运用,不仅关系到“面孔”的和蔼可亲,“神态”的引人注目,更要紧的是关系到学术专著的生命。拙著孙子兵法新解尚未出版时,出版社就约我写与其可做姊妹的专著。这同我的初衷相吻。古老的孙子兵法今天拿来学习,是为了运用、应用。用的前提是原原本本地学,原原本本地学不是传统模式的那般学,我把它定位在“七成学术,三成运用”,故而写了孙子兵法新解。用的要义是得其神髓地用,得其神髓地用便应当是就事论理地用,我把它定位在“七成运用,三成学术”,因此写了这本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理论之运用不管是社会科学的,还是自然科学的;

14、不论是中国古典的,抑或是西方近、现代的都不能因“用”而“俗”。应用之书可谓“俗”,学术专著可称“雅”。就孙子兵法的学习、运用而言,我以为应当雅俗一体,雅俗共赏。我喜欢雅俗共赏。这是因为,从狭义的、本义的、个体的、理性的点去直面,雅、俗皆有个性特质,雅因脱俗而雅,俗因离雅而俗,是值得赏的。然单赏其一,不免干枯乏味,似见骷髅。雅俗共赏,方见灵觉肉,知表谙里,得精获髓,出神入化。雅和俗又可喻为阴和阳,阴阳兼得,可显能呈太极之象。从广义的、发散义的、整合的、非理性的圆去参悟,雅、俗皆具共性通灵,雅因得俗而雅,俗因沾雅而俗,是值得鉴的。若并赏其二,不啻呆板败味,堪睹模具。鉴俗赏雅当视雅中有俗,俗中有雅。

15、雅中韵味乃俗,俗里韵味在雅。大雅若俗,大俗若雅。倘如此这般把玩,恐得雅俗之韵矣。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是探讨孙子兵法的运用问题,具体地说,是把拙著孙子兵法新解中提出的两百多个指导人生的观点,择其主要地展开,佐以大量的事例、故事,辅以亲身的感受、体验,夹以随兴的议论、评说,阐述孙子兵法对人生的指导价值。但,其中依然有着我对孙子兵法精髓要义的新表述。之所以这样,是力图得“雅俗之韵”。出发点虽如此,但实际效果还得由广大读者朋友来评判,我殷切地企盼着。 施芝华 2001年8月于上海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目 录先胜的智慧两军对垒,敌我争胜,孙子主张“先胜”。“先胜”就是“先为不可胜”地取胜。“先”是先觉、先见、先行、先声,“胜”乃胜券在握。人生旅程若要胜,前提法则是“先胜”。l 人生不败第一计“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l 人生取胜清凉剂“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l 人生立身败身分水岭“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