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6《绝唱》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07976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6《绝唱》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6《绝唱》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6《绝唱》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6《绝唱》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6《绝唱》鲁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6《绝唱》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 6《绝唱》鲁教版五四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绝 唱 刘鹗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 演唱艺术。 2理解本文听觉上的声音与各种 感觉沟通起来形成感觉上共通 的特点。 3学习比喻的类型及其作用。 4学习本文铺垫衬托的写法。 作者简介: 刘鹦(1857 1909),字铁云,笔 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现在江 苏省丹徒县)人。 老残游记: 长篇小说,共20回。小 说的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 ,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的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 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 黑暗吏治的统 治下,无辜被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 实。鲁迅先生把它和李伯元的官场现 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

2、晚清四 大谴责小说。 四大谴责小说四大谴责小说: 刘 鹗 老残游记 李伯元 官场现行记 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 朴 孽海花 大家都喜欢听歌,更喜欢欣赏名家的演 唱。你能不能用语言把歌唱 家美妙的歌声描绘下来呢?今天,我 们一起来学习古代名家对民间艺术 高超的歌唱艺术的描写。 解释下列词语。 (1)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含贬义)。 (2)谈笑自如:自由自在地连说带笑。 (3)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4)百变不穷:变化多次不停止。 (5)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6)千回百折:形容曲折的样子。 (7)屏气凝神: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 闭住气,聚精会神。 (8)轰然雷动:形容声音非常

3、响,像打 雷一般。 课文的主角是谁?依主角的出场 与否,本文可分几部分? 明确:主角是白妞王小玉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4)描述白妞演 唱前的情景。 第二部分(58)描述白妞演 唱时的情景。 自主探究 1提问:文章第自然段写明湖居戏台前座 无虚席,无处落脚,花 了二百个钱,才弄 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写出观众之满,座位之贵, 衬托下文演唱的精彩。 2提问;文章第自然段写戏台上有哪些 道具,写这些有什么作 用? 讨论并归纳:戏台上,只摆了一张半桌 ,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 放了两个铁片儿(梨花筒)旁边放了一 个三弦子,半桌后面放了两张椅 子。写这

4、些说明道具简单,反衬出下文 演员演唱技艺的高超。 3提问:文章第自然段怎样写男人的外貌 的? 讨论并归纳: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 脸儿,一脸疙瘩,仿怫风平 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从衣着、面容写 。突出他面容的丑陋。 4提问:文章第自然段写男人弹得几个 曲?弹得怎样?从哪里可 以看出? 讨论并归纳:先弹了一两个小调,后来 弹了一枝大调。弹得很好。开 头人也不甚留神去听,到后来,全用轮 指,那抑扬顿挫,人耳动心,恍若 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 的。还从观众的反应写。这时台 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 弦子去。 5提问:文章第8 自然段怎样写黑妞的外 貌的? 讨论并归纳:帘子里面

5、出来一个姑娘, 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 儿,流了一个抓害,戴了一副银耳环, 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 子,都是黑布镶滚的。虽是粗布衣裳, 倒十分洁净。从性别、年龄、面容、 发型、装饰、衣着写,突出黑妞的洁净 。 6.提问:文章第自然段怎样写黑妞的演 唱? 讨论并归纳:先写和奏。这姑娘便立起 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筒,夹在指头缝里 ,便丁丁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 ;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 听那弦子的节 奏。后写演唱。忽揭鼓一声,歌喉遽发 ,字字清脆,声声宛 转,如新驾出谷, 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 缓或急,忽高忽 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 ,百变不穷。 7提问:文中“如新营出谷,乳

6、燕归巢”用什 么修饰手法?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用比喻写出黑妞声音的清脆 、宛转。把听觉比喻成视 觉可见的事物,更觉得新鲜、形象、生动 。 8提问:黑妞唱得好不好?从哪里可以看 出?写黑妞的演唱有什么 作用? 讨论并归纳:唱得很好。先从正面议论 ,觉一切歌曲腔调仅出其下, 以为观止 矣。再从侧面衬托。写一观众的误会, 以为这唱的是白妞。然 后由另一个观众 把黑妞与白妞的演唱作比较,突出白妞 演唱的精彩,为 下文写白妞的演唱作了 烘托和铺垫。 9朗读第自然段。 提问:这段主要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主要写白妞的外貌、神情。 10.提问:写白妞的外貌抓住什么来写,有什 么特点? 讨论并归

7、纳:写外貌抓住性别、年龄、装 束、面容来写。突出她的秀 而不媚,清而不寒的特点。 11.提问:写白妞的神情抓住什么来写?怎 样写的? 讨论并归纳:写神情抓住白妞的眼睛来 写。写那双眼睛,如秋水,如 寒星,如 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用掉喻写出白妞眼睛的 明亮、灵活、有 神。再从观众的感觉来写。”左右一顾一 看,连那坐在远远 墙角子里的人,都觉 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 必说。就这 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 。写出白妞眼神对观众的吸引力和威慑 力。 12.这段描写白妞出场的静是怎么写的? 讨论并归纳;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 与“皇帝出来”那种庄严、肃 穆的气氛对比 ,用“

8、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的夸张 ,写出人物对白 妞等重、喜爱。 13.朗读第自然段。 提问:这段怎样描写白妞的演唱? 讨论并归纳:先写刚唱几句书儿的妙境, 用两个比喻夸张:“五脏 六腑里,像熨 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从视觉来比喻 听觉感受。 “三万 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 一个毛孔不畅快。”以味觉来比喻听觉感 受。接着写白妞越唱越高,用一个比喻 ,“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 丝抛入 天际。”用视觉感觉来比喻声音之高,之 尖。再用攀登泰山的景象 的视觉感受来 比喻白妞演唱在声音极高的地方,尚能 回环转折;见喀之 后,又高一层,接连 有三四叠,节节高起的听觉感受。 14.朗读第自然段。

9、 提问:这段怎样描写白妞的演唱? 讨论并归纳:用“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 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 刻之间,周匝 数遍”视觉感受比喻歌声的千回百折,接 着,愈唱愈低,愈 低愈细,渐渐的就听 不见了。写声音又扬起,用东洋烟火这 个视觉感受 来比喻歌声忽又扬起,即有 无限声音俱来并发的情景。 15.提问:这段怎样描写弹弦子的伴奏? 讨论并归纳:用“花坞春晓,百鸟乱鸣”来 比喻弦子的伴奏。 16.提问:这段两次写观众的反应,有什么作 用? 讨论并归纳:第一次写“满园子的人都屏气 凝神,不敢少动”来写观 众听得人神的神态 。第二次写“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采 写观众对白 妞演唱的喝彩、赞扬。从侧面 写出

10、白妞歌唱技艺的高超。 17.朗读第8自然段。 提问:这段写少年人的话和旁边人的话有 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写少年称赞白妞的话和旁人 的同感,从侧面衬托白妞 歌唱得精妙。 18. 文中主要出现了几个人物?你对哪个人物 的印象最为深刻? 明确:情况分类白妞(问:作者是如何描 写白妞的?) 写外貌抓住性别、年龄、装束、面容来写。 突出她的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特点。 写白妞的神情抓住白妞的眼睛来写。写那双 眼睛,如秋水,如 寒星,如宝珠,如白水 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用掉喻写出白妞眼 睛的明亮、灵活、有神。再从观众的感觉来 写。”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 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

11、近 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 无声。写出白妞眼神对观众的吸引力和威慑 力。 写白妞的演唱则先写刚唱几句书儿的妙境 ,用两个比喻夸张:“五脏六腑里,像 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从视觉来比 喻听觉感受。“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 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以味觉 来比喻听觉感受。接着写白妞越唱越高 ,用一个比喻,“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 一线钢丝抛入天际。”用视觉感觉来比喻 声音之高,之尖。 再用攀登泰山的景象的视觉感受来比喻白 妞演唱在声音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 折;见喀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 叠,节节高起的听觉感受。用“一条飞蛇 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 刻之间,周

12、匝数遍”视觉感受比喻歌声的 千回百折,接着,愈唱愈低,愈 低愈细 ,渐渐的就听不见了。写声音又扬起, 用东洋烟火这个视觉感受 来比喻歌声忽 又扬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的情景 。 琴师和黑妞 (问:作者是如何描写琴 师和黑妞的?有什么作用?) 写琴师用 先抑后扬的手法,他的相貌“甚为丑陋” ,开始弹奏时懒洋洋的,大 家“也不甚留 神去听”,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技巧,好像 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不料作者笔 锋一 转,琴师“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 挫,人耳动心”,“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 不 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 琴师都有如此的技艺,那说唱二人可想而 知了。 琴师已经技惊四座,该正角出场 了吧

13、?“停7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 个姑娘”。 穿戴“十分洁净”。“忽揭鼓一 声,歌喉造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 如新驾出谷,乳燕 归巢”。让众人叹服不 已“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其说 唱扭力非比寻常。 正当听 众心悦诚服,以为定是日妞无疑的时 候,作者借听书人之口告诉众人错了,这 是白妞的 妹妹黑妞,又把读者的胃口吊广 起来。 正所谓“好花还要绿叶衬”,这样写 ,给人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感觉,衬 托出白 妞说书的不同凡响。 文章怎样写观众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讨论并归纳:第一次写“满园子的人都屏 气凝神,不敢少动”来写观 众听得人神的 神态。第二次写“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 动”采

14、写观众对白 妞演唱的喝彩、赞扬。 从侧面写出白妞歌唱技艺的高超。 第三次写少年称赞白妞的话和旁人的同 感,从侧面衬托白妞歌唱得精妙。 文章为什么花重墨写以上这 些内容? 明确:这是采用烘云托月的笔法 ,先不直接写白妞,而是通过与 戏园、琴师、黑妞、听众来烘托 白妞。这些段落也写的各具精彩 ,如果只是草草敷衍,就不能为 白妞的出场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了。 (1)场景烘托(第1自然段) 人们提早进场,有的观众甚至来 不及吃饭。表现观众对白妞的喜爱,已 形成一股“白妞”热。 观众不仅人多且类别多。说明白 妞的说书适合大众,可雅俗共赏。 渲染热烈,哄闹的气氛给后文的“ 鸦雀无声”作铺垫,突出白妞说书的

15、艺术 精湛。 (2)人物烘托(第2、3自然段) 琴师虽貌丑,但绝妙的轮指引起台 下不绝于耳的叫好声,为描写他给白妞伴 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详写装束,为后文白妞的 装束节省笔墨,她那“以为观止”的唱腔,“ 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 (3)评价烘托(第4、8自然段) “他(黑妞)的好处人说得出,白 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 ,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烘托了白妞说 书的高超。 “每次听他说书后,总有好几天耳 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 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 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烘托了白妞说 书的绝妙。 (4)效应烘托(即听众

16、的反应) “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 ,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 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烘托了白妞的 艺术魅力无穷。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 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 动。”烘托出白妞的说书真乃人间“绝唱” 。 烘托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比方说:用“冷冷 的月光”烘托“伤痛的心情”就是一种正面烘 托(正衬);反之,用“灿烂的阳光”烘托“ 心情的糟糕”就是一种反面烘托(反衬)。 请同学们从文中分别找出运用正衬和反衬 的地方。 小结 本文重点描写白妞(王小玉)这位民间 说书艺人高超的演唱艺术。 用通感把本来属于听觉感受的歌声,描 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色,刻画 得细致入微。生动形象地表现一户说书 人的艺术技巧和艺术勉力。文章 还运用烘托和铺垫的手法,用男人和黑 妞来烘托白妞的演唱,用观众的 反应来衬托白妞演唱的精彩。 黑妞说书 观众评议 戏园盛况 琴师弹奏 白妞说书 结构图示 戏园盛况 时间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