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最佳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07880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最佳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最佳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最佳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最佳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最佳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最佳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最佳解析(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主讲人:章秀琴 E-mail:kellyahu 6.1 概述 6.2 地区经济一体化理论 6.3 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原因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模式 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代表 6.1 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1、区域经济一体化(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的概念 指地理位置相邻、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相似的国家,通 过政府间贸易协定组成一个经济联合体,在内部

2、实行自 由贸易政策,并逐步经济、政治政策的趋同。 1)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显著的标志是成员国之间关税 等经济交流障碍的消除; 2)谋求最佳的国际生产分工是一体化的根本原则;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国能获 取比单独一国时更大的利益。 2、含义的3点内涵: 3、二战后出现新的变化: 1、构成基础变化。相邻 跨洲(美以)、 跨洋(APEC);水平一体化 垂直一体化 (NAFTA)。 2、封闭的排他性 开放的地区主义。 3、组织相互交织,成员身份交错重叠。 4、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不断增加。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一)按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程度高低或贸易壁垒取消

3、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6种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5、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 6、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最松散、最低级的形式 最高级、最终的形式 比较 1、优惠贸易安排 指在成员国之间通过签署优先贸易协定或其他安排形式 ,对其全部贸易商品或部分贸易商品提供特别的关税优 惠,对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则设置较高的贸易壁垒的一 种区域经济安排。

4、 如,英国与其自治领域成员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1932 年建立的英联邦特惠制; 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建立的东南 亚国家联盟(ASEAN) 2、自由贸易区 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地区经济 体之间通过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非 关税壁垒,但对非成员方仍然保留独立的贸易保护措施 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一体化组织。 如,1960年由英国、澳大利亚、丹麦、挪威、葡萄牙、 瑞典、瑞士、芬兰(1961)等国家建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 盟; 1994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会产生贸易偏转现象 3、关税同盟 是指在在自由贸易区基础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

5、方通 过签署协议,彼此减免关税,并对非成员方实行统一的 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措施的一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如,东非共同市场 4、共同市场 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方之间,不仅完全取消了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实现了自由 贸易;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 自由流动。 如,70年代由西德、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 森堡6国建立的欧洲共同市场; 1981年安哥拉、布隆迪、科摩罗等19国成立的“东南非 共同市场”。 5、经济同盟 是指在成员国之间不但废除了贸易壁垒,建立了统一的 对外贸易政策进口关税制度,实现了商品、生产要素的 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个成员

6、方还制定和执行 了许多共同的经济政策,并采取某些社会政策和政治纲 领,从而将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派 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一种区域经济组织。 如,经济互助委员会(1991年解散);欧盟 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是指在成员国之间实现了经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 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 形成统一的经济体的一体化组织形式。 完全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有两种: 邦联制各成员方的权利大于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 织的权利;(今后的欧盟) 联邦制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大于各成员 方的权利,类似于一个联邦制的国家。 区域经济经济 一体化形式的比较较 地区经济一体化 的基本特征

7、 优惠 贸易安 排 自由 贸易 区 关税 同盟 共同 市场 经 济同 盟 完全经 济一体化 对全部或部分商 品关税优惠 废除商品关税与 数量限制 对非成员国设立 共同贸易壁垒 不限制生产要素 的自由流动 成员国执行统一 的经济政策 成员国执行统一 的政治政策 是否 是是是是是是 是是是是 否否是是是是 否否否是是是 否否否否是是 否否否否 否是 (二)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水平一体化 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 国家组成的,又称“横向一体化” 。 垂直一体化 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同不同的国 家组成的,又称“纵向一体化”。 (三)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大小划分 部门一体化 (sectional

8、integration) 全盘一体化 (overall integration)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原因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原因 (一) 微观原因 1实现规模经济,增强竞争实力。 2要素自由流动,提高经济效率。 通过取消相互间各项贸易壁垒,促使要素配置、生产分 工更趋合理,从而全面提高区域内经济运行的效率。区内 贸易壁垒消除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 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带来更为可观的 经济福利。 (二)宏观原因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充当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性准备和局部性 实践。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一)迅速发展阶段(194520C70S初)

9、1949年前苏联、东欧、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第一个经济一 体化组织; 1958.1.1,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两德、意、法、比、卢); 1960年,英国为首,建立欧洲自由联盟; 1967年,东盟(新、马、印尼、泰、菲)成立,自力更生解决国际收 支逆差问题。 (二)停滞阶段(70S中期80S中期) 197475年的石油危机和1980S石油危机影响。 (三)动荡发展阶段(80S中期 ) 1、经互会解体。 2、发展: EU的不断扩大。 NAFTA。1989年,签定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92年,墨西哥加入 ,建立NAFTA,1994.1.1正式生效。 东盟不断扩大。 跨洲合作不断加深。APEC

10、(18国),包括东亚、拉美洲,但它属 于非正式组织(非实体性)。再如美以(以色列)自由贸易区。 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模式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模式 1以产业内部分工为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也称“北北合作型”一体化; 产业内部贸易和分工理论 ; 欧洲共同体是发达国家间经济一体化的典型。 2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动因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也称“南南合作型”一体化 ; 协议分工 形式扩大市场; 成效不佳。 3以南北合作为动因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APEC、NAFTA; 理论突破,实践创新。 第三节、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代表欧盟 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11、典型代表欧盟 一、欧盟的形成与发展 1967.7.1,欧洲煤钢共同体(1952.7)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EEC(1958.1.1)合并成欧共体(EC)(法国、联邦德国、意 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1973年,英、丹、爱三国加入 1981年,希腊加入 1985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EU(12) 1986年,欧洲单一法案 1993.1.1,马约,欧盟(EU)成立 1995年,芬兰、瑞典、奥地利加入,EU(15) 1999.1.1,欧元正式启用(英、希、瑞典、丹麦除外), 2002.1.1,欧元正式流通 2004.5.1,欧盟东扩(中东欧10国) 2004.10,欧盟宪法条约 2007.1.

12、1,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加入 二、欧共体一体化的内容 (一)建立关税同盟 1、取消内部关税 2、统一对外税率 3、对主要农产品征收差价税 4、实行差别税率 成绩是:相互贸易比重大幅度增加,出口贸易增长迅速 (二)实行共同农业政策 1、三条指导原则 共同市场、共同体优先、共同财政 2、主要内容 统一农产品价格、出口补贴、产量限额 3、农业费用的来源 从消费者手中转移、各成员国的财政、欧共同体财政 4、共同农业政策的成效及问题 成效: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出口,80年代仅次于美国 问题: (1)代价高昂 (2)给欧共体内部的纳税者、消费者、财政沉重包袱 (3)对其他出口国构成伤害 (4)收入分配不合理

13、 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削减开支 (三)创建欧洲货币体系欧元 三大经济区的出现三大经济区的出现 一、欧洲经济区 1960年,英、丹、瑞、奥、瑞士、葡萄牙、挪成立了 EFTA,对抗EEC。 1992年,欧洲经济区成立(实质还是一个自由贸易区)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由最富裕的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一体化的组织,开创了先例。 三、APEC 1980年,在澳大利亚举行了“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 1989年,首次召开部长级会议。 1993年,在西雅图召开了第一次成员国首脑非正式会议 2001年,在我国上海召开。 三个“101”和一个“103” 一、关税同盟理论:

14、 美.范纳和李普西提出的。 二、大市场理论 三、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6.2 地区经济一体化理论 静态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on effect) 贸易转移效应(trade diversion effect) 贸易扩大效应 (expansion effect)等 动态效应 增加出口效应 规模经济效应 促进竞争效应 刺激投资效应 资源配置效应 一、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比较成熟和稳 定的一种形式,他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化,对外构 筑统一的贸易壁垒,充分显示了贸易集团的内外 有别的性质。因而大多数学者把关税同盟作为研 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案例。 关税同盟理论实质就

15、是“集体保护贸易”,系 统提出该理论的主要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雅各布.范纳(Jacob Viner)和李普西(K.G.Lipsey)。 1950年范纳在其著作关税同盟问题中提出: 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在于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 造效应所取得实际效果。 (一)贸易创造效应(Ttrade Creation Effect) 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 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净利益 。 其效果是: 由于取消关税,每一成员国由原来生产并消 费本国的高成本、高价格产品,转向购买其他 成员国的低成本、低价格产品,从而使消费者 节省开支,提高福利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16、例1 : 1、在一定的汇率条件下,X商品的货币价 格甲国为35元,乙国为26元,丙国20元; 2、甲、乙两国建立关税同盟,相互之间取 消关税。 关税同盟建立前关税同盟建立后 甲国 35元 乙国 26元 丙国 20元 100% 40% 100% 甲国 35元 乙国 26元 贸易 丙国 20元 在甲国的价格 =26+26100% =52元 在甲国的价格=40元 在乙国的价格=28元 在甲国的价格=40元 在乙国的价格=40元 贸易创造效应 结论1: 关税同盟后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提高了福利水 平,节约了资源;在同盟内创造和扩大了贸易, 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分析结论: 建立关税同盟以后,甲国不再生产X产品,而 是从乙国进口,因此出现了新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分 工专业化: 1、从甲国来看,用较低的价格购买X商品,减少 了消费支出,提高了福利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