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优秀公开课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707232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物诗鉴赏优秀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咏物诗鉴赏优秀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咏物诗鉴赏优秀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咏物诗鉴赏优秀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咏物诗鉴赏优秀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物诗鉴赏优秀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物诗鉴赏优秀公开课(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amp;amp;lt;p&amp;amp;gt;&amp;amp;amp;lt;p&amp;amp;amp;gt;&amp;amp;amp;amp;lt;p&amp;amp;amp;amp;gt;咏物诗鉴赏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 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爆竹 如 梦 令(严 蕊 ) -桃花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欣赏咏

2、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把握作者 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2、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二、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方法点拨、练习巩固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一草一木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对古诗词 的热爱之情。 概念理解: 咏物诗: 借描写 的_ 表达 _ 。 客观物象(山川河 岳、草木虫鱼) 特点 (形态、色彩 或其所处的环境) 诗人理想、志向、情怀 咏物诗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 3、从整体构思看,常用托物言志手法。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 之外,还

3、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指出下列诗句的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 知章咏柳) “垂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蝉 虞世南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于 谦 石灰吟)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 暮热游荷池上),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 梅)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郑思肖 画菊) ?探究讨论: ?如何鉴赏咏物诗 ? 阅读下面词作,合作探究,完成练习 卜算子&amp;amp;amp;amp;amp;#183;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辗作尘,只有香如

4、故。 ?1、形象分析 ?核心意象: ?环境特点: ?自身特点: ?2、知人论世: ?3、所言之志: ?4、手法分析: 梅花 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 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香如故。(正面描写)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 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然粉身碎骨 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 性。紧扣文本分析。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

5、、拟人、对比 、反衬、侧面描写(环境烘托)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手法知 感情 归纳: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拓展练习 1、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 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

6、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 徒玄鬓,指蝉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6、借事物讽喻的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将。 注:劚,zh&amp;amp;amp;amp;amp;#250;,

7、掘、砍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戳穿了剥削者残 酷无情、贪得无 厌的本性 5、借事物讽喻的 1、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3、表达志向的 2、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6、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 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 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 蝉 虞世南 小试身手 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触 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 并非借助秋风。 诗人 写蝉是托物自比,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 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

8、声名远播。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 尘。 【注】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 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 池边或池中小洲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 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 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 简要分析。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翻译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 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 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 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答: 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 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 ,仍保持

9、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 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 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 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 ,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 策,被拒不纳。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 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 ,不中。 你的舞台 1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2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诗人托物言

10、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 策,被拒不纳。 1、事物特征: 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 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 , 决不被北风吹落。 2、所言之志: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 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 的情怀。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士考试,不中。 1、事物特征: 在百花凋谢后,菊 花盛开,香透长安。 2、所言之志: 抒发了自己的凌

11、云 壮志,不甘为人下 的远大抱负。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反衬、侧面描写(环境烘托)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手法知 感情 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三步到位: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分析表现手法 第3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amp;amp;amp;amp;lt;/p&amp;amp;amp;amp;gt;&amp;amp;amp;lt;/p&amp;amp;amp;gt;&amp;amp;lt;/p&amp;amp;gt;&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