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电 研究生材料制备课程lecture 7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07090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电 研究生材料制备课程lecture 7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桂电 研究生材料制备课程lecture 7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桂电 研究生材料制备课程lecture 7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桂电 研究生材料制备课程lecture 7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桂电 研究生材料制备课程lecture 7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电 研究生材料制备课程lecture 7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电 研究生材料制备课程lecture 7综述(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 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 1.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高分子是通常是指分子量高达104106,且由许多 相同的、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 ,又称为聚合物。 高分子定义: 高分子指分子主链上的原子都直接以价键连接,且 链上的成键原子都共享成键电子的化合物。 结构单元 重复单元 链节 重复单元数 聚合度 由能够形成结构单元的小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称为单体。 上述的单体是氯乙烯,也称为单体单元对聚氯乙烯这一类聚合 物来说,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是相同的。 p 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得聚合物称为均聚物 ,如聚氯乙烯、聚乙烯。 p 由两种以上单体共聚而成的聚合物称为共 聚物,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

2、聚物。 2. 聚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p 从制成的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常将聚合物分 为供塑料用、橡胶用、纤维用的三大类。 p 由聚合物制成的塑料、橡胶、纤维称为三 大合成材料。 p 目前功能高分子已成为新的一类。 2.1 分类 从高分子化学的角度来看,一般应以有机化合物分类为基础 。 碳链聚合物 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如聚乙烯、聚氯乙稀等。 杂链聚合物 大分子主链中除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如聚 醚、聚酯、聚酰胺等。这类大分子都有特征基团。 元素有机聚合物 大分子主链中没有碳原子,主要由硅、硼、铝等原子组成, 但侧链却由有机基团组成,如甲基、乙基、乙烯基、芳基等 。 如果主链和侧基均无

3、碳原子则称为无机高分子。 2.2 命名 常规用法和俗名 一种单体经加聚制成的聚合物,常以单体名 前冠以“聚”字,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 ; 由两种不同的单体聚合成的产物,常取两种 单体的简名,后缀“树脂”来命名。如苯酚和 甲醛,尿素和甲醛,甘油和邻苯二甲酸酐的 缩聚产物分别称作酚醛树脂、脲醛树脂和醇 酸树脂。 “树脂”是一个术语,指未加有助剂的聚合物 粉料、粒料等 商业上的常用名 尼龙 代表聚酰胺一大类。尼龙后的第一各数字表 示二元胺的碳原子数,第二个或以后的数字 则代表二元酸的碳原子数。 尼龙610 就是己二胺和葵二酸的反应产物 。尼龙名字后面只附一个数字的则代表氨基 酸或内酰胺的聚合物,数字

4、也代表碳原子数 ,如尼龙6是已内胺的聚合物。 “纶”字作为合成纤维的商品名的后缀字 涤纶代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面纶代表尼龙6; 维尼纶代表聚乙烯醇缩醛; 腈纶代表聚丙稀腈; 氯纶代表聚氯乙烯; 丙纶代表聚丙稀。 橡胶 许多合成的生橡胶是共聚物,往往从共 聚单体中各取一个字,后缀“橡胶”二字来 命名,如丁(二烯)苯(乙烯)橡胶, 丁(二烯)(丙稀)腈橡胶,乙(烯) 丙(烯)橡胶等 原则: 1. 确定重复单元结构; 2. 排好重复单元中次级 单元的次序; 先写有取代基的部分,如聚氯乙烯应写 成聚(1氯代乙烯)。 先写所连接的侧基元素最少的,如聚丁 二烯的应写成 聚 (1次丁烯基) poly (

5、1-butenylene). 3. 给重复单元命名; 4. 在重复单元前加一“聚”字(poly-)。 3.聚合反应 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称作聚合反应。 (1)按单体和聚合物在组成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可将 聚合反应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两大类; (2)根据聚合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开始将聚合反应分 为连锁聚合和逐步聚合两大类。 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作加聚反应。产物 称作加聚物,加聚物的元素的组成与单体相同, 仅仅是电子结构有所改变,加聚物的分子量是单 体分子量的整数倍。 缩聚反应往往是官能团间的反应,除形 成缩聚物外,根据官能团种类的不同, 还有水、醇、氨或氯化氢等低分子附产 物产生。

6、连锁聚合( Chain growth polymerization)的特征: E整个聚合过程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几步 基元反应组成。 E各步的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差别很大。 E链引发时活性中心的形成,活性中心可以时自由 基、阳离子、阴离子。因此而有自由基聚合、阳 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E单体只能和活性中心反应而使链增长,但单体彼 此之间不能反应。 E活性中心的破坏就是链终止。烯烃类单体的加聚 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 逐步聚合( Step growth polymerization)的特征: F在低分子转变成高分子的过程,反应是逐步进行的 ,即每一步的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反应早 期,

7、大部分单体很快聚合成二聚体、三聚体等低聚 物,短期内转化率很高。 F随后,低聚物间继续反应,分子量缓慢增加,直至 转化率很高时,分子量才达到较高的数值。 F在逐步聚合全过程中,体系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 一系列中间产物所组成,中间产物的任何两分子间 都能反应。 F绝大多数缩聚反应和合成聚氨酯的反应都属于逐步 聚合反应。 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 4. 聚合方法 上述四种实施方法中,若按单体和所用聚合介质的 溶解分散情况来划分,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属于均 相体系,而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则属于非均相体系 。 根据聚合物在期单体或聚合溶剂中溶解性能,本体 、溶液和悬浮聚合都有均相和非均相之分

8、。有些聚 合物不溶于其单体,在聚合过程中聚合物将从单体 或溶剂中沉析出来,形成两相,这称为沉淀聚合。 有机聚合反应的本体、溶液、悬浮聚合都属于沉淀 聚合。 定义:不加其他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 剂、热、光、辐射的作用下进行的聚合,称 为本体聚合。 优点:产物纯净,尤适于透明材料的制备。 4.1 本体聚合 在本体聚合中有时还可能加少量的色料、增塑 剂,润滑剂、分子量调节剂等 。 本体聚合特别适合于实验室研究,如单 体的聚合能力、动力学研究等等理论研 究。 工业上本体聚合可用简歇法和连续法生 产。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是反应热的排除 。 举例:有机玻璃板的制备 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简歇法本

9、体聚合,聚合物(PMMA)的透光 率92,俗称有机玻璃。 制备过程中有散热困难、体积收缩、易产 生气泡诸问题,可以分成预聚合、聚合和 高温后处理三各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特点 加以控制。 具体制备方法 预聚合 将MMA、引发剂BPO或AIBN等、以及适量 的增塑剂、脱模剂放在普通搅拌釜内于90 95聚合至1020转化率,成为粘稠 的液体。然后用冷水冷却,使聚合反应暂 时停止,备用。 这时体积已部分收缩,聚合热已部分排出, 有利于以后的聚合。 聚合阶段 将粘稠的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中,移入空气或水 浴中,慢慢升温至4050聚合。在该温度下聚合数天 ,5cm板甚至要反应一周。转化率达90以上。 低

10、温缓慢聚合的目的在于与散热速度相适应。如聚合过 快,来不及散热,造成热点,将影响分子量的分布和产 品的强度。另一方面,聚合温度过高,易产生气泡,因 为MMA的沸点为100.5。 转化率达90以后,进一步升温至PMMA玻璃化转变温 度以上(100120),进行高温处理,使残余单体充分聚 合。 这种方法制备的PMMA分子量可达106. 定义: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 合称为溶液聚合。 自由基溶液聚合、离子溶液聚合。 4.2 溶液聚合 自由基溶液聚合 优点 与本体聚合让相比,溶液聚合体系粘度比较低 ,混合和传热易,温度容易控制,较少凝胶效 应,可以避免局部过热。 缺点: (1)由于单体浓度低,

11、溶液聚合速率慢,设备 生产能力和利用率低; (2)单体浓度低和溶剂链转移的结果,使聚合 物分子量较低; (3)溶剂分离回收费用高 。 自由基溶液聚合选择溶剂时,须注意的两方面的问题: 溶剂的活性 溶剂往往并非绝对惰 性,对引发剂有诱导 分解作用,链自由基 对溶剂有链转移反应 。这两方面的作用都 可能影响聚合速率和 分子量。 (2)溶剂对聚合物的溶 解性能和对凝胶效应的影 响 选用良溶剂时,为均相聚 合,如单体浓度不高,则 可消除凝胶现象; 选用沉淀剂时,则是沉淀 聚合,凝胶现象显著; 劣溶剂的影响在上述两者 之间。 举例: 丙烯腈连续溶液聚合 聚丙烯腈(腈纶)是重 要的合成纤维,保暖性 好,有

12、人造羊毛之称。 丙烯腈均聚物中的氰基 具有强的极性,分子间 吸力大,加热时不熔, 只能分解;只有少数强 极性溶剂能使之溶解, 如DNF,DMSO等。 均聚物难成纤维。成纤 后也不柔软,性脆,难 染色。因此聚丙烯腈纤 维都是丙烯腈和第二、 第三单体的共聚物,丙 烯腈用量多在8590 以上。 具体制备方法 丙烯腈和第二、三单体在硫氰化钠水溶液中进行 连续均相溶液聚合,引发剂为ABIN,以免过氧类 引发剂将硫氰化钠氧化成硫氰。 聚合温度在7580,转化率7075,配料中 单体浓度为17,聚合后聚合物的浓度约为13 ,经脱除单体后,即成纺丝原液。 悬浮聚合是单体以小液滴悬浮在水中进行的聚合 。 单体中

13、溶有引发剂,一个小液滴就相当于本体聚 合的一个单元。 从单体液滴转变为聚合物固体粒子,中间经过聚 合物单体粘性粒子阶段。为了防止粒子相互粘 结在一起,体系中须另加分散剂,以便在粒子表 面形成保护膜。 因此悬浮聚合体系一般由单体、引发剂、水、分 散剂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4.3 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产物的粒径在0.015mm之间, 随搅拌强度和分散剂性质、用量而定。 聚合结束后,回收未聚合的单体,聚合 物经洗涤、分离、干燥即得粒状或树脂 产品。 悬浮聚合均相聚合产品可制得透明珠体 ,如聚苯乙烯。 悬浮聚合的优点: (1)体系粘度低,聚合热容易从粒子经水介质带走 ,散热和温度控制比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容

14、易的 多。产品分子量及其分布比较稳定。(2)产品分 子量比溶液聚合高,杂质含量比乳液聚合产品少 。 (3) 后处理比溶液聚合、乳液聚合简单,生产成 本低。 缺点:产品中多少附有少量分散剂残留物,要 生产透明和绝缘性能高的产品须将残留的分散 剂出尽。 液液分散和成粒过程 单体倒入水中,单体将浮在水面上,分成两层,进行 搅拌时,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单体液层将分散成液滴 。大液滴受力还会变形,继续分散成小液滴。但单体 和水两液体间存在着一定的界面张力,界面张力将使 液滴保持球形。过小的液滴还会聚集成较大的液滴。 在一定的搅拌强度和界面张力下,大小不等的液滴通 过一系列分散和合一过程,构成一动态平衡。

15、搅拌停止后,液滴将聚集变大,最后仍与水分层。因 此体系中须加有一定量的分散剂。 悬浮单体液滴分散合一模型 分散剂和分散作用 (1)水溶性有机高分子物质 有部分水解的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的 盐类、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 ,明胶、蛋白质、淀粉等天然高分子。 作用机理: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2)不溶水的无机粉末 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磷酸钙等。 作用机理:吸附 举例:苯乙烯悬浮聚合 苯乙烯可以在8590下,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 剂,以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进行悬浮聚合,水单体重 量比为2。在上述温度下聚合8小时,再升温至100 进行后期熟化34小时,

16、使单体充分聚合。 苯乙烯液可以在150的高温下进行热聚合,不加引 发剂,以氢氧化镁为分散剂,苯乙烯顺丁二烯二酸 酐共聚物的钠盐作助分散剂。在高温下,聚乙烯醇失 去分散能力。聚合结束后经分离,酸洗除去氢氧化镁 ,干燥得珠状产品。 单体在分散介质中,由乳化剂分散成乳 液状态进行聚合,称为乳液聚合。 分散介质一般采用水。 乳液聚合的配方由单体、水、引发剂、 乳化剂四组分组成。 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的优点: J以水作分散介质,价廉安全 J聚合速率快,同时产物分子量高,可以在较低的 温度下聚合 J直接应用胶乳的场合,如乳胶漆等 缺点: L需要固体聚合物时,乳液需经凝胶(破乳)、 洗涤、脱水、干燥等工序,生产成本较悬浮聚 合高。 L产品中留有乳化剂,难以完全除尽,对光电性 能影响大。 乳液聚合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主要组分: 单体、水、引发剂、乳化剂 乳液聚合的引发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