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 9 配电管理系统(2014)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06991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电自动化 9 配电管理系统(2014)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配电自动化 9 配电管理系统(2014)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配电自动化 9 配电管理系统(2014)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配电自动化 9 配电管理系统(2014)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配电自动化 9 配电管理系统(2014)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电自动化 9 配电管理系统(2014)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电自动化 9 配电管理系统(2014)教材(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3月 配电自动化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第8讲:配电管理系统(DMS) 配电管理系统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DMS) 是变电、配电到用电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 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馈线自动化系统(FA) 配电调度SCADA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 配电网事故呼叫系统 配电网络高级分析系统(DPAS) 配电工作管理系统(DMSWork) 配电自动化计算机网络 DMS主要功能 9.1 地理信息系统(GIS ) 9.1.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9.1.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9.1.3 GIS在电力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9.1.4 配电网GIS的功能分

2、析 9.1.5 基于Web技术的配电网GIS 9.1.6 配电网GIS应遵循的标准 9.1.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1.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围绕着 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门交叉性的 学科,是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它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 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 管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 9.1.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2. 发展阶段 萌芽期(20世纪60年代): 思想和技术方法的探索时期。 巩固期( 20世纪70年代): G

3、IS的发展时期。 突破期( 20世纪80年代): 是GIS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取得突破与趋向成熟 的阶段。 拓展普及期( 20世纪90年代): GIS更具有开放性和信息资源共享性,并成为可以 支持多种计算机硬件平台的高技术产品。 9.1.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3. 应用领域 作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ies,IT)的 重要组成部分,GIS经过多年发展,在几乎所有与空 间信息相关的领域,诸如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 管理、设施管理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了多 层次和不同尺度的应用格局,并成为一个快速增长的 产业。 9.1.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

4、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数据库构成 的有机结合体。硬件配置包括: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 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输出设备。 9.1.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GIS软件配置 开发平台:Arc/Info、Map/Info 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Visual C+等 WindowsXP、Windows 2003 UNIX、Linux等 Foxpro、Sybase、Oracle、 Informix等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利用GIS开发技术实现的具体应用 软件系统,如配电网GIS 9.1.3 GIS在电力应用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电力行业所建的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总体规划或

5、设计方案不全面。 地理信息系统运行所需要的基础数据不全。 一体化数据图模解决方案未能解决好地理信息系统与 EMS/SCADA、配电自动化系统等生产运行自动化系 统的数据图模共享问题。 2.用于配电自动化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难点体现在: 配电网的资料数据整理输入工作量巨大,数据不稳定 。 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不全,深度不够。 9.1.4 配电网GIS的功能分析 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目标 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应以站内自动化、馈线自动化、负荷控制 与管理、用户抄表与自动计费等四个子系统的地理信息管理为 目标,并将相关的MIS(管理信息系统)和实时信息管理融合 进来,实现图形和属性的双重管理功能。

6、 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数据预处理功能 (1)图形数据的录入、转换和编辑。 (2)属性数据的录入、转换和编辑。 (3)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的挂接互访。 (4)与配电网SCADA系统的实时数据接口及图形转换。 二、图形操作与制图输出 9.1.4 配电网GIS的功能分析 9.1.4 配电网GIS的功能分析 GIS实时数据显示画面 配电网故障时地理信息图上的故障区域显示 配电网故障时故障区域内的用户信息 17 18 三、数据的分析与计算功能 9.1.4 配电网GIS的功能分析 (1)网络实时分析 (2)图表分析 (3)网络模拟分析 四、信息查询功能 (1)条件查询 (2)空间查询 GIS的

7、发展: 9.1.5 基于Web的配电网GIS 几乎在开发组件式GIS的同时,出现了Web GIS,它是Internet 技术和GIS相结合的产物。对于组件式GIS和Web GIS的界限越 来越模糊,有时可以不加区分。 Web GIS是在信息发布、数据共享、交流协作基础之上实现 GIS的在线查询和业务处理等功能的,Web分布式交互操作是 其工作的重心。 Web GIS: 9.1.5 基于Web的配电网GIS Web GIS的基本组成包括: uWeb服务器 uBrowser浏览器(GIS插件) u页面描述语言(如HTML、VRML) uWeb交互程序(JAVA、CGI、ActiveX) uGIS数

8、据库管理器(ARCS-TORM、SDE) 9.1.5 基于Web的配电网GIS 与传统GIS相比,Web GIS具有如下优点: u基于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 u平台的无关性; u良好的可扩展性; u使用面广,操作更简单。 几个重要的GIS厂商发布的Web GIS产品各具特色, 它们在操作系统支持、Web服务器端软件、客户端浏 览器、网络传递的图形格式以及支持的数据格式等存 在一定的异同。如下表所示: 9.1.5 基于Web的配电网GIS 9.1.5 基于Web的配电网GIS 9.1.6 配电网GIS应遵循的标准 应遵循或制订的标准主要包括: 1) 国际IEC组织制订的DMS标准。 2) 1:50

9、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标准(GB7929-87)。 3)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92)。 4) 电力工业部信息编码标准。 5)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6) 制订符号库标准(包括点状、线状和面状符号库标准) 。 7) 制订数据字典标准。 8) 制订线路及设备编码标准。 9) 制订与SCADA、负控等系统接口标准。 10) 制订与MIS、OA等系统接口标准。 11)国电公司2000年10kv及以下配电地理信息系统规划 建设的若干意见(试用)。 9.2 配电网事故呼叫系统 为了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加快停电事故报告及抢修速度,减少 经济损

10、失,有必要为配电自动化系统开发设计配电网事故呼叫 系统。JWEMC的配电网事故告警系统的组成如下: 95598 9.3 配电网络高级分析系统(DPAS) DPAS的功能: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各种信息,在实时或研究 状态下,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提供一种配电 网分析和决策的工具,为故障的恢复控制和网络的重构提供依据 ,为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提供参考。 DPAS主要内容 网络建模 拓扑分析 状态估计 配电网潮流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 网络重构 负荷预测 9.3 配电网络高级分析系统(DPAS) 网络建模 用于建立和维护配电网络数据库,为其他应用软件如配电潮流、 短路电流计算

11、、网络重构等定义配电网的网络结构。 配电网络建模不宜照搬输电网络建模方法,原因如下: 网络模型不完全一样。配电网络模型包括:母线、馈线段、开 关设备(断路器、负荷开关、重合器、分段器、熔断器)、配 变电容器、厂站(开关站、环网柜、配电站)等。 应考虑配电网络的网络结构特征,比如提供对辐射状馈线结构 的专门描述,以适应DMS研究与开发的需要,并为用户提供方 便直观的网络建模方法。 配电网络建模还应考虑和FM(Facilities Management)集 成,以便能直接从FM数据库生成网络数据库。 9.3 配电网络高级分析系统(DPAS) 拓扑分析 定义: 网络拓扑分析是将网络的物理模型转化为数

12、学模型,其结果被 用于潮流计算、网络重构和短路电流计算等网络分析软件。 9.3 配电网络高级分析系统(DPAS) 状态估计 定义: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离线数据,利用母线负荷预报、负荷控制 、配电主站、电压调节计划、典型历史数据进行测量,弥补测 量数据量的不足,保证全网的可观测性,可以提高量测数据的 可靠性和完整性。 由于配电网如下的特点,状态估计也应采用适合的计算方法。 配电系统的拓扑描述应以馈线为单位; 网络结构成辐射状。 9.3 配电网络高级分析系统(DPAS) 配电网潮流计算 潮流计算是DPAS中最基本的功能,是电力系统运行分析和规划 设计最常用的工具,能根据状态估计的结果分析实时状态下

13、的电 力系统运行工况,是网络分析的基础,配电网的网络重构、故障 处理、无功优化和状态估计都需要配电网潮流的计算结果。 9.3 配电网络高级分析系统(DPAS) 短路电流计算 短路种类: 三相短路、 两相短路、 单相接地短路、 两相接地短路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正确地选择和校验各种电气设备; 计算和整定保护短路的继电保护装置; 选择限制短路电流的电气设备。 9.3 配电网络高级分析系统(DPAS) 网络重构 目标: 在满足网络约束和辐射状网络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开关操作改 变负荷的供电路径,以便使网损最小,或解除支路过载和电压 越线,或平衡馈线负荷。 用途: 用于配电网规划和配电网改造; 正常运

14、行状态下的网络重构可以降低网损、平衡负荷,提高 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供电可靠性; 故障情况下的网络重构可用于配电网事故后的供电恢复。 9.3 配电网络高级分析系统(DPAS) 负荷预测 概述:利用历史负荷数据预测未来时段的负荷,一般针对全网 或某个区域内的总负荷进行。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包括最大负荷 功率、负荷电量及负荷曲线的预测。 分类(根据目的的不同): 超短期(未来1h以内 );短期(日负荷预测或周负荷预测); 中期(月至年的负荷预测);和长期(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 间); 方法: 经典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 现代预测方法:灰色数学理论、专家系统方法、神经网络理 论、模糊

15、负荷预测 9.4 配电工作管理系统(DMSWork) n运行监视 n线路潮流 n开关状态 n线路负荷带电状态 n系统停电范围 n系统挂牌、摘牌操作 n操作模拟 n记录模拟的一系列开关开合操作 n双电源用户供电路径切换 n单个或成组负荷调整 n支持“开始”、“前进”、“后退”、“最后”等重放操作。 n操作步骤可以编辑。 n用户报装管理 n报装方案生成 n报装记录生成、删除、维护 n用户报装查询:系统用户可以在系统中查询申请用电客户的报装进 展情况 n低压报装 9.4 配电工作管理系统(DMSWork) n故障报修管理 n报修记录登记、查询 n修理票打印 n修理票向供电局传递 n报修位置在GIS上

16、的定位和显示 n根据线路实时带电状态和挂牌信息,确定停电的类型 n用户定位 n 系统配置和安全管理 nGIS系统配置数据 n营业数据库、负控数据库、关口表数据库等的访问设置 n线路设备的颜色和图符形式,设备标注设置等等 n不同的用户指定不同的权限 n用户权限信息经过加密之后,集中保存在数据库中 n系统只准许用户使用允许的功能,禁止不被允许的功能 9.5 配电自动化计算机网络 作用: 解决配电自动化各子系统之间及内部各功能 模块之间资源的共享问题。 组成: 硬件系统: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实体 软件系统: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功能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保 证之一。相关事故: (1)2000年10月13日,四川二滩水电厂计算机系统收到异常 信号停机,7秒甩出力89万,川渝电网几乎瓦解。 (2)2003年12月30日,龙泉、政平、鹅城换流站计算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