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学经典,挖掘德育内涵.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06883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读文学经典,挖掘德育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品读文学经典,挖掘德育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品读文学经典,挖掘德育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品读文学经典,挖掘德育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品读文学经典,挖掘德育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读文学经典,挖掘德育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读文学经典,挖掘德育内涵.(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读文学经典,挖掘德育意涵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指出:“文 学对教育那些麻木不仁的人懂得感激,培 养一种民族自豪感,在不同阶级之间制造 一种伙伴兄弟的感觉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 用。” “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 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 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要使感性的人成 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没有其他途径” 。 (德)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 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6. 文学经典浓缩着人类的情感历史。 品读文学经典能让德育强化情感力量。 品读文学经典能让德育蕴含美学韵味。 品读文学经典让德育彰显人文关怀。 “德育美学化” :

2、学校德育创新的重 要理念 背景:学校德育中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和知 识化的倾向,即不顾德性内化规律,否定 道德学习主体性,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 养的纯外铄过程,成为一些学校德育的特 征。 审美教育本身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美育又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让德育活动演变成教学双方作为人类个体 对于美在伦理道德上的深厚积淀产生惊叹 、钦佩和愉悦的审美过程。强调德育活动 中审美、立美特征对道德情感、道德信念 的巨大促进。” 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 社,1996:34. 人类文学既是人类文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 分,更是传承人类文化、彰显人文精神的 重要渠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固 然要

3、从这个国家的历史典籍中去了解,然 而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却往往在其文 学典籍中得到了更好的展示。 “隐喻”对于人的观念和心智力教育的重要意义。“ 由于隐喻思维的存在,人类心智才变得不可模仿 ,充满创造变数,显得高深莫测。如果我们要把 人培养为机器,我们就仅需要逻辑;如果我们要 把人培养为人,我们就需要“隐喻” 张祥云.大学教育:回归人文之蕴M.广州:中山 大学出版社,2004:148. 文学对真理的昭示往往是隐喻性质的,文学作品 所特有的隐喻性,也是使其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 方面,是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工作的可靠渠道。 教学案例:边城 假如你是导演,要拍边城,你认为这 部小说有哪些主要人物?请依

4、次排下来, 做一个演职员表。 一号演员: 二号演员: 三号演员: 四号演员: 五号演员: 一号演员:翠翠 翠翠长得什么样?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 ,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自然长养。 翠翠还有什么美处? 二号演员:祖父 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这部小说的情节中,从祖父这个角度看 ,他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为翠翠找个爱人。 他完成这个任务了吗? 老船夫的做作处,原意只是想把事情弄明 白一点,但一起始自己叙述这段事情时, 方法上就有了错处,因此反被二老误会了 。他这时正想把那夜的情形好好说出来, 船已到了岸

5、边。二老一跃上了岸,就想走 去。老船夫在船上显得更加忙乱的样子说 : 二老说:“我回来时向我爹爹去说,为你向 中寨人做媒,让你得到那座碾坊吧。至于 我呢,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只是老家伙 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大老是他弄死的 。” 上面所引原文表明,沈从文也认为翠翠的 爱情不成功,是祖父说话的(叙述事情) 的方法不对,你认为如何? 如果改变一下叙述的方法,这个故事是不 是会有不同? 因为两人每个黄昏必谈祖父以及这一家有关系的 事情,后来便说到了老船夫死前的一切,翠翠因 此明白了祖父活时所不提到的许多事。二老的唱 歌,顺顺大儿子的死,顺顺父子对于祖父的冷淡 ,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二老,二

6、老 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会,又 被家中逼着接受那座碾坊,意思还在渡船,因此 赌气下行,祖父的死因,又如何与翠翠有关 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如今可全明白了。翠翠把 事弄明白后,哭了一个夜晚。 上面所引小说结尾处的这一段文字,在叙 述功能上起什么作用? 如果你是导演,你怎么利用这段文字?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 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 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 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 傩送会回来吗? 你读了这部小说有什么感受?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 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 这

7、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过渡时有人问及可怜的祖父,黄昏时想起 祖父,皆使翠翠心酸,觉得十分凄凉。但 这分凄凉日子过久一点,也就渐渐淡薄些 了。 “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 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 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 忽略了。” (沈从文答左派批评家和读者的指责,认 为他只是一个以娱乐别人为目标的文体家 时所说)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 。他能不着痕迹,轻轻几笔就把一个景色 的神髓,或者是人类微妙的感情脉络勾画 出来。 他的“田园牧歌”般的作品“是一种“静候天机 ,物我同心”式的创造力的产品。” 山水人物呼之欲出,这是沈从文最拿手的

8、文体,而边城是最完善的代表作。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 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 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 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 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 ,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 儿安睡了。 作业: 次则用字造句,虽然力求短峭简练,描写 却依然繁冗拖沓。有时累累数百言还不能 达出“中心思想”。有似老妪谈家常,絮絮叨 叨,说了半天,听者尚茫然不知其命意之 所在;有好像用软绵绵的拳头去打胖子, 打不到他的痛处。他用一千字写的一段文 字,我们将它缩成百字,原意仍不失。因 此他的文字不能像利剑一般刺进读者心灵 。 (见

9、苏雪林沈从文论) 试着缩写边城片段,仔细体会,看看 是否如苏雪林所批评的。 缩写时,可以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对 照阅读。 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 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 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 ,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 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 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崖壁三五丈 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 大的叶子作伞。 歌声? 小说也反复描写歌声和听到歌唱的感觉, 这在小说中意味着什么? 就像阳光的公平一样,美和爱,是不会因 为贫穷而有减少。 翠翠的心灵像歌声一样美好。她的爱情和 命运,像歌声一样使人感到淡淡的忧伤 任

10、务:电影结束一般都有一个片尾曲,聪 明的你,请为这部电影配一个片尾曲。 教学案例:老人与海 海明威“冰山原理” “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作。冰山显 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 下的,你可省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 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 现出来的部分”。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 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 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 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 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 ,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 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 中的。 弗洛伊德“冰山理论” 据弗洛伊

11、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 、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 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 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 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 相对应的他对人的心 理结构的划分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 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 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 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 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 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1895弗洛伊德与布 罗伊尔合著歇斯底里研究 ) 从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去探索水面下的“ 八分之七”。 任务一:概述这个小说的故事情节

12、。 学生概述. 辨别以下三个版本之好坏 关于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 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 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 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 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 ,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 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版本一) 老人与海是一部中篇小说, 讲的是一个 名叫桑提亚哥的古巴老渔夫在远海钓到了 一条巨大的马林鱼, 经过三天两夜的激烈较 量, 终于将那条可怕的大鱼打死, 赢得了胜 利; 继而在归途中, 他却意外地遇到大群鲨 鱼的袭

13、击, 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促使他拚命 地与之搏斗, 一路上, 你死我活, 待到临近港 湾时, 那条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同时归 来的还有他那艘破败不堪的小船和他那副 精力殆尽的躯体。(版本二) 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写古巴老鱼 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 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 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 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 ,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 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版本三) 以文言述之 桑地亚哥者古巴(西夷)老渔夫也钓于海上凡 84天未得复独往终钓一大鱼其体甚巨所趁 之舟亦不如也缚鱼于船侧返群鲨袭之翁力 博仅得一

14、鱼骨返 教学任务的综合性 任务二:一个故事总是有一定寓意的,这个故 事,你认为首先歌颂了什么?(如果用歌颂这 个词的话) 英雄主义的赞歌 。 老人在第一条鲨鱼咬去了大约四十磅鱼肉 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 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这句话道出了本书的主题。这可以被看做 是充满主观昂扬向上精神的现实主义的力 作。 任务三:下面是小说开头两段描述老渔夫 形象的文字。从中你能读出什么?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里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 头儿, 很多打鱼的人拿他开玩笑, 他一点儿 也不生气。别的人, 那些上了年纪的渔夫, 都用眼睛望着他, 心里替他难过。但是他们 并没有把感情流露出来, 只是轻轻地

15、讲起海 流, 讲起他们把钓丝送到海水的深处, 讲起 久久不变的好天气,讲起他们所见所闻的一 切。 他的衬衫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象他 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 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老人的头非常苍老 ,眼睛闭上了,脸上就一点生气也没有。 报纸摊在他膝盖上,在晚风中,靠他的一 条胳膊压着才没被吹走。他光着脚。(8) 是不是有些英雄悲歌的气息? 亚里斯多德认为 :悲剧主人公 “之所以陷于 厄 运 ,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 犯了错 误 ” 。 老人圣地亚哥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 我出海太远了 ”。 亚里斯多德对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 严 肃 、 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 杀死大鱼后老人的行动更是犯了致命的错 误 ,他必然要受到惩罚。 “ 悲 剧 行 动 的真 正 内 容 , 是 由 存 在 于 人 的 愿 望 之 中 的 一 些 实 体 性 的 、 自 身合 理 的 力 量 所 提 供 的 。 这 些 力 量 决 定 悲 剧 人 物 追 求 的 各 种 目的 ” “ 于 是 个 人 的 行 动 , 在 特 定 情 况 之 下 , 力 求 实 现 某 一 目的 势 必 会 引 起 和 它 对 立 的 激 情 来 反 对 自 己 , 因 而 导 致 难以 避 免 的 冲 突 。 ” 黑 格尔 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