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园科学教案课程120篇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706839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13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教园科学教案课程12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幼教园科学教案课程12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幼教园科学教案课程12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幼教园科学教案课程12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幼教园科学教案课程12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教园科学教案课程12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教园科学教案课程120篇(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科学教案:可爱的牛宝宝活动目标:了解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黄牛、水牛、奶牛的挂图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并了解其外形特征。(1)师:你认识哪种牛?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2)总结:教师带领幼儿逐一总结黄牛、水牛和奶牛的外形特征。2.了解牛的生活习性。(1)牛喜欢吃什么?牛的嘴为什么一直在动?小结:牛吃草时先把草吞到胃里,休息时,再将草叶到嘴里嚼,嚼碎后再送到胃里消化、吸收。(2)牛住在哪里?水牛为什么喜欢泡在水里?小结:黄牛和奶牛生活在农村和草原,人饲养后为它建了牛棚,它就住在牛棚或牛奶场里;水牛在下地耕田后很热,所以喜欢泡在水里,这样可以凉快

2、一些。3.理解牛的作用及与人们的关系。(1)黄牛、水牛的力气很大,所以可以帮助人们干活。(2)小朋友知道奶牛有什么作用吗?小结:我们喝的牛奶、酸奶、奶制品都是奶牛的功劳。牛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还能帮人们干活。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小班科学教案:蜗牛爬爬活动目标: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外形的特征2.萌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究兴趣,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1.蜗牛视频2.蜗牛图片活动过程:1. 导入-没有脚, 没有手, 背上房子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 赶紧躲进房里头。有谁知道是什么动物?-是蜗牛。你们见过蜗牛吗?在哪里见过?2. 认识蜗牛-你们都说见过蜗牛,谁来说说看蜗牛

3、长的什么样?触角、壳、足、嘴巴-你们觉得蜗牛有眼睛吗?触角:蜗牛的眼睛长在长的那对触角上。 蜗牛的触角是用来感觉外界环境的器官 ,如果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那你们知道蜗牛的鼻子在哪里吗?蜗牛的触角中,短的那一对相当于它的鼻子,在短的触角下面还有一张小小的嘴巴-哪里是蜗牛的脚呢?蜗牛是怎么爬的?我请一个小朋友来爬爬看。蜗牛肚子下面扁扁的足就像是水波纹一样的横纹,蜗牛就靠着横纹的波动,慢慢爬行。-你们有没有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它是什么?-会留下闪亮亮的线。蜗牛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出一种叫做足腺的分泌物,就像小朋友运动以后流汗一样,蜗牛也会流汗,但是它流的是叫

4、足腺的分泌物爬行时候,这种分泌物不断的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爬行,边爬边粘在了爬过的地方,等它干了,就变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线。-那老师再来考考你们 你们知道蜗牛喜欢吃什么吗? (青菜、树叶、小草。)-蜗牛喜欢吃蔬菜、小草、树叶等等。 咦,你们觉得蜗牛的嘴巴长的大吗?蜗牛的嘴巴长的小小的,只有针尖这么大,但是你们猜猜看它有多少颗牙齿?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有26000颗牙齿左右。蜗牛可真厉害!3. 观看蜗牛短片-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有关于蜗牛的小短片。 (播放视频)-看完了小短片,我们都认识小蜗牛了,有谁来说说看你知道了那些有关于蜗牛的知识,看看谁是小蜗牛的好朋友。4. 听歌曲快

5、乐的小蜗牛学蜗牛爬,碰见障碍要改变方向爬。-现在让我们变成小蜗牛带着房子去旅游吧! 先长出两只小细脚,再背上我们的房子,小蜗牛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播放伴奏)小班科学教案:蚂蚁活动目标:1、在找找、看看、说说、做做中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小蚂蚁。2、初步了解蚂蚁的特征、生活的地方及喜欢吃的东西。活动准备:提前请幼儿准备蚂蚁喜欢吃的食物(糖果、饼干等),放大镜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活动1、你为小蚂蚁准备了什么吃的?2、小蚂蚁住在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给它们带去好吃的。二、找蚂蚁1、带领幼儿到小区公园,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2、你在哪里看到了蚂蚁?它是什么样子的?三、喂蚂蚁1、请幼儿把准备的食物

6、给蚂蚁吃,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2、引导幼儿与蚂蚁说说话。如:小蚂蚁快来尝一尝;好吃吗?等小蚂蚁好像说了什么?(真好吃,谢谢)3、你还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4、请幼儿走走看看蚂蚁最喜欢吃什么?四、与蚂蚁说再见,带幼儿回园,教师进行小结。小班科学教案:海绵的本领活动目标: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活动准备: 海绵若干,记录表,海绵制品,非海绵制品,颜料水。活动过程:一、认识海绵,引起探究兴趣。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2、动画片里有谁呀?(

7、海绵宝宝)3、你们知道海绵宝宝有什么本领吗?二、动手操作,感知海绵的弹性。1、提问: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变一变的游戏,我把笑脸的海绵宝宝捏一捏、扭一扭,你们看现在海绵宝宝变成什么样子了啊?(变成哭脸的海绵宝宝)如果我把手放开,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吗?你是怎么想的?2、预测记录:如果你认为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请将苹果贴在有笑脸的纸上,如果你认为不能变回笑脸的请将苹果贴在画有哭脸的纸上。提问:我们来数一数觉得可以回复原状的朋友有几个?认为不可以的有几个?3、操作验证: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等会请你用捏、卷、扭、弯等各种方法和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的游戏,每次变的时候仔细看,海绵宝宝有没有变回原来

8、的笑脸?操作指导:教师观察幼儿用什么方法变得?指导幼儿观察海绵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4、交流分享重点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变一变的游戏?海绵宝宝变成了什么?如果放开手海绵宝宝会变会原来的样子吗?教师小结:不管我们是卷一卷、压一压、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绵宝宝就能变回原来的样子,看来海绵宝宝不只有柔软的特点,它还是有弹性的!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绵的吸水性1、观察发现: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海绵宝宝,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2、自主探索:猜猜这些小孔有什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一些水,请你们把海绵宝宝放进水里,看看海绵宝宝有什么变化?3、交流分享:海绵宝宝放进水里后有什么变化呢?教师小结:原来海绵宝宝

9、还有吸水的本领啊!四、联系生活,寻找海绵制品1、认识物品:王老师带你们到后面的大海里一起去看一看,海里有些什么东西?2、海里寻宝:请你们每个人到海里寻找一件有海绵的东西,然后带着它马上回到位置上坐下来,那我就知道你的速度最快了。3、验证宝物:我们来看看,你们找到的是海绵制品吗。教师总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是用海绵宝宝做成的,海绵宝宝的本领可真大!小班科学教案:青青的小草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3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教具:大积木块、海绵、锯沫板、镜子、布娃娃等,蚂蚁头饰每名幼

10、儿一个。2学具:幼儿人手一个操作小筐(内放木积木、海绵块、小锯木板),每位幼儿两杯水(一杯染红色装热水,一杯无色装凉水)。3环境布置:请幼儿自带一件物品,布置活动室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玩具汽车、毛绒玩具、鹅卵石等)。活动过程:一、以游戏小蚂蚁学本领引入课题。教师、幼儿戴头饰扮蚂蚁,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师)原来,我们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手真能干!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二、在触摸发现再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一)摸一摸: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

11、劲捏捏、按按,(师)你捏得动积木吗?(幼:捏不动)按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2幼儿摸摸锯沫板,感受正反两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3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4、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二)选一选:请几名幼儿上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三)找一找: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边摸边问,哪些物品是硬的、软的、冷的、光滑的等,让幼

12、儿逐一说出感觉。(四)说一说: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五)小结: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三、分组游戏:小蚂蚁搬东西。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送过来,或把硬的东西送过来。活动延伸: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东西,说出自己的感觉或和父母一起玩摸东西的游戏,让家长协助以丰富幼儿的词汇,如湿漉漉、毛绒绒等。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活动目标: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

13、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活动过程:(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

14、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活动延伸: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小班科学教案:水娃娃不见了活动目标:1. 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2.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