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分析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06548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分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滨滨江学院江学院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题目目江苏省高新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进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分出口发展分析析院院系系滨江学院经滨江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济与贸易系专专业业国际经济与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学生姓名学生姓名周宪周宪_学学号号20062330921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段会娟段会娟职职称称讲师讲师二一年二一年五五月月二十二十日日I目录摘要摘要.11关键词关键词.1111引言引言.1111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研究现状.112研究目的及意义.322江苏省高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分析进出口分析.3321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分析.322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特点.733制约江苏制约江苏省高新技术省高新

2、技术产品进出口产品进出口的主要因素的主要因素.8831江苏省高新技术的发展缺乏明确计划.832江苏省企业创新机制不完善.833缺乏一个完善的机制吸引人才.934省内市场的融资途径不完善.935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资金投入过少.944面对金融面对金融危机江苏省危机江苏省发展高新技发展高新技术面临的挑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战和机遇.101041江苏省发展高新技术面临的挑战.1042江苏省发展高新技术面临的机遇.1155对发展江对发展江苏高新技术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产品出口的相关建议相关建议.131351政府应当加强发展高新技术的政策力度.13II52着重于某项,对具备发展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给予大力发展.1

3、353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1454重点培育大企业和支柱企业.1455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1456加大对苏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力度.1557构建完善的市场运作体系,使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1558加强国际间的高新技术合作.16总结总结.161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616致谢致谢.1717ABSTRABSTRACTACT.18181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分析周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南京210044摘要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规模的不断增长,以科技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逐步趋于理性。为了应对我国加入WTO后

4、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格局,根据国家、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关政策,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促进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本文针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组成类型、地区分布的现状,找出限制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关键词: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限制因素11引言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知识型经济技术革命的新经济在世界上迅速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增长型经济。江苏省根据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在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及时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目前,江苏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进一步使

5、高新技术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道路。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领域为重点,以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发展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为主要载体,以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为主体,全面纵深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1111江苏省高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新技术产品研究现状研究现状111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深入人心,以及江苏“科技兴省”战略的逐步实施,江苏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一个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设

6、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新材料产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蓬勃兴起,2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截止至2010年3月,江苏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560.02亿元,同比增长38.5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4.20,比年初提高1.26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484.1亿元,占规模以上项目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9.13;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696.2亿元,17个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与上年比全部实现增长。全省专利申请1249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379件,专利授权1034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37

7、件。省级以上高新区批准入区项目458个,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3.61亿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46亿美元;技工贸总收入2600.36亿元;出口额27.75亿美元;专利申请1101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407件,专利授权59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7件;RD经费支出35.61亿元。1112国内研究现状徐冬青在2004年发表的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沿江火炬带成为我省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区域,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性更为突出。沿江火炬带是江苏省高新技术发展的聚集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苏启动建设沿江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数十年来江苏省先后在沿江火炬带内,建设了数个国

8、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而苏北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不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更为明显。而且目前南北发展梯度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制约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和全省“两个率先”进程。2马晓国,李宗植,胡刚在2006年8月发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中提到,企业资金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而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占整个资金来源的10不到,这说明江苏省高新技术资金来源单一,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投入明显不足。同时他们还得出19952003年间影响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两种主要投入要素中,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呈下降趋势,而劳动的边际产出弹性呈上升趋势,由于二者的数值都比

9、较大,使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报酬比较高,大于2。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系数小于1,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资本和劳动的替代性比较弱,这也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3在培养区域内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群方面,刘洁,陈海波在2009年12月发表的江苏省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水平的比较分析中提出,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活动中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因此促进区域内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以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群式创新,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和发展。41数据来源:安徽信息咨询汇总2010年5月25日访问2徐冬青.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中.财经论

10、坛.2004.(09)3马晓国李宗植胡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科学学研究.2006.(08)4刘洁陈海波江苏省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水平的比较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9.(12)31122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及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高新技术的背景,国内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阐述,引用学术报告得出江苏高新技术的发展要求以及是否适合发展高新技术,并最终得出制约发展江苏高新技术的因素,提出相关建议,通过运用新技术和新的创新机制,建立高新技术模式与高新技术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22江苏省高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分析进出口分析2211江苏省高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新技术产业分析分析根据

11、江苏省统计局2008年统计数据,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4689.96亿元,从地区分布来看,苏南高新技术产业企业4067家,实现产值11828亿元,苏中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590家,实现产值2206.45亿元,苏北高新技术产业企业887家,实现产值655.5亿元。5211从企业数量分布分析根据省统计局制订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标准,截止至2007年底,江苏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6544家,累计认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29家,使江苏拥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遥遥领先。高新技术企业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的重要载体,在加快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

12、江苏省大力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了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培育力度,认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06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994家。5资料来源2008年江苏省统计局年鉴4图1高新技术产业地区比例由(图1)可得知,苏南企业不论是企业数还是产值、出口创汇都占很大比例,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及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领头地位。苏中企业总产值和出口创汇都远远低于苏南,苏中地区虽然只有三个城市,但三个指标均大于苏北的五个城市。212从企业类型分析江苏属于沿海开放型城市,企业登记类型繁多,根据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按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类型可以分为三大类:国内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国外资产投资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