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精练十九 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三、特殊句式译到位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04023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精练十九 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三、特殊句式译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浙江专用)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精练十九 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三、特殊句式译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浙江专用)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精练十九 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三、特殊句式译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浙江专用)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精练十九 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三、特殊句式译到位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浙江专用)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精练十九 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三、特殊句式译到位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精练十九 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三、特殊句式译到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精练十九 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三、特殊句式译到位(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 核心题点精练十九 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精练先做 精练点拨 精练再做 栏目 索引 三、特殊句式译到位 精练先做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矿税流毒,宇内已无尺寸净地,而淮徐之陈增为甚。增名下参随程守 训者,徽人也,首建矿税之议。自京师从增以出,增唯所提掇,认为侄婿 。又不屑与诸参随为伍,自纳银助大工注,特授中书舍人,直武英殿。自 是愈益骄恣。是时山东益都知县吴宗尧,疏劾陈增贪横,当撤回。守训乃 讦宗尧多赃巨万,潜寄徽商吴朝俸家。上如所奏严追。宗尧徽人,与朝俸 同宗也。自是徽商皆指为宗尧寄赃之家,必重赂始释。唯稍畏淮抚李三才 ,不敢至李所,住泰州。李亦密为之

2、备,佯以好语陈增曰:“公大内贵臣 ,廉干冠诸敕使,今微有议者,仅一守训为祟耳。他日坏乃公事,祸且及 公。 123 虎虽出柙,盍自缚而自献之?”增见守训跋扈渐彰,不复遵其约束,心 愠已久,因微露首肯意。李中丞觉之,潜令其家奴之曾受守训酷刑者, 出首于增。上即命李三才捕送京师治罪,及追所首多赃。 (选自万历野获编陈增之死) 注 大工:指皇帝钦定的工程。 (1)自是徽商皆指为宗尧寄赃之家,必重赂始释。 答案 从此徽商都被指控作为吴宗尧藏匿赃款的人家,一定要大加贿赂 才能获释。 译文 解析 得分点:被动句式,“始”,句意对。 解析 123 (2)虎虽出柙,盍自缚而自献之? 答案 老虎虽然已经出了笼子,

3、但是您为什么不自己把他捆缚并献给皇 帝呢? 译文 (3)潜令其家奴之曾受守训酷刑者,出首于增。 答案 (李中丞)悄悄地让曾经受过程守训严酷刑罚的家奴,向陈增告发 程守训。 解析 得分点:“柙”“盍”,句意对。 解析 得分点: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出首”。 解析参考译文 123 征收矿税流传开来的毒害,全国已经没有一处不受影响,而其中淮 徐陈增的危害最大。陈增属下参随程守训,是徽州人,首先提出征收矿 税的建议。自从在京师随陈增做事,陈增唯独提携他,把他认作侄子(即 太监的干儿子)。程守训又不屑于跟各位参随为伍,自己捐献银两帮助建 设皇帝钦定的工程,被特别授予中书舍人,在武英殿当值。从此更加骄 傲

4、放纵。这时山东益都知县吴宗尧,上疏弹赅陈增贪婪横暴,应当撤回 。程守训就攻讦吴宗尧贪赃很多,秘密地将赃款藏在徽州商人吴朝俸家 里。皇帝根据所奏严加追查。吴宗尧是徽州人,跟吴朝俸同宗。从此徽 商都 参考译文 123 被指控作为吴宗尧藏匿赃款的人家,一定要大加贿赂才能获释。只是有 点畏惧淮抚李三才,不敢到李三才所在的地方,住在泰州。李三才也秘 密地准备对付他,假装用好话对陈增说:“您是宫中的贵臣,廉洁干练 超过其他的使臣,现在稍稍引起非议的,只因程守训一个人作祟罢了。 今后他会坏您的事的,将会祸害到您。老虎虽然已经出了笼子,但是您 为什么不自己把他捆缚并献给皇帝呢?”陈增发现程守训专横暴戾日渐 彰

5、显,不再遵守他的管束,内心恼怒已久,就微微地流露出赞同的心意 。李中丞发现了他的意向,悄悄地让曾经受过程守训严酷刑罚的家奴, 向陈增告发程守训。皇帝就命令李三才逮捕程守训送到京城治罪,并且 追查所告发的众多赃物。 123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医之为术,其说之至粹而出于古者,莫过素问难经,述阴 阳气运之理,辨形体荣卫之原,以明养生治疾之道。其精微之要得诸心 而见于效者,固有不可以言传者矣,书岂足以尽其意乎?后之学者,不 能求其为书之意,而泥其说。甚者弃书不省,而惟攻乎浅陋拘阂之方书 。 人之耳目、手足均也,脉络、血气、筋骨均也,而其变之乖殊若此 ,医岂易言乎?药岂易用乎?其

6、病在乎心也,而药其肺;在乎寒也,而 以为热;病乎实也,而以为虚。病不能自言,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故 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选自方孝孺医原)123 答案 那些精深微妙的要旨在心里领会并体现效果的,本来就有不能用 言语传授的,书本怎么能完全穷尽那意思呢? 译文 (1)其精微之要得诸心而见于效者,固有不可以言传者矣,书岂足以尽其 意乎? 参考译文 答案 疾病自己说不了话,因用药而死的无从申诉,所以,医生能实施 他的医术而没有人诘难他的做法。 (2)病不能自言,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 123 医术在古代医学理论里是最纯粹的,没有超过素问难经的 ,它们通过阐述阴阳气运的道理,辨析

7、身体养护的原理,来阐明养护生 命医治疾病的规律。那些精深微妙的要旨在心里领会并体现效果的,本 来就有不能用言语传授的,书本怎么能完全穷尽那意思呢?后来的学者 不能推求写书的本意,而拘泥那些成说。更离谱的是弃绝医学书籍不去 省察体悟,却只在浅显鄙陋囿子成见的医方之书上用功。 参考译文 123 人的耳朵眼睛、双手双脚都一样,脉络、血气、筋骨都一样,但其 相差如此之大,医生怎会易于辨治呢?用药怎会容易呢?他病在心上, 却对肺部用药;病属寒症,却当作热症来治;病属实症,却当作虚症来 医。疾病自己说不了话,因用药而死的无从申诉,所以,医生能实施他 的医术而没有人诘难他的做法。 123 3.阅读下面的文段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凡乱者,形名不当也。人主虽不肖,犹若用贤,犹若听善,犹若为 可者。其患在乎所谓贤从不肖也,所为善而从邪辟,所谓可从悖逆也。 是形名异充,而声实异谓也。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 不危奚待也? 123 尹文见齐王,齐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尹文曰:“愿闻何 谓士?”王未有以应。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 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 士已。”尹文曰:“王得若人,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而不能得 也。”尹文曰:“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王 曰:“否。大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辱则寡人弗以为

9、臣矣。”尹文 曰:“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未失其四行者,是未失其所以为 士一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士乎”?王无以应。 123 尹文曰:“今有人于此,将治其国,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非之 ,民有罪则罚之,民无罪则罚之,而恶民之难治,可乎?”王曰:“不 可。”尹文曰:“窃观下吏之治齐也,方若此也。”王曰:“使寡人治 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尹文曰:“言之不敢无说,请言 其说。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民有畏王之令,深见侮而 不敢斗者,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夫谓 之辱者,非此之谓也。”齐王无以应。论皆若此,故国残身危,走而之 谷,如卫。桓公尝以此霸矣,管仲之

10、辩名实审也。 (选自吕氏春秋正名) 123 (1)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答案 以不贤能的人为贤能,把邪说当作好建议,认为悖逆的行为是 正确的,这样国家不混乱、自身不危险又等什么时候呢? 译文 (2)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 答案 假如这个人在庙朝(朝廷)里,被深深地侮辱却不去还击,大王还 将把他任用为下臣吗? 解析 解析 得分点:“贤”“善”“可”的意动用法,“奚待”的宾语前 置句。 解析 得分点:“见”表被动,“以为”,句意对。 123 (3)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 答案 假如我治理国家果真到了这个地步,那么百姓即使治理不好,我

11、 也不怨恨。 译文解析 解析 得分点:“使”“信”“是”“虽”“治”。 参考译文 123 凡是祸乱的产生,皆因为形实和名目不相符。君主虽然不贤德,但 如果任用了贤能的人,如果听从了好的建议,如果做了可行的事,(就 还不至于遭祸)。他们的祸患在于他们口称贤能,却听从不贤能的人; 所认为的好建议,实际上却听从邪说;所认为可行的事,实际上却听从 悖逆的行为。这是因为形和名的内容不同、实和质相异的原因。以不贤 能的人为贤能,把邪说当作好建议,认为悖逆的行为是正确的,这样国 家不混乱、自身不危险又等什么时候呢? 参考译文 123 尹文拜见齐王,齐王对尹文说:“我十分喜好士人。”尹文说:“ 我想听听你说什

12、么是士人呢?”齐王没有回答。尹文说:“假如这里有 一个人,他孝顺地侍奉双亲,忠诚地侍奉君主,对待朋友讲究信义,在 乡间敬爱兄长。有这四种品行的人,可以叫作士人吗?”齐王回答说: “这真可以称得上是士人了。”尹文说:“大王得到这个人,肯把他收 为下臣吗?”齐王说:“我愿意,可惜未能得到这样的一个人。”尹文 说:“假如这个人在庙朝(朝廷)里,被深深地侮辱却不去还击,大王还 将把他任用为下臣吗?”齐王说:“不会。大夫受到了侮辱却不还击, 就是耻辱,这样一个甘愿忍受耻辱的人,我是不会把他任用为下臣的。 ” 123 尹文说:“虽然他受辱却不还击,但没有失却自己的四种品行。没有 失却这四种品行的人,是没有

13、失去他自己作为士人的条件。那么大王先前 认为的士,怕不是士吧?”齐王没有话可说。 尹文说:“假如这里有一个人,将要治理自己的国家,百姓有过错就 责怪他们,百姓没有过错也责怪他们,百姓有罪就惩罚他们,百姓没有罪 也惩罚他们,却还怨恨百姓难于治理,可以吗?”齐王说:“不可以。” 尹文说:“我私下观察了下面的官吏,他们治理齐国的地方事务,就恰恰 像这样。”齐王说:“假如我治理国家果真到了这个地步,那么百姓即使 治理不好,我也不怨恨。”尹文说:“我说这些话不敢不加辩解,请允许 123 我说一下理由。你的法令说:杀人的处死,伤人的用刑。有的百姓 畏惧你的法令,受到很大的侮辱都不敢还击,这是顾全你的法令,

14、你却 说:受侮辱却不敢还击的人是自甘受辱。真正叫作屈辱的,不应该 是这样。”齐王没有话可说。齐王的对话议事都是这样,所以难免国家 衰破,自身危险,逃跑到谷这个地方去,进了卫国。齐桓公曾经凭借齐 国称霸诸侯,这是因为管仲考察辨析贤士的名实清楚周密啊。 123 (一)善于根据语言标志辨识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这个小考点在平时考试中涉及不多,考生能把特别明显的句式 译出,但对其他稍复杂的句式往往会因忽略而丢分。原因多样,但一个 主要原因是句式意识不强,尤其是不会通过语言标志词译准特殊句式。 事实上,只要能辨识出特殊句式,译准不成问题。辨识特殊句式,除结 合文意外,强化根据语言标志词辨识特殊句式这一方法意

15、识也十分重要 。 译出特殊句式,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特殊句式为前提的。 精练点拨 1.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 特殊句式一般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 ” “皆”“则”等作标志,被动句多以“为”“见”“于”等作标志。考 生应特别注意这些标志词。 2.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表反问的固定句式和省略句。 总之,平时要多积累,在审题时方能激活原有记忆,借助上下文语境进 行辨识。 (二)临场翻译,关注“特殊句式” 1.无标志的两种特殊句式:判断句和被动句 一般而言,特殊句式总有语言标志,这些标志就是我们判断句式的主要依

16、 据,包括判断句和被动句。但也有例外,就是不带任何标志的意念判断句 和被动句。因为无标志,所以较隐蔽。要想译到位,全凭对文意的把握。 当然,也有小技巧可以辅助。如无标志判断句,译时可加“是”字而意思 不变。句中出现了“是”字,当它处在主语位置时,“是”是“这”的意 思,该句一般为判断句,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对于无标志被动 句,可用两个方法判断。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的基本 意义的,是被动句。如“匹夫不可夺志也”,在动词“夺”前面加“被” , 没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被动句。主谓结构的句子能 够变成动宾结构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函谷 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2.类型最多、用法最复杂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 (1)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当“之”作代词宾语时,易被 看作结构助词而不译。其实,它是个人称代词,必须译出。 (2)辨析两种“之谓”形式的固定结构。 之谓 例句: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点拨 这种“之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