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03947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内容简介: 新媒体,所谓新,指的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新媒体是以新的技术如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为支撑体系,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为终端的各种新型媒体软硬件,如网络、网上即时通信、数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新媒体,所谓新,指的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新媒体是以新的技术如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为支撑体系,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为终端的各种新型媒体软硬件,如网络、网上即时通信、数字广播、数字杂志、手机短信、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楼宇视屏、户外大屏幕、温暖触媒、虚拟社

2、区、博客、搜索引擎等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一样,功能是对大众提供各种信息。有所不同的是,新媒体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并且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数不清的交流者相互间也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的交流。新媒体具有多元性、交互性、个性化和虚拟性等特点。新媒体的大量的广泛的应用,不断冲击着人们对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解与认知。面对这些新挑战,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特点,切实结语新规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添砖加瓦。 1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新机遇 1.1 新媒体的开放性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宽广的平台新媒体依靠其电脑互联网科技和数码技术、移动

3、通信技术等构成了庞大的互联网系统,具有资源丰富、信息海量、传导快速、涵盖面宽泛等等优点,相比起传统的交流媒介,具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以抛弃繁杂的轨制和体制,舍弃一些复杂中间步骤,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迅速而准确的特点,来吸收、革新和继承一切先进的人类文化成果文明硕果,发掘和利用大量的资源,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地点、教育模式、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等。新媒体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而宽阔的实践与理论平台。 1.2 新媒体开拓了新的环境 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中重要的组成要素。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来可以使人们打破传统教

4、育模式下,相对封闭的课堂教学方式,二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不再仅仅充当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扮演了信息的传播与创造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源的获取上实现了地位的真正的平等,并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新媒体已经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不但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开辟了跨越地域和文化限制的自由平台,而且给大学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可以超越现实世界里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等等的限制,为大学生的个性的伸展与张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1.3 新媒体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借助新媒体的技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大学生的真切感受和真实想法,掌握

5、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起伏,也有利于围绕社会和国际的热点焦点话题展开探讨,从而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做到个性化服务和有的放矢。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之间因为具有特殊的师生关系,很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处在不平等的关系。教师讲授和灌输,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倾听和接受,处于客体地位。这样的模式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如实了解大学生内心状况,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难度。在虚拟环境下,沟通交流双方可以采取匿名制,隐蔽彼此的真实身份,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中,流畅地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得沟通交流更加扩大和深入,有利于消除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从而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6、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1 大学生过度使用新媒体,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新媒体的便捷性、互动性和虚拟性和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无障碍沟通交流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为学生之间随时随的地信息互动提供了新的载体。新媒体的虚拟环境下,大学生可以不用接受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的限制和约束,也不用过多的顾忌法律法规和纪律制度的存在,新媒体成了他们宣泄情绪的最佳场所。许多大学生长期沉迷于虚拟社会而不能自拔。对于大学生而言,虚拟性一方面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另一方面却增加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现实世界里人们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少,人际关系的和谐性随之越降越低。不少大 学生对新媒体的

7、虚拟性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影响到对现实世界的适应能力。他们的逐步丧失了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正常区分的能力,丧失了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的能力。他们在虚拟的环境里如鱼得水,对现实生活却漠不关心,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越来越多。 2 新媒体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消解和人文关怀的缺位科技的发展,难免使人们对知识的认识产生偏差,不少人把知识的客观性奉为最高原则,认为知是一种纯理性的认识因素,认为逻辑才是知识唯一的特征。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信息量以指数级别的剧增,导致了知识越来越碎片化、肤浅化和片面化,意义越来越淡薄。一方面,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活动仅仅是单一的逻辑认知活动,往往忽

8、视了获取知识与发展人性的联系。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来是引领大学生寻求人生意义,构建他们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为根本目的的活动。现在,也有可能陷入理论解读和规范训导的泥沼,却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教育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以及工具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难以引导大学生探寻生命的意义、生活的真谛和价值。因此,不少大学生虽然拥有一定的用以谋生的技术和能力,却时刻感到无聊和空虚,却无法拥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无法找到存在的理由和生活的乐趣,陷入深深的迷茫和困惑中。 3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导致了大学生的素质降低开放而交互的网络不仅有各种积极向上的信息,也充斥着各种不良的

9、反对的信息。某些堕落的浮华的西方意识形态,通过新媒体进行包装,冠冕堂皇地走进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当前,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遗余力地鼓吹中国威胁论,用尽一切办法从意识形态上来误导中国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所谓的民主、人权来攻击中国的内政。如果中国的大学生缺乏警惕,不去自觉抵制这些信息,有可能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怀疑,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别的极端思想,也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大学生们正在处于青春期,存在 着一定的逆反心理和叛逆性,对这些信息往往不加以甄别就加以接受,必定给他们日后的择业和人生带来很大的不利影

10、响。 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3.1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便捷性及和时性优势,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的图书馆、宿舍和教室里大部分已经实现了无线上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学校的主页上开设极具吸引力的红色网站,用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吸引大学生来点击访问,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占领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对大学生要做好网络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教会他们过滤不良信息,教会大学生筛选对自己有用的内容的能力。教导大学生们不传播、不观看各种色情的、暴力的和反动的信息;不做网络黑客,不攻击网络和计算机。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和手机短等媒体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引导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建设,引导他们摒弃丑恶的东西,追求美好的事物。 3.2 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关怀和人文关怀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部分的方法,或者是走走形式主义过场,或者采取空洞乏味的形势和政策宣讲。这些方法大都抽象而孤立,严重脱离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怎么能够引 起大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义的认同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确立意义关怀和人文关怀,我们应该从关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政治观点出发,深入到观照意义世界的高级层面,使他们在接受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深刻的体悟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发展的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