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参考坐标描述一物理现象时的坐标系此坐标系的原点即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03790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参考坐标描述一物理现象时的坐标系此坐标系的原点即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名词参考坐标描述一物理现象时的坐标系此坐标系的原点即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名词参考坐标描述一物理现象时的坐标系此坐标系的原点即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名词参考坐标描述一物理现象时的坐标系此坐标系的原点即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名词参考坐标描述一物理现象时的坐标系此坐标系的原点即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词参考坐标描述一物理现象时的坐标系此坐标系的原点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参考坐标描述一物理现象时的坐标系此坐标系的原点即(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質科學物理篇(上)一、名詞1.參考坐標:描述一物理現象時的坐標系。此坐標系的原點即觀察者位置。2.質點:物體體積遠小於所探討空間時,可視此物為一質點,以簡化對物體運動的描述。3.向量、純量:(1) 向量:凡需表示出大小及方向的物理量皆稱為向量。如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2) 純量:凡只需表示出大小,不需說明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純量。如路徑、質量m、。二、物理量定義1.直線運動:當質點運動時的軌跡為一直線者(可來回運動)。2.位置:質點相對於參考坐標原點的距離與方向。以x表示距離,、號表示方向(習慣上向右為正、向左為負)。3.位置函數( t ):直線運動的質點,其位置隨時間而變化的函數。表為

2、( t )。4.位移:質點的位置之變化量,終起。位移的大小=起點至終點的 直線距離。位移的方向由起點指向終點方向。5.路徑:一物於運動過程中,在空間中留下的痕跡總長度。6.平均速度av:單位時間內的位移。av7.瞬時速度:某一瞬間(時刻)的速度(極短時距內的平均速度)。8.平均速率 vav:單位時間內的路徑。vav9.瞬時速率 v:某一瞬間(時刻)的速率(極短時距內的平均速率)。vav,瞬時速率瞬時速度之量值。10.速度函數 ( t ):速度隨時間而變化的函數。表為 ( t )。11.平均加速度av: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av12.瞬時加速度:某一瞬間(時刻)的加速度(在極短時距內的平均加

3、速度)13.加速度函數(t):加速度隨時間而變化的函數。表為(t)。三、函數圖形圖1.x-t 圖中:(1) 任兩時間點的割線斜率該時距內的平均速度av。(2) 某時間點的切線斜率該時刻的瞬時速度。2.v-t 圖中:(1) 圖線與t軸下某時距所包圍的面積該時距內的位移(如下圖(一))。圖(2) 任兩時間點的割線斜率該時距內的平均加速度av(如下圖(二))。(3) 某時間點的切線斜率該時刻的瞬時加速度(如下圖(二))。圖(一)圖(二)3.a-t 圖中:圖線與t軸某時距所包圍的面積該時距內的速度變化。四、等加速度運動 v2v0221.只要在時距 t 內皆為等加速度運動(的量值固定且方向不變)者,不論

4、質點是否折返,上述三式皆可適用。如靜止落下、鉛直上拋、鉛直下拋、平拋、斜拋等之自由落體皆為等加速度運動。2.公式中位移、初速、末速0、加速度需考量以正、負號代入,習慣上向上為正(向下為負)、向右為正(向左為負)。自由落體之等加速度=9.8 m/s2。五、相對運動若A物的速度為A,B物的速度為B,則 A 相對於 B 的運動速度為AB,則 ABAB一、向量1.向量的表示法:(1) 分量法:向量AxAyA cosA sin(2) 計量法:向量量值A向量的方向與x軸夾tan1()。2.向量的加法、減法:若有兩向量、,夾角(兩向量尾尾相連之夾角)。(1) 加法: 圖解三角形法:二向量平移至頭尾相接後,再

5、由尾部畫至頭部。 分量法(axbx)(ayby)(2) 減法: 圖解三角形法:二向量平移至尾尾相接後,再由後向量畫至前向量。 分量法:(axbx)(ayby)二、物理量定義1.位置向量:P點的位置向量x1y1。y軸位移x軸位移2.位移:位置變化量。P 點至 Q 點位移為:(x2x1)+(y2y1)xy。3.路徑 l:運動軌跡長度,P 點至 Q 點,路徑如上圖中 l 曲線長度。4.速度:(1) 平均速度:單位時間內的位移。P 點至 Q 點的平均速度為:avy 軸平均速度x 軸平均速度av的量值av,av的方向與位移同方向。(2) 瞬時速度:當t0 時的平均速度(簡稱速度)。P點的速度為:y 軸瞬

6、時速度x軸瞬時速度 ()vxvy的量值,的方向運動路徑於P點的切線方向。5.速率:(1) 平均速率:單位時間內的路徑長 l。P點至 Q 點的平均速率為 vav(2) 瞬時速率:當t0時的平均速率。(簡稱速率)v6.比較:(1) 平面運動中,於任何時段t內,路徑 l 位移量值,所以平均速率必大於、等於平均速度量值,即 vav av。(2) 在極短時間t0 內,路徑l位移量值,所以瞬時速率必等於瞬時速度量值,即 v。(3) 等速率運動,任何時刻的瞬時速率必等於任何時段的平均速率。即 vvav。7.平均加速度: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P 點至 Q 點的平均加速度為av畫圖判定y 軸平均加速度xyx

7、軸平均加速度av的量值av,av的方向與x軸夾角tan1 ( )。8.瞬時加速度:當時距t0 的平均加速度。(簡稱加速度) ( y 軸瞬時加速度 )axayx 軸瞬時加速度的量值,的方向與x軸夾角tan1 ( )。9.討論:(1) 質點在軌跡上某點的瞬間,其所受加速度的方向未必於軌跡的切線方向上,但可將其加速度分解成切線加速度(與質點運動方向平行)、法線加速度(與質點運動方向垂直)。(2) 切線加速度具有改變運動速度量值之作用。法線加速度具有改變運動速度方向之作用。10.運動的獨立性:質點在平面上運動,可視為沿兩個“正交(垂直)”方向的直線運動,彼此各自獨立而不互相干擾。三、水平拋體1.初速

8、v0 水平拋出,拋射點為坐標原點。受向下等加速度9.8 m/s2。2.水平等速度運動 ax0、鉛直等加速度運動ayg。3.t 秒的速度為vxvy的的4.當俯角時:切線加速度atg sin法線加速度ang cos5.t秒時的位置為xy的(1) 的(2) 軌跡方程式: y四、斜拋運動1.初速 v0 和水平方向夾0角拋出,拋射點為坐標原點。受向下等加速度9.8 m/s2。2.水平等速度運動 ax0、鉛直等加速度運動 ayg。 t 秒的速度為vxvy的的3.當俯角或仰角為時:切線加速度 at g sin法線加速度 ang cos4.t 秒時的位置為xy的的軌跡方程式: ytan0xx25.運動討論:(

9、1) 出發至頂點所需時間t由頂點落回原出發高度的時間t。tt。出發至落回原高度全程時間Ttt(2) 至頂點高度 H(3) 水平射程 Rv0 cos0T若 v0 一定,以仰角為 45 拋射,水平射程最大Rmax。(4) 若質點拋射角,最高射程為H、水平射程為R。則 。(5) 若 v0 一定,且以互餘兩拋射仰角的拋射,則射出之水平射程相等。(6) 至頂點速度 v頂v0 cos0。落至原高度時速度 vv0、俯角原拋射角0。五、等速率圓周運動1.當一物體運動軌跡為一圓形或圓弧,且運動速率 v 不變者。2.路徑長S:於t時間內物體由A至B的弧長。單位:m、cm。3.角位移:於t時間內物體所轉出的角度,即

10、A至B對應的圓心角。單位:rad(弧度)。角度(rad)半徑(m)路徑(m)S與的關係:SR4.週期(s)切線速率(m/s)半徑(m)角速度(rad/s)5.v6.at0向心(法線)加速度(m/s2)7.anacR2v一、力的特性力會使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即速度改變)。不論哪一種力,必定有(1)力源、(2)受力體。二、彈力虎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的彈簧一端的彈力彈與其形變量x(伸長量或壓縮量)成正比。形變量(m)彈k彈力(N)彈力常數(N/m)1.並聯:兩彈力係數 k1、k2 的彈簧並聯,其等效彈簧之彈力常數為 k並,則: k並k1k22.串聯:兩彈力係數 k1、k2 的彈簧串聯,其等

11、效彈簧之彈力常數為 k串,則: k串三、張力 T使繩子上各段彼此張緊的拉力。張緊的繩上各點皆受到相切於該點且方向相反而朝外的張力T。在不計質量而張緊繩子上,各點的張力大小皆相同。四、正向力 N物體與接觸面間因相互擠壓,由接觸面給予物體的力 N。正向力 N的方向必垂直於接觸面,但不一定指向物體質心。五、摩擦力 f物體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或作相對運動時,才會產生的力。摩擦力 f 方向相切於接觸面。1.靜摩擦力 f:兩者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產生於接觸面間的作用力。如未拉動的物體、走路、滾動的車輪、。2.最大靜摩擦力 fs:物體在接觸面上恰要開始移動時的靜摩擦力,表示靜摩擦力已達到最大值。3.動摩擦力f

12、k:物體與接觸面間已相對運動,產生於接觸面間的作用力。如滑動的物體、滑動的車輪、。4.靜摩擦係數s:物於一傾斜角s斜面上恰要開始下滑時,則靜摩擦係數stans5.動摩擦係數k:物於一傾斜角k(s)斜面上等速下滑時,則動摩擦係數ktank六、力矩力矩(N-m)1.使物體繞某支點(或某轉軸)轉動之能力,稱為力矩。施力(N)與夾角支點至施力點距離(m)r F sinrFrF七、靜力平衡解題策略1.確認受力物:找某點或某物體,甚至找包含許多物體的系統,當受力物皆可。2.畫力圖:畫出上述受力物所受之所有外力圖。(由受力物對外施力者,不可畫)3.判斷受力物運動情形:由題意決定受力物是否為靜力平衡(靜止、等

13、速度運動),或非靜力平衡(等加速度運動)。4.力的分解:將所有外力分解出互相垂直的X軸、Y軸的分力(只要互相垂直,不一定要水平、鉛直方向)。5.列方程式:若為靜力平衡,則0 0,任取支點 逆順6.解方程式:依題意求解。八、質心 C一系統中有質量 m1、m2、m3、坐標為 ( x1,y1,z1 )、( x2,y2,z2 )、( x3,y3,z3 )、,則質心位置 C 坐標 ( XC,YC,ZC ) XC YC ZC一、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若不受外力,則其質心靜者恆靜,而動者恆沿一直線作等速度運動。1.慣性:物體對抗外力使其維持原運動狀態的一種特性。而物體質量即代表其慣性大小,質量愈大則慣性愈大。2.慣性坐標系:參考坐標(觀察者)為靜止狀態或等速度運動狀態者。二、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質量m的物體,當受外力合為時,若加速度為,則:物體質量(kg)外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