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句诗眼 (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03225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练句诗眼 (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练句诗眼 (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练句诗眼 (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练句诗眼 (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练句诗眼 (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练句诗眼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练句诗眼 (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炼句 诗歌句意题型的考查,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 性的句子。这类句子或者描写生动形象有趣(联 象句、倒装句),或者揭示作者情感,或者含意 深刻、或者隐含主旨。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 下句并结合全诗主旨进行。 1、概说说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试题在线: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解题提示: 首先看被赏析的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如果用了 修辞方法,就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第二,如果句子没用修辞,看有没有典型的、有 特点的修饰

2、词或者动词(词类活用),如果有 ,再从词语的角度进行赏析。 第三,如果句子既没有使用修辞,也没有比较典 型、特殊的修饰词,那还可从句子的表达方式 入手。 (三点可一并答出) 切记: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主旨进行。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 处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 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 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 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 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 活情趣)。 炼句 2、常见命题方式 (1)某某诗句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2)哪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3)某某诗句诗妙在何

3、处? (4)某某诗句被称为名句,请简要分析 炼句 3、具体的答题步骤: 描述诗句。(含义、概括内容等) 艺术手法分析原诗句 (联系炼字的类型及角度) 和抓住关键字词(如动词、形容词等) 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塑造人物形象、情感表达、 谋篇布局上的作用(如有寓意哲思则加上) 谋篇布局相关的类型:起到诗眼的作用、承 上启下、总启后诗、为后面作铺垫、留下悬 念、以景结情等。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见嵩山 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 连,累遭贬谪。 问题:“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有何寓意? 步

4、骤一(描述诗句) : 步骤二(艺术手法、表达效果 ): 步骤三(作用/结构/主旨): 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 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 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 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 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 高峻挺拔,造语新奇, 从而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 梢 青 黄 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 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yn)层层,是 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 屏。 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二句的妙处。

5、答: _ 步骤一(描述诗句 ): 步骤二(艺术手法、表达效果): 步骤三(作用/结构/主旨): “花惊寒食,柳认清明”意为:春花一到寒食节 ,仿佛受惊而忽然绽放;柳树认准清明就发芽。 实际是说,词人因花开柳绿而惊讶地发现寒食节 (清明节)又到了。 这两句词用了互文和对仗的手法,分明而严整。 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和“认”字, 采用拟人手法,把作者见花、柳而惊,知寒食( 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 从而引出词人的怀乡之情。 1、概说 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最具表现 力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多为关键词。抓“诗眼”是鉴 赏诗歌的关键。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 具

6、有重要作用。有些词句,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 ,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鉴赏“诗眼”要注 意知人论世,并与诗歌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相联系 。 诗眼(词眼) 二、“诗眼型”题目的答题形式 第一步,明确诗眼或表明立场; 第二步,指出诗眼的基本含义及表达的主旨 (该 步骤视情况而定) 第三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诗眼 写了哪些内容,并分析表现手法; 第四步,分析诗眼的感情作用、结构作用(该 步 骤视情况而定) 诗眼(词眼) 1确定“诗眼” (1)内容上:最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或句子 往往是“诗眼”。 (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 诗眼”。 (3)词类上,具有“

7、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 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 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2明确诗眼的作用 (1)“诗眼”可以让全诗生动,具有活力; (2)可以营造意境; (3)可以奠定整首诗的基调; (4)可以统摄全篇; (5)可以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风 王勃 肃肃凉风声,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暮出水静,为君起松声。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么 ?何以见得? 译文: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凉的风肃 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它 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了山间

8、的雾霭, 显现出了山上涧旁的人家房屋。凉风来来 去去本来没有踪迹,可它的吹起和停息却 好像很有感情,合人心意。当红日西下, 大地山川一片寂静的时候,它又自松林间 吹起,响起一片松涛声。 答案:此诗的诗眼是“有情“二字。“有情”统摄全 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我林壑清”,为“我”驱 散烟雾;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诗 歌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有情”的 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 ,通过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来自勉。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

9、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 现的?请作简要赏析。 译文: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 答,黑夜正长;一盏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 着我的床。多病的身子,最早感觉到风霜的寒 意;做梦回到家乡,千山万水,道路漫漫,梦中却 不觉得遥远。披衣而坐,纷扰的世事乱人心胸 ,禁不住慷慨高歌;起床徘徊,俯仰天地,只见 到一片孤寂凄凉。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 使我的心更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 叶子已经半黄。 【剖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中“诗眼”的赏析解读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 眼,情景

10、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第二,结合诗句进行 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第三,从该词在诗中 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串 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的内容,使诗歌内容多而集中。第四, 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答题方略:(1)指出该词(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 用;(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词(句)写了 哪些内容;(3)分析该词(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 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 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 ,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 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 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 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语言风格 1定义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 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 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 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如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 甫的诗沉郁顿挫,陶渊明的诗冲淡平和,王维的诗 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 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 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了解诗人的语言 风格有利于把握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