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产社会政策的三重维度——以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为例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01995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62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资产社会政策的三重维度——以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论资产社会政策的三重维度——以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论资产社会政策的三重维度——以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论资产社会政策的三重维度——以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论资产社会政策的三重维度——以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资产社会政策的三重维度——以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资产社会政策的三重维度——以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为例(1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资产社会政策的三重维度以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为例1、相关定义1.1、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概念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们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一 系列社会问题说明,尽管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但并不必然促进社会发展。换言 之,经济只有在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使个人具有提高自身生活的能力的时候,才 具备了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此时,除剩余型模式和制度型模式外的第三种模式”发 展型模式”产生了。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同上述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发展型社会政策 是以”发展”为基本维度,能促进发展并解决发展中问题的社会政策。这一政策促进了 “生产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预

2、。而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则是若干实 际的社会投资策略,这些策略使发展型社会政策有别于福利领域的其他方法。 1.2、贫困的概念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目前很难找到一个全世界各国都通用的关于贫困 的具体概念。人们最初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研究贫困现象,对于贫困的界定也只 仅限于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或条件的高低来解释说明。简单的讲,贫困就是指人们的生 活水平达不到社会可接受标准的一种生存状态。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 影响,贫困的性质、形式以及产生的原因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各 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世界银行认为:”贫困 不仅指物质

3、的匮乏,还包括受教育水平低、身体健康状况差、不能表达自身需求以及缺 乏影响力等方面的内容”。11人们对贫困问题的认识是随着对经济发展、人权保障、社 会进步的理解逐步深化的。王雨林教授结合转型期农村贫困的状况认为:”贫困是人的 一种生存与发展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个人和家庭难以获得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也难 以依靠个人力量改变现状,需要社会帮扶以摆脱困境,否则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 问题”。12所以说,在社会转加快型期对农村贫困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以此来推进农 村地区贫困治理的步伐,不仅能够实现人民群众对于公平和富裕的向往,对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 1.3、相关概念界定及其

4、分析 1.2.1 社会转型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1.2.1 社会转型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一词来源于西方社会学,它不仅是西方现代化理论 的重要范畴,也是西方现代化理论用于说明非西方国家社会演化方式的基本概念。6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社会转型一词在我国才逐渐地被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 等学科所接受或运用,主要用来描述、解释或分析我国社会的发展、变革和变迁。马克 思主义者认为:”现代化社会转型在宏观上是从人的依赖的社会向物的依赖的 社会转变,在微观上曾经采取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形式,当然还可以通 过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来

5、实现”。7著名的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以及学者郭星华在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进程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给社会转型做出了解释:”社会转型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社会 学术语,意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具体的就是指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 或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变”。8同时,在郑杭 生教授认为:”研究社会转型过程,回答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种种课题,不仅是中国 社会学义不容辞的义务,而且也是它安身立命的根基”。中国 1978 年以后开始的社会转 型加速期,既是 1840 年开始社会转型的延续与拓展,又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一是社会

6、 转型的目标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二是社会转型的主要形式是改革开放,三 是社会转型的速率大大加快,四是包括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社会价值观念的全方 位转换。9 表 1.1 中国社会转型度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1840 年1949 年1949 年1978 年1978 年至今 速 度 慢 速 中 速 快 速 广 度 片 面 相对片面 全 面 深 度 表 面 较深层 深 层 难 度 军事上的难 建设上的难 利益调整上的难 3 建设上的难 接受苏联式社会主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 寻求资本主义现 向 度义现代化道路和模主义现代化道路和模 代化道路和模式 式式 目前,我国许多专

7、家学者又把社会转型第三阶段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 是自发启动时期(19781991 年);第二是自觉推进时期(19922000 年);第三是全面 加速时期(2001 年开始至今)。在众多学者专家的基础上,本文把社会转型加快期界定在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即 1978 年至今。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快期,其 鲜明的特点就是两重性和复杂性,即社会优化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共 存、社会协调与社会失衡同在、充满希望与饱含痛苦相伴。10在这个时期许多社会问 题集中出现,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整个控制机制,特别是由社会结构 的不平衡性导致的社会失衡现象层出不断,如收

8、入多元化的失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 和精神文化结构的失衡等等,都使得社会矛盾空前的尖锐。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社会转 型是社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其间必然会充斥着一些利益 摩擦或矛盾冲突。因此,立足于社会转型加快期的现实来研究社会问题,对于把握当前 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4、主要概念解析 1.2.1 贫困1.2.1 贫困 贫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生理 等多方面的问题。具有不同背景的人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贫困,因此对贫 困有不同的理解。同时,贫困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的地域也有着不同的内涵。贫 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

9、贫困,绝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下, 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绝对贫 困(absolute poverty)是从人的生存角度出发,以维持人的生理效能的最低需 要为标准加以界定的,所以绝对贫困也称生存贫困。绝对贫困是采用贫困线作 为其衡量标准,贫困线就是购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或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所需的 最低收入水平,在这个水平之下,就是绝对贫困。相对贫困(relative poverty)是 指在同一时期,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各阶层内部不同成员 之间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低于社会认定的某种水平的状况。世界银行的专家认 为,收入低于社会平均

10、收入 1/3 的人口可视为相对贫困人口。 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深入,贫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 和扩展,从而把贫困分为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狭义贫困仅从经济意义上来界 定的,而广义贫困是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来理解和界定的。本文所研究 的贫困是从经济意义上来界定的狭义的贫困。在国际上通常采用恩格尔系数去 判定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或贫富的层次。所谓恩格尔系数是人们全年的食品支 出与消费行支出的比率,即:恩格尔系数(E)=全年食品支出/全年消费支出。 采用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富的标准是: 表 1-1 贫富标准 Table1-1 Rich-poor standard E0.60 贫困 0.50

11、 1.5、关于贫困概念的定义 国家统计局: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 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 地33。 关信平:指在特定社会背景下,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 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性地 低于该社会的常规生活标准34。 在童星和林闽钢所著的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一文中,定义的贫困是”经 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 以及没有发展的机会和手段这样一种生活状态”35。 康晓光认为,”贫困是经济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基

12、本物质、基 本服务相对缺乏或绝对缺乏以及缺少发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状况”36。 1.6、贫困的有关概念 一、贫困定义的历史研究 从贫困问题研究的历史上看,对贫困概念的定义可以分为传统定义和新型定义两 个角度。传统定义主要以个人或家庭的收入(Income)为考察指标。此处作者选取两 个有代表性的概念作为参照标准:(1)世界银行在1990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 所谓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可以保证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2)国家统计局 认为个人或者家庭通过诚实劳动获得的合法收入不足以维系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即 为贫困。 20 世纪末,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与

13、人的基本生存相关联的物质条件之外的指标,新的有关贫困的概念随之应运而生。如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在其编写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1997中提出了”人文贫困” 的概念,其具体含义包括寿命、健康、居住、知识、参与、个人安全和环境等很多方 面的基本条件很难得到满足,因此人们做出选择的自由度在某种程度上被限制了,其 贫困指标主要体现为健康长寿、获得知识、利用资源三个方面的能力被剥夺。在同一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 森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贫困的核心概念是指贫 困人口创造收入的能力和机会的贫困,从本质上看是人很多方面权利的被剥夺。 二、贫困定义的分类 在对贫困进行定义的过程中有些经济学家又把它分为绝对贫

14、困和相对贫困。 23P 问题即 Poverty(贫困问题)、Population(人口问题)和 Pollution(环境污染问题)。 9 绝对贫困也就是指几乎达到生存临界点,生活资料严重匮乏,难于满足人们最低 生活需要。速水佑次郎等提到绝对贫困可以定义为”一个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低于其所 在社会公认的最低生活水平标准之下的状态”。3朗特里在贫困:有关城镇生活的调 查提到了绝对贫困的概念,后来又总结为一个人或者家庭仅能够维持体能所需要的 最低必需品即为贫困。我国的相关机构和学者认为贫困是指物质方面的生活困难,生 活水平不能够达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水平。综合上述各种说法,其主要思想还是集 中于表面的物

15、质方面的满足,也就是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种对贫困的理解 没有从更深层次挖掘贫困的核心和本质,忽略了贫困的根源以及人的发展、人格尊严、 知识能力、社会权利等其他更深刻的内涵。 研究贫困的中外经济学家分别对相对贫困作了各自的解释,鲁德斯认为”相对贫 困想要明确的是相对中等社会生活而言的贫困”。4阿尔柯克在认识贫困中表达了 “相对贫困是一个较为主观的标准”的观点,相对贫困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得出 的。通常,比较的对象包括三方面的数据,即穷人的生活水平,其他生活水平高于贫 困人口生活水平的情况以及社会的总体平均生活水平。5相对贫困是指某一劳动者或 其家庭与本国平均收入相比。 随着平均收入的不

16、同,相对贫困线表现出一定程度 的差异。6童星、林闽钢认为,相对贫困的主要表现是低于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平, 尽管在相对贫困状态下,穷人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并且能够维持简单的再生 产。然而,穷人所占有的资源极其少,以至于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即便有这样的 能力,也是相当弱小。7总的来说,相对贫困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贫困标准是相对 的,是在相同社会发展环境下根据一定参照标准比较而言的;其次贫困标准有一定的 主观性,它依靠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不同的主体判断标准不一样;再次贫困标准是 动态的,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人们的收入水平以及消费升级等的变化而变化。 三、贫困的测量 对于贫困线的定义,叶普万认为”衡量个人、家庭或某一地区贫困与否的界定标 10 志或测定体系,称为贫困线”。8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给贫困线下这样的定义,”为 满足人类基本需要而在市场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即该消费的临界值通 常被称为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