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从一道例题浅谈中考复习课中变式教学的策略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01800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224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从一道例题浅谈中考复习课中变式教学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24页
17.从一道例题浅谈中考复习课中变式教学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24页
17.从一道例题浅谈中考复习课中变式教学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24页
17.从一道例题浅谈中考复习课中变式教学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24页
17.从一道例题浅谈中考复习课中变式教学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从一道例题浅谈中考复习课中变式教学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从一道例题浅谈中考复习课中变式教学的策略(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一道例题浅谈中考复习课中变式教学的策略86【摘要】复习阶段教师需要重视数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思维策略的指导,提高每一堂数学课的数学思维价值。中考复习课变式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一图多换-改换题设 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2. 一图多换-改变图形,追求知识本质的理解;3一图多换-改换题型,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4.一题多联-改换角度,理清知识之间相互联系。从而形成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一图多换,一图多变,一题多变,一题多联1、问题的提出现在数学变式教学有这么两种现象:1.1 变式教学随意性。认为数学中考漫无边际,不能预测考题,靠学生的悟性。于是,一味强调多练,多看、多想、多讲,至

2、于怎么练,怎么看,怎么想,怎么讲却不胜了了。1.2要求超限度。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考查有着明确的要求。但是我们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违背了课标的要求无限的拔高,有的把一些难度较大的压轴题一味的让学生练习,做为检测知识掌握的标准,这样势必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退。2、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上这些现象,造成了中考复习课教学的高耗低效。怎么办呢?我在实践中采用这样的方法:巧用常见考题进行变式教学,坚持合理推进,使得考题让学生愿做,能做,想做。形成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用一道例题的变式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中考复习课中的变式教学的策略:yxOC1B2A2C3B1A3B3A1C2图1例1. 正方形

3、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k0)和x轴上,已知点B1(1,1),B2(3,2),则Bn的坐标是_。解法研究:解法1:根据题意知点、的坐标是、,把它们代入直线得,解得,所以直线的解析式为,因此直线与轴、,都成角,所以、,由此可看出点,的横坐标分别为,由此规律得出的横坐标为;点,的纵坐标分别为,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的比值都为2,由此规律得出的纵坐标为.故Bn的坐标是. 解法2:由解法1可知直线的解析式为,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所以,点A1(0,1) B1(1,1),第二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所以,

4、点A2(1,2),B2(3,2)第三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所以,点A3(3,4) B3(7,4)以此类推 Bn (1+2+4+8+2n-1 , 2 n-1)即:Bn解法3:所有正方形的边长都是成倍增长的。 即:1, 2, 4, 8, 16 20 21 22 23 24所以,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 ,那么点An的纵坐标为 另外,可以求得、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 = x+ 1 于是,x + 1 = x = -1即:An 由于,Bn的纵坐标与An的相同,横坐标比An的多,即:所以Bn 感悟:本题综合了坐标、正方形、一次函数等知识,趣味性和思维性并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规律探究能力。解法1渗透了函数在解

5、题中的求点的坐标的方便性,解法2则很好的拓展了代数式的变形知识及整体思想,如:设A=1+2+4+8+2n-1,则2A=2+4+8+2n所以2A-A=2+4+8+2n -(1+2+4+8+2n-1)=-1。这也是复习阶段教师需要重视数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思维策略的指导,提高每一堂数学课的数学思维价值,日积月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海,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学习实践中不断发展。2.1一图多换-改换题设 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对习题的题设或结论进行变换、增加或者题设与结论置换.这是改编习题最基本的形式.它能将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或反向来研究,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

6、的灵活性。yxOC1B2A2C3B1A3B3A1C2图2变式1: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2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k0)和x轴上,已知点B1(1,1),B2(3,2),则Cn的坐标是_An的坐标是_ S正方形n面积= yxOC1B2A2C3B1A3B3A1C2图3解法研究:由例1可知:An ,而点Cn的横坐标是点Bn的横坐标相同,故Cn,因为Bn 的坐标为,所以S正方形=变式2如图3,四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均为正方形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k0)和x

7、轴上, 点B3的坐标是(,),则k+b= 解法研究:根据A3B3C3C2为正方形,点B3的坐标是(, ),确定A3坐标,利用相似知识证明A1B1A2A2B2A3相似,确定A2坐标,然后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由于A3B3C3C2为正方形,点B3的坐标是(,),所以正方形A3B3C3C2的边长为,于是A3坐标为(,)即(,)设OC1=C1B1=x,C1C2=C2B2= -x,易得A1B1A2A2B2A3,所以即 解得x1=1,x2= (舍去)A2坐标为(1,),即(1,),代入y=kx+b得k+b= 感悟:变式1没有改变题目的条件及图形,而是将求点的坐标问题拓展到了图形面积问题的规律探索,变式2则是给

8、出部分点的坐标,根据点的坐标得出线段的长度,再运用相似来解决问题,这两类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易错点和学困点,加强这类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灵活应变能力。2.2 一图多变-改变图形,追求知识本质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在于知识本质能满足学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的题目的需要。包括对数学概念、数学术语、数学符号的价值意义、对学习的材料作出重新判断,形成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水平,感悟数学知识发现、理解和运用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感受数学直观和数学理性的有机结合,而改变图形是促进学生对之类几何知识的本质的理解的有效方法。变式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位置如图4所示,点A

9、的坐标为(1,0),点D的坐标为(0,2)延长CB交x轴于点A1,作正方形A1B1C1C;延长C1B1交x轴于点A2,作正方形A2B2C2C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0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A B C D图4OABCDA1B1C1A2C2B2xy解题研究: 第1个正方形ABCD的边长AD,面积是 ;因为AOD与A1BA相似,所以可以求得A1B,所以第2个正方形A1B1C1C的边长A1C ,面积是;因为A1BA与A2B1A1相似,所以可以求得A2B1 ,所以第3个正方形A2B2C2C1的边长A2C1,面积是;因为A2B1A1与A3B2A2相似,所以可以求得A3B2,所以第4个正方形A3B

10、3C3C2的边长A3C2,面积是;可以得到第5个正方形的面积是;以此类推第2010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将这些正方形的面积排列为: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第2010个如下:,故选择DOyx(A)A1C112BA2A3B3B2B1图5变式4如图5所示,已知:点,在内依次作等边三角形,使一边在轴上,另一个顶点在边上,作出的等边三角形分别是第1个,第2个,第3个,则第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等于 解题研究:要求出第n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需求出第1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第2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从中发现规律,则可顺利解决.在RtABC中,OC=1,OB=,则ACB=60,因为A1B10为等边三角形,

11、所以A1OC=30,故A1OBC,因为OC=1,故,同理可得,.则第n个三角形的变长为:.感悟:这两个变式题都需要把图形的数量关系坐标化,将其转化为长度关系,并且一开始就没有给出第1个图形的边长,需要根据已知来求,然后依次求第2个,第3个,然后归纳得出一般结果.这类问题注重检验考生的学习潜能,仅仅有书面的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具备较强的逻辑判断能力、运算能力与归纳推理能力2.3一题多变-改换题型,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改换题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仅在形式上的变换,如填空题改选择题,这种变换在复习过程中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另一种是会影响解答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变化,才对复习效果的提高起一定作用,如封

12、闭性试题改开放探索题,静态题改为动态题等.由此可知题型的改换,既可将有关知识重点复习,又能活跃思维、强化思想方法的掌握.变式5: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6所示的方式放置,点B1,B2,B3,分别在直线y=kx+b(k0)上,直线y=kx+b(k0)分别交x轴、y轴于点D、M与,已知点B1(1,1),B2(3,2),(1) 求证点M是A1OD的中点。(2) 求SDBnCn的值(用n表示)(3) 若记SA1MB1=S1, SA2B1B2=S2 则Sn= ; S1 +S2+ S3+ Sn= . 解法研究:(1)根据题意知点B1(1,1),B2(3,2),把它们

13、代入直线得,解得,所以直线的解析式为,所以OM=A1M=,故点M是A1O的中点。(2)由点Bn的坐标可知:DCn=,BnCn=, SDBnCn= DCnBnCn=(3)因为点M是A1O的中点。所以S1=SA1O C1 B1,因为点B1是A1C1的中点,S2=SA2 C1 C2 B2. Sn=S正方形n,由变式1可知:S正方形=,故Sn=,所以S1 +S2+ S3+ Sn=,设A=,则=,故,即S1 +S2+ S3+ Sn= 变式6. 如图7,点 (n是正整数)依次为一次函数的图像上的点,点 (n是正整数)依次是x轴正半轴上的点,已知,分别是以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1)写出两点的坐标;图7(2)

14、求(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分析图形中各等腰三角形底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写出你认为成立的两个结论;(3)当变化时,在上述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中,是否存在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相应的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法研究:(1) (2) 结论1:顶点为等奇数位置上的等腰三角形底边长都等于2-2a 结论2:顶点为等偶数位置上的等腰三角形底边长都等于2a结论3:每相邻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之和都等于常数2.(3)设第n个等腰三角形恰好为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底边等于高的2倍.由第(2)小题的结论可知:当n为奇数时,有,化简得: 当n为偶数时,有2a=2(,得: ,综上所述,存在直角三角形,且或感悟:变式5在例题1的基础上改变了直线y=kx+b(k0)的位置,在解题过程中更加突出了直线的作用,在解法上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