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工作艺术文萃.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01385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班主任工作艺术文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中班主任工作艺术文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中班主任工作艺术文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中班主任工作艺术文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中班主任工作艺术文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班主任工作艺术文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班主任工作艺术文萃.doc(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班主任工作艺术文萃(5)给高三班主任的建议到了高三,学生总有些急躁、紧张、盲目等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这是班主任、甚至科任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一、面对高考时,会认为没有希望,或者每次都考不好时,怎么办?分析:这是没信心和考试焦虑。对策:1.信心来自实力,因此加强信息需要增强实力:高考的成绩70的实力20的心理素质10的运气。因此,基础要打牢。2.考不好要时常分析原因,知识要补充改进,方法要改进,只有脚踏实地,一次次查漏补缺,水平才会稳步上升。3.别后悔高一、高二没用功,后悔是用昨天的过失来消磨今天的时间,造成明天的痛苦。接受现实,敢于承担责任,全力以赴。二、无法忍受天天同样的单调的学习。分

2、析:因为劳累和机械的重复。对策:要害是调整看法,机械重复是创造辉煌的必要步骤,乒乓球运动员不挨球拍单调练习挥球拍就是几个月,武术运动员只练站桩也要几个月,达芬奇天天画鸡蛋也是几个月。只有重复才会积聚实力,才会创造精巧。何况,你们能吃的苦已不太多,生活条件都很好,只有学习这一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三、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策:1.改变留意的焦点:听点音乐、做点运动。由于时间的关系,高三的学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听音乐和运动,或者做其他什么事情,班主任可以作些协调。比如: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锻炼15分钟左右。在中午上课之前听一些优雅的音乐。2.改变环境: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书桌收拾得

3、整整洁齐、抓紧时间利用空闲时间去校园里散步10分钟左右。这两个对策,班主任是可以协调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的。四、时间很紧张,而地区的诊断性考试又已定位,假如成绩差,怎么办?分析:紧张和急躁导致的。对策:一模二定位三巩固,是对地区三次诊断性考试的表述,但这是对整体而言。有的学生要到高考才发生质的飞跃,我们不是经常碰到平时不怎么样,而高考却有尚佳表现的学生吗?(不过要留意,这个说法对其他年级学生的影响。在高一高二要强调,平时不怎么样而高考有尚佳表现的学生毕竟是个别。)五、行动散漫、紧张不起来怎么办?分析:这是因为没有压力和动力造成的,认为木已成舟而致。对策:1.让学生熟悉到,适度的紧张有利于竞争,包

4、括高考。2.帮助学生确立目标,找准位置。六、学习中的高原阶段。分析:因为以前学习的匀速性受到知识综合、授课速度和数量的增大而改变。对策:耐心。保持足够的冷静,走过去就是一片艳阳天。七、给学生们的建议:1.理性思考十八字:考前竭尽全力,考中顺其自然,考后调整完善。2.应考四字:不懈、不慌。八、理性思考。1.避免盲目性。2.想清楚最糟糕的结局是什么,这结局是否难以使你无法生活下去。3.尽力而为,力争更好的结果。教师怎样科学进行试卷及成绩分析“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而“考”和“分”都要通过一个载体来实现。这个载体就是试卷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授课情况的利器。所以,作为一个学生,就

5、必须重视自己的试卷和成绩分析,让自己在高考和求学的道路上,顺利前行!对于学生来说,试卷分析在考场内试卷发下就开始了。通览全卷是一个整体的分析,大体的难易、知识点的分布以及分数的布局、时间的分配要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然后由易到难,抽丝剥茧,开始做题。当试卷上交后,也可以趁热打铁,简单的反思一下,重点反思什么知识点自己没掌握好!等试卷阅完发回,就要开始动大手术了:得(失)了多少分,这些分得失于那些题目,这些题目包含了怎样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你是精通、一知半解还是完全不懂?一知半解和完全不懂的,才是你今后要努力的。这些题目是什么样的题型,以前做过的题目有类似的吗?有没有以前做过的题型甚至原题又出错

6、了呢?今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改变现状呢?回忆考试时的情景,是否当时发怵的题目就一定错了呢?有没有蒙对的呢?最后,一定要结合分析查缺补漏,打造自己更加完整和熟练的知识体系和解题策略,一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犯两次!对于老师来说,首先进行试卷分析,对照考试说明,找出命题点,考察范围,知识点分布,然后自己做一下,决定本份试卷的优劣即讲评重点。然后,具体到每一个学生“面批”,一针见血的指出其主要失误的原因或值得表扬的地方,强调好今后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在于分析全班的得分情况,看看哪些知识出错率最高,知识点的考察有无偏移,如果整体得分低的原因是因为试卷命题偏向了某一大知识点,而恰恰是我们没有复习到的,得分低

7、也不能说孬!如果得分高仅仅是因为考前恰好强调了或做到了原题,也不值得沾沾自喜。并要引导学生正视分数,勿骄勿躁。如果时间充裕,最好结合考试中暴露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一次补测。成绩分析方面,作为学生无论得分高低,必须清楚自己的定位:班、校、市,甚至全省的排名如何,总分、单科又如何?优势科目、劣势科目考的如何?那科潜力较大,那科成绩含水分?单科有效分自己达到了吗?即知己。还要知道其他人,尤其是你的竞争对手成绩如何,想比是进还是退,其他班,其他学校如何?即知彼。知己知彼才有所为。作为老师,仅仅任课,把本科分析好就可以了,班内比较看进退步,或应考好的学生为什么没考好,谁是一直稳定的,谁是这次的黑马?有无

8、偶然因素,校内比较要看有效人数、双有效人数、平均分比较以及和上次大型考试等。作为班主任,担子更重,要站在全班学生的角度,审视本班成绩,除了刚刚说的比较之外,还要看看那科好、那科差,差的这科是否就是制约本班成绩提升的瓶颈,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措施来补救!这里,做好和各任课老师的协调工作,开好本班的质量分析会显得格外重要。另外,师生都应该注意卷面的整洁、书写的规范、心理的影响等。总之,只有重视试卷及成绩的分析,才能更好的从一次次考试中提取更加宝贵的经验。尝试着做一下,你就会有想不到的精细出现!_ad_新浪广告共享计划字体大小:大中小 正文 老师要敢于惩罚、善于惩罚(2008-11-18 16:00:0

9、2)标签:高中 学习 指导 杂谈 分类:教育管理 老师要敢于惩罚、善于惩罚长期以来,惩罚作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开发。许多教师深受“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的理论禁锢,谈“罚”色变,始终将教育的注意力集中在“正面教育”的偏狭区域,教育工作走上了步履维艰的“独木桥”,陷入了软弱单一,无为低效的困境之中。一、追究造成惩罚教育“滑坡”的原因,大约有三:第一,舆论导向的偏异。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正面教育,宣传看好,研究有加,造成了深重的片面心理积淀和惯性心理倾向,使人们一直倚重于正面教育,而对惩罚教育则贬而抑之、疏而远之、越来越冷落、轻*、淡弃。这种单一的

10、教育格局和宣传偏异,人为地设置了樊篱、捆缚了自我手脚,大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整体功能,把教育工作逼上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片面狭窄的形而上学轨道.第二,心理认知的迷误。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惩罚的目的和作用,他们以否定的心理偏执看待惩罚,贬低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认定它是不道德的教育形式。总以为惩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或是产生忧郁自卑,“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态。还有一些人,常常把惩罚看成是“体罚”的代名词。所以在惩罚的运用上总是思之又思,慎之又慎,生怕背上体罚学生的罪名,陷泥淖而污师德,惹是非而得其咎。惩罚成了人们流短飞长的是非话题和教育管理难以通过的“瓶颈”。第三

11、,实践效果的困扰。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也有不少教师大胆地使用了惩罚,惜乎,效果不佳。或顶牛冲撞,正面“引爆”;或阳奉阴违,暗中抵拒;或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或自暴自弃,沮丧颓放负面效应的多方面反馈深深地困扰着广大教师,使他们困惑张惶欲施无计。只好始罚之,而终弃之。教育者对惩罚的失败运用就这样一次次祸及惩罚本身,教育工作陷入了更深的认识盲点和行为误区。悲哉?哀哉?没有人研究总结、深入探求,没有人力排众议、改革创新,没有人著书立说、填补空白,惩罚教育在因噎废食的消极退缩中,日趋式微,焉有善终。失去一翼的残缺的教育难以搏击辽阔的思想领空,断裂的教育空档也难以凝聚整体教育的强大合力,它影响着学生心理品质的

12、健康发育,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1.心理承受能力的弱化。惩罚与说服教育的此消彼长,长期盛行,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接受心理定势。即只能听顺耳的表扬话,温雅的规劝话,正面的鼓励话,而一旦输入批评信息,采用惩罚手段,就会产生强大抗体,引发回避、沉默、戒备、敌视等一系列行为反馈。惩罚教育的迷失与萎缩,使得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日渐荏弱,他们不仅接受不了失败、挫折、打击、困厄的强烈震荡,即便是善意的处罚,逆耳的忠言,微不足道的行为杵逆,也本能拒斥,全力抵触。他们太脆弱了!“温良恭俭让”的教育方式宠坏了他们,他们迫切需要增补精神钙质,才能适应生存需要,面对未来人生。2.不良行为习惯的膨胀。不少教师出于善心爱意,总是

13、慈母般地呵护学生,设想周至,关怀入微,生怕他们磕了碰了,有所闪失,学生成了“花瓶”。这种过分保护学生的意识使得他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也变得谨小慎微、顾虑重重,唯恐伤害了学生(尤其是好学生),于是,对优点长处总是大加褒奖、肯定有加,对缺点错误(尤其是小错)则常不置可否,掉以轻心。不知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慎独敏悟,正确评价、审视、检点自己的言行。思想上的放松导致了管理失控,使得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潜滋增长,膨胀起来。一旦酿出某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沦为扒手、罪犯之类的丑闻,我们就只有瞠目震惊,强咽苦果了。很显然,“激变论”是不可能的。如果当初我们一经觉察就对学生的错误言行亮出“黄牌”,实施正确引导,而不是姑息、迁就、放任,无原则地宽恕怜惜,又怎么能走到这一步呢?二、为了正确客观地认识惩罚的实质和效用,增强操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我们有必要对惩罚的教育功能作一个粗略的理性描述。1.劝善。惩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但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惩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向善。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尽管惩罚对个体行为倾向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它却提供了行为方向和向目标进展的信息,它要求增加行为的变异性以避免再度受到惩罚。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排除改变不良倾向,选择并保持良好倾向,择善而从,并在长期反复的实践中,将正确的行为固着定型,同化到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