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美文化对阅读教学影响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00547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英美文化对阅读教学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议英美文化对阅读教学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议英美文化对阅读教学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议英美文化对阅读教学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议英美文化对阅读教学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英美文化对阅读教学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英美文化对阅读教学影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英美文化对阅读教学影响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本文拟取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阅读教学为窗口,在阐明“文化”涵义的基础上,从词、句、段、篇四个方面探讨英美文化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英美文化 阅读教学 影响 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工具,不仅涉及语言、语用,还涉及文化。在讨论英美文化对阅读教学影响之前,有必要阐明“文化”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特殊环境中的涵义。“文化”一词已飞遍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如“旅游文化”、“企业文化”、“服饰文化”等。在中国,对文化就有不同的界定。如梁漱溟认为,“文化是生活的样法”(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87);许嘉璐把文化分为表层文化、中

2、层文化和低层文化三个等级。在西方,文化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原始文化,1871)。迄今为止,文化的定义有数百种之多。那么,如何从众多的定义中采取一种适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义呢?我倾向于采用文化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定义:将“文化”看作特定人群的整个生活方式。这一界定范围较宽泛,既涉及日常生活和习俗,也涉及隐藏在习俗之后的价值观念。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指出:学生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学生是通过语言了解文章内容的,而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

3、在,本文就依据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理论,对英美文化对阅读教学的影响这一主题,从词、句、段、篇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知识对词汇意义的影响 词汇又称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语的总称。词汇反映着语言的发展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词语的意义通常由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两部分组成,当两种语言中的词语理性意义基本相同时,它们就构成了对应词。然而,由于文化的特殊性,对应词在有些情况下并没有完全对应的涵义。如传统的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稻米是中国的主食之一,因此,汉语中关于稻米的词汇很多,而在英语中,稻米的地位相对而言不那么重要,因而,相应的词汇就少。在英语中,rice既表示生长在田里的

4、“稻”,也表示加工后的“米”,还表示煮熟后的“米饭”。又如汉语中的“松”、“梅”能使人联想到高风亮节,而英语中的“pine”、“plum”却没有这些意义。再如,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创造了许多同烹饪有关的词,光炒菜的技法就有煎、炒、炸、煸、炝等不同的词汇,而所有这些动作在英语中只用了“fry”就全部包含了以上意义。如果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词汇字面意思下的文化内涵,那么在阅读学习中肯定会遇到障碍。 例:Acre by acre,the rain forest is being turned to create fast pasture for fast food beef. 热带雨林正被一英亩接着一英

5、亩地变成制造菜牛的牧场。 这句话的关键词是“fast food beef”,从字面上可以译成“快餐牛肉”,实际上,当时巴西为了较快地获得经济效益,人们伐木砍林饲养了许多肉多个大的菜牛,这些菜牛成为美国快餐店的抢手货。因此,“fast food beef”应理解为为快餐店使用的菜牛,而不是“快餐牛肉”。语言表达反映了民族的文化心理意义,反映了该民族的价值心理取向、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万丈高楼从地起”,对词汇意义掌握的正确与否是顺利完成阅读任务的基础,让学生了解相应的词汇所隐含的英美文化知识,是必要和重要的。 二、英美文化知识对句子结构的影响 语言能最真实地表现出人类民族文化习惯与思维方式的特

6、点。著名翻译家傅雷说过,“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东方人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从语言形态学分类上来说,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是一种以综合型为主要特征并逐渐向分析型发展过渡的语言,而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则是一种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这种不同语言的形态特点反映在英汉句子结构上,就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例1:When European explorers first came to the New World,the fishing grounds off what wo

7、uld become eastern Canada and New England held abundant cod and other species.(新视野2,Unit 2,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欧洲的探险者刚踏上新大陆时,此地后来成为加拿大东部和新英格兰的沿海渔场盛产鳕鱼及其他鱼类的地方。 此例句有一个条件状语从句,一个定语从句,但它仍然是个简单句,主语是“the fishing grounds off”,谓语是“held”,修饰成分围绕着主干结构进行空间搭架。在译文中,汉语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把事情说清楚,

8、给人的叙事感觉是从容不迫,层层展开,而不是像英语那样把“what would become eastern Canada and New England”提到主语后,起强调作用。 例2:We wanted to avoid the mistake made by many couples of marrying for the wrong reasons,and only finding out ten,twenty,or thirty years later that they were incompatible,that they hardly took the time to know

9、each other,that they overlooked serious personality conflicts in the expectation that marriage was an automatic way to make everything work out right.(新视野2,Unit 3,Mariage Across the Nations) 许多夫妻因为错误的理由结了婚,结果在10年、20年或30年后才发觉原来他们是合不来的,他们在婚前几乎没有花时间去了解彼此,他们忽视了严重的性格差异,指望婚姻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各种问题。我们希望避免重蹈覆辙。 本句很长,句

10、子主干为“We wanted to avoid the mistake”。由于受形态变化规则上的约束,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一般只有一个,原来应该由动词表达的概念,除了用非限定动词以外,如过去分词短语made by many couples,动名词“marrying”和“finding out”,连词”and”和“or”,还大量使用从句来表达词义,如宾语从句“that they were incompatible”和“that they hardly took the time to know each other”等。与英语相比,汉语的动词没有形态变化上的约束,句中往往使用两个和更多的动词,如

11、译文中的“发觉、花、了解、忽视”等,中间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使用起来自由方便。从以上两例看出,英语句子的特点就是以主谓结构为中心,利用丰富的词性变化,通过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状语从句、独立结构等不同形式,附加在主干结构上面,句子之间形态标记明确。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尽量引导学生抓住英美文化的这种思维特点和方式,对重难点句子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确定语义重心和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分清主次,以“不变应万变”,渐渐让学生独立准确地完成阅读任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英美文化知识对段落分析的影响 我们知道,写作能力的培养顺序是由词到句,到段,再到篇章。同样

12、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在文章中形成。我曾在我所任教的一个40人的本科班级做过一个测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两篇文章,然后回答10个问题,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缺乏对文章段落分析的自觉意识,自以为读懂了文章,却回答不上问题。一篇文章的叙写模式受到人类思维模式的影响,由于东西方的思维习惯有一定差异,因而文章的叙写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差异。按照西方一些语言学家的分类,他们认为汉语民族的语篇思维方式是螺旋形结构,即语篇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如作者在谈完后面的问题后,可能又回过头来谈及前面已经讨论过,但自己认为有必要强调或没有分析清楚的问题;而英语民族的语篇思维方式是直线型的

13、,即语篇的推进是按照一条直线进行展开。 例1:Americans living at a fast pace often just “grab a quick bite”.Fast food restaurants offer people everything from fried chicken to fried rice.Microwave dinners and instant foods make cooking at home a snap of course,one of the most common quick American meals is a sandwich.If

14、it can fit between two slices of bread,American probably make a sandwich out of it.Peanut butter and jelly are all-time American favorites,(PET-3教材,Unit 5,Food and Drink) 快节奏生活的美国人常常吃得非常匆忙。快餐店能给那些忙碌的人们提供他们需要的所有东西,从炸鸡块到炒米饭。方便食品和微波炉做的晚餐使得家庭烹饪简捷方便。当然,最普遍的美国快餐要数三明治。如果能在两片面包之间塞点东西的话,美国人就可能把它变成一个三明治。花生、黄油

15、和果冻是美国人的空前最爱。 此段落先陈述中心意思,然后从三个方面分点说明,这三个方面以清晰的顺序相互联系,由面到点,从所有食物的提及,到三明治,到花生、黄油和果冻,在展开中心意思的过程中,段落中的每一句子顺其自然地从每一个前面的句子中产生出来,给人一种运动流畅的感觉,毫无修饰累赘之感,非常符合西方人直线式的思维习惯,这就是英美文章段落最鲜明的特点之一。Hall Donald说:“为了达到思想和情感的一致性,段落不能含有任何冗余的东西。作者必须把那些虽然真实却与段落无关的多余内容删除掉。这些内容破坏一致性,分散读者的注意力。”英美文章的段落中心绝大部分在段首,很少情况下才会出现在段中或段末,与中

16、国委婉、含蓄的文化所决定的螺旋式语篇结构相比,英美这种直截了当的直线式语篇结构,无疑给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方便,学生完全有能力顺藤摸瓜,轻松地进行阅读学习。 四、英美文化知识对篇章内容及意图的影响 1.英美文化内容的渗透性 前面已经提到,我认同的对文化的定义是:将“文化”看作特定人群的整个生活方式。这一界定范围较宽泛,既涉及日常生活和习俗,也涉及隐藏在习俗之后的价值观念。我依据这一定义,对大学英语教材以及学生平常使用的教材作了一个调查,如下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教材,英美文化内容所占的比例具有绝对的优势。从这一点上相对来讲,学习英语,实际上等同于学习英美文化,学习和了解英美民族的心理结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方面面包含英美文化的内容。因此,学生的阅读内容深深地打上了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