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宏观解读及其现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00208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宏观解读及其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宏观解读及其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宏观解读及其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宏观解读及其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宏观解读及其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宏观解读及其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宏观解读及其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宏观解读及其现 摘要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写于1937年7月和8月,这一时期恰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即中国打响了全面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第一枪。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分别写于1956年和1957年,这一时期恰恰是中国经过了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关键时期。虽然,这四篇文章反映的和代表着的时代特征与国内外所面临的背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世界是普遍联系发展的,是过程的集合体。从这一观点出发,矛盾与实践认识,矛盾与十大关系,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十大关系与人民内部矛盾,实践认识与十大

2、关系这五者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正确认识好、处理好、运用好这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十七大精神的实质,都具有启迪智慧和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矛盾;实践;认识;十大关系;人民内部矛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打响了全面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第一枪。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分别于7月和8月写下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并在文章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知行统一的认识论观点和关于对矛盾问题的认识和体会如两种宇宙观等一系列新观点。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同年里胜利召开。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环境的影响下,毛

3、泽东写下了论十大关系,旨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次年,他又写下了著名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该文明确指出人民内部矛盾的种类、性质及处理办法,从而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为党和国家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虽然,这四篇文章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也大相径庭,但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发展的观点告诉我们:实践认识与矛盾,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矛盾与十大关系,实践认识与十大关系和实践认识与人民内部矛盾这五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对它们五者之间的联系着的关系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以及准确地把握和具体应用,不仅对于国家未来建设与发展来说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广大

4、青年学生,在理解十七大会议精神实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方面更是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让我们先看一下由我归纳出来的上述五种关系相互作用的图例。然后,我再做具体分析和详尽阐述。 矛盾是事物的最广阔的外延,是统领这个现实世界不断实现向前发展的总纲,矛盾包括一切,因此,它作为理解事物的最外层空间;实践认识、十大关系、人民内部矛盾本身就是矛盾体或矛盾体系,因而必须被包容于矛盾总纲之中,可以说这上述三者本身是矛盾的具体外化和表现形式,因而分别处于中层空间和内层空间;十大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体系,因而需要我们从主观上去认识并从具体实践中去把握,从而掌握其内在本质及规律,更好指导我们的

5、工作实践活动。因此,我们要从实践与认识两个层面上,去认识和理解并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关系。于是,十大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就被包含在实践与认识体系之内,作为最内层;十大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两者之间不存在谁包容谁谁包括在谁之中的问题,是分别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和回答怎样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这个历史课题,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平行、并列式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因而,它们两者统一于最内层,而不是单独地被作为第四层出现。 关于矛盾的理解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既不可能消灭它,也不可能凭空臆造它。矛盾可以说是一个“鬼精灵”。而且矛盾是统领这个现实世界不断实现向前发展

6、的总纲:任何事物总是在其自我斗争和同它物不断斗争进程中,通过优胜劣汰,然后达到某种点的和谐平衡,才最终完成自身向前迈进发展的。所谓的“有支持者就必然会有反对者”的说法恰恰是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不仅有普遍性,同时也有特殊性,我们常说“具体问题具体研究具体办”就是这一性质的真实反映。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也就等于把握了唯物辩证法。理解并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也就等于把握了唯物方法论,即凡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在这里强调地是:承认了矛盾的特殊性也就等于承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因为当你能够从一个具体问题的角度立场出发去分析一个问题时,那么你就等于承认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你所得出的结论也就

7、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凡事都不能脱离其所处的背景和环境去分析问题和归纳结论,否则,就是形而上学,就会走向谬误。 实践认识与矛盾的关系 实践认识本身就是一对统一且又对立着的矛盾体。有实践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认识,但认识又有正确的和错误的认识之分。当实践与认识即知行相一致相符合时,就会表现为这一矛盾的统一性;反之,当实践与认识即知行不相一致不相符合时,就会表现为这一矛盾的对立性。有实践的人不一定就会得出真理性的认识,甚至会出现失误。比如,王明、陈独秀,他们身上都有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但还是在关键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左”和“右”的错误。究其根源,就在于实践与认识本身就有相互对立的一面。但是一切真知源于实践,实

8、践是认识的前提。这又说明实践与认识又有统一的一面。否则,我们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无法揭开事物发展规律这层神秘的面纱。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在具体实践及中国实际应用中被检验为正确的科学理论体系。但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所以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又必须同时具备这种品质,不断加以完善丰富发展。因此,看似绝对真理性认识其实质也是在同现实情况的相互融合适应以及不断斗争中而逐步丰富起来的,于是最终成为了相对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要以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更广阔的理论视野去加以认真地研究和正确地对待。 要正确对待和把握实践与认识的“两性”

9、即对立性和统一性。比如,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根源在于他只看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革命性一面,但恰恰忽视其勾结帝国主义反人民的反动本性的另一面,也就是陈独秀只看到国共两党革命的统一性。其认识上的谬误导致其具体革命实践的指导上的重大失误,他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就必然会放弃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的领导权。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及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就是铁铮铮的客观例证。也由此宣告国内大革命的失败。同样,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于:城市中心论。他没有看到城市斗争与农村斗争两者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的统一性。于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盲目地向大城市发动武装进攻的

10、行为,就在这种错误且脱离具体实际的思想导向下应运而生了。他没有看到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必先要取得土地革命即新农民革命的胜利,从而以农村促进城市斗争革命工作的开展,以至最终夺取全国政权。他把城市进攻与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严重对立起来,忽视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性,认为只要占领了大城市,就会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其实践结果就必然会将中国革命引入歧途。其表现为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因此,任何人忽视了一个事物的统一性或忽视了其对立性都必然会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指导下进行错误乃至荒唐的实践活动,也就是知与行

11、出现了偏差,甚至是放弃其中一面,而更有甚者最终还会误党误国误军。反之,把握和坚持了实践与认识作为矛盾体的两性,就会把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从而创造出人间奇迹。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在外国人特别是外军眼中就是一个军事奇迹。而且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具有力挽狂澜意义的一次伟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正是由于贯彻执行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才最终把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的魔爪下一步步地解放出来,并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及与十大关系之间的关系 矛盾既然作为统领这个现实世界的总

12、纲,那么它就有一种包容一切的品质。人民内部矛盾自然也就在其组成之中。无外乎在矛盾这个大名词之前加上一个修饰语而已,使之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即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专指在人民内部范围内出现的矛盾。一句话,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之间是一种包围与被包围的关系。 矛盾作为总纲且具有包容万物的品质,那么它与十大关系之间其实也是一种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 实践认识与十大关系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的十种关系正是在三大改造已经完成且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确立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总结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大关系的科学总结恰恰反映了当时我国在治党治国治政等各个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

13、题,而这些问题本身就是矛盾,因此,如何自上而下地认识好和解决好这十种关系就成为治国理政的关键。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可以概括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报告共有十二个组成内容,其实质也就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所提出的治国思想的新发展新完善新升华。在建国初期,毛泽东根据当时具体情况撰写了论十大关系一文,而在现阶段,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挑战便自然会将“十大关系”作进一步外延上的扩展和深化,从而更好地完成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因此,十大关系的提出正是毛泽东在具体的工作实践基础上进行科学判断和理性认识及思考的结果。 实践认识与

14、人民内部矛盾之间的关系 (一)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 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中国一直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和平稳定的环境之中。阶级斗争已不再是国内的主要矛盾,但它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因为从外部矛盾看,民族矛盾随着八年抗战的胜利而不再占据主要地位;从内部矛盾看,经过三年解放战争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在国内反动势力和敌对势力已基本上被肃清。因此,在国家政权相对稳定的和平背景下,人民内部矛盾便上升为国内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矛盾能否有效地加以解决,关乎国家之发展和人民之根本利益实现与否。现阶段,这一矛盾体现得尤为明显。人民内部矛盾产生有两大原因:一是政治上原因

15、。某些干部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严重腐蚀,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丧失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一步步堕落于各种腐败的泥潭之中,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也严重败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在某些地区,还一度出现了干群严重对立的局面。二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搞不好,人民生活水平上不去,国家自然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实践论矛盾论四文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如何真正把握问题的关键点,如何更好地实现从“打江山”到“坐稳江山”这一过程的思

16、想认识上的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特别将“民生”作为重点摆在12项主要内容之中,可见国家对于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这个问题是放在同等地位上去着眼去思考的。 (二)对人民内部矛盾解决的具体实践 人民内部矛盾可以分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以及干部与干部之间的矛盾两种类型。 1,干群矛盾应如何解决。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工作作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人民满不满意,人民答不答应,人民同不同意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多下基层,多倾听群众呼声,不做表面文章,切实提高党的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机关,认真接待和解决群众信访,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2,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