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00019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黄有柱(襄樊学院 美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摘要:艺术设计专业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逐步受到广泛的重视。在近几年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始终把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作为重点,认清并肯定了课程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规划思路,通过修订教学计划,构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并形成了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课程执行方案。为了彰显我院特色的课程体系,逐渐构建了自己的教材体系。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材建设艺术设计专业是20世纪末由工艺美术学科转型过来的新专业。 由于视觉经济的出现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在高校取向于本专业的学生急剧增加,但

2、是,在新的办学语境下从观念形态到教学功能价值都在革新与摸索之中。尤其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稳定 、规范、发展,保障教学质量成为我们思考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近几年来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始终把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作为重点,坚持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观念大讨论,制定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充实、更新,构建符合视觉经济时代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这既是落实教学中心地位,保障育人质量的战略决策,脚踏实地的解决教学根本问题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能否稳步发展,开拓前进,在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的

3、探索。一、课程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规划思路1、对课程建设指导原则的认识(1) 根据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定位和学院发展战略目标,准确构建艺术设计 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与目标 。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是:突出“艺术、技术、人文”特色,培养基本功扎实,艺术创新和艺术表现能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在上述基础上体现出整体的目标系统(见附表)。1.培养目标性质:国家、学科门类、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 目标.特点:概括性、稳定性、包容性强.功能:指导具体专业的各层次.2.教学目标性质:在培养目标基础上形成的专业,科类的目的性任务与要求特点:整合教学环境,信息资源,使

4、教学方针具体化,实践性、时效性强功能:知识体系,教学要素的综合利用3.课程目标性质:以上述目标内涵为导向的系统知识目标特点: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实施及评定功能:教与学的依据,各层次目标的具体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目标的具体表述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增强学生专业发展后劲,促进其创造意识的形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2) 体现两个协调发展,即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与做学问、做事、做人的协调发展。课程是实现这个培养目标的主要保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的急剧变革和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人才资源必须在社会市场的配置中发挥效能。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素

5、质的提高。在课程方面,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要改变传统的课程模式,把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师徒方式,延伸为素质的养成、能力的提高,实现由单一的专业技能模式的知识教育体系转向多元综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艺术设计专业要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人才,达到学问、做事与做人统一的目标,使培养的人才融入社会文化层面,既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具有学术涵养和事业理想与健康人格,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大有作为。2、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规划思路专业课程要立足教学过程处理好“六个关系”,从而达到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充实和更新。“六个关系”即:德、智、体的关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

6、关系;课堂教学与课外写生、实习的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在实践层面上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建设:(1) 课程结构的优化。针对新设课程、应设课程越来越多,课时量越来越少的矛盾,需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整合工作,即对一般性的专业课程,基础课程还有修养性课程进行系统、有条理的整合,使之形成模块化,如造型基础等;二是分解工作,将专业骨干课程进行符合内在结构和组织分解,以形成纵向有传承、横向有联系的课程重点:三是分类工作,即依据每门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作用,调整其课时比例、课程顺序、课程形势。(2) 以三基教育为载体,充实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充实,即在三基模块中增强人文

7、科学、技术科学和创新能力的知识内涵。三基教育,即基本理论、专业基础、基本技能。基础理论要结合设计、创作活动,加强专业导向、策划、评论、推出成果,突出史论深邃厚重的学术特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石,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美术历史概貌、艺术原理、观点以及由此构成的系统化理论体系;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要在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突出创新的的特征,构建学生的专业认知框架,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种艺术设计创作动态,尤其是与现代设计结合的思潮、风格及新材料、新工艺;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突出应用的特征 ,强化三种技能,能迅速能动的处理专业问题和运用专业知识,独立承担课题任务。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张道一教授指出:“艺术设

8、计教育应实实在在,重基础而善应用,要在三基的基础上尽量完善对于设计的综合能力。”(3) 课程结构的更新。针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长期存在的同传统手工艺的密切渊源,与文科教育依附关系,课程结构陈旧而又缺乏专业特色等实际情况,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根据本专业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及时增设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课程;二是梳理过去积累的大量课程内容,剔出其过时的部分,消减与现代生产实践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的课程;三是依据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走势,进一步论证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4) 严谨规范,创新发展。既要执行课程制度,同时吸收国内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成果。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标和专业介绍(19

9、98年颁布),参照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专业教学方案,开足开齐各专业应开的主干课程。落实襄樊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学分制计划的原则建议(2004年修订)中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在对国内同类不同层次专业院校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体现新课程体系的务实、创新特征。二、通过修订教学计划,构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体现了在课程体系中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的基本要求,反映着一个时期教学思想与观念。而课程体系结构是一个发展概念,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延续与发展,课程结构体系也将得到不断充实和发展。因此,

10、在教学计划中,对课程的设置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社会文化形态转型和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发展改革的今天,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同时具有批判性和继承性。1、新教学计划编制的基本格局。(1)明确定位目标,把我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建设研究成果落到新的教学计划中。(2)教学内容的整合。艺术设计不同方向专业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是:第一,按培养目标、专业规格构建内容体系框架。第三,减少重复,删繁取精,突出社会需求。(3)控制学识总量。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同课内教学穿插、调节,符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需要。(4)课程管理的可操作性。其一,环节平衡,按照总的

11、目标要求合理布局160周内的各教学环节。其二,严格组织课时元素,对课时单位、周学时,支系学时、学年学时结构化、规则化、模块化,保障执行教学计划的秩序性,整体协调性。2. 新教学计划的主要特点。(1)加强基础教育,形成宽与厚的发展平台。基础课程包括三类:一是造型基础课,主要有素描、色彩等;二是专业基础课,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装饰图案、计算机基础、摄影等;三是理论基础课,主要有中外美术(设计)史、美术(设计)概论、专业史论、市场与管理知识等。(2)在强化学生知识、素质、能力方面,突出三种技能。即动手技能、工具技能、创新思维技能。主要课程有绘画表现技能、专业表现技法、数字化工具、媒材的

12、掌握,多媒体传达设计、原型创意课程等。(3)课程单元结构的系体化,符合逻辑性与目的性要求。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造型基础训练中,我们把色彩单元训练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色彩写生,二是装饰色彩,一是色彩构成。三个部分概括了自然对象、意向表现、抽象解析的全部内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性的锻炼了学生的智性、技能和创造能力。尤其是增设的装饰色彩课,改变了美术院校延续多年的单一写生色彩风格。架起了从基础色彩向专业色彩转换的桥梁。(4)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上,充分体现特色。在巩固宽与厚的基础平台上开设应用方向的工作室,为学生就业拓宽了路径,确定了方向。并以“课题设计”的课程形式,加强阶段性课程综合训练和应用

13、能力的提高。以缩短课堂教学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差距。(5)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探索提高能力的创新点。课堂学时量的调整,为学生专业实践增加了空间,对艺术设计专业安排了“市场调查”和“专业实习”环节,加强“写生教学点”及实习基地的建设。(6)充分应用实验室资源,完善专业教学的配套环节。近年来,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建立了符合美术专业教学需要的实验课程体系,全部到位后,能够保障专业教学条件的基本需要。因此,在专业课内相应增加了实验教学课时、学分。三、以“课程分类”建设为目标,总体设计、重点突破,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课程体系是一个开放、动态具有层次性的体系结构,总体上反映了教学思想、特色、发展战略和学科特征,更

14、集中的体现了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在实践中,构建具有个性特色发展导向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每一门课程建设水平在现实中是参差不齐的。我们按照学院部署的“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建设的达标要求,确立了以“合格课”为起点,确保“优质课”的计划达标,争创“精品课”的格局,并把三年内创校级“精品课”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同时,我们在组织落实上述三类课按计划达标过程中,在保证全部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采取集中使用教学资源分层次建设三类课程,重点是优质课、精品课的立项建设。近3年,完成了五项基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在开设的课程中,合格率100;建设优质课四门;申报

15、校及精品课一门。按三类课程进行分类达标,是具体实施质量工程的落脚点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每一类课程的达标将成为提升新的课程水平的一个起点。 1、课程分类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培植、优化的过程。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建设三类课需要长期的全方位、多视角的精心打造。这是课程建设的立足点。如素描课,今年申报校级精品课,积累了经验,明确了目标,找到了差距。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骨干基础课程,在所有科目的学习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开设美术门类的各专业素描课,都是入门的基础,在我院课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也都是作为重点建设课程。从合格课到重点课到优质课,争取精品课的达标仍然是我们的目标。2、课程的分类建设要不断创新

16、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革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为了达到学院在课程建设中规定的优化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我们组织了专门的课题组开展修订教学大纲活动,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安排。(1)精心设计好每一门课程内容,首先要确定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认真的调研国内外的相关资料,把近年来国内外在学科研究和教学改革中最新成果反映出来。在课程内容设计中,要求信息量大,规范性强,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影响力。因此,针对各门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更新和改革: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内容、更新陈旧过时的知识点,例如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课中强化了意向表达的训练内容。在新课程中增加了图形创意、多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等;在环境设计中,以新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代替旧标准等。(2)内容的安排要突出育人这个主题。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重视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课程设计的示范案例;既要全面介绍相关的学科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