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乐美世界中的血缘隐喻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699682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22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莎乐美世界中的血缘隐喻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莎乐美世界中的血缘隐喻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莎乐美世界中的血缘隐喻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莎乐美世界中的血缘隐喻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莎乐美世界中的血缘隐喻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莎乐美世界中的血缘隐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莎乐美世界中的血缘隐喻(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莎乐美世界中的血缘隐喻 姓名:陈婕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刘佳林 20090101 3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陈婕 指导教师签名:刘佳林 日期:2

2、009 年 2 月 2 日 日期:2009 年 2 月 2 日 4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陈婕 日期:2009 年 2 月 2 日 5 莎乐美世界中的血缘隐喻莎乐美世界中的血缘隐喻 摘摘 要要 本文从父神宗教、多神异教、父权体制等角度,对莎乐美 中的血缘隐喻进行解读,在文化研究层

3、面对文论界中“莎乐美代表女 性解放”观点做出回应互补。 第一章围绕血缘隐喻在前人研究视野中的遗漏, 说明该隐喻解读 对文本深层理解的必要性。第二章通过宗教场景/家庭场景掩盖下的 血缘隐喻解读,比较人物在母系族谱和父系族谱中的特质,以及不同 男性话语在超验和现实两个领域与女性的关系, 找寻文本与写作背景 的联系,并借用基督教女性主义这一工具,重塑莎乐美在文化研 究领域的地图。 其中以早期基督教年代为背景, 通过对当时的政治宗教场景及几 个主要角色的隐喻解读,论文进而建立两种父权体制的比较,并借由 神学符号解读女性在两种体制中的位置和特点,从而得出结论: 莎乐美中多种宗教思想并存、各方利益激烈冲突

4、的世界,实 际上折射了宗教信仰根基在科学、 经济发展冲击下的动摇及传统中产 阶级观念开始瓦解的晚期维多利亚社会现实。 论文的最后部分剖析处 在新旧价值观夹缝中的维多利亚社会的混乱宗教观。把莎乐美引 入文化研究的同时,论文最终回应莎乐美关于女性觉醒的问题。 第三章在全文论述的基础上对莎乐美研究作出展望。 6 关键词:关键词:血缘隐喻,父权体制,基督教文化,维多利亚时代,基督教 女性主义 7 The Blood Tie Metaphor in Salome ABSTRACT Despite the fact that being one of Oscar Wildes most important

5、 plays, Salome, an adaptation of Biblical materials, is rarely taken seriously in Culture Study in terms of Victorian British Society, compared with Wildes other plays. This thesis aims to interpret the blood tie metaphor in the text, by contrasting two different patriarchies behind the main charact

6、ers. By analyzing the male/female pos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lood tie metaphor, the thesis compares Salomes world and the Victorian religious landscape, and sees the connection by further discussing how the changes in culture caused by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reflects in the text. Whil

7、e always considered as a femme fatale, whether Salome is the success of feminism still remains a question. The thesis also aims to answer that by a portrait of the domesticity, morality, middle-class ideology in the 19th century religious landscape, which leads to a comparison of female and male soc

8、ial roles. Keywords: the blood tie metaphor,patriarchy,Christian Culture, Victorian Society, Christian feminism 9 第一章 宗教第一章 宗教/家庭场景在前人研究中的遗漏家庭场景在前人研究中的遗漏 第一节第一节 国外莎乐美研究综述国外莎乐美研究综述 奠定王尔德在英国戏剧史上独特地位的五个剧本中,温德梅尔夫人的扇子 (Lady Windermeres Fan, 1892)、 无足轻重的女人(A Woman of No Importance, 1893)、 理想丈夫(An Ideal Hu

9、sband, 1895)和认真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1895)这四部剧作都属于“风尚喜剧” (Comedy of Manners) ,描 述了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因此在文化研究方面具有重大价值。 莎乐美与前 四者直接取材于英国社会现实生活不同,它取材自圣经的马可福音和马太 福音 。 对莎乐美这一作品的研究,跟王尔德研究一样,几乎在研究对象( 莎 乐美文本)产生的同时就开始了,并随不同阶段而形成了不同的研究特色。下 文中, 本人将针对莎乐美研究作简要概述, 指出研究者们的着眼点和所忽视部分, 并准备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血缘隐喻的论述。 米哈尔 19

10、78 年曾编辑出版的王尔德评论注释书目1,对 80 年间的王尔 德研究做了总结与统计, 根据王尔德评论注释书目 ,本人把莎乐美研究大致 分为三期,即: (一)早期 1901 年-1950 年; (二)中期 1951 年-1980 年; (三) 晚近时期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 (一)(一) 早期(早期(1901-1951 年)年) 在这一阶段,根据不完全统计,关于王尔德的书、论文和各种相关出版物多 达 1500 种(不含王尔德本人著作) 。但这阶段的王尔德研究多集中在作者研究, 作品大多作为作者研究范畴内的研究对象, 真正涉及到莎乐美文艺性研究的部分 并不多,且集中于其悲剧层面上的成就。

11、 因为触及宗教题材以及反映扭曲情欲, 莎乐美在英、法等国都遭到不同 程度的禁演,因此无法作为舞台剧艺术被分析与研究。随后该剧在巴黎上演,莎 乐美成为席卷欧洲(并不包括英伦三岛在内)的旋风。罗斯(Robert Ross)曾指 出,莎乐美成为“在不说英语地区的家喻户晓的名字”2。 正因为这一原因, 莎乐美成为当时英国的艺术审查制度的最佳研究案例 之一,相关论著有英国审查制度3和1824-1901 年的英国戏剧审查制度4。 这一例子可证明,这一阶段的莎乐美研究中,关注文本自身价值的并不多。这一 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和闻名程度, 并没有为它在学术界带来更高的关注度和更深入 的研究。 (二)(二) 中期(中

12、期(1951-1980 年)年) 1 张介明: 唯美叙事:王尔德新论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年版 2 A Note on “Salome”, Salome A Tragedy in One Act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of Oscar Wilde (London: John Lane, 1907), p. xiii. 3 Frank Fowell and Frank Palmer, Censorship in England, London: Frank Palmer,1913 4 The Censorship of English Dram

13、a 1824-190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10 20 世纪 60 年代后,受新批评的影响,王尔德研究日趋注重文本,从注重其 人私生活和个人风格的套路转向其作艺术形式的研究, 这为莎乐美研究带来了新 的契机。这一时期的莎乐美研究趋势,可以用加诸莎乐美身上的两个标签概括 “致命女性”和“潜在同性恋身份” 。 艾尔曼(Richard Ellmann, 1918-1987)是王尔德研究中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他在 1968 年指出该文本仍存在大量的未知研究领域1,在莎乐美研究中,他把研 究关注点从莎乐美本人身上延伸到其他角色上,如指

14、出希律王同样“具有致命 性” ,是他“导致了莎乐美的死亡”2,这些论述使得对这一作品的解读不再平面 化和单一维度。斯万(Rodney Shewan)在 1977 年同样认识到莎乐美研究存在的 空白,并认为莎乐美 “至今仍未被认真对待” 。3 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角色, 但莎乐美与这些角色潜在的 血缘隐喻关系仍未受到关注。在这些研究中,个体间的关联性被切断,文本中的 角色被单一地视作男性个体、女性个体,而非社会文化体系中的男性社会角色、 女性社会角色。从这种研究角度出发,莎乐美与希律王、乔卡南等男性角色之间 的关系,只能是女性与男性之间的互动,难以抵达血缘隐喻层面。 在莎乐美被视

15、为“致命女性”的同时,另一些评论者则认为莎乐美是潜 在的同性恋文本。早在 1956 年,伯格勒(Edmund Bergler)就认为王尔德通过 贬低女性的描述, 以达到对自身的同性恋心态合理化与正常化。 41970 年凯特 米 利特(Kate Millette)指出该剧“生动体现的首先是同性恋的罪恶感和屈辱感, 然后是一种双重的报复”5,这一论述是对早前伯格勒等人在同性恋视野中对莎 乐美研究流于简单化的反驳。此后,大量论述认为莎乐美其人身上同时兼具男性 与女性特质,但由于采用了多文本研究而削弱了论据的说服力。比如对于莎乐美 同时兼备两种性别特质的论述, 研究对象混淆了王尔德的剧作文本与英国插画

16、家 奥布里比尔兹利(Aubrey Beardsley)为英译本所画的插图,从插图结合剧本 而引导出结论,这一论述影响到近期(1981-至今)后现代视野中的莎乐美研究。 然而事实上,王尔德本人并不喜欢这些插图,他“一直很憎恨这些插图,家里不 让存放有这些插图的英译本。 ”6 同一时期从同一文本中得出的两种结论, 说明了对这一角色的解读存在主观 化倾向。但把莎乐美这部圣经改编作品带入同性恋研究领域,是这一时期为 日后莎乐美研究所作的重要贡献, 同时也表明了莎乐美身上的双性特质早为人注 意。这一发现有利于血缘隐喻研究对不同性别的社会角色的剖析。 (三)(三) 近期(近期(1981-至今)至今) 随着王尔德研究出现两种新方向,莎乐美研究同样进入新的视野:后现代主 义与文化研究。 前者把莎乐美视为一个典型的后现代文本,这一看法可看作前一时期莎 1 Richard Ellmann: Overtures to Salome, Yea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