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术改造(变更回采工艺)初步设计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698585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363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术改造(变更回采工艺)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63页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术改造(变更回采工艺)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63页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术改造(变更回采工艺)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63页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术改造(变更回采工艺)初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63页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术改造(变更回采工艺)初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术改造(变更回采工艺)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术改造(变更回采工艺)初步设计(3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步设计 1 前 言 一、概况 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以下简称 XX 煤矿)位于 XX 自治区 XX 市 XX 旗境内,具体位置在 XX 以西,XX 以北,行政区划隶属于 XX 旗 XX 镇。 根据 XX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2008 年 10 月 30 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井田范围由 16 个拐点圈定,井田面积 8.396km2,批准开采标 高为 1280m1203m。批复生产能力为 0.60Mt/a。 矿井原设计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主、副、回风斜井) ,开采 IV-2、- 1 煤层,井下 IV-2 煤层一盘区两翼各布置 1 个钻爆落煤对拉回采工作面 (1401、1402)

2、 ,工作面长度为 240m(2120m) ,同时布置有 2 个钻 爆掘进工作面(顺槽、大巷掘进) ,一井二面达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0.60Mt/a。 该矿井于 2009 年 10 月通过了由 XX 市煤炭工业局组织的相关部门 及专家,对 XX 煤矿改扩建工程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并出具了XX 市 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 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60 万吨/年竣工验收意 初步设计 2 见书的通知 (鄂煤局发2009245 号) 。 从矿井建设至今,井田中南部 XX 北侧张家渠内的工业场地已基本形 成,井下 1401、1402 对拉回采工作面和 1403、1404 对拉回采工作面 已采空,目前,

3、正在开采的 IV-2 煤层一采区 1405、1406 对拉回采工作 面也即将于 2010 年年底开采完毕。 根据 XX 自治区煤炭工业局文件关于 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技术改造(变更回采工艺)的批复 (内煤局字2010436 号) , “原则同 意 XX 煤矿变更回采工艺,由炮采回采工艺改为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设 计生产能力根据资源条件合理确定.” 。 同时,依据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 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的通知 (鄂府发电20099 号)的文件精神,为 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煤炭行业产业升级,提升煤炭产业整体发展 水平,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结合

4、 XX 煤矿实际生产情况,提出将矿井 原设计的钻爆落煤回采工艺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矿井井下的机械化 作业水平和煤炭资源回收率。 为针对本矿井的煤层实际赋存条件,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及采掘设备 等,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 XX 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 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术改造(变更回采工艺)初步设计及 其配套的安全专篇,生产能力由原有的 0.60Mt/a 提升至 0.90Mt/a。 初步设计 3 二、设计编制依据 1、 设计委托书 ; 2、采矿许可证(证号:1500000830688) ; 3、2010 年 10 月锡林郭勒盟灵通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 XXX

5、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 4、XX 自治区煤炭工业局文件关于 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XX 煤 矿生产地质报告的批复 (内煤局字2010487 号) 5、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2009 年编制的XXXX 煤业有限责任 公司煤矿矿井改扩建变更初步设计 ; 6、XX 市煤炭局文件XX 市煤炭局关于 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XX 煤矿初步设计(变更)的批复 (鄂煤局发200913 号) ; 7、 XX 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 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60 万 吨/年竣工验收意见书的通知 (鄂煤局发2009245 号) ; 8、XX 自治区煤炭工业局文件关于 XXXX

6、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技 术改造(变更回采工艺)的批复 (内煤局字2010436 号) ; 9、矿山救援服务协议书; 10、XX 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出具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 报告 (2010 年度) ; 11、XX 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出具的煤尘爆炸性、煤自 初步设计 4 燃倾向检验报告 (2010 年度) 。 12、XX 旗水利局文件XX 旗水利局关于 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项目承诺用水的函 (伊水发201020 号) ; 13、 土地使用证 (伊国用 2010 第 501134) ; 14、 高压供电合同 ; 15、XX 市水文勘测局 2010 年 11 月编制的X

7、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 司煤矿工业场地设计洪水位计算书 。 16、矿方提供的煤矿相关资料及协议支持性文件; 17、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 (发改能源 2010709 号) ; 18、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淘汰落后 产能实施方案的通知 (鄂府发电20099 号) ; 19、 煤矿安全规程 (2010 年版) ; 20、 矿山救护规程 (AQ1008-2007) ; 21、 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GB/T50518-2010) ; 22、 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 23、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

8、采规程 ; 24、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AQ1029- 2007) ; 初步设计 5 25、 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 (AQ1055- 2008) ;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46 号)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 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 2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安全监管 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所有煤矿必须立即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 防尘供水系统的紧急通知 (安监总煤行2007167 号) ; 28、 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安监总 煤装2010146 号) ; 29、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9、等。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选择经济、适用、安全的回采工艺。地面生 产系统尽可能与其合理衔接,同时力求实现井下开拓、开采系统的最优化。 2、提高资源回收率及劳动生产效率,尽可能采用提高机械化设备开 采和运输。 3、尽量利用井上下原有设备和设施,最大限度地合理集中生产,简 化辅助生产设施和生产环节,采用较先进的矿井管理模式,实现减员增效, 为矿井投产后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初步设计 6 4、严格执行国家煤炭工业开采的法规、政策。 四、设计的主要特点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由原设计的 0.60Mt/a 优化为 0.90Mt/a,矿 井采用一次设计,一次建成投产的移交方式。

10、 2、井田开拓方式:设计仍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即利用已形成的主、 副、回风斜井。矿井井下设一、二水平,一水平开采-2 煤层,二水平 开采-1 煤层。 3、盘区布置:设计全井田-2 煤层划分为三个盘区,-1 煤层划分 为一个盘区。 4、大巷及井下硐室:利用已形成的井下南北方向布置-2 煤层运输 大巷、辅运大巷和回风大巷,本次设计继续延伸,并在井田中部向西部边 界掘进-2 煤层一盘区运输、辅运及回风大巷。 5、井下运输:井下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方式,辅助运输采 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方式。 6、采煤方法:设计井下开采-2、-1 煤层均采用为长壁式综采一 次采全高。 7、采掘工作面及装备:矿井投产

11、后,在井下布置 1 个薄及中厚煤层 长壁综采工作面、1 个顺槽综掘和 1 个大巷普掘工作面。 8、矿井通风: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矿井总风量 58m3/s, 选用 2 台 FBCDZ-6-18 型对旋防爆轴流式通风机,功率 290kW。 9、井下排水: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10m3/h,最大涌水量为 15m3/h。 设计利用井下水泵房及主副水仓,利用已有水泵 MD12-25 3 型 3 台, 排水管 543mm 沿主斜井排至地面井下水处理池。 初步设计 7 10、矿井防灭火:设计井下以移动式黄泥灌浆为主,辅以注氮、阻化 剂综合防灭火措施,井下新增 1 套 ZHJ-12/1.2 型移动式防灭火

12、注浆装置。 同时,若井下工作面及采空区有自燃发火迹象时,矿方可采用地面分散钻 孔黄泥灌浆,进行防灭火工作。 11、矿井地面生产系统:设计利用现有矿井地面生产系统,井下原煤 由主井胶带提升,并在主斜井井口进行简易筛分分级加工, 末煤通过地面 胶带走廊提升至地面末煤圆筒仓存储,块煤和中煤落地堆储。 12、辅助及附属设施: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设计利用已有矿井修理车 间、材料棚,新建油脂库、消防材料库、坑木加工房、无轨脚轮车库等设 施,煤样制取及化验等均委外。 13、总平面布置:设计利用地面工业场地利用位于井田中南部 XX 北 侧支沟张家渠沟内的原有工业场地,包括主、副、风井工业场地、临时排 矸场地及爆

13、破器材库。 14、矿井电源:根据矿方提供,本矿井现有两回 10kV 电源线路均引 自兰家塔 10kV 开闭所 10kV 侧不同母线段,架空线路导线采用 LGJ-70 型钢芯铝绞线,线路全长 0.85km,采用钢筋混凝土电杆架设。设计根据 负荷统计及线路电压损失计算,需将导线更换为 LGJ-150 型钢芯铝绞线。 15、矿井供电:设计利用地面已有 10kV箱式变电所,并将 原有 S9 500/10,500kVA,10/0.4kV 型变压器更换为 S11- 1000/10,1000kVA,10/0.4kV 型变压器 2 台。地面配电系统采用 10kV、0.38/0.22kV 两种电压等级。利用井下

14、原有两回 10kV 电缆线路经 主井井筒引至井下中央变电所。井下供配电电压采用 10kV、1.14 kV、0.66kV 和 0.127kV 四种电压等级。 16、矿井水源:设计本矿井利用工业场地附近张家渠沟内的已有深水 井,另在束汇川与 XX 的交汇处新建深井取水,补充矿井生产及生活用水。 初步设计 8 同时,在工业场地内主斜井井口附近设井下水处理站,将井下水净化处理 后复用,井下正常涌水量为 10m3/h。同时可用水车拉水至食堂后侧半地 下 400m3/d 生活水池,将其作为生活应急水源。 17、矿井通信:矿井行政通信由当地市政通信系统汇接入网解决,生 产调度通讯为 RCOM-40 型调度总

15、机一台(已安装) ,地面设分机 37 门, 井下分机选用 KHT3 本安型电话机 14 门。 18、安全监测:设计利用矿井已安装一套 KJ110 型煤矿安全生产综 合监控系统,新增一套 KJ236 动目标监测系统。设计井下配 KF-F8 型基 本分站 9 个。 19、地面供热:设计采用工业场地锅炉房集中供热,利用已有锅炉房 内的一台 DZW4-1.25-H 蒸汽锅炉,全年运行;井筒防冻利用工业场地已 有主、副井热风炉室两座,内设热风炉各 1 台,其中主井热风炉型号 RMG0.7MW,副井热风炉型号 RMG1.75MW。原有主井热风炉供热负 荷不满足井筒供热需求,设计新增 RMG1.05MW 热

16、风炉一台,替换已有 主井热风炉。 20、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建设项目总造价为 28115.89 万元, 另根据有关规定计入铺底流动资金 409.80 元后,建设项目总资金为 28525.69 万元。其中包含已有工程建设投资 17302.86 万元。 五、矿井建设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90Mt/a; 2、矿井保有资源/储量:15.79Mt; 3、矿井可采储量:7.91Mt; 4、矿井服务年限:7.0a; 初步设计 9 5、达产时盘区数:1 个; 6、达产时工作面数:1 个; 7、采煤方法: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 8、巷道掘进:顺槽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大巷采用钻爆掘进; 9、井巷工程总量:新增巷道 2082m,新增巷道掘进总体积 21843.2m3; 10、万吨掘进率:23.1m/242.7m; 11、矿井吨煤耗电量:11.1kW.h;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