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6401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复习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解题步骤 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 实验验证收集证据、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和得出结论反思 与应用表达与交流 二、解答科学探究题的基本方法 1认真读题,审清题意,确立探究课题。 2根据课题,选择合适方法,提取相关化学知识,设计探 究方案。 三、探究题的常见题型 1物质成分的探究 酸碱指示剂 测溶液 pH 变化 (1)中和反应一般现象不明显,因此常用、 、等方法来判断。反应 后存在三种情况: 测溶液温度变化 a酸过量,检验的方法;酸 b碱过量,检验的方法;碱 石蕊试液c完全中和,用 (2)复分解反应:AB 判定或检验既无酸又无碱过量。 C(、或 H

2、2O)D,反应后溶质存 在三种情况: B A 溶质只有 D;溶质有 D 和 A(A 过量,反滴进行检验); 溶质有 D 和 B(B 过量,反滴进行检验)。 2物质性质的探究 (1)探究催化剂的性质:“一变”:设计两个以上对比实 验,判断的改变。“两不变”:化学反应前后 各称量一次,判断反应前后是否改变;将反应后的该物 质回收后重复做一次实验,判断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 积、外界温度、催化剂的种类等)。 (3)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 质量 化学性质 题型1物质成分的探究 【例 1】(2011 年安徽巢湖)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

3、烧的钠迅 速伸入到盛有 CO2 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 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白色物质可能是 Na2O 或;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_。 碳(C) Na2CO3 或 Na2O、Na2CO3 反应物中无氢元素( 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合理即可) 实验 方案实验 操作实验现 象结论 方案 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 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 液 溶液变成 红色 白色物质为 Na2O 方案 2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

4、中,加入适 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 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CaCl2 溶液 出现白色 沉淀 白色物质是 _ 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 中,滴加无色酚酞试 液 无明显现 象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Na2OH2O2NaOH。 Na2CO3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 1 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 是。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 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请写出两条: _ _ _。 点拨:题中给出的反应物为 Na 和 CO2,产物为黑色颗粒和白色 物质,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立即推断出黑色颗粒的

5、成分。根据 Na2CO3 溶液呈碱性的性质,结合实验的现象可确定白色物质的组成。 Na2CO3 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 4Na3CO2Na2CO3C 点燃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O2 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 燃烧金属 Na 着火不能用 CO2灭火;金属 Na 与 CO2 的 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等(任选两条,合理即可) 题型2物质性质的探究 【例 2】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铝制品却不宜 长时间盛放食盐腌制食品。资料显示:“铝制品表面虽然有一 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氯化钠溶液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加 速铝制品的腐蚀。”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对氧化膜产生了 破坏作用? 实验 序号

6、 实验 1实验 2实验 3 方案 现象 A 中铝片表面有红色 固体析出;B 中铝片 无 明显现 象 _ _ 与 A 中现象相同 【实验方案】 铝片表面有 红色固体析出 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 结论 破坏作用的离子可能 是_ 除去表面氧化膜 的铝片会与 CuSO4 溶液反 应。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验证了实验 1 的结论。 _ _ _ 2Al3CuSO4 Al2(SO4)2 3Cu 续表 【反思】针对实验 3,莹莹认为还应做一个对比实验,她的 方案是向 B 试管中再加入 Na2SO4 溶液,结果无明显现象。该 实验可证明溶液中对氧化膜不产生破坏作用的离子是 _。Na+(或钠离子) 点拨:本题主要考

7、查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考查 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分析能力。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 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例 3】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 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 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 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_,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 。 题型3反应速率的探究 【实验记录】 试验编试验编 号12 反应应物5%H2O25%H2O2 催化剂剂1

8、g水泥块块1 gMnO2 时时 间间165秒46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 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 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是否改变。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 和实验方案)。 【假设】 _。 【实验方案】 _。 操作装置现现象 1.取一小块铜丝块铜丝 网 ,卷成筒形,固定 在铜铜棒上 2.分别别向和中注 入15 mL、30%的 H2O2,并放入盛有 热热水的中 约约1 min

9、后可观观察到 和中都有少量气泡 产产生 3.把铜丝铜丝 插入中 中有大量气泡产产生 ,约约5 min后不再有气 泡产产生;此时时中仍 有少量气泡产产生 【例 4】某同学设计下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 铜 铜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是_,仪器的名称是_; (2)仪器中实验的目的是_;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4)如果用本实验探究铜是不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对 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其中必要的是 _。 A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 B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 C向仪器中加入二氧化锰 D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AgNO3溶液中 解题时注意的问题 1、提出的猜想要 ,有利于方案 的设计;合乎题意, 不能信口开河; 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 。设计方案要 。 3、结论一定是对 的判定,反思 评价一般是对实验 、实验 、 等方面的反思,是探究题中最 难的地方。 合理 猜想简单易行 假设 方案操作 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