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6)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1695855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专题测试 12018 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测试(16-16)测试范围:实用类文本阅读其他;姓名: ;得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2 分)材料一【据新华社电】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4 月 21日在京发布。调查显示,2013 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 4.77 本,比 2012 年增加 0.38 本,连续 7 年稳步提升;人均阅读电子书 2.48 本,比 2012 年增加 0.13 本,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在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的同时,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保持下降趋势。据统计,2013 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 20

2、12 年的 77.20 期(份 )下降了 6.35 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 2012 年的 6.56 期( 份) 下降了 1.05 期(份)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 50.1%,较 2012 年上升了 9.8 个百分点。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据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国民是 49 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其中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 21.70 分钟,比 2012 年的 16.52 分钟增加了5.18 分钟。据中国新闻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 “获取便

3、利”是我国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 “方便随时随地阅读”和“方便信息检索” ,也成为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原因。魏玉山表示,超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一数据连续 4 年持续上升,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据调查结果显示,有 70.5%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认为阅读不重要的比例仅为 5.2%。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国家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平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加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全面阅读

4、立法和规划工作,努力营造“书香中国”浓厚氛围。(徐硙)材料二【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7.8%,较 2012 年上升了 2.9 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 76.7%,较 2012 年上升了 0.4 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 2012 年下降超过 5 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 10 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 2007 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从对国民各类出版物阅

5、读量的考察看,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 本,比 2012 年增加了 0.38 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 70.85 期(份) 和 5.51 期(份),与 2012 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 2.48 本,比语文专题测试 22012 年增加了 0.13 本。与 2012 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 2012 年的 29.2%相比,增长了13.5 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倾

6、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有 15.6%的国民倾向于 “手机阅读” ,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 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 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6.97 本,较 2012 年提高了 1.48 本,其中,1417 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 8.97 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 年我国 08 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 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 23.87 分

7、钟陪孩子读书。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中华读书报 2014 年 4 月 23 日 01 版)附图:材料三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是阅读的方式在变,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 ,从阅读纸质书变成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

8、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2014 年 4 月 25 日)1下列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的观点是绝大多数国民认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持续增长对于个人的生存和语文专题测试 3发展很重要,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B相对于材料一而言,材料二更侧重于报道,纸质图书阅读方式仍然受到大多数成年国民的青睐和纸质图书的阅读主体是未成年人。C材料二则认为大多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而未成年人是数字化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D相对于材料二而言,材料一更侧重于报道,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体

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的数据分析:A 项中“绝大多数国民认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持续增长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错误, “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的应是“当今社会阅读方式的持续增长” 。C 项中 “未成年人是数字化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错误,应为“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 。D 项侧重于报道的是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持续增长” ,而不是“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 。故选 B。2下面针对三则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 分)( )A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共同阅读状况是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呈上升趋势,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呈下降趋势。B材料三认为“浅阅读”虽然 “只能获取大量

10、碎片化的信息,而没有时间和耐心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 ,但这种阅读方式是可取的。C三家媒体发布关于阅读现状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文明中国”的诉求。这说明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全民。D三者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阅读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阅读状况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E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的阅读危机问题,而且都认为是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了阅读形式的改变,造成了危机。答案AE解析B 项中张宝义对浅阅读是持反对态度的,故 B 项是错误的。 C 项中所指的三家媒体中,只有新华社才可以称之为“国家的喉舌” 。故 C 项是错误的。D 项中所指的三者都暗示“中国人的阅读状况有可能变得

11、越来越好。 ”错误,第三则材料是说明浅阅读的表现和危害的。并没有这方面的暗示。所以此题应选 AE。3浅阅读是当前社会的一种很普遍的阅读现象,对这种阅读形式的看法不一,谈谈你的观点和认识。(5 分)答:_答案略解析要求考生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只要能够基于自己的观点,结合自身的体验,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但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给分。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12 分)材料一2016 年 11 月 18 日 13 时 59 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语文专题测试 4任务取得圆满

12、成功。神舟十一号飞船于 10 月 17 日 7 时 30 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2 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进行了为期 30 天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13 时 11 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开启了重返地面的“回家”之旅。(选自“新华网” ,有删改)材料二随着神舟十一号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LM313 雷达( 代号“回收一号”)的回收

13、跟踪测量任务也宣告结束。“回收一号”雷达用于飞船返回段测量,从载人飞船突破大气层奔向地面的那刻起,“回收一号”就密切“注视”着它,搜索返回路径,捕捉目标,告诉地面等待的人们,神舟十一号回家了。至今, “回收一号”已连续 11 次执行“神舟”飞船回收任务和“和平号”空间站返回测量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它还接过“嫦娥”回家,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可谓一个“老司机” 。11 月 18 日中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着陆回收任务开始了, “回收一号”静静地立在回收场里,目光如炬。当返回器距地面一定公里时,雷达屏幕上开始出现捕获范围内的第一点。此后的时间,回波捕获持续、稳定,直到神舟飞船安全着陆。(选自中国青

14、年报 ,有删改)材料三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 “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携带太空机械臂上太空。天宫二号最核心的作用是:宇航员在太空中和机械臂如何进行配合,为将来天舟货运飞船把不同荷载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太空后,航天员和机械臂互相配合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做“训练” 。如同我们盖高楼大厦,需要一个塔机来运送建筑物资一样,可以简称其为“太空塔机” 。60 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着航天科技的奇迹,到现在的航天科技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华儿女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发展航天事业,

15、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选自“中国红河网” ,有删改)材料四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又迈出了关键而坚实的一步,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航天人充分发扬航天精神的重要体现。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的心血,甚至牺牲自我的奉献,才成就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足进步,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神州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在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各环节,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做到极致,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 100%成功。仅对接器而语文专题测试 5言,框里就有 100 多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近 300 个传递力

16、的齿轮,1 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选自“长江网” ,有删改)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详细报道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的消息以及重大意义。B材料一侧重于整体方面的报道,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倾向于对某个部分的介绍,比材料一更具精度。C从材料二中的内容看, “回收一号 ”雷达对于飞船返回段的测量非常准确,为飞船的成功着陆立下很大功劳。D三则材料围绕这次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的中心事件,通过介绍中国与太空强国的对比情况,让我们普通民众对此次发射活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答案C解析A 项, “重大意义”并没有详细报道。 B 项, “比材料一更具精度”表述不当,两则材料报道角度不同。D 项, “与太空强国的对比情况 ”并没有涉及。5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